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2-23来源:高淳县统计局

2011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推进科学发展、建设“三最”幸福高淳为统领,坚持速度与质量并重、生态与产业共进,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扎实推进产业、科教、民生、生态、城乡、民生“六个现代化”进程,全县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我县再度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4.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7.09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为171.09亿元,增长14.1%,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37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为96.07亿元,增长11.0%。三次产业的结构由上年的9.6:58.3:32.1优化调整为9.2:58.1:32.7。

大力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实现就业再就业138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500人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3万人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8%,比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层次偏低,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升级步伐有待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收难度增大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在调整中发展。20l1年,全县共完成农业总产值46.7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9.03万亩,总产量达到18.6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9%和1.5%;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2.22万亩,比上年下降10.4%,油料产量为1.65万吨,比上年下降26.3%;蔬菜种植面积9.06万亩,产量达到24.66万吨;食用菌总产量2.4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县茶园面积1.67万亩,茶叶产量667吨。作物结构进一步调优,粮经比由2010年的49.31:50.69调整为50.79:49.21。

林业生产加快发展。新增绿化造林面积1.4万亩,全县造林面积达24.2万亩,四旁(零星)植树46.7万株,幼林抚育实际面积2.98万亩,幼林抚育作业面积4.93万亩,水果产量3889吨,年末实有油茶面积0.12万亩,盆栽植物6.30万盆,观赏苗木234万株。

渔业生产克服50年一遇的旱灾保持稳定。2011年,全县养殖水面面积12.6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16万吨,比上年增长3.2%,其中:养殖产量达到3.97万吨,比上年增长3.4%,占水产品产量的95.4%。全县螃蟹产量达到1.51万吨,比上年增长25.8%。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县年末生猪存栏6.58万头,比上年增长2.7%;出栏头数12.48万头,比上年增长2.1%;家禽出栏只数为472.86万只,比上年增长2.1%,肉类总产量为1.67万吨,比上年增长1.6%,禽蛋产量0.95万吨,比上年增长2.9%。

高效农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县拥有高效农业面积1.32万亩;拥有设施农业面积8.98万亩;拥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4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2011年,全县新认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13个。武家嘴农业科技园率先升级为省级农业示范园,建设智能玻璃温室面积1.6万平方米。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水利工程建设得到加强。2011年,共投入资金达3.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95%,完成各类水利土方564.8万立方米。其中,成功抗御严重旱情,投入抗旱补水资金7200万元,在水碧桥架机72台套、三坝架机106台套,补水1.75亿立方米。新建改造排灌泵站17座,杨家湾枢纽节制闸工程顺利通过水下验收,胥河治理工程基本完成。农业机械化程度有所提高,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50.37万千瓦。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47.25万亩,机耕面积59.7万亩,机播面积24.60万亩,机收面积351.10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全年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672.91亿元,比上年增长24.7%,主营业务收入673.69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工业利润34.55亿元,比上年增长7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完成产值471.2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86.19亿元、利润33.0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6%、31.7%、77.1%。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继续得到有效控制。

建筑业继续快速发展。2011年,全县完成建筑业施工产值260亿元,比上年增长39.8%,新开工面积137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866.8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21.4%、6.5%。建筑业从业人员达7.17万人,占全县从业人员比重达到25.8%。2011年,我县被省政府命名为“建筑强县”,新增一级资质建筑企业3家,获国家优质工程2项、省优质工程12项,2家建筑企业进入江苏省建筑业“百强企业”。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2011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30.70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完成工业投资额161.27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为57.61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56.60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6.50亿元,比上年增长47.2%。

五、城乡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围绕建设“城乡一体化生态幸福高淳”,完成大丰河景观改造一期、芜太路城区段人行道、老城区相关道路沥青摊铺、县城老小区出新等重点工程项目,城北科技新城道路拉框基础全线贯通。基本完成区域联网供水工程。镇村整治工作成效明显,对40个村庄实施整治改造,创成省市康居示范村5个。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完成康桥家园、丁家唐家等保障安置房14.5万平方米。交通设施重点工程强力推进,完成游子山环山路工程、桠溪生态路路面工程、S239高淳东段拓宽工程、桠杨线、晶定线项目、S246项目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60公里等工程,开工建设固城湖大桥至水碧桥干线、圩区南北新干线等工程。

六、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增长。201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00.06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85.26亿元,比上年增长19.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4.80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全力打造“苏皖现代商都”。启动城北中央商务区,华淳商城项目,苏皖汽车城9家4S店等项目开工建设,其中东风日产、北京现代、雪佛兰等3家4S店竣工开业。

对外贸易成效显着。2011年,全县出口创汇额达到3065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9%。全年协议注册外资116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6.1%。实际到账外资607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1.2%。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2011年,全社会交通运输业增加值4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9.2%。拥有在运船舶793艘245万吨,完成水运营业收入56.42亿元,比上年增长18.0%。拥有公路营运车辆2563辆;完成客运周转量6.12亿人公里、货运周转量4.82亿吨公里。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470公里;年末内河通航里程161公里,完成内河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178万吨。

邮电通信业保持平稳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18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42亿元,增长7.0%,邮政业务总量1658万元,下降20.9%。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15.22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04万户,其中:城市住宅电话用户3.16万户;农村住宅电话用户4.90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1.15万户。实施电信网络扩容提速工程,年末互联网用户3.83万户,其中,家庭用户3.35万户,比重达87.5%。

