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一年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抗击新冠疫情取得重大成果,经济复苏步伐明显加快,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一、综合
户籍人口。据双鸭山市公安局人口及其变动情况统计年报表显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3.78‰,死亡率为6.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0‰。年末户籍总人口为138.44万人,比上年减少2.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9.24万人,乡村人口49.21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64.46%。0-17岁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10.93%,60岁以上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24.28%。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初步核算,我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9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0.1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111.3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172.6亿元,下降1.1%。三次产业结构为42.5:22.5:35.0,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7.5%、69.6%和-37.1%。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5391元,比上年增长2.0%。
物价涨幅与全省持平。全年 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2.3%,涨幅较去年缩小0.3个百分点。八大类价格“四涨四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7.4%(畜肉类上涨39.0%、菜及食用菌上涨6.5%、水产品类上涨4.9%、食用油上涨1.1%、蛋类下降12.1%、粮食类下降0.2%),涨幅居首位;其他用品和服务类、医疗保健类上涨、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分别上涨:3.5%、3.2%、1.3%;居住类、衣着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及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1%、0.7%、1.0%、3.0%。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32%。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效果明显。截止2020年12月末 ,全市实现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8558人,完成年计划142.8%。失业人员再就业12718人,完成年计划163.1%。城镇登记失业率3.33%,比年计划低2.17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39.77万亩,比上年下降0.98%;粮食总产量113.5亿斤。其中水稻、玉米、大豆产量分别为62.2、39.19、11.98亿斤。经济作物产量详见表1。
表1 2020年经济作物产量一览表
指 标 |
绝对数(吨) |
增幅% |
烤 烟 |
662 |
-16.6 |
瓜果类 |
51436 |
8.9 |
水 果 |
8906 |
9.3 |
蔬菜、食用菌 |
83142 |
41.4 |
油 料 |
1005 |
-6.4 |
畜禽生产情况。全年肉产量为6.20万吨,比上年下降17.7%;蛋产量为3.11万吨,比上年增长113.0%;奶产量为1.33万吨,比上年增长272.6%。猪、牛、羊、家禽存栏量和出栏量变化情况,详见表2。
表2 2020年全市畜牧业存、出栏量一览表
指 标 |
存 栏 |
增幅% |
出 栏 |
增幅% |
猪(万头) |
28.19 |
-23.6 |
43.68 |
-22.1 |
牛(万头) |
6.22 |
0.3 |
3.9 |
10.7 |
羊(万只) |
17.79 |
12.0 |
13.86 |
-10.2 |
家禽(万只) |
337.14 |
-12.5 |
1161.86 |
10.2 |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情况。年末全市绿色食品种植面积138.6万亩,下降1.8%;绿色食品认证个数85个,比上年减少1个。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34.53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8.14万千瓦;农业机械保有量达到6.08万台,比上年增加0.08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2.76万台,小型拖拉机保有量3.32万台。拖拉机配套农机具9.81万台套,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0.72万套。全市综合机械化程度程达到98.26%,比上年增加了1.16个百分点。实际耕地灌溉面积76.873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52.99千公顷,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48.86千公顷。农村用电量51829万千瓦,比上年下降6.7%;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8.598万吨,比上年下降0.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和效益有升有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1.2亿元,同比增长17.3%。利润总额7.6亿元,同比增长74.0%;税金13.6亿元,同比下降0.7%。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地方工业实现利税9.6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56.8%;税金6.2亿元,同比下降6.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12.5亿元,下降5.5%。
七大主导产业保持平稳增长。全年煤炭、电力、钢铁、粮加工、煤化工、建材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8%。其中,煤炭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电力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钢铁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6%;粮加工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6%;煤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倍;建材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6%;新能源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
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十七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全年产量比上年下降的有七种。详见表3。
表3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一览表
指 标 |
计量单位 |
绝对值 |
比上年增长(%) |
原煤 |
万吨 |
1225.8 |
4.3 |
洗煤 |
万吨 |
347.5 |
-4.6 |
生铁 |
万吨 |
206.2 |
5.3 |
钢材 |
万吨 |
201.8 |
10.3 |
焦炭 |
万吨 |
172.1 |
-4.3 |
发电量 |
亿千瓦小时 |
71.3 |
-2.4 |
水泥 |
万吨 |
134.9 |
40.2 |
大米 |
万吨 |
77.6 |
-23.1 |
精制食用植物油 |
万吨 |
2.7 |
-45.9 |
小麦粉 |
万吨 |
4.5 |
-52.9 |
工业锅炉 |
蒸发量吨 |
1009 |
9.4 |
饲料 |
万吨 |
47.9 |
2.4倍 |
发酵酒精 |
万千升 |
79.2 |
78.4 |
硅酸盐水泥熟料 |
万吨 |
112.7 |
22.0 |
粗钢 |
万吨 |
206.8 |
7.1 |
铁矿石原矿 |
万吨 |
207.1 |
-12.3 |
铁矿石成品矿 |
万吨 |
43.5 |
7.5 |
建筑业产值提升。全市资质以上的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2.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4.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高。全市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62.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8.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6.4%。全年施工项目416个,比上年增长27.2%;新开工项目269个,增长71.3%。
房地产开发规模扩大。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5亿元,比上年增长29%。商品房销售面积23.3万平方米,下降12.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1.3万平方米,下降7.7%;商品房销售额6.4亿元,下降8.4%,其中住宅销售额5.7亿元,下降0.1%。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11.7%。按地域分,城镇零售额下降10.1%,其中城区下降13.6%;乡村零售额下降34.7%。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零售额下降23.6%;商品销售零售额下降9.7%。
