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通州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疫情的冲击,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趋稳向好,产业发展量质齐升,美丽通州颜值更靓,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社会大局安定有序,党的建设持续加强。全区上下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深化“强富美高”新通州建设,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一、综合
2020年,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4.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3.4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731.6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667.5亿元,增长5.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4.3:51.9:43.8调整为4.3:50.1:45.6。
2020年,全年新增私营企业5510户,注册资本228.8亿元;新注册个体工商户21451户,注册资金21.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民营经济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7.5%,民营经济入库税金占全部税收比重为82.9%。
2020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0.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75%。新增高技能人才1261人,新增技师高级技师671人。
2020年,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38.4亿元,增长8.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8.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7.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1.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餐费收入增长37.5%。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6.2%。
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0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25.0万人,比上年下降2.93‰。全年出生8404人,出生率6.71‰,出生婴儿性别比(以女性为1)为1.02:1;死亡人口12631人,死亡率10.09‰;自然增长率-3.38‰。
根据住户抽样调查,2020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87元,增长5.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453元,增加2295元,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84元,增加1938元,增长7.5%。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居民为1)为1.96:1。
2020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991元,下降1.3%。其中,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7092元,增长1.3%;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357元,下降9.0%;人均居住消费支出4317元,增长8.4%;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542元,增长6.4%;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3885元,下降4.6%;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3494元,下降8.5%;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506元,下降6.3%;人均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支出798元,下降9.6%。
2020年,全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9.4万人、17.4万人、15.2万人;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7万人,领取养老金人数28万人,续保率达93.1%。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从每人每月234元提高到253元。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74.3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25.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员20.2万人。全年为302961人次病患支付医疗救助金3614万元。
2020年,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10元,比上年提高30元,实现城乡低保保障标准一体化,与南通市主城区接轨。农村特困供养对象供养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040元,与上年发放标准一致。城市特困供养对象供养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2025元,比上年提高185元。集中和散居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2650元和1855元,比上年提高450元和355元。全年发放各类生活救助款24267万元(含城乡低保特困供养9952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2783万元、物价补贴1301万元、困境未成年人分类保障231万元)。区慈善基金会全年募集善款1843万元,发放善款1138万元。全年累计成立登记社会组织17家。全区共有律师事务所11家,设有公职律师办公室56个;共有律师275名,其中执业律师184名,公职律师82名,公司律师5名,兼职律师4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116人。全区13个市级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均超过50万元,全部实现脱贫。
三、农林牧渔业
2020年,全区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增长6.0%。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3.7万亩,增长0.7%;综合亩产443公斤,增长0.2%;粮食总产量50.4万吨,增长0.9%;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2.1万亩,下降2.7%;综合亩产222公斤,与去年持平;油料总产量4.9万吨,下降3.1%;棉花播种面积0.1万亩,下降62.7%;亩产76公斤,下降16.5%;棉花总产量87吨,下降68.9%。生猪年末存栏9.0万头,增长128.0%;家禽年末存栏207.8万羽,下降2.5%;山羊存栏11.6万只,增长34.5%。全区水产品产量9305吨,增长3.0%。其中,淡水养殖产量8572吨,增长2.9%;内河捕捞产量733吨,增长3.2%。
表1 202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万吨 |
