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份的数据来看,各方面的情况都符合计划、达到预期,顺利实现新一年的良好开局、高点起步,尤其结构提升的速度和幅度有着非常突出的表现,不仅绝对值再创新高,同比增量也为近五年之最。在这背后,是一类烟的商业销量、同比增量和份额比重均实现新的突破,有些一类烟品牌/有些品牌的一类烟1个月就干出了去年全年的增量。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当然理解1月份节奏适度加快、进度适度提前的考虑和安排,不仅要牢牢抓住一年有且只有一次、错过再等一年的元春旺季,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为稳定宏观经济尽责任作贡献」也离不开元春旺季的抓紧抓早。这几年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元春开局抓得实、抓得早,有助于全年保持定力、争取主动。
对于开年的「快」,还需要「两个拉通」的视角来加以审视把握。
一个是去年12月、今年1月拉通来看。从去年12月份的情况看,不仅总量安排有大幅度收减,特别是结构水平被控制到了非常低的状态,单箱均价比全年平均水平低了近20%,一类烟的投放也降至近几年同期较低水平,以偏紧市场投放完成了压低市场库存、提振品牌状态。所以,今年开年的大增离不开去年年末的力控,有相当一部分量和结构约等于延迟体现。
另一个是今年1月、2月拉通来看。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从节后的销售情况来看,单箱结构已经有了明显的降速回落,这其中既有消化社会库存的因素,也有节礼消费退出的影响,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按照目前的节奏进度,预计到2月结束,整个1、2月份拉通起来的销量增长,尤其结构提升相比于1月份会有一定幅度的回调收窄。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有一些担心会不会太快了一些?
对于「快」的担心,主要集中在结构提升上。开年以来的结构增长,既远远高于往年同期,也大幅超出预期安排,有些市场单箱均价的增幅,有些品牌一类烟的增长,从数据呈现上确实很快、有些偏快。做一个不一定精确但很非常形象的比喻,现在绝大多数家用汽车都具备140km/h、160km/h的能力,但如果速度太快了,还是会有紧张感,难免让人有些担心。
最近几年,行业一直坚持把市场状态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反复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其目的就是增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在总量增长空间有限的整体格局中,相对于销量的恢复性增长,结构提升有更高的关注度和期望值,也更具决定性、成长性,稳定而可持续的结构提升,也有助于整体的稳中求进、稳中有为。
也正因为此,对于结构提升需要更为冷静、审慎的态度,以及持续的、与时俱进的能力提升。既要防止方式上的简单粗暴,将结构提升简单化为高端产品大水漫灌和低价产品割尾巴,一有压力、一赶进度就只能加大投放、转移库存;又避免透支结构潜力,要么超出市场承受能力,要么供需缺乏匹配,因此牺牲市场状态,伤害品牌活力。
一方面,与宏观经济、大盘形势是不是相适应。尽管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也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变化,尤其消费端受疫情影响从意愿、能力到场景、方式都发生了深刻调整,如果再考虑到这些影响变化传导到卷烟消费的滞后效应,对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形势、趋势,还是不能过于乐观,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另一方面,市场状态和品牌表现有没有出现下滑。尽管每年元春旺季过后都会有一个状态下滑、不断修复、重新走强的过程,一时的状态波动用不着过于紧张和过度反应,但考虑到疫情带来的影响,到底今年的情况怎么样,尤其高端品牌投放和增长很快,现在的库存、动销、价格情况如何,接下来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动作来恢复到节前水平。
更重要的是,规模化天然地站在价值感的对立面,持续的规模化带来必然的价值感稀释、稀缺性消解。随着百万箱、200万箱一类烟品牌/品规的批量出现,这是我们未曾有过的经历和经验,对于前方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同时,以电子烟为代表的新物种、新消费,除了持续的拉新分流,还在不断地瓦解品牌权威、重塑消费习惯、定义潮流喜好。
其次,品牌保鲜。品牌维护是一个不断巩固、优化、提升的动态过程。既要用——更为精准、更为精细——投放建设来解决最基本的状态问题,来保持核心品规的活力、维护核心品规的口碑;更要用与时俱进的内容和形式,来提升品牌的时代感、鲜活感。百年老店当然不是一成不变,每一代人都能找到亲近感、归属感,才是老店百年的关键所在。
第三,审美升级与技术创新。正因为不否认这些年品牌设计的进步,才更加需要正视与日益增长的审美升级之间的差距,不能总是依赖材质和工艺的堆砌来标榜高端。在坚持中式卷烟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高品质、高香气、低焦油、低危害」的显著优势,努力提供更少危害、更低风险、更好满足、更多舒适的产品供给。
长远来看,一手抓高端需求的开发与满足,积极响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牢牢把握住国内市场规模大、潜力足的优势,积极涵养良好的市场生态、品牌格局;一手抓口粮产品的基座上移、价值升级,紧紧托住更具价值感、成长性的刚需,过去我们已经顺利实现从四类到三类再到二类的基座上移,不久将来会进入更高价位区间,这是机会,也是挑战。
短期重点,在牢牢争取工作主动的前提下,适当而合理且平滑地调整速度、节奏,着力提升市场需求与货源投放的匹配度,解决中低端产品减量过快、投放不足的问题;高度重视高端品牌的市场状态、产品表现,按照不同品牌、不同产品、不同价位在不同市场的价格表现来确定分类投放策略,来提升高端品牌的状态势能,确保节后市场价格稳定。
归结起来,快一点、一时快是必要的,但不能只是加大投放、加快进度,快也要提高技术含量,收放自如,从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