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零为整”的奥秘——从杭州烟草看“六有”管理体系建设

2009-03-23来源:中国烟草作者:张燕

     当众多商业公司在提升管理水平的课题上苦苦思索之时,浙江省烟草公司已经就学习ISO质量管理体系展开全省总动员;当国家局正式提出在全行业贯彻ISO9001标准时,他们已将这项工作推进半年之久;而当后来者在“贯标”的征途上高歌猛进时,浙江烟草又放缓脚步,开始思索如何真正让“贯标”成为提升工作效率的好帮手。

    正是在浙江省公司这一思路的引领下,杭州市烟草公司在基础管理的探索中一路快马加鞭。

    国际标准的本土化

    在人们的印象之中,ISO质量管理体系一直是一套高深且专业化的标准,作为当今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正逐渐发展为烟草行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平台。在杭州市烟草公司,员工们对于“贯标”的理解已经比较深刻,而这多亏了浙江省公司架起的一座桥梁——“六有”管理体系。

    作为杭州市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傅建国一直从事公司的管理创新工作,从2004年省公司组织ISO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调研以来,他亲眼见证了“六有”管理体系的诞生。

    “最初大家对贯标的理解是比较生硬的,认为只要每年能通过三方认证,工作就算达到目标了,那时的贯标工作有点生搬硬套。”省公司和地市分公司的贯标工作迅速进展了半年之后,大家发现貌似简单的标准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易懂。

    在进行专业培训时,咨询公司老师的口中充满了“产品设计”、“过程输入”等专业术语,大家听得一头雾水,“这套标准很难与自己的工作相结合”,原本是希望通过贯标来简化工作,提升管理效率,谁知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傅建国坦言:“当时明显感到了困难,却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全省的“贯标”步伐也随之放缓。

    “我们贯标的目的并不是走形式,而是思考怎样将其与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相结合,如果仅仅为了一张证书,还不如居委会大妈颁发的‘先进卫生单位’有用呢。”浙江省烟草专卖局副局长涂勇半开玩笑地说。通过对ISO质量管理体系发展过程的反复研究,他感到,对于以行政执法和营销服务为工作主体的商业企业而言,ISO9001标准仍然带有比较明显的“实物”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痕迹,必须避免对国际标准的生搬硬套和简单宣贯,提高体系建设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这个过程中,实现国际标准的本土化正是突破之道。涂勇作了这样一个比喻,ISO质量管理体系好比西方的教堂,材料好,建筑结构好,但并不符合中国人的接受习惯,要让教堂适合中国人,需要将其中的有用材料进行重组,形成中国的寺庙,这样既能吸收教堂的优势,又能符合国人的习惯。事实上,这也就是国际标准的本土化过程。

    在深入研究商业企业体系建设的内在规律的基础上,浙江省公司充分吸收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中“流程控制、文件管理和持续改进”的优秀理念,在2007年创造性地提出了“管理质量标准”的概念,并初步总结提炼出了“六有”管理思想——“人人有职责、事事有程序、干事有标准、过程有痕迹、绩效有考核、改进有保障”。

    “六有”与ISO质量管理体系是一脉相承的,“六有”对工作开展的主体、过程、质量、追溯、激励等各项要求都有详细的界定,如果说ISO更多的是强调以物为本的话,那“六有”则成为与其相对应的“无形产品”的概念和管理标准,实现了人们始终追求的以人为本,更能有效检验和衡量出贯标对行业管理改进的实际效果。

    体系一出台,大家对于“贯标”工作的理解也清晰许多,傅建国感到,“六有”管理体系提出后,大家对国际标准的认识逐渐清晰了,贯标工作也有了新的方向,“六有”管理体系已经成为杭州烟草提升管理的引路石。

    为了确保体系能够满足认证要求,省公司还把“六有”规范与ISO9001标准进行一一对照,形成了54条对应条款,使ISO9001管理要求在“六有”管理体系中得到全面体现。最终,“六有”得到了认证公司的认可,涂勇感慨,“这是个艰难的磨合过程”,但正是通过“六有”这个本土化理论的桥梁,“贯标的道路才得以顺畅”。

    最难改变的是习惯

    2007年12月,在成都召开的全国烟草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讨交流会上,国家局着重强调贯标要“淡化实物标准”,“六有”的创新思路有了更为坚强的后盾。在省公司《“六有”管理体系建设规范》的指导下,杭州市公司先后五次修改体系文件,最终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

    而要让“六有”在实际工作中生根,杭州市公司遇到了一个最大的“拦路虎”——习惯。“千百万人的习惯最可怕。大家对自己的工作流程、职责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要改变延续十几年的工作习惯,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傅建国说。“六有”对公司中每一个岗位的工作职责都进行了明确定位,并且着重强调“过程有痕迹”,客观上,某些工作比原来增加了确认的程序,“工作会显得有些繁琐,”一些老领导、老员工对于新的工作方式产生一些抵触情绪。

