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3-02来源:上海市普陀区统计局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普陀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调整结构、提升功能、优化布局、改善民生为工作重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经济总量快速攀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重大项目有序推进,重点地区亮点不断涌现,社会民生进一步改善,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发展

(一)经济总量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区域GDP)现价619.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7.42亿元,增长2.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02.56亿元,增长9.1%。全年二、三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为18.94:81.0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提高0.31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区属增加值(按“税收属地”口径计算)239.87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68.96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70.91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区属增加值的比重为71.3%。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96.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区级财政收入61.6亿元,增长19.9%。区级财政收入中,增值税5.66亿元,增长14.3%;营业税17.91亿元,增长5.7%;企业所得税7.39亿元,下降4.1%;个人所得税3.57亿元,增长18.2%;房产税2.58亿元,下降2.3%;土地增值税6.52亿元,增长193.3%。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97.32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科学教育支出21.98亿元,增长22.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02亿元,增长89.9%;医疗卫生支出4.99亿元,增长23.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49亿元,增长27.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0.67亿元,增长22.7%。

(二)农业

全年完成种植业收入748万元,年末累计向外租购土地5637亩。

(三)工业

工业生产小幅增长。全年工业实现区级税收5.66亿元,比上年增长7.8%,占区级税收比重为12.1%,比上年降低1.13个百分点。按税收属地口径计算,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7.12亿元,增长8%;完成工业总产值235.04亿元,增长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09.41亿元。规模以上通用设备制造业、印刷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分别完成产值36.82亿元、33.18亿元、29.9亿元、23.92亿元和15.7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6.6%。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良好,全区工业产销率达到99%。

在原材料、燃料价格、人力成本持续上涨影响下,工业企业盈利水平下降,经济效益下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17.23亿元,增长10.6%,实现利润总额23.57亿元,下降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盈利企业95家,亏损企业21家,亏损1.45亿元,亏损面达到18.1%。

(四)建筑业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区级税收3.41亿元,比上年增长4.7%,占区级税收比重为7.3%,比上年降低0.92个百分点。按税收属地口径计算,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84亿元,增长5.3%。建筑企业进一步规范,企业组织结构不断调整,市场竞争力继续增强。年末建筑企业238户,其中,一级以上资质企业21家。年末从业人员6.5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9615人。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99.53亿元,其中,建筑工程完成产值273.14亿元,安装工程完成产值21.46亿元。全年完成房屋施工面积232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40万平方米。

(五)商业

推进商旅文融合发展,2011年首次联合举办购物节、旅游节、文化艺术节“三节合一”开幕式,荣获市购物节“最佳组织奖”;在“百联杯”2011年上海优秀商业形象作品评选活动中,红星美凯龙获得铜奖。

区域内商业布局基本形成,五大商圈发展迅速。积极推进梅川路业态调整以及农工商118广场、友谊商店等重点企业的改建与运营,提升发展中环商圈。加快曹家渡商圈业态调整,引进高端百货类商业项目,推进调频壹购物中心、芳汇广场、我格广场的有序运营,加快发展长寿商圈。百联中环购物广场全年完成营业收入28.24亿元,增长10.1%;亚新生活广场3.18亿元,下降10.4%;调频壹广场2.83亿元,增长7.6%;芳汇广场1.08亿元,增长45.2%;我格广场1.96亿元。

全年批发零售业实现区级税收9.27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占区级税收比重为19.9%,比上年提高0.77个百分点。按税收属地口径计算,全年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38.56亿元,增长13%。全年完成商业销售额1795.19亿元,增长20.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9.4亿元,增长13.3%,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83.15亿元;穿的商品零售额21.76亿元;用的商品零售额202.95亿元;烧的商品零售额31.55亿元。

