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烟草改革路上的四大巨变

记改革开放中的陕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

2008-09-21来源:新华网陕西频道
    陕西省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陕西省公司组建于1984年,系"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依据1983年国务院颁布的《烟草专卖条例》和199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体制,负责陕西境内的烟草专卖行政管理和烟草农业、商业及进出口业务。现辖11个市级烟草专卖局(公司)、陕西烟草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和西安铁路烟草专卖分局,103个县级烟草专卖局,97个县级分公司。组建上划24年来,陕西烟草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始终秉承"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维护消费者利益"的烟草专卖立法宗旨,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从各级企业普遍无资金、无设施、无办公场所的"三无"局面,发展成为拥有工业和商业资产总额逾145亿元,其中烟草商业系统资产逾60亿元的大型国有企业舰队。烟草税利从组建之初的2.4亿元,增长至2007年工业和商业税利总额逾67亿元,其中商业税利逾22亿元,曾经连续13年位居陕西各行各业之首。三十年改革开放路,廿四载烟草专卖史,陕西烟草经历了四个深刻转变。
 
    传统企业走向现代公司制企业
 
    烟草专卖制度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在改革开放中不断走向完善。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烟草事业经历了从集中到分散、再到集中的曲折发展历程。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实行烟酒专卖制度。1951年,陕西省设立专卖事业公司。1953年,专卖工作移交商业部门,专卖事业公司更名为专卖事业管理局,这是陕西烟草第一次实行集中统一管理。1956年,陕西专卖事业管理局撤消,改为中国专卖事业公司陕西分公司,此后,陕西烟草由集中走向分散,烟草种植由省农业厅主管,烟叶收购由省供销社负责,卷烟生产、经销分别由省轻工业厅和商业厅管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鉴于烟草行业的特殊性,为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维护消费者利益,国家决定对烟草行业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建立国家烟草专卖制度。1983年9月,国务院颁布《烟草专卖条例》。1984年9月,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实施《烟草专卖条例》,先后组建陕西省烟草公司、陕西省烟草专卖局,实行合署办公。1985年1月,陕西省烟草公司及宝鸡、延安、彬县卷烟厂和澄城、城固、旬阳雪茄烟厂上划中国烟草总公司,其产供销、人财物、内外贸由总公司集中统一管理。1986年,中国烟草总公司将省内卷烟工业企业划归省烟草公司管理。1986年至1987年,榆林、延安、铜川、渭南、咸阳、汉中、安康、商洛、宝鸡等10个市级烟草专卖局(分公司),58个县级烟草专卖局(公司)先后完成组建上划工作。后来,县级烟草专卖局(公司)陆续增加到65个,未设立县级烟草专卖局的33个县也设立了烟草专卖管理所。1992年8月,省烟草专卖局驻西安铁路烟草专卖分局成立。1995年10月,省烟草专卖稽查总队成立,各市级烟草专卖局也纷纷组建烟草专卖稽查队伍,全省各级烟草专卖机构日益健全,陕西烟草专卖专营事业逐步走上正轨。
 
    从1999年开始,陕西烟草广大干部职工坚持改革创新、整顿规范,励精图治、奋发进取,推动行业一年一个台阶,步入新的高速发展期。前后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1999年至2003年底,为工商一体管理时期。针对卷烟工业企业结构散、产品集中度低、经营秩序乱、经济效益差的问题, 2000年省烟草公司确定了"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大效益"发展战略,决定对卷烟工业企业和卷烟品牌进行整合。2001年开始推进以宝鸡卷烟厂为主体、延安卷烟厂和汉中卷烟二厂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工业格局建设。至2003年底,先后对榆林卷烟材料厂、延长卷烟厂、彬县卷烟厂、永寿卷烟厂、旬阳卷烟厂、汉中卷烟一厂实行了关、停、并、转,陕西卷烟工业企业由1999年的9家调整到4家,卷烟生产牌号由1999年的90多个整合到40个,为陕西烟草工业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走向联合重组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陕西烟草商业管理体制改革同步推进。2001年以安康市公司为试点,推行市、县公司法人一体化改革,逐步取消县级公司法人资格。2003年,针对历史遗留的系统外35家卷烟联销公司管理体制问题,实行一县一策,克服重重阻力,全面推进联销公司上划工作。通过2000年恢复性发展强基础,2001年稳步发展求突破,2002年加快发展上水平,2003年跨越发展强实力,陕西烟草行业一路高歌猛进,烟草工商税利由谷底的15.25亿元向上攀升至28亿元。
 
