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2-10-07来源:越西县统计局

  2010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30余万越西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项目”的工作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快又好发展”的总体工作取向,抢抓机遇,应对挑战,负重拼搏,采取了一系列适合我县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通过各部门、各乡镇共同努力,在经济形势异常严峻、复杂的局面下,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目标和任务。全县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县现价生产总值(GDP)总量达到22933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3432万元,增长17.07%。按不变价格计算为182278万元,发展速度为11.5%。全县人均GDP 8697元,比上年增加1089元,增长14.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3794万元,同比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84665万元,同比增长33.6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0872万元,同比增长10.31%。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是32.2:36.9:30.9。

  二、人口

  2010年我县全年新出生人口6779人,死亡人口4061人,迁入人口3559人,迁出人口4095人。全县年末总户数91702户,比上年同期增长4.92%。年末总人口319049人,比上年增长1.17%。其中:男163162人、女155887人,男女性别比为104.7:100。农业人口291260人、占总人口的91.29%,非农业人口27789人、占总人口的8.71%。18周岁以下人口116015人、占总人口的36.36%,18-60周岁人口174662人、占总人口的54.75%,60周岁以上人口28372人、占总人口的8.89%。汉族73882人、占总人口的23.16%,彝族240652人、占总人口的75.42%,藏族3669人、占总人口的1.15%,其他少数民族846人、占总人口的0.27%。

  三、农业

  农村经济稳健发展,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0年,县委、县政府着眼农民增收,巩固农业基础,继续围绕稳定粮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努力开发农业生产资源,加大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产业结构明显改善,确保了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农业“六大产业成效显著”“四大工业支柱体系”基本培育成型。一产业完成生产总值122394万元,同比增长9.14%,实现现价增加值73794万元,同比增长8.0%,实现可比价增加值50703万元,发展速度4.2%。全年种植业总产值50093万元,林业总产值8900万元;畜牧业总产值61671万元;渔业总产值625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105万元。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41820公顷,同比增长1.3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765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3.49,粮食产量122343吨,同比增长3.14%;油菜播种面积3063公顷,油菜籽产量7336吨,同比增长6.52%;烤烟播种面积2813公顷,产量6752吨,同比下降5.57%;蔬菜播种面积3118公顷,产量51001吨,同比增长0.87%。全年畜牧业实现总产值61671万元,四大牲畜出栏532160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21692头(只),增长4.25%。其中生猪出栏343507头,同比增长4.1%;牛出栏21239头,同比增长4.65%;羊出栏167414只,同比增长4.51%。家禽出栏432085只,同比增长5.16%。2010年全年肉类总产量34525吨,比上年增加1362吨,增长4.1%。其中猪肉产量27635吨,比上年增加1042吨,增长3.92%;牛肉产量2519吨,同比增长4.6%;羊肉产量3578吨,同比增长4.9%;禽肉产量791吨,同比增长5.6%。年末四大牲畜存栏547002头(只),同比增长0.36%。其中生猪存栏251200头,比上年增长0.33%;牛存栏59282头,比上年增长0.48%;羊存栏236520只,比上年同期增长0.35%。

  四、工业和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二产业发展按照“水电先行、矿冶主导、水泥扩张、农特长效”的工业发展思路,“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大抓企业抓大企业、大抓园区抓大工园区”原则,充分发挥以水泥厂、索玛集团等重点企业为代表的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采取减免部分税收、资金支持、要素保障等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企业困难,增强企业生产和投资信心,紧紧围绕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方向进而有为、退而有序,进一步提速增效,促进了全县工业的强劲增长。培育条件成熟的铁矿、农产品加工等工业企业进入规模以上企业,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17家,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有增加,支柱产业增长强劲,优势明显,贡献突出。

  2010年,我县工业实现增加值64128万元,同比增长25.3%,在全州排名10位,工业可比价增加值54066万元,发展速度为12.8%。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总产值22.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7.1亿元(与核算上计算口径不同)。

  2010年全县着眼于项目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准确把握投资导向,加快水利、交通、市政、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00万元,长4.5公里、宽23米的滨河大道建设完成、投资2129万元对县城新大街道路改造、风貌打造,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启动了总投资8.56亿的城市垃圾填埋场、第二商业街、新文化广场、城市供水管网等项目。至2010年12月全县共有在建项目83个,其中新引进建设项目20个,已到位资金6.39亿元。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379万元,比上年增加34735万元,同比增长43.07%。完成州任务目标的128.2%,州奋斗目标的115.4%。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053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9.29%。