连锁超市、专卖店内在质量不断提升,年末全区连锁商业网点619家,其中大卖场、连锁超市门店71家,餐饮连锁门店63家,便利店272家,专业店21家。商品交易市场交易活跃。年末商品交易市场64个,其中,综合市场27个,专业市场37个。市场营业面积60.09万平方米,其中,综合市场13.15万平方米,专业市场52.64万平方米。市场成交总额2874.04亿元,其中,综合市场46.94亿元,专业市场2827.1亿元。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共审批投资项目40个,比上年下降40.3%。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7.77亿元,增长22.3%。其中,商品房投资132.82亿元,增长27%;基本建设与更新改造投资14.96亿元,下降7.9%。从基本建设与更新改造投资的用途看,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66亿元,下降15.7%;商业投资3.08亿元,增长136.9%;物流投资2568万元,下降86.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2.55亿元。

受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影响,全区房地产市场保持低位运行。按税收属地口径计算,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21.2亿元,比上年下降10.9%。受土地增值税集中清算等因素影响,房地产业税收增幅明显。全年实现区级税收16.9亿元,增长29%,占区级税收比重为36.2%,比上年提高3.13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商品房投资132.82亿元,增长27%,其中,国有经济完成投资30.59亿元,增长26.8%;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完成27.17亿元,增长160.5%。按用途分,住宅投资54.81亿元,办公楼投资19.17亿元,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0.92亿元。全年住宅施工面积253.12万平方米,住宅竣工面积71.67万平方米,分别增长11%和31.4%。商品房销售量进一步萎缩,全年商品房出售5434套,下降20.6%;销售面积56.32万平方米,下降22.9%;销售金额120.08亿元,下降8.6%。全年存量房成交8767套,下降20.6%;成交面积77.65万平方米,下降36.6%;成交金额135.07亿元,下降28.1%。年末在区注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107户。

(七)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成功申报天地科技谷成为上海市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园区,长风生态商务区成为上海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现代服务业全年实现区级税收9.56亿元,比上年增长8.7%,占区级税收的比重达到20.5%,比上年降低1.71个百分点。

1、金融业。金融业发展取得新突破,“长风金融港”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全区股权投资及管理企业达到82家,募集资金103亿元。年末区内主要商业银行各项存款1771.84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企业存款777.81亿元,增长2.5%;居民储蓄存款835.19亿元,增长11.4%。各项贷款724.47亿元,增长5.1%,其中,短期资金贷款142.71亿元,增长8.9%;中长期贷款388.66亿元,增长3.2%;个人住房担保贷款173.52亿元,增长7.3%。

2、旅游业。积极推进商业旅游圈、旅游景点的建设开发,成功举办2011年“苏州河文化艺术节”、“苏州河城市龙舟国际邀请赛”,指导红星美凯龙体验馆创建A级景区,提升曹杨新村“做一天上海人”的品牌影响力,上海纺织博物馆获评“上海工业旅游景点服务质量优秀单位”。

全年旅游业实现区级税收1.14亿元,增长2.1%。全年住宿业实现营业收入5.84亿元,下降10.7%;住宿接待110.86万人次,下降0.6%;全区住宿客房平均出租率56.8%。星级宾馆6家,实现营业收入2.21亿元,下降41.5%;住宿接待21.5万人次,下降30.5%;客房平均出租率54.87%。期末旅行社59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全年旅行社实现营业收入13.53亿元,增长36.5%;全年接待游客47.67万人次,下降1.8%。全区旅游景点4个,实现营业收入8333.28万元,接待游客530.7万人次。

3、物流业。保税物流中心运行良好,引进了路威供应链管理、第一酒市等多家物流企业。陆上货运交易中心正在推进完善信息平台建设。航天电器技术研究院总部大楼内部装修中,公司已经入驻,施耐德物流改扩建工程正在装修。

按税收属地口径计算,全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9.69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全年完成区级税收1.68亿元,增长15.5%。年末仓储企业总仓储营业面积160.95万平方米。

