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24-01-05来源:高淳区统计局

2021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发展势头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区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决议通过的目标和任务完成较好。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60.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79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245.16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266.29亿元,增长10.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的结构由上年的9.1:44.8:46.1优化调整为8.7:43.8:47.5。

居民就业稳步向好。全年新开发就业岗位9.7万个,新增城镇就业15729人,吸纳大学生就业5322人,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52万人次。

二、农业

2021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85.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9%。其中农业产值同比增长1.5%,林业产值同比增长7.4%,牧业产值同比增长5.7%,渔业产值同增长2.4%,农林牧渔服务业同比增长3.4%。

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保障粮食等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4.15万亩,总产7.4万吨,新建优良食味稻米种植基地3个,优良食味稻种植面积占比达90%以上;投入使用5个市级标准化菜地,常年性菜地面积增加1300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4023亩,蔬菜播种面积8.4万亩,产量26.1万吨;稳定地产生猪产能,生猪存栏6.38万头;水产养殖24.87万亩,总产4.8万吨。提升现代种业创新发展能力。新培育7家省级特色种子种苗中心(企业),实体化运作螃蟹研究所和中华绒螯蟹原种场,加强中华绒螯蟹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与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京水产科学研究所合作成立南京宁渔种业研究院,建成桠溪街道安乐村新品种测试基地1个,测试推广水稻新品种24个。有力有效保护耕地。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2052.14亩抛荒及未利用耕地全部完成复耕复种,高职园未利用土地复耕种植水稻0.5万亩,新建成高标准农田3.3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820亩。

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现代农业科技装备支撑能力有效提升。投资23.18亿元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46个,推进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建成并投入使用18.2万平方米南京固城湖螃蟹交易中心、1.5万吨冷链仓储物流基地及5700平方米科创展示、绿色服务中心等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载体。实施智慧农业升级赋能行动,促进智能装备、科技支撑、信息服务与农业生产加工深度融合应用,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71%,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3%。现代乡村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打造特色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培育了精品虾蟹等为核心的优势农业产业“1+5”链条,螃蟹产业链成功入选全国全产业链典型县,桥李村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阳江镇获“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称号。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农资和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0.02亿元,休闲农业综合收入27.5亿元。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建强。组建高淳区家庭农场服务联盟,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家、产业化联合体3家,累计培育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0家、示范合作社125家、示范家庭农场205家,累计建设产业化联合体7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额增长7.5%,8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经营服务总值超10亿元,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76%。强化“固城湖螃蟹”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成功举办江苏“互联网+”大闸蟹出村进城推介恳洽会、西康宾馆螃蟹美食节、第六届“固城湖杯”中国南京优质农产品博览会、科金兴农等各项活动,加大京沪高铁沿线宣传力度,极大提升了“固城湖螃蟹”品牌的知名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巩固长江禁捕退捕成效,实施重点水域增殖放流,投放中华绒螯蟹、细鳞斜颌鲴等合计83.37万尾(只)。完成永胜圩2.1万亩高标准池塘生态化改造,高淳区成为全省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推广使用侧深施肥、无人植保飞机等节肥、节水、节药农机装备和技术,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使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9.9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9.5%以上。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聚力创新,2021年全区217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02.6亿元,增速16.45%;工业投资56亿元,增速19%;实现净增规上工业企业49家。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落户为契机,联合中天互联,为51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服务。发挥好产业平台功能在企业孵化、创新引领等叠加效应,打造为全省唯一标识特色产业园。依托“一所六中心”、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数字经济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优势,实现企业创新“加速度”。海太欧林集团获第五批国家工业设计中心认定,高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复核成功。红宝丽再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高陶、柯瑞等产品获“国内领先”认定,创源动力获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润京乳胶、斯瑞奇等3家企业获省级专精特新称号,中邦、华苏等4个新产品入选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康众获省四星级上云企业,东润、敖广等8家获“省两化融合贯标”,鑫豪高分子、宏润声学,华苏等3家企业获省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目录,高陶、大地水刀等3家企业的4个产品通过省新产品(新技术)鉴定,特丰、军理入选市创新产品,友德邦、吉茂等3家企业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小企业服务有限公司获市级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平台,企业创新驱动不断升级。

建筑业稳步发展。2021年,全区完成建筑业施工总产值419.28亿元,同比增长14.9%。新开工面积595.8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64.01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35.3%、增长16.7%。新增一级资质建筑企业2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进。2021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9%,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1 %,高新技术投资30.67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为54.53%。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69.52 亿元,比上年增长8.3 %,其中,住宅开发投资64.48亿元,同比增长20.8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6.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9 %,商品房销售额 65.58 亿元,同比增长10.5 %。

