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越西脱贫奔康史上承前启后的一年。一年来,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组织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州委八届五次全会、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大力实践“一带一走廊”“一路三园区”“一核统筹、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开创了脱贫攻坚再战再捷、县域经济持续转型、生态环保全面加强、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的良好局面。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75亿元,可比价增速3.6%;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6亿元,增长9.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72亿元,增长3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19元,增长7.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622元,增长11.46%。
一、综合
发展产业夯实基础、统筹城乡扶贫解困,完善体系强化措施,县域经济平稳运行。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现价)完成37.75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可比价)完成36.14亿元,可比价增速3.6%;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6亿元,增长9.0%,全州增速排名第8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72亿元,增长34.3%,总量排序第12位,全州增速排名第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53亿元,增长速度10.1%,全州排名第8位,总量排位第8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19元,增长7.73%,全州增速排序第15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622元,增长11.46%,全州增速排序第5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达到37.75亿元,比上年增加11396万元,增长3.6%,经济总量在全州17个县市排名第9位。按可比价计算的生产总值为361427万元,发展速度为3.6%。全县人均GDP为11547元,比上年减少333元,下降2.8%。现价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2607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加值128139万元,现价发展速度3.9%,在全州17个县市排名第8位;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8986万元,同比下降8%,总量在全州排序第15位,按可比价计算增加值69691万元,在全州17个县市排名第15位;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72438万元,同比增长9.3%,总量在全州排序为第9位,按可比价计算增加值163597万元,在全州17个县市排名第9位。现价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重是33.39:20.92:45.69。
二、人口
2018年户籍人口:全年新出生人口14114人,死亡人口6685人,迁入人口815人,迁出人口2195人。全县年末总人口371015人,比上年增加1.7%。其中:男188888人、女182127人,男女性别占比为50.9:49.1。农业人口307851人,占总人口的82.98%;非农业人口63164人,占总人口的17.02%。18周岁以下人口是141356人,占总人口的38.1%;18—60周岁人口195206人,占总人口的52.61%;60周岁以上人口34453人,占总人口的9.3%。汉族71430人,占总人口的19.25%;彝族294874人,占总人口的79.48%;藏族3773人,占总人口的1%;其他少数民族938人、占总人口的0.3%。全县年末总户数108786户,比上年同期增加259户,增长0.2%。
三、农业
县委县政府以稳定粮食发展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加大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开发农业生产资源。坚持脱贫攻坚统揽全局,整合涉农资金5.27亿元,拼盘投资10亿元实施23个扶贫专规,统筹推进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实现贫困村退出60个,脱贫4651户2029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7.89%。“三大攻坚”提速推进。培育“1+X”产业2.46万亩,投放“借畜还畜”畜种2.2万头(只),村级脱贫奔康产业园建设陆续启动,实现现价增加值126073万元。总量在全州17个县市排名第3位。实现可比价增加值128139万元,发展速度3.9%。
四、二产业
1、工业
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建立良好工业结构体系。全县紧紧围绕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方向,坚持效益与质量并重,生态与环境并行,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发展,加快水能资源、食品加工等节能环保企业发进度,积极引进风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企业入驻越西,促进索玛集团等高耗能企业实施技改扩能提档升级,形成了以电冶、水能、水泥、食品加工四大支柱为主体的工业架构体系。2018年全县工业企业实现现价工业增加值32878万元,比上年下降29.4%,总量在全州17个县市排名13位。工业可比价增加值26899万元。
2、固定资产投资
积极做好项目入库工作,加强项目储备,做好做实投资工作,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大力支持成昆复线、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彝家新寨基础设施改造等项目发展,带动投资向全县各领域纵深延伸。2018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8个,本年竣工项目9个,累计完成500万元以上及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87207万元,比上年增加73310万元,增长34.3%。按行业分类划分:第一产业投资4118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43%,第二产业投资12811万元,占总投资额的4.46%,比上年下降62.5%;第三产业投资237685万元,占总投资额的82.76%,比上年增长32.7%(说明一下500万元以下农户投资全年累计完成32593万元,这部分投资不能划分产业)。
3、全年联网直报建筑企业总产值1614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3.6%,全县建筑业按当年价格计算增加值46108万元,增速13.6%,建筑业总量在全州17个县市排名第13位,增速在全州17个县市排名第6位。
五、交通运输
持续突破交通瓶颈制约问题,扎实推进城乡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截止2018年底,我县国省干线总里程为150.075公里,已全部通畅,累计完成投资7.88亿元;县道总里程86.4公里,已通畅公里86.4,累计完成投资12235.6万元;农村公路乡道总里程为187.6km,已通畅道路187.6km,累计完成总投资2.81亿元;村级公路总里程670.784km,已通畅670.784公里,累计完成总投资3.35亿元;公路建设里程、投资规模、推进速度均创历史之最。目前,全县38个乡镇和289个建制村已提前完成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两个100%”目标任务。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县总产值9633万元,总产值可比价9417万元,增速10.3%。
六、贸易
开拓市场,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促进各层次消费增长,贸易发展稳定有序。
