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江都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23-12-16来源:扬州市统计局

2019年,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六稳”要求,克难求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民生福祉不断改善,社会事业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19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91.66亿元,可比价增长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72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548.99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472.95亿元,增长7.0%。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3.3%,较2018年提高0.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4:50.4:43.2调整为6.4:50.3:43.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07173元,增长5.6%。入围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分列第36位、第34位。

二、农 业

全区粮食种植面积135.09万亩,增长0.8%;粮食总产65.5万吨,增长2.3%。年末生猪出栏15.99万头,下降24.1%,存栏4.55万头,下降63.3%。家禽出栏1055.23万只,增长5.9%;家禽存栏328.05万只,增长9.0%。全区水产养殖面积11.7万亩,特种水产养殖面积10.1万亩,实现水产品总量4.6万吨。

乡村振兴全面实施。出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示范点6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达5.4亿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开展,完成41个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启动22个撤并乡镇集镇点环境整治,创成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示范村19个、市美丽宜居村庄39个。

三、工业、建筑业

全区63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2.5%。其中,轻工业增长1.7%,重工业增长3.3%。从主导产业来看,医药化工产业完成产值126.87亿元,下降1.0%;特钢、造船产业完成产值282.76亿元,增长3.3%;汽车产业完成产值80.01亿元,下降4.3%;机械电子产业完成产值197.29亿元,增长12.4%;智能电网产业完成产值18.05亿元,增长39.1%;节能环保产业完成产值17.16亿元,增长19.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0.4%;利税下降19.8%;利润下降30.8%。全社会用电量45.42亿千瓦时,增长6.0%,其中工业用电量29.43亿千瓦时,增长3.6%。

全区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051.1亿元,增长0.6%。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完成873.2亿元,下降2.4%;安装工程产值完成172.18亿元,增长18.5%;装饰装修产值完成10亿元,下降35.9%;本年新增装配式建筑工程产值2.41亿元,占全区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0.2%。全区资质以上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共计119家,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74家。分等级看,特级企业3家,一级企业14家,二级企业20家,三级企业37家;专业承包企业45家,分等级看,一级企业8家,二级企业8家,三级企业29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3%;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6%,第三产业投资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增长46.4%。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373.8万平方米,增长50.2%,其中住宅269.02万平方米,增长47.6%。商品房销售面积100.38万平方米,增长26.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96.07万平方米,增长25%。

项目建设持续发力。始终坚持项目建设“头版头条”,健全领导挂钩、定期调度、目标考核等推进机制,强化全周期服务管理,实施亿元以上项目47个。光线(扬州)电影世界开工建设,诚德高钢级油套管、福睿斯汽车减震器、金麦穗农业观光园等20个市级重大项目通过新开工认定,双汇智能电工装备、雄跃装配式构件等20个市级重大项目顺利竣工。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运行平稳。全年实现长途公路客运量107.7万人次,下降2.3%;长途旅客周转量1.17亿人公里,下降3.9%;全年完成道路货运量1064万吨,增长28.2%;货物周转量17.86亿吨公里,增长29.9%。全年完成水路货运量2915万吨,增长44.9%;货物周转量58.13亿吨公里,下降29.9%。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连淮扬镇铁路江都段完成铺轨,五峰山过江通道、328国道局部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京沪高速扩容启动拆迁。“四好农村路”加速实施,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87公里、危桥改造27座,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76公里,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达100%。

邮政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全年累计实现邮政业务收入2.43亿元,增长3.7%;实现邮政业务总量4.15亿元,增长29.6%。

六、国内贸易和现代服务业

2019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2.3亿元,增长6.1%。分规模看,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限上零售额61.97亿元,增长2.4%;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250.32亿元,增长7%。分城乡来看,城镇实现零售额282.03亿元,增长6.1%,占全部社零比重的90.3%;乡村实现零售额30.26亿元,增长5.7%。

从消费热点来看,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7.4%,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21.4%,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38%,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84.7%,服装类零售额增长3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下降41.9%;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下降46.5%。

服务业提质增效。佳源广场投入运营,砂之船·奥特莱斯、五洲机电城主体封顶;新增市场化基金机构10家,总规模近150亿元;新增4A级物流企业2家,江都港吞吐量突破6000万吨。

七、财政金融

全区财政总收入158.07亿元,增长23.6%,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01亿元,增长0.2%,税收收入43.99亿元,增长6.5%。主体税种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合计完成31.38亿元,增长5.6%。其中,增值税24.82亿元,增长6.6%;企业所得税5.19亿元,增长5.1%;个人所得税1.37亿元,下降8.3%。