强化重大项目推进。深化区领导挂钩联系项目推进机制,加强重大项目攻坚,119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4.3亿元。分二批次集中开工重大项目52个,总投资293.5亿元。星固新能源、华玻电子等省重大项目稳步推进,雅达健康旅游产业园、海太家具等市重大项目试产投用,利奥汽车电子、东润乳胶等一批区重点产业项目顺利推进,固城湖螃蟹市场建成投用。

五、城乡建设

城乡建设事业有序推进。有序启动“十四五”城乡建设规划各项工作任务,完成了《2021年高淳区城乡建设计划(预发稿)》的编制工作。计划以省、市重大项目为支撑,着力突出副城核心区建设;以宁宣、环湖线等公路建设为重点,着力突出交通设施建设;以改善水环境为目标,着力突出水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改善;以构建“全域美丽花园”格局为抓手,着力突出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以营造滨湖、环山绿道和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推动城市空间拓展和人居环境提升相互融合,推进我区城乡发展提质增效。2021年区重点城建项目共183个城建项目,新建类107个,续建类64个,储备类12个,总投资669.7亿元,年度投资291.2亿元。

城乡建设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全面加强了城建规划和计划管理,按计划完成了十四五期间城乡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建筑业发展规划、城镇燃气发展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牵头研究编制了美丽高淳建设、高淳区乡村建设行动等建设行动计划,有效地保障了城市建设工作的有序性和计划性。统筹推进市、区两级重点城建项目、精细化建设项目、美丽高淳建设行动计划、乡村建设行动计划、退圩还湖工程和我局承担的民生实事项目,各项目标任务稳步实现。

社会事业实现新突破。建成了规范的智慧燃气配送系统,完成了MINGIS管道地理系统中新增100个管网压力监测点,完善了燃气管道地理信息化系统,加快健全数字化平台燃气管道流量压力监控系统。截至目前,完成中低压管网建设32公里,完成老旧小区管道天然气入户改造1026户,完成餐饮场所“瓶改管”45户,摸排独居老人2700户,排查整治管道穿越6处,在餐饮场所全面安装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加快研究完善全区人防工程规划布点,加快推进在建人防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为民路地下人防工程,监督完成配建人防工程10.9万平米,一次性完成人防工程标识设置;2021年新立项人防工程11个,面积为15万平方米,竣工人防工程5个,面积为2.99万平方米,其中物资库0.12万平方米,征收易地建设费3153万元。严格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强化和规范人防设施的管理维护。着力推动建立三级人防管理体系,加强对街镇人防的指导与支持,加强对重要经济目标单位的防护指导;着力普及防空袭应急知识,通过进机关、去社区、到学校,采用录制视频、广场宣传、张贴海报、发放图书、派发应急救援包等方式全面开展人防知识宣传教育,启动建设人防宣传教育体验馆,近年来我区人防宣传的受众面显著提高。加强了对人防管理队伍的培训,系统性制定年度训练、演练计划,积极参加市防办组织的演习演练,经常性组织机动通信训练。配备了无人机图传系统,新安装防空警报器6台,不断提升区域整体防空能力。持续加强人防工程(设施)维护管理的监督指导,努力保障人防工程(设施)维护保养到位。积极探索培育人防应急支援能力,积极参与防汛抢险、城市防涝以及新冠疫情的应急管控工作。促进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建设、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相得益彰。

六、内外贸易

商品贸易持续增长。全年限上批零住餐实现销售额588.09亿元,同比增长33.2%。其中批发业实现销售额462.43亿元,同比增长36.8%,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20.00亿元,同比增长21.0%,住宿业实现营业额0.92亿元,同比增长33.8%,餐饮业实现营业额4.73亿元,同比增长32.0%。

外资外贸发展稳定。2021年,全区进出口总额达到101.50亿元,同比增长15.1%。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12亿美元,与上年略有下降。新签约北冶新材料等投资超30亿元重大项目,亿元以上正式投产项目52个。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实现大发展。宁宣高速江苏段漆桥河特大桥顺利合拢,计划明年建成通车。小花作业区PPP项目中,环湖线花山大桥进入桥面施工,北岭路西延及跨官溪河桥梁工程推进主桥施工,小花作业区(含专用道路)推进陆域堆场施工;固城作业区PPP项目中,固城作业区便道施工,古檀大道北延三期启动征地拆迁。芜申线航道整治、8座宽路窄桥改造有序推进,开展S269省道固城湖大桥至永成路段工程等前期工作。2021年,拥有在运船舶387艘,总吨位201.53万吨。拥有公路运输车辆3376辆,完成客运周转量22832.65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82950.15万吨公里。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520.9公里,内河通航里程168.77公里。全社会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21.54亿元。

