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余杭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数智精准防控疫情,高水平建设“创新余杭、品质之区、文明圣地”,构建“一廊一轴、一心三片”空间格局,全面实施“五大计划”,经济社会稳健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实力
(一)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02.2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5%。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位居省市前列。余杭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入选“2021中国县域综合实力百强榜”,位列全国第五、全省第一。
从GDP构成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9.74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336.98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2125.48亿元,增长6.7%。全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1.7:12.7:85.6调整为1.6:13.5:84.9。其中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1605.70 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64.2%。
(二)财政收支。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45.31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5.69亿元,分别增长15.2%、14.0%,总量均位列全市第一。从收入结构看,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96.57%,保持较高占比;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入库数分别增长14.9%、18.3%、21.1%。
全年完成财政预算支出335.61亿元,预算内用于民生支出242.48亿元,占财政预算支出的72.3%。在支出结构中,一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卫生健康、公共安全、节能环保占比分别为5.8%、8.5%、12.5%、4.0%、2.2%、1.8%。
二、农业和农村
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1.63亿元,增长2.1%;农业总产值64.64亿元,增长3.7%。其中,种植业产值34.56亿元,增长4.4%;林业产值8.83亿元,下降0.5%;畜牧业产值3.39亿元,下降2.8%;渔业产值12.37亿元,增长4.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48亿元,增长9.5%。实施西部富美计划,美丽乡村提质扩面,成功入选市级第一批共同富裕试点。推进美丽乡村“1510”示范创建项目10个,扩面提升新时代美丽乡村85个,创建市、区级数字乡村样板14个,鸬鸟镇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入选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
三、工业和建筑业
(一)工业。
全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48.44亿元,增长16.7%。规模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98.00亿元,增长22.2%,占规模工业比重为79.7%。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率46.7%,较上年提升4.4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41.83亿元,增长20.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26.89亿元,增长33.4%。健康制造业增加值31.16亿元,增速133.8%,拉动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2个百分点。规模工业营业收入1049.56亿元,同比增长18.6%;利润总额85.91亿元,同比增长26.3%。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8.88%,较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
(二)建筑业。
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7.68亿元,占GDP总量的1.5%。截至年末,全区共有在库建筑业企业177家。全年共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195件,竣工备案173件。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一)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9%。其中,项目投资增长21.7%,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5.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9.5%;交通投资增长314.9%;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41.5%;工业投资增长9.6%;民间投资增长13.8%。国有投资(含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4.8%;新开工项目(含房地产开发项目)295个。
表1 固定资产投资
单位:%
指 标 |
2021年增长 |
固定资产投资 |
4.9 |
其中:项目投资 |
21.7 |
房地产开发投资 |
-15.7 |
其中:交通投资 |
341.9 |
生态环境、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 |
41.5 |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 |
-9.5 |
民间投资 |
13.8 |
工业投资 |
9.6 |
(二)房地产业。
全年新建商品房成交21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4%,成交金额669.5亿元,同比下降2.4%,成交均价31124元/平方米,同比上涨8.9%。其中住宅成交15057套,同比下降7.1%,成交面积183.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6%,成交均价32526元/平方米,同比上涨8.5%;非住宅成交3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16%。
五、国内贸易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6.29亿元,增长22.7%,增速居全市首位。新零售引领增长,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为396.7亿元,同比增长40.7%,增速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个百分点。全年实现汽车类商品零售额92.12亿元,占限上社零总额比重17.4%,其中限上汽车销售企业实现新能源汽车零售额7.06亿元,增长243.2%。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13.86亿元,增长36.1%,限上住宿业、餐饮业零售额分别增长4.5%和15.0%。
表2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单位:亿元、%
