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24-01-01来源:天津市河西区统计局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坚决贯彻中央、市委和区委重大决策部署,紧密围绕全市“十项行动”和河西区“1+10”实施方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围绕各项目标任务,补短板、谋长远、开新局,强化担当、狠抓落实,高质量完成各项重点工作,推动河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据统计快报显示,2022年河西区地区生产总值1129.62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0%。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2.84亿元,增长6.3%,比重达到6.4%;服务业(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56.78亿元,增长1.8%,比重达到93.6%。

财政收入及支出

全年实现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81亿元,增长10.6%。其中,增值税15.98亿元,增长10.0%;企业所得税6.59亿元,增长35.6%;契税7.32亿元,下降6.0%;城市维护建设税4.49亿元,增长4.4%。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39亿元,增长11.5%。其中,教育支出19.01亿元,下降0.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69亿元,增长8.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49亿元,增长3.5%。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指标163.98亿元,增长8.5 %。津西枫(挂)2021-025号地块项目、津西解放(挂)2019-127号地块项目、津西体(挂)2020-012号地块项目、津西解放(挂)2019-126号地块项目、津西枫(挂)2021-011号地块等项目稳步开展。

招商引资

借助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河西分会场签约活动、京津冀数字经济联盟成立大会等活动引进6个重点招商项目,投资额2.86亿元,主要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高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累计完成国内招商引资实际到位额136.4亿元,落地5000万元项目61个。全年引入京冀企业144家,总投资额14.16亿,其中,北京企业84家,投资额5.04亿元,河北企业60家,投资额9.12亿元。

楼宇经济

加快提升楼宇载体品质和承载能力,坚持“一楼一品”打造特色楼宇,吸引高端业态加快聚集。全年新增楼宇注册企业超2500家,总数超过2.2万家;亿元楼宇23座,留区税收超千万楼宇达到48座。

民营经济

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15.08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19.0%,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5.8%。鼓励企业发展“专精特新”产品,现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家,“专精特新”种子企业5家;全年新增民营市场主体9940家,累计达75471家。

天津陈塘科技商务区

自中交京津冀区域总部落户以来,截至2022年底,中交集团在我市设立全资企业共计30家,注册资本金287亿元。在河西区参股的企业共计16家,注册资本金112亿元。自区域总部项目落户河西以来,中交集团在天津陆续落地各类重点项目,累计实现投资额1459亿元,其中在河西区的项目投资额达257亿元。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落户陈塘商务区,累计举办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对接会等系列活动40场。

科技创新

科技企业认定与科技项目申报。2022年全年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3家、雏鹰企业125家、瞪羚企业2家。完成科技成果登记66项,技术合同登记633份,合同交易额达到80.26亿元。截止到2022年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99家。全区101家企业申报2022年天津市研发投入后补助项目。推荐17个项目分别申报了科技支撑重点、科学技术普及、科普基地、海外技术推广中心建设、院士合作、杰出青年、应用基础研究、转制院所扶持等科技项目,其中4家企业项目获得市级立项。推荐8个单位申报科普基地,其中6家获批。

科技载体和创新创业。截至2022年底,全区拥有各类科技载体14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市级众创空间3家,区级备案1家。完成天津市科技载体年度绩效考核。

搭建科技平台,助力科技型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建设经济强区、打造品质之城的创新举措,通过新的模式和路径为科技企业赋能,全方位加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进一步拓宽银企合作渠道,为企业在融资授信、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高效服务,从2022年开始,区科技局开始开发科技企业评价服务平台。在近一年的时间内,企业、银行和第三方平台开发机构多次磋商沟通,对科技企业评价服务平台模型不断完善。2023年该平台研发成功,并于3月中旬举行了“创新河西青苗计划暨河西区科技企业评价服务平台上线发布仪式”。发布会上银行与4家企业签署授信协议,其中2家企业当场获得放款493万元。截止2023年底,平台入库企业363家,上线金融机构7家,包括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上海银行等,共上线金融产品21个,已累计为27家企业授信2691万元,5家企业获得贷款1145万。

二、主要行业

商贸服务业

2022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8亿元,同比下降11.7%。批发业商品销售总额1512.94亿元,下降4.3%;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178.58亿元,下降12.9%;住宿业营业额4.26亿元,下降34.9%;餐饮业营业额21.99亿元,下降16.2%。全年实际外贸进出口额147.17亿元,同比下降11.06%。

房地产业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市住建委反馈的全部商品房数据)35.44万平方米,下降48 %。共成交房屋14062套、117.2万平方米、304.73亿元,38.8万平方米新建商品房上市。

金融业

2022年,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67.67亿元,同比增长5.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1.4%,拉动地区生产总值正增长2.2%。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大关,全年达到10941.8亿元,同比增长13.1%,实现高基数的高增长。占全市的13.2%,增速高于全市5.1个百分点,其中,存款余额6044.2亿元,同比增长18.3%,贷款余额4897.6亿元,同比增长6.7%。绝对值和增速均创历史新高。引进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天津分公司、博正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等20家优质金融机构落户,其中北京金融机构4家,注册资本共计6.5亿元。

