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工业协同”的积极效用及融合问题

2011-06-08来源:烟草在线作者:风无声

  “工业协同”,这是近年来行业里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汇。“工业协同”有别于“工商协同”,“工商协同”的角度是站在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协同,“工商协同”是指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共同携手,共同以培育大品牌、打造大市场为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市场和计划的调控作用,从而获取双赢的营销模式;而“工业协同”的角度则是站在工业企业和工业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协同,“工业协同”可以这样来理解,工业企业和工业企业协同作战,共同培育大品牌,将优质资源“聚焦”于大品牌的发展,从而为大品牌的发展创造出一个更大的平台。

 

  “工业协同”是行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

  2010年,这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即将开启的过渡之年。2010年,中国烟草以一连串精彩的数据充分体现了全行业的持续稳健发展,并书写了一个新的篇章。2010年,全行业实现工商税利6045.52亿元,同比增加了876.39亿元,增长了16.95%;上缴国家财政(含国有资本收益)4988.5亿元,同比增加了872.5亿元,增长了21.2%;2010年共有13个品牌年销量超过了100万箱,共有15个品牌年销售收入超过了200亿。在“十一五”期间,行业品牌数量不断进行精简,品牌个数从325个精简到了133个;行业品牌发展不断趋于集中,大品牌的竞争力不断得到增强,品牌发展“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发展趋势越发明显;超200万箱品牌和超400亿元品牌从无到有,2010年共有“红塔山”、“白沙”、“红金龙”、“红河”、“双喜”、“红旗渠”这6个品牌的年销量超过了200万箱,重点骨干品牌的市场主导作用得到进一步突显,影响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这为实现“532”品牌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共有“中华”、“云烟”、“芙蓉王”、“红塔山”、“利群”、“白沙”这6个品牌的年销售收入超过了400亿元,其中,“中华”品牌年销售收入更是超过了700亿元,重点骨干品牌对行业发展的贡献度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也为实现“461”品牌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按照“532”和“461”品牌发展规划的初步构想,在“十二五”末期,中国烟草将诞生2个年产销规模500万箱、3个300万箱、5个200 箱以上的品牌和12个年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的品牌,其中4个超过600亿元、1个超过1000亿元;中国烟草将逐步形成“532”品牌和“461”品牌为主导的中国烟草知名品牌新格局,打造一批以“市场影响大、商业价值高、产品质量好、风格特色明显、核心技术突出、文化内涵丰富、满足消费者需要”为主要特征的中式卷烟知名品牌。2011年,中国烟草将有望率先诞生出年产销规模超过300万箱的品牌,品牌年产销规模将超过“云斯顿”、“柔和七星”等一批世界级品牌;这当中,“红塔山”、“白沙”、“双喜”这3个最为引人关注的品牌则是最有望率先进入超300万箱品牌家族阵营的重点骨干品牌,也是最有望在 “十二五”末期冲击年产销规模高达500万箱的重点骨干品牌。与此同时,2011年,作为已经连续多年蝉联中国烟草商业批发销售收入排名第一位的“中华” 品牌,将有机会再度刷新历史销售纪录,“中华”这个极具竞争力的品牌无疑是最有望在“十二五”末期冲击年销售收入高达1000亿元的重点骨干品牌,并且这一目标还有望提前实现。

  然而,2010年中国烟草市场的容量大概在4700多万箱,相比2009年的4580万箱左右仅小幅增长了100多万箱,如果按照每年小幅增长 100万多箱的增量来计算,到“十二五”末期,中国烟草市场的容量大概会在5300万箱左右。纵观当前全球烟草市场规模的变化来看,经济较为发达的欧美等国家已经呈现出了多年小幅下降的发展趋势,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这些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则处在一个小幅上升的发展趋势,其中,中国是全球烟草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是全球烟草生产量和消费量的第一大国,分别占到了全球烟草市场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时中国也是全球烟草市场中增长较为快速的国家之一。不过,中国烟草市场容量的增长幅度也开始处在了一个逐渐放缓的发展趋势,要想保持以往那种高速增长的发展趋势已经是不太现实,这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必然趋势。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高涨和各种控烟、禁烟等措施力度的不断加强,烟草行业是很难持续地保持一个高位增长的态势。

  而粗略的预测一下,在“十二五”末期,进入“532”这份品牌阵营名单的大品牌将在品牌规模上占据中国烟草市场5300万箱左右容量的三分之二强,并成为中国烟草市场发展的“主心骨”。不过,在整体市场容量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大品牌发展如何实现巨大的增量,大品牌发展如何从原有100万箱或 200万箱的品牌规模迅速增长到300万箱甚至是500万箱的品牌规模,这是不得不去考虑的。大品牌发展要实现巨大的增量,就必须寻找全新的增量途径。很显然,如果只按照当下各自工业企业的原有计划资源来看,这个巨大增量是很难于实现的,必须去突破原有计划资源相对不足的“瓶颈”。