50.4 |
0.9 |
油料 |
万吨 |
4.9 |
-3.1 |
棉花 |
吨 |
87 |
-68.9 |
水产品 |
吨 |
9305 |
3.0 |
2020年,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50.1万千瓦,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7.5%,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51.5%。农机化总投入7595万元,其中,农业机械购置4794万元。完成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新建省内首家无人农机示范试验基地。
全区开工新建各类农业重大项目30个,其中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5个,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项目5个,计划总投资14.2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2.6亿元。设施农业面积达19.0万亩,建成各类农业园区7个,省级菜篮子工程万亩蔬菜基地2个。累计建成省级休闲农业精品示范村4个。新增家庭农场13家,累计387家,其中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累计46家。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现有22家。新增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家,累计建成8家,其中累计建成省级示范联合体3家。累计建成省级主题创意农园3家。累计建成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个。新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家,成功培育江苏休闲旅游农业四星级精品企业1家,新增新型合作农场11家,累计40家,经营面积达1.8万亩,江苏碧护创业创新孵化实训基地获评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2020年,全区207个村资产总额25.6亿元,经营性资产9.1亿元。实现集体收入2.8亿元,村均134万元。
2020年,全区新建和提档升级高标准农田2.6万亩,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新建泵站30座、渠道71公里、机耕桥9座、机耕路57.6公里、河道整治41公里、土地平整8064亩、农机仓库3座,烘干房1座,晒场1415平方米。通过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2平方公里,疏浚等级河道120条(段),清淤土方93.9万方,整治沟塘225个土方64.7万方,改造农桥14座。
四、工业和建筑业
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4.1%。其中,船舶海工产业增长23.0%,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23.8%,汽车零部件产业增长17.2%,智能装备产业增长7.0%,新材料产业增长11.3%,高端纺织产业增长7.2%。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3.1%;利润总额下降1.1%;财务费用增长40.8%;平均资产负债率53.2%,上升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4.0%、4.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7.3%。
2020年,全区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2家、市级示范智能车间5家,累计建成市级示范智能车间22家。新增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企业18家;星级上云企业32家;获评2020年南通市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创新试点示范企业11家;新认定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家。
2020年,建筑业增加值126.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4%。建筑业总产值增长7.2%;房屋施工面积19042.5万平方米,增长10.6%;房屋竣工面积6326.9万平方米,增长32.8%。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下降100.0%,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增长12.0%、5.3%。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7个,完成投资增长20.2%。在建10亿元以上项目35个,增长16.7%,完成投资增长8.1%。
2020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3.8%,高于全部投资增幅4.9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8.8%,比上年提升0.8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28.0%,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13个高技术行业中有6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其中,“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修理业”、“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增长较快,增幅均超过40%。
2020年,全区在建10亿元以上项目个数为35个,增长16.7%,完成投资增长8.1%。已开工省级重大项目3个,已开工市级重大项目2个。
六、服务业
2020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1%。全社会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增长8.6%,全社会住宿和餐饮业营业下降5.0%。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42.2%。2020年,全区各类房屋(含安置房)销售面积264.2万平方米,增长22.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28.9万平方米,增长12.1%。2020年末,全区商品房待售面积68.7万平方米,增长8.7%。
2020年末,全区拥有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4A级景区1家,国家3A级景区1家,国家2A级景区1家,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1家,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2家,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区3家,省级自驾游基地1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区1家,省工业旅游区(点)3家。
七、对外经济
2020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64.3亿元,增长10.4%。其中,出口总额228.2亿元,增长14.5%;进口总额36.1亿元,下降9.9%。全年贸易顺差192.2亿元,比上年扩大26.7亿元。
表2 2020年出口贸易方式及出口地分类情况
名 称 |
总量(万元) |
比上年增长(%) |
出口总额 |
2282071 |
14.5 |
#三资企业 |
716927 |
1.7 |
私营企业 |
1556082 |
22.0 |
#一般贸易 |
1891270 |
17.2 |
加工贸易 |
314212 |
-4.1 |
#机电产品 |
889096 |
43.1 |
高新技术产品 |
202135 |
