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有清醒认识,即便对外部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有充分判断,哪怕对今年压力挑战有足够预期,但从2月下旬以来所经历和面对的突发事件、突发状况仍然让我们有应接不暇、疲于应付的紧张、忙碌,也在事实上影响到大家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逐渐从消费端、需求端传递到供给端、生产端。
有些影响很直接,比如突如其来的「静止不动」,让正常的生产生活瞬间按下暂停键,给配送、销售、购买带来了诸多不便;有些影响很微妙,能够屯点烟在家就没问题,当期销量就不受影响,实在买不到就得「忍饥挨饿」,成为难以找补回来的销量流失;有些变化很隐蔽,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所受到的影响未见得直接反应在还原到销量变化上,但终归钱包决定烟盒。
从元春销售旺季结束之后的销售情况来看,优点是稳定,销量、结构、收入等主要指标同去年同期和目标进度相比都保持了较为合理的增长和节奏,整体的进度和节奏都在预期当中、计划当中;缺点是太稳定,只要访销日和去年同期一有时间出入,多一天、少一天就立马还原到销量上来,增量体现的时效性很强,往往「过期就作废」。
我们还注意到,今年有一些文文莫莫、隐隐约约的新变化、新感觉,虽然整体面上保持了「十六字」调控方针的严肃性、连续性,但相对于前几年更接近于「过紧」、「偏紧」状态,眼下「稍紧平衡」正在从之前「平衡偏紧」趋于「平衡偏松」的状态。在「平衡」的基础上紧一点、松一点本身没有问题,只要坚持、符合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的标准和要求。
但要看到,除了「平衡偏松」的状态变化,不少品牌、市场没有那么「紧」之外,现在收放之间以及收放动作带来的弹性和活力似乎有下降减弱的迹象苗头。之前「收」的效果很明显,来得也很快,价格应「收」而起,销量一「放」就增、「放」了就增,而今年节后恢复「紧」的进度、程度没有那么快、那么好,不得不让人担心将来想「放」、该「放」的效果和作用。
这样的感受和判断,当然不是夸大其词、制造噱头,而是希望保持警醒、见微知著。
一是对增量空间趋紧要有清醒认识。自2014年技术性冲高之后,经过连续两年的大幅回调,从2017年才开始止滑回升、重启增长。事后总结,当时的冲高更接近于库存转移、销量前提,而非市场成长、需求体现。尽管连续保持了稳定增长势头,但我们认为这仍然属于恢复性增长,随着距离理论市场容量越来越近,增量空间正不断趋紧,增长压力也会不断增长。
二是对市场发展态势要有客观判断。连续几年的稳中有进、进中向好,难免会让人有会一直好下去、只会越来越好的乐观情绪、放松心态。我们当然有信心做得更好,但这离不开态度端正与方法正确,既要坚持对的、发扬好的,也要学习新的、借鉴强的,而且还要做好应对更大困难更多挑战的准备,来不得半点「狼来了」的麻痹和侥幸。
三是对稳定市场需求要有坚决态度。需求稳、则增长稳。对于稳定需求——特别是刚需基本盘——在任何时候都来不得半点松懈,也由不得丝毫挑拣。既要有全局意识、整体观念,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算大帐、算整体账;更要有长远眼光、系统思维,将稳定需求、满足需求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能简单地唯目标进度而任性随意。
四是对推动结构提升要有长线思维。结构提升的重要性用不着再次强调,但将重要性转化为科学性、系统性还需要认识提高、技术提升。既要防止过快增长、拔苗助长,透支结构潜力,破坏市场基础,伤害品牌状态;也要防止手段单一、技术欠缺,不能总是依靠投放建设来解决问题,也不能只会顺着需求往前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是机会,更是挑战。
在进入3月份,从『两个不低于』到『两个略高于』中,我和大家讨论过——略高于去年同期、略高于目标进度——「两个略高于」的节奏安排。「不低于」是底线,「略高于」才能争取主动。面对外部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以及接下来可以预见、难以预料的诸多挑战,做到「两个略高于」有利于在面对突发情况和新的要求时保持足够的回旋余地和应对空间。
尤其还要努力为「稳定宏观经济」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这就更加需要提升运行调控的预见性、主动性。
第一,在保持定力中争取主动,在争取主动中增强定力。今年前2个月的高开稳走离不开开年以来行业上下的积极主动,考虑到当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要充分保证「稳中求进、进中有为」的主动性,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适当地加快节奏、加快进度很有必要,但这不是忙里忙慌、慌里慌张,而是在坚持年初工作布置的基础上做出节奏的调整、进度的提前。
第二,以运行调控的预见性、主动性、针对性提升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今年全国会盘强调要求,坚定不移贯彻「十六字」方针,坚持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有机结合,提高运行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促进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努力实现「稳」和「进」平衡联动、相互支撑,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坚持不懈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前瞻性、打足提前量、提高针对性。
第三,以更大力度满足需求,保持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前面我们讨论了稳定需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忠实履行法定职责到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对需求满足打折扣、挑肥瘦,特别今年的目标任务担子很重、压力很大,更加需要全力以赴、不遗余力满足需求,真正做到「要什么有什么」、「要多少有多少」、「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有」。
第四,坚持把保持良好状态摆在突出位置,尤其把巩固好、维护好、发展好高端品牌良好状态作为重中之重、关键中的关键。规模化天然地站在价值感的对立面,持续的规模化带来必然的价值感稀释、稀缺性消解。进入数十万箱、百万箱体量规模之后,一手维护好产品品质,一手维护好市场状态,除了依靠品牌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政策上创造条件。
第五,涵养多层次、多形态的市场生态、品牌格局,以市场供给的多元化、丰富性来有效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一方面,更积极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减少没得选、只能选,保证选得出、选得好;另一方面,妥善处理好大品牌、高端烟和新产品、地产烟的关系,统筹安排好不同价位、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产品投放。
事实上,最近几年的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离不开也锻炼了运行调控的预见性、系统性,这也是我们应对当前压力挑战、提升经济运行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信心所在、定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