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西区广大干部群众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区、文化大区、生态宜居城区”的奋斗目标,抓好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不断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市级行政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商务办公中心、生态宜居城区的功能和地位初步形成。
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根据天津市统计局对区县GDP数据的反馈,2010年,河西区实现区域生产总值526.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22%。其中,第三产业完成430亿元,增长13.42%,占81.66%。
全区实现区属生产总值257.95亿元,同比增长20.70%,剔除价格增长因素,可比增长16.93%。其中,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0.47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47.48亿元,二、三产业结构为4.06:95.94,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长。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发展。河西区全年实现三级财政收入59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区级财政收入30.65亿元,同比增长14.53%。全年财政支出23.75亿元,同比增长3.53%。
劳动就业不断扩大
全区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以项目扩大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培训促进就业、政策扶植就业、服务保障就业,实现了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全年新增就业4.1万人,完成技能培训0.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8.33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天津市文化中心、富裕广场三期、鼎润公寓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有力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一批商贸、旅游设施也在紧张建设中。
金融业市场交易繁荣
金融业继续发挥对经济的主体拉动作用。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62.20亿元,增长20.67%,占全区生产总值的30.80%,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12%。在友谊路、小白楼等商务商贸区、各类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机构集聚,呈现出存贷款规模迅速扩张,金融市场交易繁荣的景象,为河西区的经济发展持续提供资金保障。
商贸业购销两旺
全区商业实现增加值97.43亿元,增长17.43%。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86.77亿元,增长18.83%;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0.66亿元,增长7.14%。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实现企业销售总额1052.52亿元,增长20.61%,其中批发业实现销售总额795.34亿元,增长24.64%;零售业实现销售总额208.80亿元,增长9.1%;住宿业实现销售总额5.34亿元,增长8.79%;餐饮业实现销售总额43.05亿元,增长12.47%。以天津宝钢北方贸易有限公司和天津市桂发祥饮食集团有限公司为首的批零业和以麦当劳为首的餐饮业继续在同行业中领跑。
社会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
2010年,河西区社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5.59亿元,同比增长12.25%。以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居民服务业为代表的社会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据对全区324个社会服务业企业调查,实现营业收入59.72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其中商务服务业企业130个,实现营业收入10.15亿元,增长4.97%;科技服务业企业36个,实现营业收入6.58亿元,增长7.19%;居民服务业企业33个,实现营业收入5.03亿元,增长65.01%,社会服务业已成为河西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
改革开放继续深化
资产监管成效显著
国有资产监管取得显著成绩。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理顺4家国有企业出资人关系,5家集体企业顺利完成改制。投融资能力逐步增强,国有资产总额达107.4亿元,增长63.2%,所有者权益达47.6亿元,增长156.4%,全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05.6%。
招商引资再攀新高
举办2010年商务商贸节,瞄准经济发达地区,围绕重点产业总部企业和高端高质高新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引进国内500强企业12家,区域总部型企业10家,广东发展银行天津分行、亚联财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等8家金融、新金融机构落户我区,新引进中介机构315家,进一步增强了河西区的经济活力。全年完成国内招商引资实际到位额95亿元,增长22.27%;吸引外资实际到位额1.8亿美元,招商引资实现专业化、产业化格局。
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重点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德式风情区、天津湾码头相继建成,将成为河西区商贸旅游的新亮点。提升改造环渤海建材中心、梅江新海湾商业广场,做好美迪亚工业旅游项目,培育人民公园周边特色街区,将进一步提升河西区商贸旅游的实力。陈塘科技商务区建设实现了新突破,收购土地1626亩,挂牌出让69.7亩,创智天地等3个项目开工建设。
楼宇经济加快发展
楼宇经济是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一枝奇葩。年内鑫银大厦等12个楼宇项目竣工或开业,富润中心、国贸广场等20个商务楼宇项目加快建设,北方金融大厦等楼宇品质获得提升。盘活楼宇闲置资源18.3万平方米,吸引270家企业入驻商务楼宇,使全区商务楼宇企业发展到3000家,万顺国际贸易中心等10座楼宇实现年纳税超亿元,商务楼宇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逐年提高。
民营经济不断壮大
私营个体经济不断壮大,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年内新增内资企业1473户,注册资金30.25亿元,增长19.42%,其中民营企业1371户,注册资金14.99亿元,增长27.9%;个体工商户2959户,注册资金1.38亿元,增长13.11%。民营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在新增的内资企业中,注册资金10000万元以上的有7户,1000—10000万元的有41户,500—1000万元的有52户,100—500万元的有198户。
城市建管紧贴民生
市政建设成绩突出
珠江道提升改造工程顺利竣工,宽阔顺畅、路景相宜、规整大气的珠江道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围绕市、区重点工程,完成拆迁面积2.5万平方米。稳妥推进小海地小二楼拆迁工程,完成拆迁任务总量的74.5%,首批1849户还迁居民迁入新居。城市建设开工363万平方米,竣工96万平方米。维修市政道路及里巷甬路137条,疏通排水管道846公里,修缮公产房屋71.5万平方米,完成35处二次供水设施改造,2片老住宅供热补建,全区供热覆盖率达99.2%,城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环境整治福泽居民