372.1 |
农产品 |
8442 |
2.5 |
#船舶 |
218 |
-- |
#亚洲 |
956965 |
8.4 |
#东盟 |
274762 |
30.8 |
日本 |
217675 |
2.6 |
欧洲 |
319913 |
7.4 |
#欧盟 |
209524 |
3.4 |
北美洲 |
770523 |
30.1 |
#美国 |
730125 |
28.6 |
拉丁美洲 |
102949 |
4.3 |
2020年,实际到账外资2.5亿美元,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2个。全区境外投资注册新设立及增资企业6家,境外中方协议投资总额1151万美元,下降95.1%。
2020年,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4967万美元,下降78.7%;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14626万美元,增长7.8%;新派劳务人员80人,下降92.0%;年末在外劳务人员285人,下降3.4%。
八、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和电力业
2020年,全区公路客运总量247万人次,下降27.7%;公路货运总量854万吨,增长7.2%;水路货运量580万吨,增长11.3%。2020年末,全区公路总里程280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6公里、一级公路303公里、二级公路317公里、三级公路191公里、四级公路1861公里,桥梁1359座、48057延米。
2020年末,全区汽车保有量36.1万辆,增长22.4%,私家车拥有量31.9万辆,增长16.4%。
2020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3.1亿元,增长10.8%;收寄国际、国内函件30.4万件,下降25.0%;收寄国际、国内包件2141.6万件,增长68.1%;投送特快专递85.3万件,增长22.7%;发送各类报刊杂志1926.5万份,下降14.8%;年末邮政储蓄余额180.0亿元,增长4.1%。
2020年末,全区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2.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23万户,其中,4G/5G手机用户89.4万户。固定宽带接入用户50.6万户。
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67.1亿千瓦时,增长5.5%。第一产业用电量0.6亿千瓦时;第二产业用电量47.7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46.9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量6.9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0亿千瓦时。
九、财政和金融
2020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7亿元,增长3.5%,其中,税收收入54.7亿元,增长6.3%。税收收入中:增值税(50%部分)22.2亿元,下降9.1%;企业所得税(40%部分)7.7亿元,增长13.9%;个人所得税(40%部分)2.0亿元,下降7.4%;城市维护建设税3.2亿元,增长4.1%;房产税2.4亿元,下降10.2%;土地增值税5.4亿元,增长35.6%。
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4.3亿元,增长9.5%。其中,用于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与就业、卫生健康、农林水、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为96.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4%。
2020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971.8亿元,比年初增加249.2亿元,增长14.5%。其中:个人存款余额1217.6亿元,比年初增加122.7亿元,增长11.2%。本外币贷款余额1470.0亿元,比年初增加300.5亿元,增长25.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51.2亿元,比年初减少2.0亿元,下降0.4%;中长期贷款余额864.5亿元,比年初增加317.8亿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2020年,全区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2家,2项科技成果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2020年末,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01家,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7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1家,省级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试点单位1家,省级科技产业园5家,省级众创集聚区1个,省级众创社区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2家。全区新增第21届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推进项目立项1家、通过验收1家,江苏省知识产权管理贯标优秀企业1家,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28家,通过省贯标绩效评价企业4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复评1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4.3件。
2020年,全区拥有幼儿园75所、小学43所、初中24所、高中5所、职业学校1所、特殊学校1所、乒乓球学校1所。幼儿园在园幼儿26796人,小学在校学生57201人,初中在校学生22251人,高中在校学生11022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3847人,特殊学校在校学生256人。全区幼儿园入园率99%,小学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8%,毕业率100%。全区专任教师高一级学历占比分别为:高中研究生率12.59%、初中本科率99.82%、职中本科率100%、小学本科率91.34%和幼儿园大专率97.74%。高考高分段人数持续走强,本一率达64%,比上年提高7.8个百分点,实际录取清北人数7人。中考全区生均总分居全市前列。运盐河学校建成投用,新开办2所幼儿园,新增1所教体局直属幼儿园。实施中小学生眼睛明亮工程,完成10所中小学校474个教室照明系统改造,成功申报“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2020年末,全区共有档案馆2个,共保存档案24.9万卷、47.4万件,其中向社会开放档案15.5万卷,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副本共1556万页。全年查档利用4467人次,调卷5822卷(件),出具档案证明4077份。全区拥有广播电视台1个,数字电视用户22.3万户,高清电视用户数6.1万户。
2020年末,共有表演团体2个、剧场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4个。推进“十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全年共组织开展“欢乐江海行”送戏下乡、“通州之夜”专场文艺演出等200场精品文艺演出,举办1100场文体活动,培训1.2万名基层文艺爱好者。不断提升基层综合文化服务设施,建设38个文化礼堂。