二、改革开放

(一)经济体制改革

完成了《普陀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积极推进国资国企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开展了我区国有企业上市的前期调研和尽职调查工作,探索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国有资本证券化“两化”进程;推进“苏州河”商标申请,加强“苏州河”品牌保护;积极推进制造业板块企业产业递度转移工作。

国资布局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国资经营运作平台公司正式运作。完成了西部集团、城投公司、安居公司、真如副中心公司等2010年6家出资监管区管、区属骨干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试点工作,全面开展2011年出资监管企业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转换工作,强化出资人财务监管。

(二)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和服务经济呈现良好势头。招商引资取得较大进展,引进了通茂酒店控股、意爱崎、平治汽车、瑞童等一批优质企业,并与SKF、联想、联碧德、默沙东等总部型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服务经济工作进一步加强,效果逐步体现,全年安排产业扶持专项资金12.73亿元;纳尔科、劲霸男装、施耐德等前期落户的总部型、龙头型企业产出效益强劲增长。支持区内企业上市取得突破,绿新烟包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灵禅科技准备上市。全年引进内资项目2281个,注册资金达到101.18亿元,同比增长53%。

(三)对外经济

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引资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引进外资项目116个,引进合同外资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1.4%,实际到位资金5.69亿美元。全年进出口总额15.2亿美元,增长8.4%。其中,进口总额6.75亿美元,增长13.7%;出口总额8.45亿美元,增长4.5%。全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出口3.49亿美元,内资企业出口4.96亿美元,分别增长4.1%和4.8%。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7.51亿美元,增长8.7%;加工贸易出口8471.6万美元,增长5.3%。出口市场以亚洲、欧洲为主,全年出口亚洲市场3.54亿美元,欧洲市场2.03亿美元。全年机电产品出口4.1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6689万美元,分别增长7.8%和9.3%。

(四)工商登记

年末实有注册内资企业4304户,其中,企业法人2583户,营业单位1721户。按所有制形式分:国有企业453户,集体企业737户,股份合作制246户,公司2826户;按产业划分:第二产业564户,第三产业3737户。内资企业注册资金378.17亿元,增长8.1%。

年末实有注册外资企业1323户,比上年增长12.1%。按企业类型分:独资企业1139户,合资企业157户,合作企业27户。按产业划分:第二产业401户,第三产业920户。外资企业注册资金12.45亿美元,增长15.4%。

年末实有注册私营企业21364户,比上年增长7%,其中独资企业2104户,合伙企业143户,有限责任公司19117户。累计注册资金452.66亿元,增长17.8%。年末实有注册个体工商户14416户,增长5.7%。按产业划分,第二产业61户,其中,工业60户;第三产业14352户,其中,批发零售业12339户,住宿餐饮业560户,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046户。累计注册资金2.72亿元,增长12%。

三、社会事业

(一)科技

2011年,我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全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园区产业特色进一步显现。天地软件园逐步形成以文化创意、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特色的信息产业集群;华大科技园核心功能区建设有序推进;武宁科技园顺利实现体制转换,依托电科所技术优势,集聚发展智能电网终端产业,国家智能电网终端检测中心和国家能源智能电网用户端电气设备研发(实验)中心成功落户;未来岛、新曹杨、真如铁三角产业园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园区科技企业比重不断提高;同济科技园进入实质性运作,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化工院地块改造项目建设规划正在协调审批中。

全年区财政科技投入2.7亿元,带动63家科技企业实施自主研发项目266项,科技企业投入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资金达5.1亿元。年末在册民营科技企业1433家,全年完成技工贸总收入818.92万元,比上年增长25%。年内新认定市“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累计28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家,累计113家。

全年获得国家、市级科技创新项目立项55项,其中,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6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5项。获得国家、市级科技创新资金支持1315万元,其中,国家创新基金支持1035万元。全年登记技术合同362份,技术合同额8.85亿元。专利申请2314项,专利授权1445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4项,其中,一等奖4项。