  在当下行业发展的新一轮改革浪潮中,“工业协同”将成为大品牌突破原有计划资源相对不足“瓶颈”的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一种有助于大品牌进一步成长的培育模式。可以预见,在当前及未来发展,“工业协同”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并发挥出共同培育大品牌的较大作用。“工业协同”是站在工业企业和工业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协同,“工业协同”将让工业企业和工业企业协同作战,共同培育大品牌,将优质资源“聚焦”于大品牌的发展,从而为大品牌的发展创造出一个更大的平台。

  “工业协同”的三个“有利于”

  第一个“有利于”是“工业协同”有利于盘活中国烟草市场现有的巨大存量资源。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高涨和各种控烟、禁烟等措施力度的不断加强,中国烟草市场的容量将很难再取得以往那种超常规的增长。事实上,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欧美等国家,如美国、英国等,这些国家的烟草市场在经历过充分发展之后,现在已经开始呈现出了小幅下降的发展趋势。同样,中国烟草市场在经过了快速发展之后,现在也逐渐步入到了一个数量相对饱和的发展状态,也很难持续地保持一个高位增长的态势。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中国烟草的大品牌在未来几年时间里要取得超常规的增长,要实现从原有100万箱或200万箱的品牌规模迅速增长到300万箱甚至是500万箱的品牌规模,就需要开展“工业协同”,就需要通过工业企业和工业企业的协同作战,盘活中国烟草市场现有的存量资源,让大品牌的超常规增长从现有存量资源的盘活中获取新的支撑,为大品牌的超常规增长打开一片新的空间。

  第二个“有利于”是“工业协同”有利于实现生产要素在行业内部的合理配置,也利于让优质资源流向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大品牌上。工业企业和工业企业的协同作战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让优质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为大品牌的发展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更是培育大品牌战略的一个有效举措。

  第三个“有利于”是“工业协同”有利于将优质资源“聚焦”于大品牌的发展上。事实上,工业企业和工业企业的协同作战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将优质资源“聚焦”于大品牌的发展,突显大品牌战略,真正做强做大中国烟草大品牌的成长壮大。“工业协同”是行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是破解大品牌计划指标不足的一个有效举措;“工业协同”能够进一步壮大中国烟草的整体品牌竞争力,能够增强中国烟草与强势外烟相抗衡的实力,能够助力于中国烟草在新时期实现更大的发展。

  “工业协同”下的品牌合作生产

  自2006年以来,国家局先后出台了《中国卷烟品牌发展纲要》、《关于加快培育全国性重点骨干品牌的指导意见》、《“卷烟上水平”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并使得品牌整合工作由联营加工、定向整合向合作生产的方向有序推进,有效提升了中国烟草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和整体竞争实力。2010年,中国烟草行业18家省级工业企业全都参与到了卷烟品牌合作生产这项工作中来,卷烟品牌合作生产范围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品牌输出方为8家,品牌输入方为10 家。一些以前没有参与到卷烟品牌合作生产的省级工业企业,如江苏中烟、山东中烟等也都实现了卷烟品牌合作生产零的突破;一些过去参与卷烟品牌合作生产但生产规模较小的省级工业企业,生产范围则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可以说,中国烟草行业18家省级工业企业全都参与到了卷烟品牌合作生产这项工作中来,这无疑为大品牌的发展创造出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从存量计划资源方面支撑起了大品牌的进一步成长。

  具体来说,2010年,全行业卷烟品牌合作生产数量达到了518万箱,同比2009年的413万箱,增长了105万箱,增长了25%,增量规模突破了100万箱,卷烟品牌合作生产取得了较大的突破。这当中,“红塔山”、“白沙”、“双喜”这3个最为引人关注的品牌2010年卷烟品牌合作生产数量均实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红塔山”是当前全行业卷烟品牌合作生产数量最大的品牌,也是卷烟品牌合作生产数量增速较快的品牌之一,“红塔山”品牌2010 年卷烟品牌合作生产数量高达103.43万箱,占到了“红塔山”品牌全年总产量288.02万箱的35.91%;“白沙”品牌2010年卷烟品牌合作生产数量达到了87.8万箱,占到了“白沙”品牌全年总产量283.89万箱的30.93%;“双喜”品牌2010年卷烟品牌合作生产数量达到了62.25万箱,占到了“双喜”品牌全年总产量209.52万箱的29.71%;“红塔山”、“白沙”、“双喜”这3个品牌在2011年将有望冲击年产销300万箱的品牌规模,是最有望率先进入超300万箱品牌家族阵营的重点骨干品牌,也是最有望在“十二五”末期冲击年产销规模高达500万箱的重点骨干品牌。除了“红塔山”、“白沙”、“双喜”这3个品牌以外,“红河”、“红金龙”、“利群”、“七匹狼”等也都是2010年全行业卷烟品牌合作生产数量增速较快的代表品牌。

