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全区上下深入贯彻新思想新理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跑起来”的状态负重拼搏、加压奋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
【综合经济】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4.0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71亿元,增长0.6%;第二产业增加值205.88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186.44亿元,增长4.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2∶50.8∶44.0调整为5.3:49.7:45.0。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89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9.88亿元,同比增长0.9%。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88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分别增长54.5%、38.8%、23.2%。
【农业、农村】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47万亩,比上年减少1.63万亩。粮食总产量13.16万吨,同比下降3.8%,其中,夏粮总产量2.32万吨,同比下降25.9%;秋粮总产量10.84万吨,同比增长2.7%。全年油料总产量0.63万吨,同比下降8.7%。蔬菜总产量11.7万吨,同比增长2%。
全年肉类总产量2.06万吨,同比增长35.5%;水产品产量1.6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禽蛋产量0.34万吨,同比下降8.2%;牛奶产量0.36万吨,同比下降10%;茶叶产量346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年末我区共有农业龙头企业3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家、市级20家、区级10家。共有绿色食品基地4343亩,有机农产品基地1145亩,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9.17万亩。至年底,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为41.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全年共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2个,计1.2万亩,项目总投资2865万元。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6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1062台,小型拖拉机624台,排灌动力机械7737台,水稻插秧机1120台,联合收货机635台。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7169吨,同比下降4.7%。农村用电量47750万千瓦时,同比下降2.9%。
【工业、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63.44亿元,同比增长3.8%。按行业类型分,采矿业产值3.62亿元,同比下降6.5%;制造业产值335.06亿元,同比增长4.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值24.76亿元,同比下降0.7%。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独资公司工业产值18.49亿元,同比增长35.8%;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工业产值61.22亿元,同比增长20.7%;股份有限公司工业产值16.79亿元,同比增长2.2%;私营独资企业工业产值2.8亿元,同比下降25.1%;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工业产值158.79亿元,同比下降1.4%;私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工业产值11.8亿元,同比下降15.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47.15亿元,同比下降1.5%;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46.4亿元,同比下降4%。18家大中型企业工业完成产值157.11亿元,同比增长7.6%。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食醋27.6万吨,同比下降0.8%;起重机3636.38吨,同比增长40.6%;水泥967.8万吨,同比下降4.3%;小麦粉3.4万吨,同比增长11.4%;饮料酒68008千升,同比增长26.8%;酱油2580吨,同比下降5.1%;原盐160.4万吨,同比增长2.3%;方便面13908吨,同比增长4.4%;商品混凝土31.4万立方米,同比下降28.1%;滚动轴承534.7万套,同比增长26.3%;新增新能源汽车1605辆。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56.3亿元,同比下降1.4%。实现利税总额32.1亿元,同比下降10.9%,其中利润总额21.6亿元,同比下降11.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8.3%,与上年持平。
全年列统的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52家。从业人员16692人,同比增长4.6%;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4.11亿元,同比增长3.5%;房屋施工面积342.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8%,房屋竣工面积74.2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4%,营业收入152.66亿元,同比增长4.9%。
【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08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工业投资47.99亿元,同比增长0.6%;制造业投资36.2亿元,同比下降5.2%;工业技改投资19.17亿元,同比下降17.8%;高技术产业投资8.53亿元,同比下降23.1%;服务业投资41.5亿元,同比增长18.9%。53个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5.75亿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7.72亿元。商品房新开工面积42.7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36万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24.1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5.76万平方米;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4.4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9.43万平方米。
【国内贸易、开放型经济】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73亿元,同比下降1.4%。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15.23亿元;零售业零售额41.2亿元;住宿业零售额0.44亿元;餐饮业零售额5.86亿元。按规模分,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16.83亿元;限额以下单位零售额45.9亿元。
年末拥有年成交额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2个,完成成交额8.03亿元,同比增长9.4%。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506万美元,同比增长63.4%。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9.02亿元,同比下降2.2%,其中,完成出口总额44.57亿元,同比下降5.3%;完成进口总额4.44亿元,同比增长44.6%。
【交通】