2020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79个,其中,医院、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4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253个。全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937人,注册护士2992人。全区拥有医疗标准床位6972张。全年诊疗病人520.9万人次,出院病人16.7万人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06.8万份。
2020年,我区在全省县级体育重点工作督查考核中跃居南通市第1名,全省第18名。完成10片嵌入式“市民健身球场”建设,新增智能二代健身路径2套、笼式足球场2个等健身设施。先后承(协)办多项重要赛事,开展系列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参与群众20余万人次。2020年我区体彩销量跃居全市第1。全年新增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3所、篮球特色学校2所,排球特色学校1所。
十二、城乡发展、生态环境
2020年,全区新增绿地面积46.6公顷(建成区),城市绿化覆盖率45.0%;日转供水能力55万吨,水质综合指标合格率100%;燃气普及率、自来水普及率均达100%。全年新增道路照明灯1670盏,新增城市照明总功率265千瓦,线路长度44.5千米。城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94.1%。
2020年,扎实开展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关停化工生产企业18家,其中14家达省验收标准。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项目58个。全年细颗粒物(PM2.5)日均值31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5%。推进实施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7类28项。地表水考核功能区达标率100%,市考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100%。29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完成自行监测和隐患排查方案的制定,农用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92%,全区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共有70家企业安装有自动监控设施,其中49家与国发平台联网,68家与省平台联网,共有195家企业安装了用电监控设施。
2020年,平均气温16.8℃,比上年上升0.3℃。全年发布各类气象预警65次,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8次。
十三、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
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年排摸涉黑涉恶线索147条,办结73条,摧毁恶势力犯罪集团3个、恶势力犯罪团伙3个,办结市局交办重点案件1起,向纪委监委移送“保护伞”线索1条。全年刑事案件破案数、破案率同比分别上升12.4%、2.8%,破获刑事案件1657起,抓获刑事作案成员1832人。
2020年,全区工商贸生产安全亡人事故7起,死亡8人。发生交通运输事故6起,死亡2人,受伤5人。发生消防火灾事故495起,未发生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约850万元。
注:
1.2020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别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部分指标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较上年不具可比性。
4.2020年开展第七次人口普查,国家统计局拟于2021年4月发布相关数据。
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根据江苏省科技厅和江苏省统计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发布<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2018修订)的通知》(苏科高发[2018]86号)进行统计,包括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智能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和新能源制造业。
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根据国家统计局下发的《战略性信息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令第23号)进行统计,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业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
7.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8.建筑业统计范围为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
9.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建设项目,房地产投资统计范围为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
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11.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法人单位。
12.教育体育局、科学技术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交通运输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卫生健康委员会、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所提供数据不包含原三余镇;民政局、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提供数据不包含原三余镇和张芝山。
数据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金融信贷数据来自人民银行;用电量来自供电公司;公路运输数据来自交通运输局;电话用户、移动互联网等数据来自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污水处理、建城区绿地率、城建数据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货物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劳务合作等数据来自商务局;户籍人口、民用汽车、交通事故数据来自公安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邮政公司;最低生活保障数据来自民政局;教育、体育数据来自教育体育局;科技等数据来自科学技术局;专利等数据来自市场监督管理局;艺术表演团体、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旅游等数据来自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档案数据来自档案馆;广播电视数据来自融媒体中心和广电网络公司;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医疗保障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生态环境局;河道整治等数据来自水利局;农业机械、水产品产量等数据来自农业农村局;私营企业数据来自行政审批局;火灾数据来自消防大队;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应急管理局;农产品产量、畜牧业和城乡居民收支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通州调查队;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