制定各种有力措施,发展壮大现代物流产业,拉动建筑材料、装修材料、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行业增长。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目标,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整顿农贸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各种消费需求。富民惠民工程纵深推进,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201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5329万元,比上年增长10.1%。总量和增速在全州17个县市排第8和8位。全县批发零售业实现现价增加值30617万元,同比增长2.1%,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8166万元,同比增长9.1%。
七、财政金融
2018年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6188万元,比上年增加1330万元,增长9.0%,总量和增速在全州17个县市排第11和7位。全年公共财政支出401235万元,比上年增加185309万元,比上年增加85.8%,总量和增速在全州17个县市排第4和2位。
八、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
1.学前学会普通话启动试点,18所乡镇幼儿园正式开工。总投资5.3亿元的义务教育均衡项目分批实施,越西中学新校区正式招生,“9+3”职业教育深入开展。控辍保学全面加强,2855名失辍学人员重返学校。师资队伍提质增量,补充各类教师518人。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全部入学,“3+9+3+N”教育扶贫救助体系实现全覆盖。
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引向深入,“十免四补助”“两保三基金三救助”制度有效落实,累计完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8.2万人,“先诊疗后付费”模式惠及贫困群众1.7万人次。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降至4.49%,抗病毒治疗覆盖率提高到85.9%、治疗有效率提高到85.7%。生育秩序整治“三项制度”“一票否决”“包村包户”制度深入落实,符合政策生育率提高到91.6%,违法生育同比减少3.71%。攻坚合力全面增强。
3、文化体育事业繁荣稳定
全面建成3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并投入使用,建成289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的农家书屋,实现村(社区)农家书屋全覆盖,全年农村电影放映289个行政村,共放映3655场次。完成54个行政村村村响和4215户户户通安装任务,维护无线数字基站23次,维修村村通、户户通设备786台,维修村村响应急广播设备15台。完成30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8个彝家新寨配套体育实施工程建设,投入102.6万元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2018年文化体育娱乐业总产出2918万元,实现增加值 1092万元。
九、各项社会事业。
1、全年完成各类技能培训8375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11个,转移输出贫困劳动力42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7250万元。成昆铁路扩能工程越西段加速推进。解决4.9万人农村安全饮水,生活用电、通信网络等设施同步提升。4812户贫困家庭喜迁新居,3786户安全住房完成主体工程。自发搬迁贫困群众帮户责任有效落实。“四治”攻坚同步推进。禁毒攻坚战深入推进,外流贩毒整治成效明显,成功摘掉国家层面“毒品滥用重点关注县”标签。积极对接“三区三州”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省帮扶政策“34条”和工作措施“16条”,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省直部门定点帮扶、省内对口帮扶和社会帮扶扎实有效,综合帮扶队、驻村工作队等力量全面到位,决胜脱贫的攻坚合力全面形成。“讲文明、尚科学、除陋习、树新风”“三建四改五洗”深入开展,创“四好村”156个、“四好”家庭10462户,移风易俗取得积极进展。这一年,是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的一年。坚持以绿色理念驱动发展、奠基未来,合力共创舒适美丽的生态环境、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包容和谐的人文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完成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28个,整改完成率达到87.5%,一批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全面推进农作物秸秆“五化”综合利用试点,全年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99.66%。越西河水资源保护一期工程启动实施,水观音入选全州“十大最美河流湖泊”,流域水和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第二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全面启动,畜禽养殖禁养区完成划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不断加强。绿化越西行动深入实施,65.94万亩国有林、18.72万亩退耕还林得到有效管护,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7.95%,申果庄自然保护区管理力度持续加大。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乡环境整治常态化推进,滨河公园景观灯、绿化带及县城7条城区道路完成升级改造,农村生活垃圾简易处理设施完成初步配套,普雄镇垃圾中转站正式启用,村级保洁员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大棚房整治清理行动深入开展。农村土坯房改造稳步推进。完成农村厕所改造8336户。依法没收核减房地产违法建筑2.6万平方米,依法强拆违法建设5200余平方米。深入落实“一轴三群”战略,县城总规及控详规报审待批,完成嶲湖公园、钟鼓楼、四大古城门恢复等重要节点修建详规,以及36个乡镇总体规划纲要、208个贫困村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普雄镇成功纳入全省“百镇建设行动”。积极推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完成产值1.61亿元,同比增长113个百分点。人文环境不断提升。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弘扬新时期越西精神,“五大文化”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举善止恶、修身养性、以孝事亲、荐贤重文”等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双石桥、零关题记等文物得到妥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深入实施,争取到省科技项目2个,申请专利8件。农村公益电影放映3655场次,覆盖群众31.2万人次,补充农家书屋图书5.04万册,开展送戏下乡246场。体育竞技异彩纷呈,成功举办“五一”职工千人越野赛,喜获全省自由搏击锦标赛2金4银1铜、全州首届残疾人运动会4金4铜佳绩。质量强县战略深入实施。县档案馆获省二级标准认证。政务环境不断优化。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行政权力事项清单完成动态化调整,有序承接国家省州下放行政许可81项,478项政务服务纳入“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税务机关改革全面完成。“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和“先照后证”改革全面推行,市场主体许可成本不断减轻,新增市场主体1171户、注册资本13.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39%。
2、营利性服务业
以信息传播、房地产、居民服务业为主的营利性服务业健康发展。2018年实现增加值22294万元,比上年增加36.3%。