  五、国内贸易

  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促转变”政策需求,增加群众政策性收入,满足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拆旧建新和经济适用房建设顺利推进,加大彝区“三房”改造投入、支持农村危房改造,逐渐壮大房地产开发规模,大力推进家电、汽车、摩托车“三下乡”活动,为繁荣城乡市场提供有力的政策、财政支持。卫生基层部门计效工资施行、公务员补贴调整等因素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支出增长,生产和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动了消费市场的繁荣。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848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3775万元,同比增长19.39%,完成州任务目标计划的105.6%。

  2010年全县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3016万元,同比增长17.86%,发展速度14.4%;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5266万元,同比增长10.33%,发展速度6.1%。

  六、交通运输、水利建设

  经济要发展交通必先行,农业要发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也必须扎实开展。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加快以县城为中心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突出干线公路、通乡油路、通村公路建设,狠抓质量,不断完善路网提升交通服务水平。2010年建成通乡、通村公路111.5公里,投资5000万元,长4.5公里、宽23米的滨河大道建设完成,公路运输部门进一步规范道路运输市场,整合运输市场。全县客运周转量为41343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2%,公路货运周转量4537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8.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650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2%,发展速度6.7%。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扎实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务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投资65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6700亩,开挖沟渠28条20.1公里,投入810万元新建农用沼气池1800口,打捆整合资金5450万元投入新农村建设,确保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七、财政金融

  2010年全年财政总收入26295万元,比上年增加11295万元,同比增长75.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573万元,比上年增加2561万元,同比增长25.58%。财政总支出82317万元,比上年增加16161万元,增长25.5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172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53%。

  2010年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0161万元,同比增长17.33%。各项贷款余额47372万元,同比增加60.87%。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3155万元,同比增长20.79%,发展速度17.4%。

  八、教育文化卫生事业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2010年全县小学学校数165所,初中7所、高中1所、职业中学1所,教师总数2270人,在校学生总数51905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38%,初中生入学率96.95%,高中阶段入学率37%。教育行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0453万元,同比增长3.23%。

  医疗卫生加快发展: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县有公办县级医疗机构4所,片区中心卫生院7所,乡镇卫生院32所,成立了越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床位419个,在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87名,其中医生269名、护士146名,其他卫生服务人员172名。全县参加新农合农民达到22.53万人,按常住人口计算参合率为92.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完成增加值279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2%。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启动3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建成7个农民健身场地,配送了7652套“村村通”设备。文化体育娱乐业实现增加值33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64%。

  九、人民生活

  民生工程落到实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由于卫生部门事业改革推行、机关单位补贴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及外出务工收入增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根据农村住户和城镇居民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49元,比上年增加481元,同比增长16.77%。11127户27549农村居民纳入农村低保,累计发放低保金1693.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158元,比上年增加1142元,同比增长9.5%。累计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3667户6820人,全年发放低保金1162.3万元。

  十、民营经济

  2010年通过内联外引,招商引资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引进资金,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导的民营经济成为全县经济发展壮大的最主要力量,促进全县经济建康、快速、全面发展。2010年末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3345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4011万元,同比增长21.92%,可比价速度14.7%,民营经济占GDP比重为58.19%,比上年增加了2.29个百分点。其中一产业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912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1%,占第一产业GDP比重的39.46%;二产业民营增加值7137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74%,占第二产业GDP比重的84.3%。其中民营工业经济实现增加值6254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82%,建筑业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829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9.3%;三产业民营增加值3296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78%,占第三产业GDP比重的46.51%。民营经济成为全县经济发展壮大的最主要力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影响和制约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我们的快速发展是纵向地自己与自己比,是低基数上的快增长,整体而言全县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综合实力弱的基本县情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GDP总量只占全州GDP总量2.92%,GDP总量和速度在全州排序依然落后。与当前先进市县竞相发展的强劲势头相比,我县经济发展不足、水平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GDP总量只是西昌市的10.04%,会理县的17.55%,比甘洛县经济总量还小3.46%。经济发展不平衡、结构不优、抵御风险能力不强,进度参差不齐的现象依旧明显。我们要找准差距奋力赶超,认真分析把握宏观经济走势,用足用活国家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在困境中发现机遇,抓抢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多渠道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工业园区资金投入,做大做强工业,尤其是发展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抓好项目建设,促进投资有效增长,扩大消费需求,推进现代服务业建设,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为实现文明、和谐、繁荣的新越西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