指标名称 |
2021年实绩 |
2021年增长 |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676.29 |
22.7 |
2.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529.32 |
30.2 |
其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 |
396.70 |
40.7 |
其中:批发零售业 |
522.06 |
30.5 |
住宿餐饮业 |
7.26 |
13.1 |
其中:汽车类 |
92.12 |
-10.2 |
粮油、食品类 |
107.94 |
24.9 |
日用品类 |
104.59 |
43.9 |
石油类 |
13.86 |
36.1 |
六、对外经济
(一)外贸出口。
全年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348.58亿元,增长34.3%,其中进口额23.57亿元,增长18.0%;出口额325.01亿元,增长35.6 %。从出口产品看,化工医药、家具休闲用品和高新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34.2%、46.5%、33.9%;机电产品、纺织品出口分别增长25.5%、12.0%。从出口地区看,对美国、欧盟27国、中东地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分别增长25.8%、85.1%、20.2%、31.1%。
(二)招商引资。
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1.51亿美元。重点围绕“四高地一基地”积极招引,全年集中签约了强新科技、通策医疗、润丰氢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项目等225个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超1000亿元。
(三)境外投资。
全区共办理境外投资项目备案39个,新增境外投资额1.19亿美元,规模位居全市前列。完成“一带一路”投资项目20个,涉及境外投资额3920.10万美元;完成并购项目5个,涉及境外投资额2877.56万美元。
七、金融和上市
全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6.60亿元,增长10.1%。截至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942.32亿元,增长11.9%;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607.73亿元,增长26.2%。截至年末,全区不良贷款余额15.08亿元,不良贷款率0.38%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深入实施“凤凰行动”,新增上市企业7家,累计22家。
八、交通和旅游
(一)交通运输。
全年营运客车客运量47.66万人次,港区完成货运吞吐量3945.3万吨。高质量推进104国道改建工程、320国道改建工程、东西向快速通道下穿杭徽高速段工程等交通重点工程,运溪高架建成通车。全区范围内累计建成“四好农村路”404条,共计537.19公里。东西向快速通道文一西路互通、良祥路互通、杭徽高速老余杭互通改建等项目有序推进,国省道大中修及县道大中修及危桥改造项目、石横线拼宽整治工程如期完工。
(二)旅游经济。
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31.5万人次,同比增长10.3%;实现旅游总收入122.4亿元,同比增长18.6%。创建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3A级以上景区镇街5个、A级以上景区村庄8个,入选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新改造绿道33.03公里,径山绿道获评“浙江最美绿道”。实施“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建成“四好农村路”63条、105.55公里,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区。
九、教育、科技和人才
(一)教育素养。
全区幼儿园108所,比上年新增6所,共有1545个班;招生12977人,在园幼儿41091人,较上年增加1909人,3-5周岁幼儿入园率99.80%;幼儿园专任教师3527人,较上年增加248人。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96.79 %。
全区小学36所,比上年新增3所,招生12979人,较上年增加697人;在校学生65962人,较上年增加624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女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巩固率达到100%,女童巩固率达100%;小学专任教师3839人,较上年增加379人;专任教师学历高标率为99.90%,较上年提高0.03%。
全区初中(含九年一贯制学校)23所,比上年新增1所;招生7632人,较上年增加390人;在校学生21803人,较上年增加1303人;初中阶段入学率100%,初中巩固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97%;初中专任教师1943人,较上年增加79人;专任教师学历高标率为99.38%,较上年提高1.26%。
全区普通高中(含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2所,比上年新增1所。招生3191人,较上年增加653人;在校学生8055人,较上年增加1204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827人,较上年增加130人。
全区职业高中2所。招生1137人,在校学生3335人,较上年增加65人,毕业生1045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219人,较上年增加28人。
2021年全面实施“余杭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奋进计划”8项行动,引培省市级名优教师186人,其中,引进省市级名教师、名校长46人,新评市级及以上名优教师135人,培养正高级教师5人。招聘教师553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182人,占比33%,985、211、双一流高校毕业生98人,占比17.8%。成立余杭教育团队智库。引进省市27名领军教育人才挂牌名师工作室。
(二)科技创新。
启动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7家,位列全省第一;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292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6家、单项冠军产品企业1家。强化品牌建设,新增“浙江制造”品牌企业10家,发布浙江制造标准6项,授权专利15481件,申请PCT国际专利187件。迭代升级大孵化器战略,新增孵化载体32个、物理空间158.83万平方米,新增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15家。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市级以上企业创新联合体10家。
全年新设市场主体37882户,增长15.2 %,其中新设个体工商户21134 户,增长21.7%;新设企业16738家,增长8.0%。之江实验室一期、中国美院良渚校区、浙大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一期等产学研平台建成投用。中法航空大学、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室装置等项目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小镇成功创建省级特色小镇,梦想小镇输出模式入选全省首批长三角一体化“最佳实践”案例。钱江经济开发区被评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杭州师范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实现我区国家大学科技园“零”的突破。