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奋战300天,完成1条保障线,3个重点地区、33条道路、78个社区、1个公园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量占市内六区的60%,整治道路70.4公里,整修楼房1510栋、556.9万平方米,完成楼房平改坡89栋,规范牌匾4.8万平方米。开展“三清一整”社区整治活动,114个社区、32.6万人受益。完成珠江公园的提升改造,全区的环境整治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生态建设步伐持续加快
2010年,河西区环境质量保持较高水平,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达 310天,占总检测天数的85.2%。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道路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继续保持良好水平,2010年共创建2个市级绿色学校(幼儿园)、2个市级绿色社区、35个区级绿色社区,432户绿色家庭,到目前全区共创建市级“安静居住小区”达19 个。全年新增树木 11.67万株,新建改造绿地127万平方米,绿地覆盖率达 39%,城市生态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城市管理实现信息化
2010年,河西区认真贯彻执行《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探索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实行道路清扫承包制,购置清融雪专用车辆31台套,新建环卫设施5座。推动光纤城区建设,完成96个社区、8.1万户光纤接入。建成800兆集群通信基站7个。完善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功能,建成政府热线综合服务平台。坚持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管理模式,建设数字城管信息化处理中心,推进智能社区建设,完善街道二级管理网络,执行信息采集市场化、网络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5659台件,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了整治和处罚。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科技水平继续创新提升
2010年,河西区制定了科技产业发展规划,成立驻区科研机构创新发展联盟,建成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626家。河西区有关部门积极为企业争取资金支持,先后为8家企业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创新资金605万元,为11家企业争取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179余万元,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5.6亿元。
各类教育均衡发展
全区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第二批17座学校通过现代化达标建设市级评估验收,全区达标率占86.4%。义务教育完成率、高中阶段普及率均保持100%,11名教师入选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6863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入园问题得到解决。社区学院工程竣工,改扩建2所幼儿园,建成20个社区终身学习服务中心。年末在校高中生 12848 人,初中生 14416 人,职业高中生 4808 人,小学生 29153 人,幼儿园在园人数12010人。河西区被推荐为全国教育工作先进区、全国学前教育工作先进区。
完善“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
河西区积极深化社区卫生综合配套改革,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居民基本用药得到保障。实施22项公共卫生免费服务,完善“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新建、改造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个,总数达80个,覆盖率达96%。扩大社区卫生医疗服务联合体服务范围,与6家三级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多元化办医格局基本形成。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 24 个,编制床位1141张,卫生技术人员1982人,全年诊疗人次 266.6 万人次,入院病人7035人,治愈好转率达 94.29 %。
造就西岸文化品牌
河西区文化建设更加繁荣活跃。年内成立了西岸艺术团、音乐家协会、西岸金逸国际影城、中华花戏楼等文化载体相继开业。举办了12场高水平的图书节、艺术节、书画展、摄影展等,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组织了19次文艺活动,增强了文化软实力。邻居节、安居节、居民节、双拥节、文化节等活动各具特色,彰显社区文化活动的实力。新闻中心充分发挥区域主流媒体作用,年内编播了251期河西新闻,在市以上报刊、电视台新闻媒体发稿130篇幅,电视节目质量和办报水平都有明显提升。
体育事业奖牌丰收
竞技体育实现新跨越,在天津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上,河西体育代表团共获得 93.5枚金牌、奖牌226.5枚,总分661分的好成绩;首届全民健身大会获得金奖 49枚、银奖59枚、铜奖46 枚;并获得突出贡献奖和优秀组织奖。今年,河西区被评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区。
居民群众幸福感增强
人口得到有效控制
2010年,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河西区的普查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全区人口发展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区户籍人口79.59万人,比上年增长2.08%。在户籍人口中,非农业人口78.79万人,占98.99%;农业人口0.27万人,占0.34%;未落户人口0.53万人,占0.67%。另外,全区有暂住人口9.36万人,寄宿人口15.76万人,境外人口3200余人。全年人口出生率5.9%。,人口死亡率5.19%。,人口自然增长率0.71%。。
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521元,同比增长15.74%,其中工资性收入人均15905元,同比增长24.14%。城市居民消费支出继续提高,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7414元,同比增长19.49%,其中食品支出人均5893元,同比增长15.05%,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84%,比上年下降1.31个百分点。年末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6.9辆,比上年增加3.5辆;电脑92.9台,比上年增加8.7台;移动电话205.5部,比上年增加16.6部。
社区建设再上新水平
2010年,河西区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新建社区综合性服务设施16个,1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居委会达80%以上。公开招聘100名社区居委会专职干部,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完善便民服务体系,新建、提升改造11家菜市场,全区标准化菜市场达46家,5家菜市场被国家商务部评为标准化示范市场。推进便民早点工程,“10分钟早点圈”已经形成。提高城区文明程度,倡导移风易俗,河西区被评为全国殡葬工作先进单位。
社会保障日臻完善
全区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成立了区公共就业服务中心,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程。超额完成“五险”扩面指标,参保人数稳步增长。强化民生保障,健全救助机制,提高救助标准,全年发放低保金4985万元,受助群众达1.5万人。加强养老服务,开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8个,总数达42个,新增养老机构2家,总数达20家,床位3009张。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募集善款1325万元,发放963万元,实施慈善救助和为灾区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