营利性服务业

2022年,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60.12亿元, 增长1.1%。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61.32亿元,增长7.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73.10亿元,下降10.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8.04亿元,增长12.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23亿元,增长15.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0.67亿元,增长5.3%。

三、城市建管

城区建设

完成运苇河周边绿化提升改造项目、尖山路延长线绿化提升改造项目、5处口袋公园建设、东江道养老示范街区综合整治项目、富源里等15个点位居家养老中心周边提升改造项目以及台儿庄路等9处边角地、空白地绿化新建项目。新建公厕2座,在老旧小区及背街里巷道路新建补建路灯200盏。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箱房544座。新建临时停车场(库)5处,路外停车场7个,新增停车泊位5497个。

城区管理

维修养护道路7.39万平方米,疏通市政管道270.1公里。组织沿街建筑物外立面及外檐装饰设施排险维修及整修工作。完成了友谊北路、台儿庄路等12条道路65栋沿街建筑外檐排险维修工作。改造供热老旧管网34.61公里。创建7个整建制垃圾分类示范街。

绿化环保

对湘江道、西南楼公园等52个点位进行补植补种和设施维修,提升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文静里、向荣里、德才里等52个小区及宾友道、茂名道、富有道3条市政道路雨污混接改造项目。组织开展各类河湖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3420人次,清理堤岸垃圾3552处、水面漂浮物1472处。

四、社会事业

教育

全区共有中小幼学校133所,中学19所(含新华、实验),其中公办中学17所、民办中学2所;小学39所,其中公办小学35所(含东湖)、民办小学4所;幼儿园68所,其中教育部门办园28所、机关企事业部队办园7所,民办幼儿园33所;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成人教育院校1所、国际学校1所。校外培训机构285家。有社区终身学习服务中心110个,社区青少年快乐营地144个,“居家养老一榕树课堂”44个,社区早期教育资源中心40个。全区共有在校中小幼学生113895名,其中中学学生34124名,中职学生1074名,小学学生60990名,幼儿园学生17559名,特殊教育学校学生148名。现有在编教职工6462人,退休教职工6691人。

2022年,河西教育坚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河西教育实际,积极构建“五育融合、首善升级”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区领导、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带头深入23所学校讲授思政课,覆盖2000余名师生;成立教育系统宣讲团,组建“传新声”“育新人”“领新航”3支宣讲小分队,采取以“一团多队”“点单+派单”模式开展宣讲184场,受众超过2.5万人次;深入开展“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全系统169个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721次;组织中小学生2000余人参加思政辩论赛、演讲比赛、公益广告大赛和原创音乐作品征集大赛。

坚持五育融合,做强首善教育特色品牌。深化“崇德向善”德育品牌,着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规范养成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组织推动以“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学子节活动,开展“心润泽 心阳光 心绽放”河西区第十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月暨第三届河西学子心育节活动。完善“敏学创新”智育品牌,完成国家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的中期成果推广,受邀参加全国第二届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34次学术年会专题展示;开创河西区“多层主体、互助互补”区域“三级教研”模式,代表天津市参加全国教研年会遴选。优化“活力阳光”体育品牌,与市体育局、天津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建立战略合作,开设“奥运冠军佟文体育时间”;3所中小学被评为天津市排球特色校;13名学生代表我市参加全国校园足球夏令营;在天津市阳光体育系列赛事中,获团体名次14个、个人奖项27个;在天津市第一届少年儿童夏季体育节中,获得19个一等奖。擦亮“尚美博雅”美育品牌,举办2022年河西区美育实践课堂个人项目展演,推选691名学生参加市级展演,130人获一等奖、261人获二等奖、218人获三等奖;举办“喜迎二十大 艺美新时代”集体项目展演,合唱、舞蹈、器乐、戏剧四节联动,推选96个优秀节目参加市级展示。打造“勤巧克俭”劳动品牌,参加天津市第一届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课程)评选,荣获示范课2节、精品课2节、优秀课4节;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农学院签订劳动教育合作协议,与天津市国资委下属10家国有企业签订劳动实践基地协议。

全面提升质量,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学前教育普惠提质,接收开办御江台幼儿园、河西六幼益发里幼儿园和河西二十二幼梦湖东道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103%,普惠率84%,公办园占比70%;成立河西二幼办学集团,将新建幼儿园纳入集团管理;启动普惠托育专项建设项目,提供托位120个。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新建第四中学办学集团、第四十二中学办学集团,孵化成立觉民中学、卓越中学;新开办美塘小学、第二中心小学,纳入师大二附小办学集团、中心小学办学集团;更新研发并推送线上教学资源13批次,组织教研活动349科次,开展线上线下听课巡课2000余节。促进特殊教育融合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

