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重点建设突破年”为载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加快发展,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经市统计局审定,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867739万元,比上年增长17.3%,增速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106万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633777万元,增长20.6%;第三产业增加值148856万元,增长11.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86.4%和12.4%,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3、12.9和3.1个百分点。人均GDP27469元,比上年增长22.1%。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0.5:71.4:18.1调整为9.8:73.0:17.2,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9个百分点,经济呈现“二三一”产业结构。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7%。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6.1%。在食品类中,粮食价格上涨11.8%、鲜菜价格上涨4.6%,鲜蛋价格上涨11.2%、食用植物油价格上涨12.4%、猪肉价格上涨7.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4%。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0%,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8%。全部原燃材料购进价格上涨6.1%。
二、农业
2010年,在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各项补贴优惠政策等有利因素的促进作用下,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农村经济运行比较平稳。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7463公顷,增长0.1%。油料作物2079公顷,增长0.3%;蔬菜4534公顷,增长0.5%。
种植业实现增产。全年粮食产量96800吨,比上年增产1390吨,增长1.5%。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3549吨,增长2.7%;甘蔗产量3922吨,减少5%;蔬菜产量114115吨,增长2.2%;茶叶产量620吨,增长1.6%。
养殖业发展稳中趋缓。全年肉类总产量34691吨,其中,猪肉产量23441吨,牛、羊肉产量1186吨,禽肉产量8239吨,禽蛋产量22500吨,蚕茧产量151吨。
水产品养殖规模继续扩大,优质品种进一步增加。水产品产量4100吨,增长12%。
生态建设进展顺利,林业发展持续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明显,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105户,比上年净增7户;实现增加值57.04亿元,增长25.7%。
在纳入统计的11种重点产品中,有7种产品生产增长,其中,焦炭增长8.6%,纯碱增长45.4%,配混饲料增长4.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1.1亿元,增长28.6%。实现利税34.6亿元,增长80.9%。实现净利润25.4亿元,增长75.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95.5,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0个,实现利税总额1764万元,同比增长81.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8.89万平方米,增长41.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1.59万平方米,下降48.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57亿元,增长32.9%。从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45.3亿元,增长57.5%;更新改造投资20亿元,增长4.3%;房地产开发投资3.9亿元,增长21.6%。
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施工项目有144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04.9亿元,增长91.6%。其中,新开工项目120个,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65.8亿元。全年建成投产项目107个,项目建成投产率2%,新增固定资产28.6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34.2%。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增长较快,消费品市场销售活跃、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热点不断升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亿元,增长18.6%
各行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明显提速。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6%,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1.6亿元,增长17.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1亿元,增长22.5%。
六、交通、通信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36193万吨公里,增长2.7%;完成旅客周转量26650万人公里,增长36.2%。
年末电信公网电话用户61045户。其中,市话用户21566户,农话用户27564户。移动电话用户215044户。
七、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亿元,增长33.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8亿元,增长27.4%,对农业、科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的投入继续加大。
金融存贷款规模稳步扩大,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7亿元,比年初增加6.2亿元,增长12.1%。各项贷款余额45.2亿元,增加4.8亿元,增长11.8%。
保险事业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年末拥有保险公司7家,其中人寿保险公司2家,财产保险公司5家。全年保费收入4763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10学年初,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不含技工校、职业培训机构)45所,在校学生22597人,教职工1807人,其中,专任教师1646人。
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全区完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任务,“普九”人口覆盖率100%。全区小学29所,招生1691人,在校小学生10934人,减少106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中学16所,招生3751人,在校学生11663人。
中等职业教育稳步前进,成人教育健康发展。全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招生172人,在校学生1727人。全年参加自学考试519人,本(专)科毕业9人。
大力实施科教兴区站略,可持续发展站略,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年共申请专利70件,专利受理量70件,专利授权66件,其中发明11项,实用新型专利41项,外观设计专利14项,高技术产业企业6个,高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147930万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事业持续推进。年末文化馆1个,文化站12个,公共图书馆1个。推动图书馆业务自动化建设,推出读者借阅卡一卡通服务,集阅览、外借、查询、上网于一身,为广大市民看书学习提供了极快捷高效的服务。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样,竞技体育取得新的进步。成功举办了近年来全市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氛围最浓、效果最好的中国·乐山(五通桥)第十九届龙舟文化旅游节,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区水校代表乐山市参加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皮艇、划艇、赛艇三项比赛。取得了10金8银12铜、总分563分的优异成绩,金牌数、奖牌数、团体总分均为全省第一。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广播、综合电视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年末拥有无线广播电台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拥有电视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46.3%,通广播乡镇12个,通电视乡镇12个。
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拥有全区卫生机构99个,床位1614张;卫生技术人员122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16人,注册护士400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乡镇卫生院12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成效明显,全区农民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1%。新发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农村医疗卫生工程不断推进。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年末全区出生人口2134人,人口出生率6.7‰;死亡人口2208人,人口死亡率6.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53元,增长12.6%,其中,工薪收入10959元,增长17.6%。人均消费性支出11286元,增长18.4%。用于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等方面的费用增加较多;食品支出增长15.1%,衣着支出增长8.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4.4%。
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968元,增收763元,增长14.7%。其中,工资性收入2354元,增长19.3%;家庭经营收入3290元,增收312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206元,增长9.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4%。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0.7亿元,增长11.4%。
就业形势稳定。年末城乡就业人员达17.1万人,其中,城镇单位在岗职工9.9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2.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905人,登记失业率3.8%。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485人,征缴养老保险费20076万元。失业保险参保职工9868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9920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17085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10785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全面展开。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