通信行业转型加快。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87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邮政业务9437.6万元,同比增长16.3%,三大运营商实现营业收入3.93亿元,同比增长3.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2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5.27万户,其中4G手机用户达到27.17万户,5G手机用户达到18.10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18.28万户,其中,家庭用户16.04万户,同比增长78.9%,占比达87.7%。

旅游业经济进一步扩大。深入开展交流活动,组织参加南京都市圈自驾游推广、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市体育产业资源推介会等活动,与当涂、柞水等地开展文旅推介,推出高淳文旅地图小程序。桠溪街道石墙围村入选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高淳陶瓷文化旅游基地入选江苏“运河百景”标志性运河文旅产品;新四军旧址、西舍红色堡垒纳入三省一市(苏浙皖沪)“东进之路”红色旅游板块;区内主要景点入选江苏12条经典红色旅游线路等省市经典路线。蘭園民宿被评为全国甲级旅游民宿,石墙围入选南京市职工疗休养基地,7家民宿成为市民宿协会会员,南京市首届乡村民宿大赛高淳获4项大奖。实现旅游总收入153.05亿元,同比增长20.04%。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财政收入完成67.12亿元,同比增长3.0%。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04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5.37亿元,非税收入完成7.68亿元。财政支出更加注重民生。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7.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99亿元,公共安全支出4.78亿元,教育支出16.14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54亿元,卫生健康支出7.05亿元。

金融运行态势总体平稳。2021年末,全区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03.5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52.75亿元,同比增加104.49亿元和120.61亿元,存贷比为107%。各项存款中,住户存款338.64亿元,比年初增加40.28亿元。各项贷款中,中长期贷款513.04亿元,占贷款总量的68.16%,同比增长17.24%。年末全区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6.55亿元,不良占比0.87%。

九、教育和科技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升办学条件。教育投入保障持续加大。财政教育投入逐年稳步增长,2021年决算数:区教育经费财政投入161431万元,比上年149051万元增长8.31%。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扩量。完成2021年校舍修建计划项目内容,总投入4762万元,维修校舍45451平方米;认真组织,按要求推进、实施2021年城建计划项目;2020年结转项目4个,北岭幼儿园建设项目、漆桥改扩建项目完成建设投入使用,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70个,初中学位600个;雅园、天安、美临香逸3所配建幼儿园完成建设投入使用,共新增1080个学前教育学位;省淳中高品质高中提升综合楼等项目序时推进。教育装备工程全面提升。2021年区义务教育学校装备计划统筹经费约1600万元;共完成省淳中等6校共计182间普通教室照明环境提升,全区中小学普通教室照明环境全部达到南京市标准要求;区装备为15所中小学更新标准课椅桌4580套。

科创企业矩阵持续壮大。聚焦“4+2”主导产业发展,大力实施创新主体倍增和高成长性企业孵育计划,打造大中小层次并进的企业“雁阵梯队"。坚持培育和引进相结合,实施高企、科小等全程精准跟踪服务,不断提升创新型企业培育质效;借助平台、活动和产业链招商,积极招引成长性好的优质创新型企业和项目落地发展。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5家、高企总数在苏南26郊区中有望实现进位,科技型中小企业达553家、同比增长60.3%,新增市创新型领军企业13家、总数达15家,新增省农业科技型企业2家、市科普教育基地1家。积极推进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南京医疗器械产业园“一所六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相继落地。优化调整《区2021年度新型研发机构目标考核办法》, 全年新增市级新研机构2家、总数达9家,新研机构及孵化引进企业当年营收5.37亿元、同比增长283.6%。积极发挥专业孵化器“育苗"作用,高淳科创中心连续两年荣获国家级孵化器优秀(A 类)评价,新增省级孵化器1家(首次突破)、市级1家,新增 市级众创空间1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4家, 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评优良绩效等级。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娱生活进一步丰富。新建2个体育公园、3个智慧广电街镇、8个少儿图书室,组织文体旅从业人员开展专业培训757人次,“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3.48次。不断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成24小时自助图书馆古柏分馆, 实现少儿图书室街镇全覆盖,指导开展活动23场;推进文化场馆数字化建设, 区文化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化馆, 博物馆完 成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展示项目建设;增设雅园等4个问读流通点,老街书坊入选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积极打造8个读书驿站和农耕文化馆等特色文化载体。