    学习、培训、考试……,惯用的“强硬”手段一一出台,那段时间里,公司开会之前总要先发考卷,针对员工对“六有”体系文件的掌握情况进行抽查测验,几次“突然袭击”后,大家主动学习的意识明显提高。

    考虑到系统文件的内容较为繁杂,不便于员工理解和掌握,杭州市公司还专门提出了“熟知、应知、略知”的分级掌握方法,整个杭州烟草一套完整的体系文件分为管理手册、通用工作手册和部门工作手册,需要熟知的内容认真进行强化学习培训,学习的过程由长变短,“六有”的效力也逐渐在具体工作中显现。

    实行“六有”管理后,许多细小的工作都有了明确的“主人”。例如工业公司到货时,可以越过营销中心直接与配送中心取得联系,省掉营销中心的中转环节。杭州市公司办公室的徐文栋颇有同感,“实行‘六有’管理后,大家对自己的岗位工作都很明确,要干什么,不干什么,一目了然,工作中很少发生互相推诿、疲于应付的情况了。”

    现在,新员工进入杭州市公司的第一堂培训课就是“六有”,认清本职岗位,明确工作流程,一个2008年新进入公司财务处的大学生谢科廷经过“六有”培训后,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半年后,他已经对本部门的所有相关工作基本了然于胸,如果在过去,要达到这种熟悉程度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在杭州烟草,“六有”的魅力正从思想延伸到实际工作之中。

    让贯标“体系化”运行

    人人有职责、事事有程序、干事有标准、过程有痕迹、绩效有考核、改进有保障,“六有”中的每一句话都不是全新的,而简明、易懂的内容,往往让人觉得缺乏新意。

    事实上,“六有”的亮点并不在于内容的创新,而在于内容的整合,“每一句话涉及的内容我们一直在推进,对于其他商业企业来说,这些工作也始终在进行,关键是‘六有’将原本分散的各项制度进行了整合,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体系,这才是‘六有’无法复制的特点。”傅建国的认识源于涂勇另一个形象的类比。

    涂勇是这样理解的,如果汽车的零配件一直堆放在仓库中,永远也不能发挥汽车的功能,只有将它们组装起来,才能让汽车发动、行驶,这就是一个系统体系的重要性,而“六有”就是这样一个系统。

    作为一个系统联系的有机体,“六有”着重突出了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六点内容互为基础、环环相扣、相互促进,充分彰显出“管理体系的力量”。对此,杭州市公司观点一致:只有将所有工作以一个个清晰的流程加以固化和规范,才能“事事有程序、人人重规范”,这也正好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突出特点——注重过程管理。

    采访中,傅建国拿出一张《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文件经过内审后发现的问题都记录在这个表格上,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跟踪验证等等,每一环节都有相关负责人的签名,改进的工作有章可循。“先有后优、不优不休”,这就是浙江烟草建设和运行“六有”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也是杭州市公司追求过程管理的努力方向。

    工作流程明确以后,“有痕迹”的环节又该如何体现?涂勇强调,信息化建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只有实现信息化,实现对工作流程和工作环节的科学简化,才能彻底解决贯标中的“繁琐化”问题。

    现在,打开“杭州烟草管理体系信息平台”的网页,点开“六有管理标准”的栏目,能够清晰地看到杭州烟草各分公司中每个职能部门每个岗位的“业务流程手册说明”,文件体系的信息化管理已经基本建立。“起初是人管机器,以后要实现机器管人。”傅建国说,“也只有真正实现信息化,才能实现人人参与,也才能改变固有的工作习惯。”

    下一步,杭州烟草将在信息化的全面覆盖上进行开拓,要真正让工作流程在网络上得到完整的保存和记录,真正实现“过程有痕迹”,保证考核标准的客观和程序的透明,也才能减少人为因素对考核工作的干扰,发挥出绩效考核对管理提升的激励作用。

    眼下,傅建国还希望体系文件的改写也能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从职责梳理、流程优化到管理的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一项漫长的工作。但在编写体系文件的时候,每次改动都是在几十万的海量文字中进行,这对于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来说,着实是一件“苦差事”。如何利用信息化来为“持续改进”提供硬件支撑,将是杭州市公司今年的攻关重点。

    在2008年召开的行业企业管理会上,涂勇就“六有”管理体系建设作了典型发言,此后,来杭州取经的人多了起来,大家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六有究竟产生了怎样的效果?”涂勇的回答依旧很形象:“如果把整体工作看成一座大厦的话,基础管理就是地基。只有地基牢固,大厦才能拔地而起,但如果在打地基的时候,就想看到整个大楼,这是不现实的。目前,我们的关键工作就是打牢地基,只要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运行,就是最大的成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