敏捷创新应聚焦产品的可获得性

2017-12-13来源:杭州市局(公司)作者:姚琛

  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既要贯彻精益管理思想,不断控制成本,又要尊重市场规律,对市场做出应变反应。

  敏捷思维,是企业随市场变化做出判断和预测,并采取灵活策略,对市场做出快速响应的新型运作方式,具有动态性、具体性、自我完善性、循序渐进性等特点,强调企业需要提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做出及时响应的应变能力。目前,该思维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技术制造、物流供应链、企业管理等多个领域。

  结合实际工作,笔者认为,企业管理要想实现敏捷需要以“创新产品的可获得性”为关注焦点,也就是说,当客户需要某种产品时,企业具备向客户提供该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从对外和对内两个维度来提升。

  对外,主要讲的是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互动,体现了敏捷动态性、具体性的特点。通过对形势的把握以及通过外部网络关系的建立,企业应该尽可能抓住一切有利机会,即时、快速应对环境和消费者需求,并根据不同市场需求,抓住不同客户并给予满足。

  这同时体现了产品供给方式的一种转变。一般认为,产品供给可分为推动式和拉动式两种,前者是企业根据对顾客需求的预测进行生产,虽然能达到规模效应,但企业在供需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反应周期较长;后者通常按订单进行生产,制造部门可以根据用户实际需求生产定制化产品,以更好地满足个性化需求。尽管存在生产批量小、作业更换频繁等特点,但它能够让企业把握住市场机遇,及时动态地重组生产系统,向市场推出最有竞争力、用户认可、高质量的创新型产品,在供需关系中占据主动地位。

  对内,主要讲的是,企业内部流程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迅速做出改进优化,体现了敏捷思想的自我完善性、循序渐进性的特点,它强调的是管理过程的持续改进。

  从广义上讲,内部流程优化也可以看成是一个个创新型产品。这是一个持续不断、逐步优化的过程。尽管管理主体和客体都可能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有明确的认知,但在决定改进步骤和策略上往往难以达成一致,这需要组织视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改进策略。而每一次的改进都应以前一次改进为基础,从许多小的改进步骤开始,循序渐进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阶梯式改进结构。在具体做法上,类似软件开发中的“敏捷模式”,可以将一个大的改进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的改进目标,陆续完成小目标,最后搭起来实现最终的大目标。

  综上所述,采用敏捷思维,不仅能实现对外界变化的快速响应,而且能实现对整个发展过程的高效管理,为可持续地提供创新型产品打下了技术基础和管理基础;敏捷思维不是简单的快,而是通过有效调整和螺旋上升实现持续快速改进,让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