校内外齐发力,助推“双减”见成效。强化学校的育人主阵地作用,制定《河西区中小学创意体验作业指导意见》,形成《河西区中小学作业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经验集,推动开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义务教育高质量基础性作业”试用工作。深入挖潜校内外资源,推动形成“作业辅导+素质拓展+智慧服务”的课后服务特色,我区被确定为教育部课后服务信息化管理试点区。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出台《河西区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登记和监督管理方案》,稳慎有序开展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和专项治理,全面停止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统筹开展联合检查120余轮次,处理32起涉嫌违规培训行为,开出了“双减”以来全市教育系统的首例罚单。

努力加快教育资源工程建设。将基础教育学位紧张问题作为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通过两种方式加快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建设,一是接收新建配套小学2所,幼儿园3所,共增加学位3420个,圆满完成2022年民心工程任务。二是在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的中心区域改扩建老旧校舍和租借其它校舍资源,全程跟进闽侯路小学尖山路校区改扩建工程,提升改造原尖山小学校舍功能,收回叠彩道原宾馆小学校舍,同时通过租用、借用其它校舍资源等方式积极盘活区域内校舍资源,共新增学位7600余个。在此基础上,完成田家炳中学加固改造。扎实推进北师大附中西南侧地块学校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小海地安江里Ⅱ地块小学项目建设。

卫生

统筹疫情防控与卫生健康事业稳定发展,全年卫健系统全流程全要素参与,从流调溯源、重点人群处置、核酸采样筛查、样本转运、核酸检测、医疗救治、疫苗接种各方面,始终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筑牢常态化疫情防线。医疗卫生养老综合服务设施项目交付使用,区疾控中心新址投入运行,全面提升快速检测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区中医医院新址顺利开诊,提供优质中医诊疗服务。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友谊路街、陈塘庄街、挂甲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市级中医药特色基层医疗机构。深化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全年家庭医生完成有效签约16.80万人,实现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3.4名全科医生,参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达到104456人。为6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人员提供入户医疗护理服务12996人次。妇幼保健水平持续提升,全区孕产妇死亡数为0,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84‰、2.46‰,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2.66%,儿童健康管理率94.2%。

文化体育

 高水平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获东部组良好评级)。举办2022“阅”城市“悦”美好西岸读书节、2022西岸艺术节暨首届“西岸有戏”社区公益演出季,9家市属文艺院团深入街道社区开展演出40余场。第四届西岸哪吒杯京津冀甘黔湘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创意大联展征集六省市近400件非遗作品,启动首届城市非遗论坛,共享公共文化发展成果。承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确保第十七届文华大奖(戏曲类)评奖演出成功举办。全年举办“文化365 快乐在河西”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1800余场。健全国家、市、区三级非遗保护名录。截止2022年,我区共有非遗项目83项,代表性传承人98名。新建更新健身园30个,社区户外微场地5个。

社会保障

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深入,建成45个街、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载体运营面积3万平方米,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嵌入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健康驿站30个。养老管理服务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免费为有需求的3878余名独居老人提供呼叫服务、为748余名困难独居老人安装“一键通”。全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为老年人提供各类服务108万多人次。2022年全区累计支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8485.39万元,发放年终一次性生活补助及春节慰问费553.77万元,供热补贴183.84万元,解决困难家庭突发性临时性困难2013户次,支出临时救助资金925.11万元,电价补贴37.23万元,总计支出各类救助款1.02亿元。

五、人民生活

人口发展

2022年河西区常住人口80.37万人,出生人口数3230人,出生率3.93‰;死亡人口数7265人,死亡率8.84‰,人口自然增长率-4.91‰。截止12月底,全区户籍人口952287人,其中男性459280人,女性493007人。

收入与消费

全年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62568元,同比增长2.8%。其中,工资性收入35461元,下降0.9%;经营净收入1076元,增长9.8%;财产净收入5060元,下降0.1%;转移净收入20971元,增长10.2%。全年人均消费支出40166元,同比下降4.0%。其中,食品烟酒支出10793元,增长0.9%;衣着支出1737元,下降16.9%;居住支出9724元,下降1.9%;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2019元,下降2.7%;交通通信支出5735元,下降6.2%;教育文化娱乐支出4160元,下降12.4%;医疗保健支出4534元,增长2.7%;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1464元,下降18.6%。

劳动就业

全区新增就业19667人,294名大学生通过我区事业单位招聘实现就业,先后为228家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和226家小微企业拨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1083万元,带动就业1082人;开发见习岗位3352个,见习人员达到2161人,拨付81家就业见习基地见习补贴1351.5万元;为17家创业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44万元;为156家创业企业发放房租补贴217.4万元,带动就业337人。

 

注:

地区生产总值为初步统计数,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和民营经济增加值的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自区发改委;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招商引资、楼宇经济、商贸数据来自区商务局;天津陈塘科技商务区数据来自陈塘管委会;科技创新数据来自区科技局;房地产业数据来自区住建委;金融业数据来自区金融局;城区建设、城区管理、绿化环保数据来自区城管委;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健委;文化数据来自区文旅局;体育数据来自区体育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民政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公安河西分局;劳动就业数据来自区人社局。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