医疗服务布局日趋合理,人才队伍结构日渐优化。高淳人民医院按照国家最新标准建设的发热门诊工程巳投入使用,有隔离病房 15 间。高淳中医院整体迁址淳中路,增设2个病区,建设了治未病科、传统疗法中心、脑卒中中心,扩张 ICU,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妇幼保健院及区急救中心汶溪路院区正式运行,成功转设二级专科医院建设。年内完成精神病防治院老病房楼装修改造工程。以人民医院、中医院为主阵地,实施“高淳人民医院、中医院+猎头公司“合作引才模式,积极引进专科专家、学科带头人,打造高层次人才中心,培养和打造专科团队和人才梯队,先后招引了4 名高层次人才。深入实施卫生人才强基工程,2021 年拟招聘大学生村医 39名、驻村护士28名,基层编内医疗卫生人才23 名。 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年内共组织参加 6 期全市基层医疗机构业务培训、2期省级培训;年内478 名基层医务人员完成适宜技术培训,完成住院医生规 范化培训35 人。依托人民医院投入300 余万元建成全区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

文体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制定《高淳区建设休闲体育名城行动计划》《高淳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成功举办高淳休闲体育发展大会、2021南京帆船公开赛、第八届群众文化才艺大赛、第六届区运会等大型赛事活动。开展“唱响古戏台”“我们的节日”“全民健身日”等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234场,完成3800人次国民体质监测。积极组织参加各级文体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夏玉婷参加尤伯杯世界女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获冠军,成为高淳首个羽毛球世界冠军;高淳区少体校被评为“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组队参加第二届传统武术大会,获一等奖4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3名,全年共获得金牌34枚、银牌34枚、铜牌38 枚。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全年生态环境整体向好,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2021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5.2%,PM2.5平均浓度为33ug/m3,其中老职中国控点空气优良率为83%,PM2.5平均浓度为32.7ug/m3。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功能区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固城湖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功能区噪声达标率为100%,城区环境噪声值为50.4dB,交通干线噪声值为64.2dB,均符合相应功能区要求。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辐射安全零事故。完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复核,启动《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25)》修编,桠溪街道瑶宕村、东坝街道傅家坛村、漆桥街道中心村通过2021年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现场抽查考核。建立了全国首个县域CEP核算体系,《自然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正式作为南京市地方标准发布,制订高淳区2021年度GEP考核实施意见,成功举办高淳区GEP研究阶段性成果发布会,对27个部门、园区和镇街试行GEP考核。

应急体系建设持续加强。调整区应急管理委员会成员,建立联络员会议制度,有序推进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开展;修订发布了1个总体应急预案、43个专项应急预案和9个板块(含开发区)应急救援预案,完成危化品应急预案数字化建设,指导529家企业完成应急预案备案,构建企业、部门和政府三级预案联动体系;制定印发《高淳区2021年度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工作要点》《高淳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2021年全区应急演练计划的通知》,完成了应急指挥专网音视频的镇街横向延伸.,组织开展区级应急演练59场、镇街应急演练67场,全区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各类应急演练685次;与安徽省宣州区、郎溪县、当涂县、湾沚区分别签订应急管理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保障区域协同安全发展,提高跨区域应急联动能力;会同15个部门组建28支应急队伍,并按照四级响应标准储备各类应急救援物资14类1940份。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常住人口43.4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87%,比上年略有增长。户籍人口45.13万人,增加0.01万人。其中:男性22.81万人,女性22.32万人,城镇人口27.03万人,乡村人口18.10万人。

社会兜底保障全面筑牢,稳步推进养老服务改革。调整城乡低保标准,由945元/月提升至985元/月,特困供养人员、困难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保障标准同步提高。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5080.2万元,分别惠及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5596人、4698人;提档升级固城义保省级儿童“关爱之家”,336名困境未成年人纳入保障范围,发放救助金514.81万元;救助流浪乞讨人员87人次。在全市率先完成《高淳区“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编撰,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启动建设智慧养老院1个,提档升级开元社会福利院,转型升级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4个,完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改善居住环境。同时首次完成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用房产权移交 6200余平方米,夯实发展基础。探索具有高淳特色“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路径,建成“互助养老睦邻点”513 个,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覆盖率达 83%,服务订单量达 1.9万单,建成银发助餐点 112个,针对新的等级评定标准三级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达 79 个。开展养老服务组织护理员技能竞赛和“最美护理员”评选。

持续实施“美丽家园”行动计划。坚持整治过程、整治内容和长效管理精细化,切实解决好老旧小区硬件设施、环境绿化、垃圾投放、停车充电等问题,推动改造实效可观可感可持续。全年整治老旧小区1个,智慧小区微整治11个,建筑面积89万m²,房屋192幢,涉及居民1.6万户。

居民收支稳步提高。2021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503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444元,比上年增长8.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623元,比上年增长19.1%;城镇恩格尔系数为2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738元,比上年增长10.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399元,增长23.6%;农村恩格尔系数为29.7%。

注释:

[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高淳区统计年鉴》(2022)为准。

[2]本公报部分指标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