旅游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11年,我县荣获“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县”,游子山森林公园通过国家森林公园验收,桠溪镇—大山自然村成为南京乡村旅游点十强。成功举办第十一届螃蟹节暨首届国际慢城大地艺术节和第三届国际慢城金花节、荷花节、年货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旅游节庆知名度得到显着提升。全年接待游客258万人次,增长39.5%,实现旅游总收入23.16亿元,增长30.1%。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收入完成28.31亿元,比上年增长36.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00亿元,增长33.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3.52亿元,非税收入完成4.48亿元。中央上划收入完成10.31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人15.54亿元,缴库社会保障基金收入2.91亿元。财政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全年一般预算支出27.3亿元,比上年增长42.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07亿元,公共安全支出1.21亿元,教育支出4.44亿元,科学技术支出0.94亿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0.44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7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67亿元,环境保护支出1.41亿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0.84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4.51亿元,交通运输支出0.58亿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0亿元、住房保障支出0.1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6.04亿元,缴库社会保障基金支出2.91亿元。

金融业全年运行态势良好。截止2011年末,全县人民币各项存款148.12亿元,各项贷款133.20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7.20亿元和34.48亿元。各项存款中,单位存款62.87亿元,比年初增加9.87亿元;个人储蓄存款82.53亿元,比年初增加8.89亿元。信贷结构得到优化,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61.13亿元,比年初增加12.0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1.72亿元,比年初增加22.71亿元,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27.10亿元,比年初增加6.81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新建宝塔小学及附属幼儿园。拥有普通中学15所,其中:高级中学4所,初级中学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拥有职业中学1所。拥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拥有小学31所,教学点13个。全县普通中学、小学和职业中学在校人数分别为16829人、18185人和3001人,分别比上年减少1944人、增加331人和减少275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人数110人。拥有幼儿园33所,在园幼儿9856人。初中学生升学率为96.6%。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11年,腾楷网络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获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全县按新标准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22家。23个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全县高新技术产品累计总数106个。新发展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个,国家重点新产品总数达21个。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14人被列入市“321”人才计划领军型人才,2人列入市科技创业家培养对象。专利申请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县共申请专利1128件,其中发明专利244件,专利授权388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电事业日益繁荣。年末全县共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4.98万册,书刊文献外借人次3.5万人次;博物馆1个,接待参观人数4.4万人次。加强文化遗产和设施建设,新增朝墩遗址、水阳江古代水利设施、周氏宗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拥有省级“非遗”项目14项。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全年组织送文艺演出100场次,送科技图书下乡3000册,送电影下乡860场,举办“幸福高淳大舞台”广场文艺演出22场。积极加强广电基础设施建设,共拥有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1.94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4.139万户,成为省有线电视“户户通”县。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和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均为100%。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建成投入使用县人民医院新区医院和阳江中心卫生院,完成35个村卫生室的新、改建。截止2011年末,全县共有医院16个,卫生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实有床位1418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577人,其中:医生523人。全年诊疗总数为133.6万人次。

新农合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参加人数达31.4万人,参保率为100%。全县新农合累计报销73.49万人次,报销金额9905.60万元。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投资5.6亿元的县体育场、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基本建成,年末全县共拥有体育场馆5个,全民健身活动设施170个。群众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举办了县第四届老年人综合性运动会、乒乓球、象棋、围棋、固城湖冬泳活动、金花旅游节自行车慢骑、第九届沿固城湖万人健身徒步行等一系列活动。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在省级羽毛球、跆拳道等项目比赛中获得了6个第一、4个第二、5个第三的较好成绩。

十一、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耗

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着。2011年7月我县成为江苏省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全省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我县总分名列全省第二,环境质量指标得分名列全省第一。完成固城、东坝、桠溪三镇15个行政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国家级试点工作,新建村级污水处理设施57座,铺设污水管网30公里,集镇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完成固城湖清淤19.3万立方米,疏浚畅通乡级河道34条86.6公里,整治河塘261个。新增省级生态村10个、建成绿化示范村20个。

环境质量日益提高。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1个,总投资3402万元。全县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11.7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面积11.7平方公里。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名列全市第一。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72801吨标准煤,比上年上升0.8%;产值单耗0.047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4.0%。煤炭消费量15万吨;汽油消费量83吨;柴油消费量4158吨;燃料油消费量4116吨;天然气消费量302万立方米;电力消费量41515万千瓦时。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431057人,其中:男性221942人,女性209115人,非农业人口155819人,出生人口4947人,死亡人口3085人,净迁入人口2068人。出生率为1.15‰,死亡率为0.7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3‰。2011年,全县人口计生“世代服务”体系实现县、镇全覆盖。计划生育率达到99.78%,节育措施落实率为99.74%,独生子女率为80.74%。

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不断健全。2011年末,全县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52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1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67万人。新农保参保人数15万人,参保率达到99.2%,覆盖率达到99.5%。社会福利院、敬老院拥有床位3330张,建立收养类福利机构11个,收养人员总人数为2223人。全县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达10690人。

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2011年,全年销售商品住宅面积30.15万平方米,销售额达16.72亿元。年末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2.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年末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达到58.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9.3平方米。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40728元,比上年增长1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284元,比上年增长14.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410元,比上年增长5.6%;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4.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142元,比上年增长17.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914元,增长22.1%;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6.4%。

注释:

[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高淳县统计年鉴》(2012)为准。部分指标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