2019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19.94亿元,比年初增加160.1亿元,增长15.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53.62亿元,比年初增加75.41亿元,增长11.1%;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767.81亿元,比年初增加95.26亿元,增长14.2%。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384.31亿元,比年初增加31.7亿元,增长9%;个人消费贷款192.87亿元,比年初增加25.41亿元,增长15.2%。

八、对外经济和民营经济

全年新批外资企业10家,增资4家,实现协议外资5.82亿美元,增长123.7%,到账外资2.32亿美元,增长5.5%。实际到账外资项目中,第三产业项目4个,累计到资1.4亿美元,约占到资总量的90%;制造业项目2个,累计到资1117万美元。注册项目体量较大。新注册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个:江淮国际CBD项目,总投资4.1亿美元;泓嘉达商务管理项目,总投资2.5亿美元;雅创科技园项目,总投资3044万美元。

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组织参加境内外展会50多批次,全年实现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22.69亿美元,增长1.6%,其中出口总额14.41亿美元,下降2%;进口总额8.28亿美元,增长8.5%。大力开拓国际新兴市场,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1个,完成对外投资总额1.37亿美元。

全民创业争先进位。全年累计新发展市场主体12389家,年底完成序时进度102.2%。

九、科技创新与教育

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9.08亿元,增长0.6%。实施高企倍增行动计划,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8家;授权专利2260件,其中发明专利127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0件,主持或参与制订国家及行业标准17个。建成投用“星创天地”等科技综合体13.6万平方米,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新设立院士工作站1家,江苏大学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扬州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运营。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34项,新引进航空发动机风扇叶片等重点实验室3个,翔龙禽业获批省科技重大成果转化项目。举办“江都杯”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创业大赛等活动,获批国家重点人才工程和省“双创团队”各1个。

教育工作稳步发展。完成校舍抗震加固3万平方米,清理整顿无证幼儿园24所,高考普通类本一达线人数全市领先,获批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十、文体、卫生和旅游业

文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举办区第八届运动会、暴雪全民实力赛全国总决赛等赛事,被评为“江苏省电子竞技活动基地”和“江苏省舞龙舞狮基地”,开展大型文艺汇演活动10场次,新增24小时城市书房3个,金银细工《国色无双》等12件艺术作品获国家级奖项。

卫生健康事业健康发展。创成省级健康促进区,新增省级卫生镇3个、健康镇1个,真武、邵伯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获批二级医院,江都人民医院获批三级乙等医院,改造儿童预防接种门诊20个、达标率100%,无害化户厕改厕率达97.5%,建成市颐养示范社区2个、区域性养老中心1个。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游客5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5亿元,邵伯古镇创成国家4A级景区。

十一、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

城市品质日益提升。启动引江三角岛规划,形成西北片区城市设计初步成果,完成东北片区控规编制。全年征迁涵西、江桥等区域房屋50万平方米,长江东路改造、老淮江公路拓宽、黄河南路北延启动建设,金湾路江都段竣工通车。建成开放南水北调源头公园二期等市民公园10座,新增绿化面积42.5万平方米,城区铺设污水管网20公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基本建成。大力实施市容环境治理,拆除广告1057块、违建1.2万平方米,整治老旧小区5个,提档升级城区农贸市场2个。

污染防治扎实推进。全力开展化工企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降尘治车”蓝天保卫、饮用水源地整治、固废危废环境隐患排查等21个专项行动,完成年度水、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423项,关停化工企业98家、重要水体沿线隐患企业11家,减煤3万吨,改造锅炉261台,治理城乡黑臭河道32条,新增成片林1万亩,秸秆禁烧实现“零通报”。环境质量持续改善,3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11个国省控水质断面年均值稳定达标,PM2.5年均浓度4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8%,环境空气优良率72.8%,涉环信访总量下降39%。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2019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102.01万人,户籍人口103.74万人,登记出生人口5344人,出生率5.1‰,死亡人口8302人,死亡率7.9‰,人口自然增长率-2.8‰,男女性别比(女性为100)为99.34。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抽样调查,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904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70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604元,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757元,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914元,增长7.9%。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年采集就业岗位1.7万个,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双零”家庭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1.8%。加大社保市级统筹力度,基本完成机关事业人员养老保险改革,连续15年调增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待遇,医保政策内报销比例达75%,部分退役士兵保险接续稳步推进。建成保障性住房1719套,住房公积金扩面6400人。建立农村低保和低收入农户双向排查机制,累计发放低保、特困人员、孤儿、残疾人、尊老金等各类补助资金1.7亿元。

注: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