    第二个阶段为2004年至今,为陕西烟草工商分设时期。2003年底,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统一部署,陕西烟草实施工商分开管理,另设陕西中烟工业公司,负责管理陕西卷烟工业企业。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继续负责烟草专卖行政管理、烟草农业、烟草商业和进出口业务,步入改革发展的新阶段。2004年,系统内83家县级公司法人资格全部取消。2006年,卷烟联销公司上划工作基本完成,一并取消法人资格,长期以来制约行业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得到有效解决。同年,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理顺烟草行业资产管理体制深化烟草企业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57号),一举理顺了总公司与省公司、省公司与市公司的资产关系,建立了三级母子公司体制。至此,陕西烟草商业管理体制全面理顺。随着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企业文化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方式也得到全面推行。至2008年,11个市级烟草公司全面展开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全面建立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初步形成了以西安市烟草公司的"开元文化"为代表的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陕西烟草商业企业全面走向现代公司制企业管理的轨道。陕西烟草商业税利从2004年的8.7亿元增长至2007年的21.4亿元,持续4年保持又好又快发展,为陕西财政增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传统烟叶生产走向现代烟草农业
 
    建国后至1959年,陕西烤烟生产连续11年徘徊在年种植7000亩、年产量最高7000担的水平,1960年至1973年,连续14年徘徊在年种植1-2万亩、年产量最高3万担的水平,始终跳不出"供应紧张→生产上升→矛盾缓和→生产下降→供应紧张"的循环圈。改革开放以后,陕西烤烟生产形势不断好转。1978年,首次实现省内卷烟工业原料自给。1983年,首次按国家计划外调其它省份。1984年省烟草公司成立后,烤烟生产管理体制从农、工、商分管产、供、销,转变为省烟草公司集中统一管理,逐步走上平稳健康发展的轨道。1987年,首次作为主料烟纳入省内烟厂卷烟配方;1990年,首次向香港、新加坡出口。1992年,陕西烤烟种植面积达到141万亩、产量305万担,在全国26个产烟省中分别位居第6位和第7位。陕西跨入全国产烟大省行列,烟叶税收成为省内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
 
    受自然生态条件、烟叶品质和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从1999年开始,陕西烟叶生产规模一路下滑。2000年以来,针对烟叶布局分散、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省烟草公司把工作重点放在调整布局、调整规模、突出品质、突出特色,大力培育和开拓市场上来,积极实施"北烟南移"战略,使烟叶种植区域从陕北、渭北向陕南生态条件适宜的地区转移,全省种烟县由68个逐步精简至33个,种植面积稳定在40多万亩、产量稳定在100万担左右,持续9年保持产销平衡。建立了以安康巴山、宝鸡关山、商洛云蒙山为代表的特色烟叶生产基地,陕南优质烟区占到全省烟叶种植面积的半壁江山,安康市成为全国31家年收购量30万担以上的重点烟区之一,形成以陕南烟区为主导、渭北烟区为补充的新格局。
 
