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秀洲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2-15来源:嘉兴市秀洲区统计局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秀洲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双业并举、转型提升”经济工作主战略和“一核两翼”组团式发展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呈现平稳增长,结构优化,民生改善,后劲充足,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基本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初步核算,按小口径,全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220.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01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22.29亿元,增长10.6%,其中工业增加值109.94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82.48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7.4%,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比重从2010年的7.3∶56.2∶36.5调整为2011年的7.2∶55.4∶37.4。人均生产总值为8500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3160美元)。

2011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图

按大口径,全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310.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02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77.09亿元,增长10.1%,其中工业增加值158.33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117.55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7.8%。三次产业的比重从2010年的5.2∶57.6∶37.2调整为2011年的5.2∶57.0∶37.8。

二、农业、农村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24.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0%,其中:农业产值11.11亿元,比上年增长2.7%;牧业产值9.08亿元,比上年增长2.9%;渔业产值2.95亿元,比上年增长3.4%。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2.56万亩,增长0.4%,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5.28万亩,增长0.9%,粮食产量20.66万吨,增长0.7%;蔬菜播种面积15.69万亩,增长0.7%。肉类总产量增长2.2%,禽蛋总产量增长9.5%;生猪存出栏数分别为21.77万头和48.71万头,下降1.8%和增长1.8%;羊存栏数为5.03万只,增长1.3%,出栏数9.01万只,增长0.5%;家禽存栏数为207.07万羽,下降1.5%,出栏数399.66万羽,增长1.1%。

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2011年,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家,全区累计95家;新认定省级示范性合作社1家;54家龙头企业实现产值15.0亿元,与农户签订合同1.76万份。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得到有效加强,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6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农产品4个;新增省名牌农产品1个。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中趋缓。全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小口径,下同)109.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6%。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9.36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完成工业销售产值388.18亿元,增长20.0%。其中轻工业产值281.29亿元,重工业产值118.08亿元,分别增长22.7%和22.1%。22个行业大类全部实现增长,有10个行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比去年增加2个,其中4个行业总产值超过2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72.04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8.1%。其中纺织业产值169.35亿元,增长27.2%;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产值41.49亿元,增长18.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34.97亿元,增长35.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26.24亿元,增长23.5%。

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行业、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39.85亿元、71.04亿元和31.5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5%、22.0%和39.6%,分别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10.0%、17.8%和7.9%。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4.91亿元,同比增长18.9%,实现利税总额38.96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实现利润27.87亿元,同比增长9.3%;有3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20亿元,利税超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0.93亿元,利税总额27.50亿元,分别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61.0%和70.6%。其中纺织业利税10.60亿元,增长19.6%;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利税5.97亿元,增长25.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利税10.92亿元,增长40.4%。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83家,比上年增加1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5.81亿元,同比增长20.5%,占全部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9.8%;其中超10亿元企业7家,比上年增加2家。工业经济效益综合得分为313.69分,同比提高11.62分。工业产品产销率97.2%,同比下降2.0个百分点。

建筑业持续发展。全区年末具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36家,完成产值71.63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建筑工程产值63.71亿元,安装工程产值3.43亿元,分别增长25.0%和-30.2%。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58.92万平方米,增长16.3%。2011年,我区4家建筑企业列入全市建筑业30强,其中1家被评为市建筑业龙头企业,大大提升我区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力推动我区建筑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2011年全区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5.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投资11.91亿元,增长21.4%,占全部限额以上投资的11.3%。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1.05亿元,下降40.2%;第二产业投资51.58亿元,增长1.1%,其中工业生产性投资51.58亿元,增长1.1%;第三产业投资52.62亿元,增长28.3%。

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全区列入区级项目库的总投资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五百万以上的基础工程项目266个,开工191个(含结转),开工率71.8%,全年完成投资额87.8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82.8%。投资额超5千万的项目共46个,完成投资65.39亿元,当年投资超亿元的项目共22个,完成投资48.35亿元。

房地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4.77亿元,比上年增长58.4%,其中住宅投资23.28亿元,增长1.1%。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282.8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9%,商品房销售面积33.0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8.9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5.0%;商品房销售额2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五、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持续旺盛。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1.85亿元,增长21.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5.94亿元,增长15.0%。2011年末,全区4大亿元商品交易市场全年实现商品交易额137.35亿元,比上年增长27.4%。

对外贸易增幅较快。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8.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出口15.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7%,进口3.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三资企业出口6.64亿美元,增长13.0%,占全部出口的44.0%;内资企业出口8.46亿美元,增长29.5%,占全部出口的56.0%。按出口国别分:主要出口市场保持平稳增长,出口列全区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印度、荷兰、香港、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总额95388万美元,同比增长24.0%,占出口总额的63.3%。其中美国为38781万美元,同比增长26.9%,占全部出口的25.7%;日本为15314万美元,同比增长44.3%,占全部出口的10.2%。

全年全区新批及增减资利用外资项目54个,其中新批项目26个,增资项目16个。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2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4.5%,实际到位外资1.2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7%,外资到位率56.3%。全年新批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9个,合同外资2.03亿美元,占全部合同外资的90.8%。