(二)教育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召开全区教育工作会议,颁布《普陀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12个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优质教育“圈链点”战略。推进教育公建配套建设,万里城实验学校等4所学校交付使用,阳光建华城学校等3个项目顺利施工。曹杨二中教育园区等4个重点项目进一步优化地下空间利用方案,累计完成30所学校“校安工程”改造。推进“退租还教”,累计清退租户530家,占总数的80.7%。通过新增和挖潜,新增幼儿园学额635名,不断缓解“入园难”矛盾。深化桃浦、长征地区教育组团发展模式,促进教育资源整合。“圈链点”战略荣获“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开展素质教育先进校争创工作,启动学生创新素养培养项目,在全区小学开展“快乐活动日”活动。我区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国家实验区”。推进曹杨职校专业布局调整,促进区域职业教育联合。

财政对教育事业投入继续加大,2011年达到19.3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年末普通小学27所,在校小学生1.89万人;普通中学46所,在校学生3.8万人;幼儿机构79所,在园儿童2.57万人。2011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高中阶段入学率96.4%。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年末教育系统在编在职教工8634人。继续推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应用,年末新增校园网6个,累计141个。

(三)文化

文化事业蓬勃开展。建党9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凸显亮点,开展了“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优秀红色影片《先驱者》全国首映式、“百部红色经典影片,千场社区公益放映”等活动。推进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免费开放,区图书馆建成全国首家青少年智能图书馆。丰富公共文化活动,成功举办2011年新春音乐会、第十四届“冬冬乐”杯少儿读书活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建党90周年大型广场文艺演出。建成并启用甘泉文化广场,长征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顺利结顶。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初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体系。

至年末公共图书馆11个,其中,特级图书馆3个,一级图书馆5个。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106万册,图书流通184.8万人次,其中区图书馆藏书63万册,图书流通117.6万人次。社区文化活动中心9个。影剧院、厅6个,全年共放映电影4.99万场次,观众131.2万人次。全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3.41万场次,累计吸引171万余次群众参与。

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3万户,全年发行《新普陀报》52期,累计发行176万份。

(四)卫生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制定完成区医改《实施意见》及配套文件。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推进,上海长征医院与区卫生局签约跨区域军地联合共建协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家庭医生服务试点实施方案,各社区医疗机构积极执行双休日门诊和补液等便民惠民措施。传染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不断加强。以“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为载体,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中心医院医技楼进行地上施工,桃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制定《普陀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案》。健康城区和爱国卫生工作扎实推进。

全年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4.99亿元,比上年增长23.6%。至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含执业诊所和企业医疗执业机构)146所。其中,三级医院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7所,个体诊所27家,企业医务室38家。年末全区卫生工作人员7839人,卫生技术人员662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471人,注册护士2750人。年末卫生机构实有病床5467张,每万人口拥有医院床位42.14张,病床使用率93.7%。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完成诊疗总次数1180.38万人次,增长2.9%,其中急诊抢救病人1163.4万人次,抢救成功率96.8%。年末实有家庭病床6118张。市民健康水平继续提高,全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预计达到81.17岁,其中,男性79.1岁,女性83.28岁。

(五)体育

完成《普陀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的编制。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国际邀请赛、2011年苏州河元旦长跑比赛、首届全国手杖健身操培训班等活动。完成“第九届全国民运会”上海押加队的组队、训练和参赛任务。完成宜川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百姓健身房”的建设,建成甘泉苑、宜川三村和兰溪公园三条百姓健身步道。

全年举办区级各类比赛活动12次,参赛人数达4000人次。参加区级以上各类比赛获得奖牌519枚,其中,金牌164枚,银牌170枚,铜牌185枚。全年共向一线训练单位输送6名运动员,向二线训练单位输送44名运动员。培养等级运动员35人,等级裁判员8人。

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全年新建、更新健身苑(点)89个,其中,健身点86个,健身苑3个。至年末,全区共有健身苑(点)231个。

