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杭州市余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24-03-28来源:杭州市余杭区统计局

2020年,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干好一三五、争当排头兵”目标,攻坚“三个全域”建设,打好“五场硬仗”,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持续回升向好态势,全年实现高质量增长。

一、综合

(一)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202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3051.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增幅高于全国2.3%、全省3.6%、全市3.9%平均水平。

从GDP构成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2.62亿元,下降0.2%;第二产业增加值676.93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2322.06亿元,增长5.0%。全区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23.1:75.0调整为1.7:22.2:76.1,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1708.0亿元,增长5.6%,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6.0%。全区281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单位共实现营业收入4877.98亿元,增长11.3%,其中,信息软件、数字内容产业营业收入增幅分别达11.0%、10.7%。

(二)财政收支。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25.91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1.06亿元,分别增长13.7%、12.7%。从收入结构看,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98.2%,保持较高占比;从主要税种看,改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47.5%、37.9%,国内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分别下降25.7%、15.8%。

全年完成财政预算支出413.64亿元,增长9.8%,预算内用于民生支出294.98亿元,占全区财政预算支出的71.3%,增长0.44%。在支出结构中,一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卫生健康、公共安全、节能环保分别增长32.4%、25.5%、9.2%、7.4%、7.0%、2.4%。

(三)市场价格。

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2.1%。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现“六涨二降”的态势。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6.9%、衣着类价格上涨0.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1.7%、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3.1%、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3.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3.1%、居住类价格下降0.3%、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3.4%。


(四)人口就业。

截至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21.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72万人。年末总户数36.3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62万户。2020年全年出生人口10924人,人口出生率9.18‰,人口自然增长率4.45‰,户籍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2.54。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9094人,引导和帮助8651名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登记失业率为2.42%。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5800余名,其中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176名,人才资源总量突破45万人。新增本科及以上高校毕业生4.6万人。

二、农业和农村

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55.00亿元,增长0.2%;农业总产值84.28亿元,增长0.2%。其中,种植业产值45.13亿元,增长0.6%;林业产值9.01亿元,增长4.3%;畜牧业产值3.90亿元,下降31.4%;渔业产值19.76亿元,增长3.0%;农业服务业产值6.48亿元,增长8.8%。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省产粮大县、首批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1个、省级农家乐集聚村1个,全年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额12.2亿元,同比增长16.2%。美丽乡村“一核五线”和首批8个“1510”示范村项目加快建设,新建“四好农村路”119.2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一)工业。

全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506.76亿元,增长8.3%。全年工业用电量52.88亿千瓦时,增长5.8%。规模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79.01亿元,增长15.1%,占规模工业比重为74.8%,占比较上年提升6.6个百分点;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率50.2%,较上年提升0.9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97.53亿元,增长17.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83.20亿元,增长16.0%;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44.20亿元,增长32.3%。全年规模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170.50亿元,同比增长10.2%;利润总额181.26亿元,同比增长35.9%。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9.06%,较上年提升1.80个百分点。

(二)建筑业。

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0.99亿元,占GDP总量的1.7%。截至年末,全区共有建筑业企业679家。全年共核发施工许可证432项,办理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注册手续432项、质量监督注册手续432项、竣工验收备案308项。

四、交通和旅游

(一)交通运输。

全年营运客车客运量71.15万人次,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3976万吨,同比上涨41.8%。扎实推进运河二通道、湖杭铁路、高铁西站枢纽等省市重大工程,绕城西复线建成通车。配合做好轨道交通建设,地铁5号线后通段、16号线开通运营。望梅高架二期、东湖高架二期、崇贤至东湖路连接线二期开工建设,沪杭高速抬升、东西向快速路、莫干山快速路、文一西路提升改造等项目有序推进,迎宾大道北延隧道、望梅路互通、南大街下穿铁路工程建成通车。