从商品零售类值看,增幅较大的有金银珠宝类增长118%,煤炭及制品类83.4%,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16.9%,棉麻类16.8%,中西药品类14.5%。
六、对外贸易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12.4亿元,同比下降11.3%。其中:出口5.1亿元,同比下降40.2%,进口7.3亿元,同比增长33.6%。
七、交通和邮电
2020年完成客运量389万人、客运周转量20545万人公里,同比下降54.8% 和下降31.5%;货运量918万吨、货运周转量98608万吨公里,分别同比下降4.6%和下降15%。我市现有营运客车746台,营运货车7105台,营运公交车719台,营运出租车4072台。
全年完成电信主营业务收入6.66亿元,下降8.3%;邮政主营业务收入2.44亿元,增长16.1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0.24万户,增长39.5%,其中,城市8.09万户,增长35.1%;农村2.15万户,增长59.3%;移动电话用户130.32万户,增长1%。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下降,支出增长。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8.2亿元,比上年下降5.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4亿元,下降6.1%。地方财政支出206.5亿元,增长10.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8.8亿元,增长2.2%。一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和城乡社区等支出分别增长9.7%、8.2%、24%和-42.1%。
金融存款保持增长,贷款稍有下降。截止2020年12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80.7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年初增长14.4%。其中,单位存款余额236.7亿元,比年初增长7.6%;住户存款余额834.2亿元,比年初增长16.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14.4亿元,比年初下降0.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60.9亿元,比年初下降2.7%;中长期贷款余额249.4亿元,比年初增长9.7%。
保险业务稳中略升。全年保费收入37.43亿元,比上年增长4.9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38亿元,比上年增长9.02%;人身险保费收入27.05亿元,比上年增长3.44%。全年赔付支出11.73亿元,比上年下降40.67%,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6.43亿元,比上年下降55.94%;人身险赔款与给付支出5.31亿元,比上年增长2.1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所,招生3388人,在校生6767人,毕业生789人。成人高校4所,成人高等教育招生655人,在校生1855人,毕业生870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8 所,招生852人,在校生2582人,毕业生1033人。普通高中16所,招生8652人,在校生25978人,毕业生9013人。普通初中62所,招生7634人,在校生28524人,毕业生10548人。普通小学67所,招生7053人,在校生46615人,毕业生7707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招生28人,在校生247人。幼儿园189个,在园幼儿16767人。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2020年,我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大力征集并积极组织我市企业申报国家、省级计划项目,取得新成效。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户, 2020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07.86亿元,编制下达并组织实施了2020年市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2项。
开展了全市知识产权“铁拳”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查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查处了“乔得”家纺商标侵权案,没收“乔得”侵权家纺商品184件套,查处“斐乐”“始祖鸟”服装等涉外商标侵权案件4件,没收侵权服装200余件。开展了疫情“新冠”商标禁止注册、申请以及违法使用的宣传、整治工作,有力净化了我市知识产权环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共有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7个。全市共有各级综合档案馆9个,馆藏量308846卷、422019件。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约9.51万户。全年出版报纸396.77万份。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098个,其中医院55个,卫生院44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1581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9465张。卫生技术人员957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777人,注册护士4045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个,卫生技术人员140人。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44个,床位758张,卫生技术人员652人。
体育事业稳中求进。2020年,市教育和体育局举办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赛、“庆重阳”双鸭山市第八届老年篮球赛、老年人乒乓球赛、速滑比赛和全市围棋比赛等群众性活动赛事;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向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争取政策性项目支持3项,合计资金76万元。
体育彩票销量1.03亿元。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双鸭山市市本级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40元,同比增长1.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90元,同比增长6.5%。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20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44.58万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6.5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4.6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2.9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2.56万人;全市离退休20.48万人,其中机关、事业离退休 3.04万人,企业离退休17.44万人。2020年,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8.19万人,其中城镇职工25.52万人,城乡居民62.67万人,综合参保率达到95%。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稳步推进。2020年,全市乡镇以上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率达到100%,传染病发病数与2019年比下降23.74%。全市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8%,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达92.01%。
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有力提高。建立了16个医疗质控中心,促进了我市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已达标,承担辖区居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目前已签约居民70.58万人,签约率达47.3%。对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疾病等慢性病进行规范管理,管理人数共计13.44万人,管理率逐年提高。普及健康教育达13.8万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面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率和及时率达到100%。
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实现新发展。年末全市各类提供住宿服务机构床位达6618张,在院人员3435人,城市低保人数37262人、户数24086户,农村低保人数31756人、户数20499户,临时人数8082人,孤儿人数152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46人。
十二、节能减排
全市上下对节能减排工作,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抓住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节能。加快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及推广,进一步落实节能法规标准和监察措施,202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3.05%。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