全年销售电脑型体育彩票1.14亿元,销售即开型体育彩票2533万元。

(六)妇儿事业

组织实施全区“十一五”妇女儿童发展终期评估工作,全区妇女儿童发展的各项指标良好。在49项主要定量指标中,涉及妇女发展的19项指标达标率为73.7%,涉及儿童发展的30项指标达标率为90%。举办普陀区女性财富论坛、春风行动招聘专场等活动。

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全区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常住外来人口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均为100%,婴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3.57‰和2.55‰,继续维持较低比例。全区9个街道镇儿童校外活动场所、妇女健身娱乐场所的配备率均达到100%。

关注民生问题,做好“8.18”帮困助学实事项目,为区12名优秀自强好少年提供助学金1.5万元;各街道镇累计帮助困难家庭儿童450人次,帮困资金20.96万元。做好对退休及困难妇女的“两病筛查”工作,全年免费接受“两病筛查”的妇女达到1.91万人,其中,生活困难妇女1271人。“两病筛查”患病率为34%,比上年下降6.5%。

依法维权,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区妇女儿童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接待来电来访449件,其中,涉及家庭暴力38件。调解处置率达到100%。

四、城市建设和管理

(一)住宅建设

“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筹措成效显着,全年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25万平方米。组织实施经济适用住房申请供应工作,第一批受理申请4885户,选房家庭3841户,位居全市第二;第二批受理申请1572户,居全市第一。新落实廉租租金配租家庭555户,发放配租租金3548.06万元,至年末,累计向6327户配租家庭发放租金1.37亿元。首批53户实物配租试点家庭迁入新居,第二批63户实物配租家庭已完成摇号选房,受益家庭居全市第一。公共租赁住房筹措建设力度加大,建立了区公共租赁住房联席会议制度,组建了区公共租赁住房运营机构,公共租赁住房供应工作试点启动。507配套商品房基地开工,402配套商品房基地正在做开工前准备。

旧区改造工作受动迁新政影响,难度加大。真北村一期、锦绣里、棉纺新村旧改地块稳步推进,部分地块进入收尾阶段。全年房屋改造动迁居民1221户,拆除面积7.22万平方米。

(二)市政建设

市、区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进行。配合做好轨道交通13号线的站点建设和14号线(普陀段)前期准备工作,启动江宁路桥危桥改造,完善真光路桥设计方案。大渡河路、曹杨路、桃浦路道路整治和景观改造工程全面实施,武威东路穿越南何支线的辟通工程抓紧进行。完成凯旋北路排水系统和梅川地区雨污分流工程,新师大低标排水系统改造基本完成。围绕加强防台、防汛工作,开展了排水管道疏通养护、下立交防汛隐患整治等专项行动。完成胶州路长寿路口积水点改善工程,开工实施中山北路道路积水点改善工程。

(三)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节能减排工作有效推进,淘汰7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积极推动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制定《普陀区2011年扬尘污染控制计划》,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控制全区扬尘污染。强化环境准入和监督管理,加大桃浦热力公司、上海汽车有色铸造总厂和高斯图文印刷公司等燃煤锅炉单位检查力度,控制二氧化硫排放。制定全区“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督促企业开展污染物减排工作,控制COD、氨氮排放。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原煤消耗量6万吨,比上年下降4.9%。全年区域内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为0.032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平均值0.053毫克/立方米,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平均值0.084毫克/立方米,平均降尘量6.68吨/平方公里,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1.1%。

全年新建、改造园林环卫设施200处,环卫设施投资1600万元。环卫设施设置进一步优化。至年末,全区公共厕所103座,垃圾房802个,废物箱2387只。全年清运垃圾42.14万吨,其中生活垃圾40.25万吨;清运粪便21.9万吨。清扫道路646段,清扫道路总面积626.23万平方米。

