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太仓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24-05-18来源:太仓市统计局

2021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省和苏州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锚定“两个高于”工作导向,奋力拼出“太仓速度”,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加速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 合

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4.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9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82.3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67.69亿元,三次产业占比1.5:49.7:48.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85万元。

2021年,太仓市共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税收收入164.04亿元,增长11.4%;税收占比为86.3%。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7.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二、农 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31亿元,比上年下降8.8%。其中,种植业产值24.10亿元,比上年下降12.3%;畜牧业产值1.83亿元,下降34.9%;渔业产值6.42亿元,上升1.0%。粮食、棉花、油料种植面积分别为32.39万亩、0.02万亩和0.88万亩,粮食、棉花、油料作物总产量分别为152620吨、11吨和1452吨。年末生猪存栏4.03万头,生猪出栏1.57万头;年末家禽存栏4.28万羽,家禽出栏53.88万羽。

新建高标准农田2.9万亩,改造养殖池塘4051亩。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8%,粮食产量超3亿斤。梅山猪保种场投用。入选国家级农村创业园区(基地)9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387.94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942.64亿元,同比增长16.9%。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59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478家、超五十亿元企业6家、超百亿元企业2家。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7.2%,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57.5%。

全年资质内总专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70.30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74.57万平方米,增长78.2%;房屋竣工面积100.54万平方米,增长12.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1.54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工业投资173.02亿元,增长7.9%;服务业投资327.17亿元,增长6.6%。完成新兴产业投资151.8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0.3%;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76.04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43.9%。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20.77亿元,比上年增长2.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4.0%。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35.73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施工面积1004.62万平方米,下降7.7%;竣工面积96.14万平方米,下降1.5%;销售面积222.86万平方米,增长35.4%。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0.47亿元,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0.1%。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32亿元,同比增长27.5%。按消费形态统计,限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9.19亿元,同比增长28.2%;限上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13亿元,同比增长8.8%。

六、开放型经济

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17个,其中德资项目40个。完成注册外资24.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7%。实际利用外资9.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2%。实现服务外包接包合同额11.59亿美元,同比增长5.1%,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4.48亿美元,增长8.5%。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70.87亿美元,同比增长28.4%,其中出口总额92.70亿美元,同比增长46.7%;进口总额78.17亿美元,同比增长11.8%。

全年引进内资项目3652个,新增认缴资本300.88亿元。其中,认缴资本在500万元以上项目1315个。从产业分类看,引进一产项目3个,认缴资本0.12亿元;二产项目866个,认缴资本92.07亿元;三产项目2783个,认缴资本208.69亿元。年末全市私营企业总量为44431户,比上年增长19.5%,在册私营企业注册资本261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7.7%。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92.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9%。完成旅客运输量379万人次,旅客运输周转量22031万人公里;货物运输量2573万吨,增长25.9%;货物运输周转量706938万吨公里,增长37.0%。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29.4万辆,比上年增长6.9%;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4.1万辆,增长6.2%。

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收入1.46亿元,同比下降5.6%;电信业务总收入14.40亿元,同比增长7.8%。

太仓港全年实现港口集装箱运量703.79万标箱,比上年增长35.0%;货物吞吐量24325万吨,同比增长12.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9209万吨,同比增长12.0%。年末共有各类型泊位数95个、国际国内航线216条。首次跃居全国集装箱港口第8位。

全年旅游接待境内外游客488.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1%;旅游总收入100.05亿元,同比增长31.9%。景区接待人数288.89万人次,同比增长11.1%,平均客房出租率为35.0%。年末拥有星级饭店8家,国家4A级、3A级景区各2个。

八、金 融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030.69亿元,比年初增长8.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56.85亿元,比年初增长12.6%。外汇存款余额119536万美元,比年初增长22.3%。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67.86亿元,比年初增长17.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703.71亿元,比年初增长8.8%;中长期贷款余额1392.16亿元,比年初增长22.5%。外汇贷款余额35091万美元,比年初下降3.7%。