    2005年以来,针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深刻变化,省烟草公司持续推进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2005年-2008年,四年筹集5亿多元,在8个种烟市、33个种烟县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共建成农田水利工程项目21260个,新建和改建烤炉18057座,有效解决了35万亩农田的灌溉和21万亩烟叶烘烤的需要,一并解决了千家万户烟农的人畜生活用水问题,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坚持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的现代烟草农业发展道路。一方面,坚持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烟叶生产水平,在烤烟新品种选育、病虫害综合防治、烟草专用肥、密集烤炉等关键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农业技术成果推广奖17项,其中一等奖3项。同时,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全面建立了覆盖乡村的烟叶技术服务体系。至2008年,全省烤烟品种良种化面积达到95%,平衡施肥技术到位率达到85%,成熟采收技术到位率达到85%以上。另一方面,坚持用现代生产组织形式改造传统小农生产方式,推行"烟草企业+农户"、"烟草企业+村组+农户"、"烟草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生产组织模式,大力发展集约化经营、专业化服务、商品化供应。至2008年,陕西烟区人均种植烟叶面积达到10.1亩,居于全国前列。集约化育苗面积达到52%,商品化供苗面积达到31%,机械化耕种面积达到65%,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达到90%,密集式烘烤面积达到65%,陕西烟叶生产逐步摆脱分散、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走向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依靠管理和科技进步,陕西烟叶产量和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上中等烟比例从1979年的32%上升到现在的85%。上海烟草集团、长沙卷烟厂、武汉烟草集团、杭州卷烟厂、龙岩卷烟厂、将军集团和陕西中烟工业公司等卷烟工业企业纷纷在陕西建立烟叶基地,陕南优质特色烟叶进入中华、白沙等重点骨干品牌的配方,每年销往省外烟叶占到陕西烟叶总产量的一半,每年出口烟叶10万担左右,销往俄罗斯、东南亚、北非市场。
 
    传统烟草商业走向现代卷烟流通
 
    建国后,烟草经营纳入国家计划,实现统销统购政策。陕西卷烟销量从1950年的2.87万箱,逐步增长至1976年的31.97万箱,卷烟供应长期处在短缺的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方针的指导下,卷烟销量快速增长,陕西卷烟市场逐步告别供应短缺时代。至1983年,陕西卷烟销量已经增长至52.75万箱。
 
    1984年省烟草公司成立。1986年-1987年,全省各市、县烟草公司相继组建,按照以销定产、以产促销的原则,实行计划分配与自由选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卷烟经营。1990年。陕西卷烟销量首次突破100万箱,达到108.55万箱,居全国第12位。
 
    从1995年开始,省烟草公司推进现代卷烟销售网络建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总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5年至1999年,为农村批发网点建设时期,全省共建立了523个农村卷烟批发网点,实现卷烟销售主渠道向农村延伸。第二个阶段从1999年至2003年,为城市人工访销配送阶段,逐步结束了传统坐店批发的旧经营模式,走向访销到户、送货上门。西安市烟草公司成为国家烟草专卖局确定的全国36家卷烟销售网络建设重点市公司之一。第三个阶段从2004年至今,为现代卷烟流通发展阶段,在城乡网络统一推行"电话订货、电子结算、网上配货、现代物流"的新模式。2004年撤销了全省523个卷烟批发部,实行县级公司卷烟"零库存";2005年,全省11个市级公司全部实行集中电话访销、"一库式"集中配送,电话订货率达到100%,城区电子结算率达到92.1%,全面建立了以市公司为主体的卷烟营销和物流体系;2006年至2008年,陕西现代卷烟物流建设步入高峰期。全省先后投资5.56亿元,建设9个现代化的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目前宝鸡、榆林、渭南市烟草公司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按计划,其他6个项目也将在2008年底前竣工投入使用。11个市级公司全面实现卷烟自动分拣到户和仓储数字化管理,逐步实施与卷烟工业企业的"网上配货、物流对接"。卷烟物流现代化走在了陕西各行各业的前列。
 
    在卷烟流通现代化的进程中,信息化建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2003年开始,省烟草公司按照"构建统一平台、集成应用系统、实现数据共享"的技术路线,着力构建电子政务系统与电子商务系统相贯通的信息大平台,将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专卖管理、分析型客户关系管理等软件系统集中在省公司,卷烟营销、烟叶管理、操作型客户关系管理等软件系统部署在市公司,所有业务系统集成在统一平台上,通过信息流的融会贯通,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管理流"四流"无缝链接。陕西烟草商业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全国烟草行业的前列,有力地支持了卷烟经营模式的转换,促进了行业生产经营管理现代化。
 