全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2.6亿元,延茅公路丹徒段、老镇荣公路路面改善等工程顺利完工,创成 “四好农村路”省级达标县。等级公路总里程1067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38公里,二级公路90公里,三级公路111公里,四级公路731公里。拥有营运车辆3290辆38399吨位,全年新增货车668辆10570吨位。境内公路客运量136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008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002万吨,货运周转量159311万吨公里;水路货物运输量113万吨,货运周转量20555万吨公里;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467万吨。
【科技、教育】
全年申报76家企业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确认通过入库企业61家;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81家,通过认定42家。至年底,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25家,江苏省农业科技型企业14家,备案省级“星创天地”7家。全年共申请专利2735件,获得授权的专利194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21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6件。全年新申请商标1242件,新注册商标798件。
茅以升实验学校、宝龙幼儿园建成招生,成立荣炳实验学校、高桥实验学校。中小学校园网千兆升级和教育专网互通全面完成,智慧校园建成率达到75%的省级标准。创成全国足球特色学校3所、省体育特色学校5所、省健康促进学校8所、省优质幼儿园1所、市优质幼儿园1所。
拥有各级各类学校64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职业高中1所、初中8所、小学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幼儿园24所、开放大学1所、社区教育中心10所。中小学、幼儿园有在校(园)生36345人,其中普通高中4167人、职业高中2142人、初中4547人、小学12273人、九年一贯制学校5007人、幼儿园8209人。
【文化、旅游】
全年建成17个文化礼堂、60个小微型文化广场,我区入选中宣部“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辛丰镇黄墟村、高桥镇吴家圩入选“首批江苏省级传统村落”。区文化馆、非遗展示馆、美术馆接待群众12万人次,区图书馆接待读者15万人次、图书借阅量20万册次;下基层送戏曲(演出)70场、送电影1136场、送书下乡2000余册,文化志愿服务进乡村356场。年末拥有A级景区5家,其中,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1家;2A级2家。拥有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星级乡村旅游区18家。
【体育、卫生】
全年新(改)建农民健身广场20个,新增体育场地设施面积50000平方米,发放健身路径、篮球架、室内外乒乓球桌、儿童游乐设施共计86套,人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达3.28平方米。主办丹徒区首届江苏省健身气功八段锦网络达标赛等全民健身活动26场;承办江苏省老年人体育节丹徒区世业镇分会场开幕式、镇江市城市业余联赛广场舞大赛丹徒区分站赛等群众性体育赛事16场。全年完成体育彩票销售收入8550万元。
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2所,比上年增加4所,其中,二级综合医院、二级中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各1所;乡镇卫生院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55所;民营精神病医院1所;门诊部5所;诊所27所;企(事)业单位医务室(卫生所)9所;护理站10所。
全区医疗机构实有病床总数907张,拥有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30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50人;注册护士509人;全科医师191人。全区平均每千人口病床数为2.81,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1.71,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1.58,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5.93。
【城市管理、环境保护】
2020年,新建有机易腐垃圾处置中心1座,新增10个垃圾分类省级达标小区,建造垃圾分类收集站54座、阳光沤肥房20座。新(改)建农村公厕116座。荣炳盐资源区高庄村、高资街道水台村、谷阳镇槐荫村创成“第三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累计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14个。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77.5%,PM2.5年均浓度40微克/立方米,国控、省控断面地表水优Ⅲ类比例均为100%。整治农民人居环境,清理河塘1835座(条),744个自然村全部通过市级验收。创成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3个、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6个、区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区级美丽宜居乡村68个。
【人口、民生保障、社会管理】
2020年末我区常住人口34.74万人,户籍总户数10.36万户,户籍人口28.89万人。
2020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9元,同比增长4.5%,其中,工资性收入24732元,同比增长 3.2 %;经营净收入5631 元,同比增长0.9 %;财产净收入4169元,同比增13.5%;转移净收入 6787元,同比增长7.4 %。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769元,同比下降2.6%。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568元,同比增长3.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441元,同比下降1.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42元,同比增长6.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571元,同比下降4%。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803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13人,提供就业岗位11008个,帮助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2113人、困难家庭就业36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8%以内,发放就业困难人员各类补助、保险金共1702万元。顺利完成“脱贫攻坚回头看”和“两类人群”核查,累计帮扶213户466人。城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98%以上,企业最低工资调增至2020元/月。
全年累计发放供养经费849万元;全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100%,新建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个,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实现四类困难对象和80岁以上普惠性对象全覆盖。全区低保在保人数1841户2940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889万元,发放残疾人生活补贴3369万元,护理补贴548万元。年末全区实有社会组织389家,其中社会团体204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85家,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13个。
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落实各项纾困惠企政策,深入开展“暖心助企”大走访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用工4100余人,为企业解决突出问题223件,发放各类消费券1400万元,奖补各类资金4.1亿元,减税降费5.71亿元。
注:1、公报中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各项统计数据除注明按可比价格计算外,均按现行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