年末登记证券开户数99278户,比上年增长2.8%;全年证券交易额2481.62亿元,增长19.6%。

全年保费收入2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全年保险业务赔付10.62亿元,增长11.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20所(含幼儿园),其中小学39所(含民办小学8所),普通初中15所,普通高中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社区教育中心9个,老年大学1所。全市在校学生11.67万人,其中公办学校10.37万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为100%。年末拥有专任教师7400人,其中公办学校6612人。

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6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50.5%。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22家,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5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新增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入选江苏潜在独角兽企业4家、瞪羚企业15家、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1家。入选苏州市级以上各类“人才计划”65人。全年专利授权量12752件,其中发明专利695件。年末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2.48件。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年末各类艺术表演团体24个,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各1个、档案馆2个、博物馆6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151.5万册,已开放各类档案3.48万卷。市美术馆新馆完成结构封顶,“娄东书房”市民公园、南园及西工大站建成开放。江南丝竹馆、万国码头主题艺术馆、博物馆入选苏州市“最江南·公共文化特色空间”。举办第九届娄东之春文化艺术节、“致敬吴晓邦—中国太仓·舞蹈之夜”专场演出等活动。全年开展文化惠民活动4000余场次。

当年承办全国竞走冠军赛暨全运会资格赛、中国淡水钓鱼全明星赛等3项国家级赛事,3项市级赛事和太仓市第十六届全民运动会。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180余项。新增全民健身工程37套。

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15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9所,妇幼卫生机构1所,疾控中心1所。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5096张,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数1226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17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481人、注册护士2604人。市公共卫生中心建成投用,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成提档升级,市一院上线互联网医院。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户籍人口52.59万人,比上年增加15400人。其中,男性25.14万人,女性27.44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为5.59‰,死亡率为8.24‰,自然增长率为-2.65‰。年末常住人口83.90万人,城镇化率为70.82%。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73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46元,分别增长8.7%和10.5%。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5993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285元,分别增长19.2%和23.5%。城乡居民食品支出占生活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6.4%和27.0%。

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6.31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6.14万人,失业保险职工参保人数32.51万人,参保率均在99%以上。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081套,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2033套。

全年组织再就业培训5548人,农村劳动力培训19012人次,技能培训28726人次,参加技能鉴定13651人次,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11694份。应届毕业生就业率98.8%。年末城镇失业人数2590人,较上年增长7.7%;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5%。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095元。发放各类生活救助金、慰问金(物资)6630万元。城乡居民养老金增长8%,发放尊老卡近16万张,位列中国康养百佳县市榜首。

十二、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娄江新城“1+5+N”规划体系持续完善。西工大太仓校区一期竣工,西浦太仓校区教学区封顶、生活配套区竣工,智汇谷、长江后浪街区开工建设。科教新城功能完善,南沿江高铁加快建设。主城区水质提升控导工程投用。新改建供水管网30公里。新设中压燃气管道25.5公里。500千伏二号主变等投用。新增特色康居乡村46个、特色康居示范区3个、特色精品乡村试点3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7%,疏浚农村河道123公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入围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

城区城市管理领域财政事权改革顺利实施。改造老旧小区25个,梅园新村项目入选全国试点。获评省级示范物业管理项目2个。建成现代化智慧农贸市场范本2个。完成“一核一带一路”景观亮化工程。违建治理成效明显。生活垃圾分类片区全覆盖,建成高质量片区3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试运行。新改建公厕103座。提档智能公交候车亭527座,新增新能源公交车52辆、公共助力自行车500辆、停车泊位1.5万个。

PM2.5年均浓度2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8%,均为苏州最优、全省前列。城区污水处理厂、沙溪工业污水处理厂主体完工。完成截污纳管项目1025个,建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104.5平方公里、生态美丽河湖92条。国省考断面、主要入江支流水质优Ⅲ比例保持100%。关停木材、化工等低端低效企业586家。新增成片造林550亩,建成开放口袋公园4个。新增国家“绿色产品”4个、省“绿色工厂”5家。在全省率先推出“企业环保经理发证”机制。实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全覆盖。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位列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第二位。

 

注:1.本公报2021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