    随着现代卷烟销售网络建设的蓬勃发展,卷烟交易方式改革也不断深入。国家实行烟草专卖制度以来,长期对烟草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实行严格的计划控制,有效避免了盲目发展、产销失衡、恶性竞争等混乱局面,但也存在企业竞争活力不够、消费者选择余地不大等弊端。2006年省烟草公司以西安、咸阳市烟草公司为试点,开始实施"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将传统的"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卷烟交易模式,变革为面向市场、面向客户,自下而上、由外而内的卷烟交易流程。这一改革将国家计划在控制产销总量、保持产销平衡上的优势,与市场机制在激发竞争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是烟草行业在坚持烟草专卖制度的前提下,推行市场取向内部改革的重大突破。2007年底,"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卷烟消费者需求和零售客户意愿得到高度尊重,卷烟营销全面走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烟草商业企业完成了由坐商到行商,再到服务商的深刻转变,实现了由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的历史性跨越。
 
    烟草市场秩序由乱到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烟草专卖制度以来,陕西烟草市场秩序不断好转,先后解决了"三乱":
 
    一是烟草行业组建之初,坚决关停计划外烟厂,解决工业生产之乱。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全国各地为恢复发展经济、增加财源,盲目兴办烟厂,全国计划外烟厂多达400多家。1977年,仅陕西各地县办、商办、社办、队办的计划外小烟厂就有46个,正在筹办的还有5个。这些小烟厂抢购原料、冲击市场,产品量小质低,资源浪费严重。省计划委员会多次进行查处,没有取得明显成效。1981年5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烟草专营。1983年5月,省政府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决定除宝鸡、延安卷烟厂和国务院批准纳入国家计划的彬县卷烟厂及澄城、城固、旬阳雪茄烟厂外,其他烟厂一律关停。1984年,省烟草专卖局成立后,克服重重阻力,全面推进计划外烟厂的关停工作。1986年,对已关停的13个计划外烟厂进行了复查。1987-1988年,对死灰复燃和新上马的计划外烟厂进行了坚决处理。1991年,对遗留的6家计划外烟厂提出了处理意见。经国家烟草专卖局报国务院同意,保留永寿卷烟厂,合并保留汉中卷烟厂二分厂和延安卷烟厂延长卷烟分厂,榆林卷烟材料厂转产。同年,报请省政府关停合阳、洋县、洛南等3家计划外烟厂。1992年7月,省政府将最后3家计划外烟厂全部关停。通过关停计划外烟厂,陕西烟草工业生产全面纳入国家计划管理,为国家烟草专卖制度的全面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是2000年以来,严格执行国家计划和政策,解决了烟叶超种超收之乱。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烟叶农业特产税在部分产区财政收入中占较大比重,全国许多地区无视国家计划,擅自扩大烟叶种植面积,烟叶市场形势从长期供不应求逆转为严重供过于求。陕西也不例外,从陕北、渭北到陕南一哄而上种植烟叶,最多时种烟县达到68个,商业企业烟叶大量积压,工业企业库存严重积压,农民增产不增收。1997年12月,国务院以明传电报发出了《关于做好1998年烟叶种植和收购工作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1998年国务院又两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策烟草工作,决定调整烟叶价格税和卷烟消费税,对烟叶收购继续实行中央管理的政府定价政策,取消各种形式的价外补贴,提高烟叶收购价格,降低烟叶农业特产税税率(由31%降为20%);进一步明确烟草行业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我省各级烟草专卖局认真落实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严格执行国家计划,迅速稳定了烟叶生产混乱的局面。2000年全省种烟县由68个压缩至50个,2001年压缩至40个,2002年以后稳定在33个左右。陕西烟叶生产连续8年保持平稳发展,彻底走出了"多了砍、少了赶"的恶性循环,走上平稳、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是1999年以来,深入整顿规范烟草市场经济秩序,有效解决了卷烟市场秩序之乱。自国家实施烟草专卖制度以来,各级烟草专卖机构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为己任,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草及其制品活动,但受利益的驱使,走私和假冒商标卷烟活动始终禁而不绝,导致国家税源流失、消费者利益受损。1999年以前,西安的西七路、西门批发市场、轻工市场是全国有名的卷烟批发"黑市",非法倒卖卷烟活动猖獗;烟草系统外的卷烟批发单位横行市场,尤其是古城、唐都两个卷烟批发公司左右着全省卷烟市场形势,国家烟草专卖体制受到严重冲击。市场上省外卷烟牌号多达200多个,其中国家计划内调进的卷烟牌号只有50个,假冒、走私和非法贩运卷烟占了很大的市场份额。