全区3家企业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湖畔实验室等单位15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登上《自然》杂志封面,神威量子模拟器获“戈登贝尔奖”,夺得全省首批“科技创新鼎”。截至12月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有高新技术企业455家,占规模工业企业家数的72.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9.7%。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率居全市前列。
(三)人才引进。
新引进顶尖人才20名、领军人才31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4955名,人才总量突破31万,人才总量、增量持续领跑全省。新增省市领军团队4个、省市院士专家工作站5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4家。扩大校地合作“朋友圈”,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18所重点高校签订合作协议。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一)文化兴盛。
良渚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良渚博物院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瑶山遗址公园建成开放。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中央公园和郁宅港景观提升工程。径山镇(茶文化)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第五届径山禅宗祖庭文化论坛暨径山万寿禅寺重修落成活动成功举办。瓶窑镇、余杭街道分别入选省级、市级千年古城复兴试点。文体活动日益丰富,建成“余阅”空间20个,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70余场,新建区级全民健身场所59处,获评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区,入选全国首批县域足球典型名单。
(二)卫生医疗。
截至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46家,其中区属医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家。全区各医疗机构实际开放床位5873张,其中区属医院1299张。区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688人,其中执业医师1349人,注册护士921人。全年家庭医生累计签约服务28.58万人。
(三)体育健康。
全年新建省级体育公园1处、社区多功能运动场3个、足球场1个、百姓健身房1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1处;新建市级体育健身公园1处、全民健身广场1处,提升体育小康村工程2个。区内高水平运动员陈莎莎获得第十四届全运会女子帆船49erFX级比赛冠军。由区少体校选送的运动员金孝轩获得第十四届全运会体操青年组女子团体冠军,也是浙江代表团在第十四届全运动会上获得的首金。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一)人口就业。
截至年末,全区户籍人口70.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5万人;年末总户数21.70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45万户。全区人口出生率9.037‰;人口自然增长率4.466‰。户籍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6.89。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0787人,引导和帮助6281名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登记失业率为2.34%。新增本科及以上高校毕业生5.45万人。
(二)收入支出。
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77184元、48705元,增长9.2%、10.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由2020年的1.60:1缩小为1.58:1。全年城镇常住居民消费支出为49426元,增长17.1%;农村常住居民消费支出为37727元,增长18.8%。
(三)社会保障。
截至年末,全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3.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9.53万人,比上年末净增0.9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8.39万人。全区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6.74万人,比上年末净增7.5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89万人。
(四)社会福利。
2021年,新增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5家,实施生活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367户,发放老年人生活补贴、端午节、中秋节慰问费9020万元。建成示范型儿童之家40家,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2亿元。
十二、公共事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一)城市供水。
全年完成销售水量1.13亿吨,完成污水处理量6754.88万吨,出厂水水质合格率100%。
(二)安全生产。
全区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7.9%、11.1%,未发生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实现了较大事故的“零发生”。
(三)生态环境。
稳步实施“迎亚运”市容市貌专项整治行动。深化“五水共治”,开工建设治水项目108个、完工58个,成功创建“污水零直排”镇街2个、工业园区4个,建成省级“美丽河湖”3条,重点控制断面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新创建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21个、示范村2个。全区生活垃圾进场量同比减量2.72%,生活垃圾回收利用量达到1138.60吨/日。“余杭解决方案”获评第二届“中国城市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奖”,获评2021年度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优胜县(市、区)。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0天,优良率84.3%,同比上升5.6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6%。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数;
3.本文使用的增长速度,除“生产总值”、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以及涉及增加值相关指标按可比价计算外,其余均按现价计算;
4.数据来源于统计及各部门;
5.游客及旅游总收入数据根据浙江省文旅厅新测算方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