(二)旅游经济。

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323.44万人次,同比下降8.4%;实现旅游总收入284.19亿元,同比增长0.3%。截至年末,全区共有A级景区14家,其中4A级以上景区7家;A级景区村庄119个,其中3A级景区村庄25个;星级饭店5家,其中四星级以上饭店4家,特色文化主题酒店2家;星级旅行社6家。径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黄湖镇青山村“未来乡村实验区”建设成效初显。

五、金融

全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35.77亿元,增长8.3%。截至年末,全区本外币存款余额4249.47亿元,增长11.8%;本外币贷款余额3165.55亿元,增长20.4%。截至年末,全区不良贷款余额12.32亿元,不良贷款率0.39%,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凤凰行动”持续推进,新增上市企业7家,其中4家为“国高企”,截止年末,全区共有上市企业(含境外上市)32家,其中26家企业(或其子公司)为“国高企”。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一)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6%。其中,项目投资增长21.7%,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8.0%;交通投资增长41.3%;生态环境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2.6%;工业投资增长16.1%;民间投资下降1.0%。国有投资(含房地产开发投资)533.99亿元,增长22.7%;新开工项目(含房地产开发项目)552个,累计完成投资470.75亿元,增长25.8%。

表1  固定资产投资

指    标

2020年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

7.6

其中:项目投资

21.7

房地产开发投资

-4.4

其中:交通投资

41.3 

生态环境、城市更新和水利

设施投资

2.6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

18.0

民间投资

-1.0

工业投资

16.1

 

(二)房地产业。

全年新建商品房成交41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5%,成交金额1091.1亿元,同比增长18.3%,成交均价26084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1.1%。其中住宅成交31575套,同比增长6.6%,成交面积36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1%,成交均价26859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1.1%;非住宅成交49.4万方,同比增长2.3%。

七、国内贸易

据初步统计,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2.54亿元,增长8.5%。新零售引领增长,限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零售额为295.99亿元,同比增长58.2%,增速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7个百分点。消费升级步伐加快,烟酒类、化妆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68.8%、30.0%;先后共发放汽车购车补贴5000万元,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53.50亿元,同比增长13.9%。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下降15.6%,限上住宿业、餐饮业零售额分别下降28.6%、16.4%。

表2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指    标

2020年实绩(亿元)

2020年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22.54

8.5

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13.49

22.5

其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

295.99

58.2

其中:汽车类

153.5

13.9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62.55

-18.0

 

八、对外经济

(一)外贸出口。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30.66亿元,增长10.7%,其中进口额37.48亿元,增长0.7%;出口额493.18亿元,增长11.6%。从出口产品看,机电产品和高新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0.3%、7.3%;纺织品出口下降1.4%。从出口地区看,对美国、欧洲、中东地区、 “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分别增长14.5%、12.8%、13.4%、6.9%。

(二)招商引资。

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5.78亿美元。聚焦引擎性项目招引,有效承接先进地区产业溢出,助力高通AI创新实验室、阿里新制造无人化工厂、阿诺医药等项目落地。阿里巴巴浙江云数据中心、天下秀网红城市等247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超1000亿元,签约项目量质创历史新高。

(三)境外投资。

全区共办理境外投资备案(新设、变更)78个,新增中方境外投资额1.51亿美元,规模位列全市前列。完成“一带一路”投资项目9个,涉及境外投资额679万美元;完成并购项目11个,涉及境外投资额4065万美元。

九、教育和科技

(一)教育。

全区幼儿园158所,比上年新增14所,共有2618个班;招生27278人,较上年增加6123人,在园幼儿72841人,较上年增加8011人,3-5周岁幼儿入园率99.8%;幼儿园专任教师5899人,较上年增加634人。全区小学59所。招生24288人,较上年增加1145人;在校学生123676人,较上年增加920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女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巩固率达到100%,女童巩固率达100%;小学专任教师6753人,较上年增加447人;专任教师学历高标率为99.87%,较上年提高0.16%。全区初中(含九年一贯制学校)40所,比上年新增3所;招生14921人,较上年增加947人;在校学生42254人,较上年增加1629人;初中阶段入学率100%,初中巩固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97%;初中专任教师3507人,较上年增加245人。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学及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7所,比上年新增2所。今年招生5732人,较上年增加558人;在校学生15803人,较上年增加1124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554人,较上年增加199人。全区职业高中5所。今年招生3842人,较上年增加81人;在校学生10805人,较上年增加272人;毕业生3488人,较上年增加2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766人,较上年增加11人。全年引进名优教师114名,省特级教师、奥赛金牌教练12名,高考一段率达46.6%,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97.2%。顺利实施“公民同招”。