1999年,全省烟草商业企业亏损25户,商业税利大幅下滑。针对这一严峻形势,省烟草专卖局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甚至黑恶势力的恫吓,坚决取消了古城、唐都等17家烟草系统外单位的卷烟批发经营资格,果断取缔了13个在全省有重大影响和辐射力的卷烟自由批发市场,西北最大的非法卷烟集散地西安西七路卷烟批发黑市基本关门歇业,一举扭转了卷烟市场的混乱局势。2001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2002年8月,省政府主持召开了全省卷烟市场整顿规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拉开了"政府统一领导、烟草部门牵头、相关执法部门协作",齐抓共管治理整顿卷烟市场经济秩序的序幕。成立了由烟草、公安、法院、检察院、工商、质监等单位组成的省卷烟市场整顿规范工作办公室,建立了卷烟市场整顿规范长效机制,形成了卷烟打假的强大合力。当年查获各类案件28497起,捣毁制售假烟窝点114个,收缴假冒商标卷烟20704件,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 33起,批捕33人,判刑15人,刑拘108人,劳教13人,有力地震慑了涉烟违法犯罪分子。2005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安部联合部署打击制售假烟网络工作,推动卷烟打假从查处个案向破获完整的生产、销售假烟网络案件转变。全省各级烟草、公安机关协同作战,完善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当年实现重点突破,成功破获了西安、汉中两个"7·28"特大假烟网络案件,其中西安"7·28"案件标值957万余元,为当时我省自建国以来破获的规模最大的案件。2006年,省政府将原省卷烟市场整顿规范工作办公室升格为领导小组,由主管副省长亲自任组长,成员单位由6家扩大到11家,新增民航、海关、铁路、交通、邮政等单位,推动打击制售假烟网络工作由重点突破转向全面开花,成功破获了以渭南"12·28"、西铁"1·23"特大假烟网络案件为代表的14个假烟网络案件,其中渭南"12·28"案件涉及13个省市,涉案金额达8000多万元,案件规模之大全国罕见。2006年11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安部联合在陕西渭南召开"12·28"特大假烟网络案件侦破表彰大会。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公安部长的周永康签署记功命令,给渭南市公安局"12·28"专案组记集体一等功,极大地鼓舞了我省卷烟打假战线的士气。2007年,西安市烟草专卖局与公安局联合破获了两起利用互联网进行走私、贩假的案件,率先在打击新型走私、假冒商标卷烟活动方面取得突破。连续三年,省烟草专卖局被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安部授予"全国卷烟打假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在忠实履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维护消费者利益"使命的同时,全省烟草行业以服务地方、回报社会为己任,对赈灾、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事业不遗余力地予以支持。省烟草专卖局作为安康市旬阳县"两联一包"扶贫工作牵头单位,把烤烟作为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在政策、资金、技术上予以大力扶持。目前旬阳县已发展成为陕西烤烟种植规模最大的县,年种植10万亩、收购25万担左右,年产值1.5亿元。省烟草专卖局连续三年被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针对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难的问题,2006年出资32万元,资助了130名贫困大学生;2007年出资36万元,资助了140名贫困大学生;2008年出资40万元,资助了150名贫困大学生。近年来,全省系统平均每年对外捐赠金额都在300万元以上。2008年"5·12"大地震以后,省烟草专卖局以单位名义向省抗震救灾募捐办公室捐赠200万元,向汉中市宁强县青木川镇玉泉坝小学捐赠50万元。全省系统干部职工个人捐款75.9万元,党员缴纳特殊党费84.9万元,为灾区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作出了应有的努力。
 
    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实行烟草专卖制度以来的24年,陕西烟草事业的发展,走过了一条改革创新之路、整顿规范之路,经历了从传统企业走向现代公司制企业、传统烟叶生产走向现代烟草农业、传统烟草商业走向现代卷烟流通、烟草市场秩序由乱到治的深刻转变。而今,"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陕西省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陕西省公司这艘巨轮,正高举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旗帜,沿着国家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的航道,朝着市场化的改革发展方向,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