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烟草 一路改革一路歌

2008-10-10来源:安徽宣城市烟草公司作者:盛业发

  “春江水暖鸭先知”。1980年10月10日安徽省烟草工业公司成立,这是流通领域的破冰之举。安徽烟草的示范作用书写了中国烟草史上崭新的一页。1981年2月份起,各分、(市)、县公司先后挂牌办公,全省烟草系统建立起人财物、产供销、内外贸集中统一管理的新体制。这是安徽改革春潮中一朵最美丽的浪花。谁能想到,创业之初,举步维艰。省公司机关先后租用红旗旅社、省军区二招办公,各分、(市)、县公司(除烟厂所在地外)基本上都是白手起家,租旅社办公,很多烟草的员工拖着板车在市区零售卖烟,各分、(市)、县公司经理到省公司开会都是乘坐公共汽车,但在省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全省烟草人咬定改革不放松,用自己的足迹走出了安徽烟草最难忘的岁月。

  一石击起千层浪。安徽省烟草工业公司成立,推动了全国烟草改革的步伐,为1982年元月中国烟草总公司的成立拉开了序幕。继安徽以后,各省纷纷成立烟草公司。从1983年开始,由安徽领头,各省烟草公司陆续上划归中国烟草总公司。在烟草行业内,实行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管理体制,为烟草行业的发展和实施专卖管理体制奠定了组织基础。1983年9月23日,国务院颁布《烟草专卖条例》,1984年元月国家烟草专卖局成立及各地相继成立烟草专卖局,与烟草公司合署办公。将烟草及其制品的生产经营纳入法制轨道。1991年6月29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这是中国烟草发展史上第一部烟草法典,为烟草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1997年7月3日,国务院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

  市场如战场,鏖战激烈。九十年代,以“红塔山”、“云烟”等知名品牌为首的云产烟系列,以优质的烟叶和技改的优势,迅速占领全国卷烟市场,气势磅礴,锐不可当。中原逐鹿,谁主沉浮?1993年6月8日,在合肥市特制“黄山”香烟发布会上,安徽省公证处宣布评吸结果:特制“黄山”和另外两种国产烟相比,评吸得分第一。“石破天惊黄山潮”,特制“黄山”研制成功,一举突破少数卷烟在国内高档卷烟一统天下的局面。导致国内众多烟厂借鉴安徽烟草的思路,纷纷研制自己的品牌。安徽烟草敢于梦想,勇于创新,带动了中国烟草由规模效益型向结构效益型的发展。

  规范是企业永恒的主题。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全国供销系统由于诸多因素,渐渐从卷烟委托批发环节中退了出来,取而代之是个体批发极不正常的进入基层批发企业与农村零售户之间,充当“四、五级批发”。很多烟贩在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后,在市郊、城乡结合部形成了众多非法的卷烟交易市场,同时在烟草行业内部,卷烟经营出现了卖大户、就地下蛋、体外循环等不正常的经营现象,严重干扰和破坏了正常的卷烟经营秩序。

  2000年初,安徽省局(公司)党组深知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创造性地提出“吃苦求效益、规范求发展”的卷烟经营方针。规范经营当时在烟草行业第一次提出来,犹如一声春雷,打破了安徽烟草数年经济效益徘徊不前的局面,解决了市场经济中卷烟经营的瓶颈,迅速扭转了省内部分市场无序经营状态,彻底取缔了公开和潜在的非法卷烟市场。第一次提出了“服务至上、顾客至尊”的经营理念,迈出了由官商向儒商转变的重要一步。随着“市场净化,网络建设,名烟扩销”三大工程的建设和延伸,安徽省局及时归纳,提炼出“诚信厚德、勤奋崇智、共创共享”的文化理念。安徽烟草率先垂范,打破了传统的僵化思维,注入了全新的文化内涵,为全国烟草提供了规范和品牌培育的经验。

  市场经济是人才经济。1999年以前,合肥卷烟厂因多种原因,已连续8年滑坡,企业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边缘。1999年初,新一届厂领导班子组建后,力挽狂澜,带领合烟员工重拳出击,锐意改革,当年实现“八年滑坡、一年扭亏”。在接下来的四年中,合肥卷烟厂捷报频传,“皖烟”连续四年荣获全国卷烟产品质量前十名,“光明”创造全国烟草行业“五个第一”,畅销全国各地,2002年合肥卷烟厂税利突破10亿元。合肥卷烟厂是安徽烟草的骄傲,创造了起死回生、欣欣向荣的奇迹。实践证明,一个好的领头羊就能打造出一个智勇双全的团队,在烟草行业内,诠释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经过有效磨合以十当一的团队。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2003年4月3日,安徽烟草敢为人先,工商分设,成立安徽中烟工业公司,再一次为全行业做出了榜样。紧随其后,全行业借鉴安徽的经验,瞄准工商分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从2004年开始“兼并重组”,截止2007年底,全国烟草行业工业从原来的180余家已缩减到了31家,年生产规模在100万箱的企业达到16家。