六、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全年全区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5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上划中央收入15.43亿元,增长25.9%,上划市级收入6.23亿元,增长25.2%,地方财政收入10.89亿元,增长20.4%。从主要税种看:全年地方财政入库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分别为2.48亿元、2.57亿元和1.76亿元,分别增长18.7%、-6.3%和46.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96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全年地方财政用于民生支出11.45亿元,比上年增长36.3%,占总支出的82.0%,其中:教育支出4.43亿元,增长56.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0.80亿元,增长75.1%;医疗卫生支出0.81亿元,增长3.4%;节能环保支出0.52亿元,增长39.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49亿元,增长59.1%。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7.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0.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6%;企业存款余额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5.7%。各项贷款余额134.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短期贷款增长12.9%,中长期贷款增长11.8%。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区拥有幼儿园39所,在园幼儿数11772人,小学23所,在校生22234人,普通中学14所,在校学生14475人;义务教育普及得到巩固,小学、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初升高比例达到97.53%,幼儿入园率97.92%。师资队伍不断加强,教师学率合格率进一步提高,全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专人教师2973人,小学、普通初中和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8%、99.7%和100%。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区投入教育装备经费903万元,新增多媒体127套、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教室816间。成功创建省级中小学示范性图书馆2所,市级4所。

科技事业发展加快。年末全区拥有经认定区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15家,其中省级12家,市级27家;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市级以上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9家。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33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42家,浙江振申绝热材料有限公司通过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158件,授权专利932件,新增省级专利示范企业3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4家。创省着名商标1件,市着名商标8件,区着名商标12件,新增省级名牌3个,市级名牌6个。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全区共有科技活动人员4738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845人。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年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拨款4115.83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本级财政科技拨款4065.68万元,比上年增长19.3%。在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经费支出44284.15万元,比上年增长56.0%。研发经费投入40551万元,比上年增长25.2%。

八、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11年,全区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7.79亿元,占GDP比重2.5%。年末共有文化站7个,图书馆村级流通站12个,教育实践基地35个,青少年活动场所80个。全年完成送戏下乡127场,送电影下乡1500场,送图书48000册。开展了庆祝建党90周年和庆祝建国62周年系列活动,举办“现代田园新秀洲”文艺汇演等主题文化活动。成立“雅莹·?溪洛东儿童画发展基金”,创设“秀洲文化大讲坛”。“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节”被授予“中国最佳传统文化传承节庆”称号。秀洲区被评为2011-2013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秀洲区文化馆被评为国家级一级文化馆。王江泾网船会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13个、床位1105张。有卫生技术人员1501人,其中执业医师399人、执业助理医师75人、注册护士552人。年末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1人,其中每千人拥有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1.3人。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受益水平。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达到400元/人/年,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为27.79万人,筹集合作医疗基金12067.61万元,救助129.65万人次,支出合作医疗资金11121.17万元。卫生厕所的普及率达94.2%,全区本地孕产妇死亡率为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01‰。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积极参加市第七届运动会,在青少年部比赛中,我区共荣获金牌120.66枚,列全市第四;奖牌数313.66枚,列全市第五;总分2911.4分,列全市第五。全国性比赛获新突破,夺得国家级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4枚。全年创建省级小康体育村9个。全区拥有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25个,达标率为100%。以农民和学生为重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完成了对27个行政村的灯光篮球场改建任务。

九、生态环境和城乡建设

生态建设全面推进。王江泾镇和新城街道成功创建省级生态镇(街道),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1家;“市级生态村”47家,市级生态村占比41.2%,区级生态村92家,区级生态村占比80.7%;成功创建市级生态示范村3家和市级生态农庄2家。大力推进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工程,全年全区污水管网工程计划投入1684万元,新建管线10.55公里,泵站2座。

加大城乡建设力度。2011年建成区面积达45.4平方公里,新增1.8平方公里。新增绿地面积73.5万平方米,城镇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12平方米,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9.0%、41.7%。有序推进绿道建设任务,全年完成66.1公里生态绿道建设。全面落实保障性住房工作,完成经济适用住房建设3.6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建设1.4万平方米。新建农村联网公路24.8公里,城镇综合实力得到了较大提升。

十、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总户数为110337户,户籍人口367069人,比上年增长0.9%,其中城镇人口105522人。全区人口出生率为7.4‰,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9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1%;人均消费性支出19570元,增长22.9%,恩格尔系数为37.4%;年末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31.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41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5.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人均消费性支出12544元,增长25.9%,恩格尔系数为32.1%;人均生活用房面积84.0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区社会保险覆盖总人数为260335人,其中111058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当年新增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448人。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共为2262名被征地农民办理了参加养老保险手续,缴纳养老保险金19103.47万元,发放生活费1482.70万元。年末全区拥有敬老院7家,床位1015张,集中供养人数396人,创建市级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5个,全区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76个,服务对象基本达到全覆盖。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今年以来新增就业岗位5489个,帮助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912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87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671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以内。完成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789人,高技能培训332人,外来务工人员培训4028人,创业培训312人,同时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2255人参加了技能鉴定。落实新一轮再就业优惠政策,目前已办理《就业援助证》1952本。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全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测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

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餐饮企业指:

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

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

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