3、非营利性服务业
2018年实现增加值56777万元,比上年增加5.2%。
十、人民生活
民生工程稳步推进,灾后重建加快步伐,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
2018年全县459.89万元用于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技能培训,加强就业共培训学员9125人,完成州下达任务的175.5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养老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提高, 全年共计119891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完成省州下达目标任务的117.5 %。城市低保对象2406户4481人均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按月人均296.3元的标准,全年累计支出城市低保金1675万元。2018年全县有农村低保对象11612户30378人均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按月人均保障标准185.1元,全年累计支出低保金7129.2万元。在贫困残疾人扶助方面,对全县1654名贫困残疾人按月人均80元的标准,全年共计发放生活补贴金180.84万元;对全县3315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235.54万元;在城乡医疗救助方面,全年累计救助26508人次,累计支出城乡医疗救助金1132.7万元。在农村五保供养方面,全县2018年有五保户402人全部实行分散供养,按城市月人均500元的标准,农村月人均400元的标准。全年共计发放供养金210.9万元。在救灾救济方面,全年共发放救灾资金378.54万元。在落实孤儿保障政策方面,2018年全县孤儿564人,按月人均810元的标准,全年公发放孤儿救助金579.32万元;对全县1923名特殊困难儿童,均分别纳入城乡低保的基础上,按月人均200元的标准,共计发放特殊困难儿童生活补助金454.24万元。在推进社会养老服务建设方面,投入2555万元,新建有730个床位的越西县中心敬老院一分院、越西县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和越西县社会福利救助中心等三个工程项目;在落实惠老政策上,全年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高龄生活补贴共计123.435万元。在优抚安置方面,对全县675名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共计316.98万元均有银行打卡直发;全年发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41人8.6万元;对优抚对象医疗救助782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43.12万元,并严格按省州要求残疾登记评定,共发放伤残金145.53万元;2018年我局退役士兵接受率达到100%,发放义务兵优待金44.89万元,对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地方经济补助金43.7万元,并投入12万元开展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技能培训任务。发放大学生奖励金10人3.4万元。
全面统筹解决城镇“三无”农村“五保”和低保老人新农合参保资金,老年人高龄生活补贴全部兑现。城乡居民收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根据城乡一体化新口径调查统计,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22元,比上年增加990元,同比增长11.46%,总量和速度在全州排序第11位和第5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5919元,比上年增加1860元,增长7.73%,总量和速度在全州排序第13位和第5位,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7.3。
十一、民营经济发展
以个体和私营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发展平稳,民营经济对全县GDP的贡献率越来越大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8年全县工商登记企业、个体户期末总户数9846户,比上年增长12%。其中个体工商户8713户,比上年增加776户;私营企业699户,比上年增加113户。工商登记年末注册资金825410万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99257万元,占注册资金总额的12%;私营企业注册资金599581万元,占注册资金总额的72%。
民营经济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192241万元,发展速度(按可比价计算)2.8%,占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的比重是97.2%,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是39.5%;第一产业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7779万元,发展速度(按可比价计算)3.8%,第二产业民营增加值60638万元,发展速度(按可比价计算)-7.3%,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83824万元,发展速度(按可比价计算)9.8%,其中:工业32816万元,发展速度-29.1%,建筑业27822万元,发展速度36.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973万元,发展速度10.3%,批发和零售业22963万元,发展速度2.1%,住宿和餐饮业18166万元,发展速度9.1%,房地产业20042万元,发展速度5.0%,其他服务业14680万元,发展速度33.5%,人均民营经济增加值6334元,发展速度-0.6%,第一、二、三产民营经济增加值的构成为24.9:31.5:43.6;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1%,第一、二、三产地区生产总值中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分别为 38.8:80.6:48.9;民营经济增加值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壮大的最主要力量。
十二、环境质量状况
2018年越西县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率为100%;2018年越西县县域地表水(越西河)水质稳定,达标率为100%。
2018年越西县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2018年越西县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监测期间达优天数270天,达良天数93天,达优良天数363天,达轻度污染天数为2天,优良率为99.45%,同比上升0.41个百分点。2018年越西县空气中主要污染物SO2年平均浓度为12.4ug/m3,同比下降30.34%;NO2年平均浓度为13ug/m3,同比下降19.25%;O3年平均浓度为80ug/m3,同比下降14.89%;CO年平均浓度为1.3mg/m3,同比下降23.53%;PM10年平均浓度为36.6ug/m3,同比下降24.07%;PM2.5年平均浓度为17.6ug/m3,同比下降26.67%。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2018年,越西县按照州环境监测站进行城市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质常规监测,分上半年和下半年共监测两次。越西县城市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规定的水功能区划要求。2018年监测的37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37个水源地水质均达标,达标率为100%,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Ⅲ类水域标准。县域地表水水质状况:2018年按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要求,对越西县越西河断面水质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均达到Ⅲ类水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