  据了解,当前全行业初步确定使用的存量计划为990万箱,比2009年的413万箱整整翻了一番还多,为在“十二五”末期全行业实现1200万箱卷烟品牌合作生产数量的目标提供了保障。2011年,全行业卷烟品牌合作生产数量的增量规模将有望再超过100万箱,预计将在2010年的518万箱的合作生产数量的基础上增加到618万箱以上。可以说,卷烟品牌合作生产数量的逐年增量有效地推动了行业内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并让行业内的优质资源进一步 “聚焦”于大品牌的发展上。

  “工业协同”时代的“大融合”

  “工业协同”有利于盘活中国烟草市场现有的巨大存量资源,有利于实现生产要素在行业内部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将优质资源“聚焦”于大品牌的发展。 “工业协同”最为突出的外在表现是品牌输出企业和品牌输入企业共同加工行业重点骨干品牌,使得行业重点骨干品牌的进一步成长壮大突破计划指标制约的“瓶颈”。然而,对于品牌输入企业来说,“工业协同”的推进就可能会影响到企业自有品牌的发展壮大,就可能会挤压企业自有品牌的成长空间;对于品牌输出企业来说,“工业协同”的推进又不得不考虑产品均质化的问题,让异地生产的产品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对于品牌输出企业和品牌输入企业双方来说,“工业协同”的推进还需要考虑双方文化融合的问题,让文化融合引领品牌输出企业和品牌输入企业双方的共同发展。具体来说,“工业协同”在推进过程中将不得不面对“利益如何合理平衡”、“产品均质化的保障”、“双方文化融合问题”等方面的问题。

  利益如何合理平衡?

  工业企业和工业企业的协同作战必然会牵涉到多重利益关系的博弈,如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分配与调整、品牌输入企业的自有品牌发展受到挤压、甚至牵涉到保留与否的问题等,这些都是“工业协同”在推进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那么,如何平衡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如何合理处理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这就需要品牌输出企业和品牌输入企业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去看问题,要具有行业发展的大局观,要以培育大品牌发展为重,不能因为过于计较短期利益的得失,而失去培育大品牌的机会。在当前及未来,大品牌已经不再只是属于某一个工业企业的自有品牌,大品牌将上升到成为全行业的共同财富这个高度,并需要全行业的共同扶持。

  产品均质化的保障?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是比喻好的物种只能生存在适合于自己的环境之中,自然环境给予物种的影响是具有决定性的。同样,“工业协同”的推进又不得不考虑产品均质化的问题,让异地生产的产品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一般来说,品牌输出企业和品牌输入企业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温度、湿度等存在差异,双方技术水平也存在高低不等,这就影响到同一个品牌在不同地方加工质量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如果不能处理好就会给消费者造成不好的品牌印象,并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为此,在产品均质化保障方面,就需要品牌输出企业和品牌输入企业共同商讨如何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并拿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在这方面,我们就可以学习和借鉴与国外烟草公司卷烟品牌许可生产方面的经验,国际品牌对许可生产质量保障非常重要,不仅在工艺技术指标上要求很严,同时在设备保养、生产环境、人员培训等方面也都有严格细致的要求,这些都是值得去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学习人家的长处,从人家的成功经验吸取到一些的精华。

  双方文化融合问题?

  文化融合,这也是摆在品牌输出企业和品牌输入企业双方的一道“槛”。品牌输出企业和品牌输入企业双方的文化如何融合,双方的文化会不会起冲突,甚至影响到“工业协同”的推进,这也是品牌输出企业和品牌输入企业双方需要加以考虑的。品牌输出企业和品牌输入企业双方不仅仅只是一个输入方和加工方的简单代工关系,而是一个合作共赢的关系。为此,品牌输出企业和品牌输入企业双方更需要考虑双方文化融合的问题,让文化融合引领品牌输出企业和品牌输入企业双方的共同发展。

  “工业协同”是行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是破解大品牌计划指标不足的一个有效举措。在行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工业协同”为大品牌的发展创造出了一个更大的平台。不过,“工业协同”在推进过程中还需要很多融合的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如“利益如何合理平衡”、“产品均质化的保障”、“双方文化整合问题”等等。在当前及未来,“工业协同”只有真正去解决好上述这些问题,才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