(二)科技。

全区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95家,数量蝉联全省第一;累计达1773家,数量首次位居全省第一;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07家、“雏鹰计划”企业199家,新增数分别位居全省第一、全市第二;新增孵化载体51个、物理空间251.05万平方米,引进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624家;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省级众创空间8家、省级优秀众创空间6家,新增数均位列全省第一;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24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61家、市级研发中心91家、区级研发中心243家。互动乐谷星创天地入围省级星创天地备案名单,省级星创天地实现“零突破”。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良渚实验室三家机构入选首批浙江省实验室建设名单,占全省新建总数75%。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一)文化。

余杭区获评“2019浙江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十佳县区”,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获评“2019浙江文化和旅游十大新闻事件”,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获评“2019浙江十佳研学旅游目的地”。良渚文化玉架山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项目正式开工,非遗体验基地授牌暨瓶窑老街非遗馆群、图书馆智慧城市分馆临平图书馆正式开馆,完成杭州书房建设3家,杭摊曲艺作品《淑英救弟》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最高奖—节目奖,全年获得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32项、市级奖项40项。

(二)卫生。

截至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32家,其中区属医院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家。全区各医疗机构实际开放床位7135张,其中区属医院3148张。区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652人,其中执业医师2683人,注册护士3163人,同比分别增长4.95%、7.66%和4.77%。全年家庭医生累计签约服务49.58万人。

(三)体育。

亚运场馆已完成主体建设。全年建设省级足球场1个、多功能运动场5个、体育小康村升级工程9个、百姓健身房20个、健身体育公园1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3个;区级健身苑点65个以上,篮球场15个以上。举办全民健身日、杭州梦想小镇半程马拉松赛等活动。余杭籍运动员吕杰获全国场地自行车锦标赛第一名、胡佳芳获全国场地自行车锦标赛第四名。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一)人民生活。

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681元和44117元,分别增长3.7%、6.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由2019年的1.65:1缩小为1.60:1。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为42222元,下降6.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1753元,下降2.9%。

(二)社会保障。

截至年末,全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6.2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93.1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79.87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净增23.97 万人、6.30万人、11.57万人。

(三)社会福利。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达294.98亿元,占比达71.3%。十方面民生实事顺利完成。新增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家、照料中心26家、老年人集中配(送)餐中心21家。实现低保、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7亿元。第二殡仪馆及乔司、仓前、临平大中型骨灰存放室竣工投用。

十二、公共事业、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一)供电供水。

全年完成销售水量2.07亿吨,出厂水水质合格率100%,完成污水处理量1.36亿吨。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21.81亿千瓦时,增长8.6%,其中工业用电量52.88亿千瓦时,增长5.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9.48亿千瓦时,增长8.5%。

(二)生态环境。

攻坚“‘迎亚运’城市环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行动,整改问题17.8万个,处置违法建筑358.6万平方米。加快大运河文化带(余杭段)建设,完成码头征迁7家,启动景观工程建设6个。深化“五水共治”,开工建设治水项目206个、完工106个,成功创建“污水零直排”镇街9个、工业园区6个,建成省级“美丽河湖”3条,重点控制断面水质达到V类及以上。建成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38个,生活垃圾进场量减少6.88%、回收利用量达1399吨/日,获评全省垃圾分类工作优秀单位。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3天,优良率85.5%,同比上升14.8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7μg/m3,同比下降17.8%。

(三)安全生产。

全区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8.8%、40.0%,未发生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实现了较大事故的“零发生”。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数;

3.本文使用的增长速度,除“生产总值”、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以及涉及增加值相关指标按可比价计算外,其余均按现价计算。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