  值得庆贺的是,安徽烟草2007年度工商协同,推进黄山品牌“双百工程”的目标圆满完成,全年调拨销售黄山品牌卷烟105.5万箱,单品牌实现调拨销售收入121.5亿元,居全国同类牌号之首,为跻身全国烟草行业“十多个”重点骨干品牌之列奠定了坚实基础。安徽烟草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安徽地方经济崛起,构建和谐安徽,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改革谋发展,自强能取胜。2004年12月31日,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在宣城成立。皖南烟区包括芜湖、宣城、黄山、池州4个市、县,有良好的生态条件。该地区从1974年开始试种烟叶,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为适应烟叶可持续发展,安徽省局(公司)决定,把芜湖、宣城、黄山、池州4个市的烟叶生产工作从商业企业分离出来,组建全国首个跨地区的股份制专业公司。

  皖南烟叶责任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烟叶种植面积由2001的7千亩发展到2007年7万亩,2007年度分别与浙江中烟,江苏中烟、湖南中烟、武汉集团、红云集团等省外实力强劲的卷烟工业企业签订了烟叶购销协议8万担,皖南烟叶已进入全国市场。公司自成立以来,每年上缴国家税金都在3千万元以上,尤其是培植的特色烟叶,高于津巴布韦和巴西进口烟叶的评吸质量,是全国优质烟叶中的上品。

  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安徽烟草自公司组建的那一天起,就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和“人才的重要性”。从1983年到1987年期间,省公司分别委托合肥联合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培养在职员工大专班。先后招收全省烟草系统近200名优秀员工脱产到校深造,同时开设芜湖、蚌埠、阜阳烟草中专班,面向社会公开招收一批又一批大中专优秀毕业生来企业就业,提升员工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安徽烟草积极努力,促成了国家局于1986年商请安徽省政府同意,筹建合肥经济技术学院,经教育部批准隶属于国家烟草专卖局的一所多学科的普通本科高校。该校自建校后,到1999年划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十余年来,为烟草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近9000名高级专门人才,为烟草行业的持续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打下了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安徽烟草尊知重教,以企业家的战略目光广吸人才,提升了烟草行业整体队伍的文化素质。

  安徽烟草在28年的发展过程中,敢为人先,在行业体制改革、机制转换和各项工作中,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新思路、新理念和新办法。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在改革中抢抓机遇,在创新中破解难题,规范经营,依法管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2007年,安徽工商两家实现税利148.1亿元,比1981年4.37亿元增长33.8倍。

  2002年,安徽省烟草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上述成绩的取得,既是国家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又是全省烟草工商员工践行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共同价值观拼搏奉献的结果。

  安徽烟草在自身健康发展的各个阶段,先后向国家局输送了江明、杨传德、何泽华、李克明等同志,这些曾为安徽烟草的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优秀管理人才,在曾经和现在的国家局领导岗位上,担负着历史的重任,从整体上推动了中国烟草发展的步伐。

  同时,安徽烟草在发展创新的各个时期,涌现出安徽烟草最优秀的代表,他们曾经是安徽烟草的领头羊,更是安徽烟草的骄傲,像江明、时钟烈、张家宝、何泽华、薛明德、赵洪顺等,都留下了他们闪光的足迹,如同体育竞赛场上的接力棒,带领安徽烟草一路改革,创下了一路辉煌。

  28年弹指一挥间,安徽烟草行业实力、竞争力由弱到强,对国家的贡献由小到大,充分显示了28年来管理体制改革所带来的生机和活力。现在安徽烟草正从增长型企业向成长型企业转变,从制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两个维护”,打造责任烟草、诚信烟草、和谐烟草,发扬艰苦奋斗和首创精神,做大做强安徽烟草。

  忆往昔,硕果累累,望未来,信心满怀。安徽烟草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看作生产和经营的局(公司)党组和以朱建华同志为首的安徽中烟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工商携手合作,安徽烟草将更加“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安徽烟草,一路改革一路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