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份稳开稳走之后,市场节奏从3月份开始慢慢地有所降速回调。大家心有灵犀而又相对平滑的速度和节奏放慢了3月份的节奏,当月——考虑到去年3月仍然绷得很紧、跑得不慢的同期基数——的减量倒也中规中矩,既不至于掉得太快,影响到整体的目标进度;又适当减缓了增长势头,为接下来到底怎么更为合理留有余地。
这很正常,也很必要。
一方面,元春季节过后的市场需要例行的打扫,节礼消费后——包括消费者环节——的社会库存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来消化。再加上虽然整体面上的情况非常不错,也符合预期、大体可控,但不同市场、不同价位、不同品牌还是各有情况,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还是不同程度存在,利用目标进度有把握的机会,抓紧时间缓一缓、调一调。
另一方面,以1、2月份所实现的时间进度,今年的调控比往年要早,也要更积极主动。在「总量控制、稍紧平衡、增速合理、贵在持续」的整体定调下,整个行业的心态和技术都更为成熟,过去往往是到下半年甚至到年末的时候才猛踩刹车,近几年情况持续向好之后,大家有着更为稳定的预期和信心,调控的思路和动作也就有了更多提前量。
当然,这离不开对于增长构成的清醒认识和客观把握。
就整体面上而言,今年开年的稳开稳走,除了态度上的积极主动,还离不开几个方面有利因素:一是相对稳定的需求,尤其国内有效的疫情防控为需求释放创造了积极的外部环境;二是去年年末的调控,结转过来十几天的销量、结构以及更好的市场状态;三是积极的经营信心,零售客户的稳定预期加上稳定收益,推动他们对于烟草的响应更积极彻底。
也正因为此,更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最不被重视、最不容易发现、也最不会被承认的就是乐观心态,这种乐观不是今年目标实现或者当前市场形势的乐观预期,而是对于外部风险的麻痹大意、市场变化的习惯忽视和持续增长的理所当然,并进一步演化为对专卖体制的依赖、对过去路径的依赖,到最后背离了「三新三高」的统揽布局、举纲张目。
正所谓无远虑必有近忧,眼前的风险和压力:短期是疫情的根治,前期我们因为举国体制、强力应对,率先防控到位、复工复产,现在全球都在争分夺秒地注射疫苗,群体免疫和国门打开的进度以及由此对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复杂而微妙;长远看是人口的变化,人口一代比一代少,整个社会未富先老,2020年年龄中位数达到42岁,迅速老龄化,都是实打实的挑战。
外部的影响,来自于新技术、新趋势对于格局的影响和塑造,电子烟的冲击仅仅只是外在形式,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过分拘泥于做与不做的风险,纠结于具体形态的趋势和可能,反而弱化了对新技术、新趋势、新需求的重视和投入;也来自于不可避免的注意力分散,未来有可能击碎吸烟这个行为,不止电子烟这样视线内的对手,还包括微博、抖音、快手这些精神类嗜好品。
这两个方面的梳理,有助于更好地消除心态上的盲目乐观、过于放松。
落脚到当前的市场调控上来,「坚持稳字当头,把经济平稳运行和市场状态摆在优先位置,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更加注重质的提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明确了稳字当头、质的提升、保持在合理区间这「三大要求」,也是做好当前以及贯穿于整个调控过程的基本遵循和最终目标。
这就需要进一步明确调与控的重点,调什么?调状态、调结构、调节奏。控什么?控总量、控投放、控进度。现在的目标进度确实偏快了一些,结构潜力被透支的风险也一直都在,再加上前面提到的那些问题和风险,调与控的重点已经非常清晰,把投放计划好,把状态调整好,把结构摆布好,把节奏把握好,把进度安排好,而不是为调控而调控。
更需要处理好调与控的关系。调而不控不行,控而不调也不行,一味地调、盲目地控更不行。只是调没有控,缺乏基本的约束力,调的效果事倍功半;没有调只是控,很容易脱离市场实际,陷入到用力过猛的适得其反当中。调多少、控多少,调多些、控多些,何时调、何时控……就像对「稍紧平衡」的认识,「紧」不是目的,「平衡」才是目标。
接下来,还需要四个方面的努力。
一是预见性。很显然调控服务于目标任务,但如果唯目标任务而调在控,少了、慢了就压下去、赶上来,快了、多了就控紧点、放慢些,前些年的教训不可谓不记忆犹新,要增强调控的预见性,关键在于坚持尊重市场、遵循规律、遵守规则,而这些又建立在对市场实际、品牌状态、客户经营、需求变化、发展趋势的心中有数,而不能仅仅盯着报表搞调控。
二是针对性。3月份截止目前的减量,不仅一类烟并没有减,相反还有一个不低的同比增幅,而中低端产品的全面减量,不仅放大了中低端产品——尤其低价烟——的供求矛盾,低价烟的问题仍然是保持供需动态平衡的最大阻力,又进一步拉高了超出预期且没有必要的结构提升,如果继续这样的调控,显然过于简单粗暴,而又没有找准症结、抓住关键。
三是协调性。一个地方调控不行,一个时间段调控也不行,不仅弱化了调控效果,也容易人为地制造需求洼地。要做好调控,既离不开点上的针对性,也需要面上的协调性。考虑到现行的体制设计、角色分工,还需要工、商之间在调与控上有更好的沟通和协同,当然不能总是工业急商业不急,但工业急商业也急、工业急商业更急也不好。
四系统性。重回「总量控制、稍紧平衡」之后,再加上「增速合理、贵在持续」的整体定调,在认识统一和行动统一这两个方面都没有问题,自上而下的令行禁止与自下而上的行动自觉造就持续形成合力。现在的重心就是进一步增强调控的系统性,在持续地完善优化市场调控机制的基础上,努力推动市场调控从人治走向法治再到数治。
说到底,调与控都只是方法,是手段,「平衡」与「合理」才是贯穿其中的灵魂,也是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