加大安全生产管理力度。全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3起,死亡3人,损失金额180万元。全年发生交通事故1338起,死亡26人,直接财产损失332万元。全年发生火灾事故244起,死亡4人,直接财产损失95万元。全年食品抽检总体合格率85.4%,没有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四)城市绿化

市容环境景观建设和管理全面推进。新建绿地20.13公顷,其中公共绿地8.07公顷。完成垂直绿化3415米,屋顶绿化1万平方米。完成宜川公园调整改造工程;顺利推进苏州河沿线、长风生态商务区和武宁路沿线等区域和路段的景观灯光建设。以市容环境责任区管理为抓手,进一步落实综合门责制,持续开展对乱张贴、乱涂写、乱设摊等市容顽症的整治。开展“百街千路”道路洁净工程和“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活动。

至年末,全区园林绿化面积1160.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525.4公顷,居住区绿地455.39公顷。绿化覆盖面积1301.57公顷,绿化覆盖率2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98平方米/人。累计行道树5.16万株。全区免费公园16个,公园面积72.77公顷。

五、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面积55.47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64平方公里。至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8.11万人,全年户籍出生人口6187人,死亡人口7557人,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1.56‰,计划生育率99.4%。年末常住人口129.72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36.24万人。

就业促进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81万个,期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96万人,帮助524人成功创业。对就业困难人群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安置双困人员就业2581人。全年失业保险金发放人数11.03万人次,发放金额7212.47万元。年末全区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1616个,非正规就业从业人员2.35万人。汇集编制《普陀区扶持创业促进就业政策汇编》,加大创业政策宣传力度。推进“一体化”青年就业联动工程。深化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汇”资源市场建设,出台对创业带动就业优惠政策,全年促进就业资金预算达到1.2亿元。全年职业技能培训人数1.83万人,其中,中高级技能培训7287人。

社会保障、救助工作扎实推进。圆满完成2011年度居保、帮困集中参续保和相关政策调整实施工作。平稳推进综合保险征缴及综保转城保工作,全年共办理参加城镇保险单位7572户,人数12.84万人,累计发放医保卡10.57万张。举办2011年“蓝天下的至爱”大型慈善募捐活动,募集善款723.98万元。养老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中远两湾城、桃浦西路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养老院开工建设;全年新增养老床位500张,新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2所,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3个,完成标准化老年活动室12个,老年俱乐部1所,居家养老服务老人1.98万人。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取得施工许可证,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试点项目着手实施。区残联被国务院残工委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切实保障绿叶菜、重点主副食品的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重点推进产销对接,在43家标准化菜市场设立60个产销直供专柜和210个自产自销专柜,直销摊位数达到12.9%;与曹安菜篮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保障标准化菜市场绿叶菜供应;开发了“菜价通”菜价信息监测系统,周边标准化菜市场的菜价波动在社区得到实时反映。

至年末,全区养老机构床位4886张,比上年增长11.4%;居家养老护理人员6539人,增长15.4%。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3.07万人次,其中,重残无业人员2.47万人次,失业人员家庭12.36万人次;最低生活保障金8451.75万元,其中,重残无业人员1572.72万元,失业人员家庭5018.18万元。全年医疗救助1091人次,救助金额343.6万元。帮困助学2.53万人次,助学金额1163.06万元。全年销售福利彩票2.22亿元,比上年增长4.2%。

社会稳定局面进一步得到维护。以实事项目为抓手,全面加强平安城区建设。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积极推进,从源头上进一步防范矛盾发生。巩固和深化世博会安保成功经验,建立健全治安防范治理机制,社会治安工作不断加强。开展领导联系信访人工作,信访积案矛盾化解、终结率达36.2%;信访形势总体良好,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7.2%;积极筹建信访联合接待大厅。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及禁毒工作创新推进,年末各级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260个,调解员295人,受理矛盾1.23万件,成功调解1.22万件,成功率为99.6%;“五五”普法任务全面完成,区总工会、桃浦镇被评为“2006-2010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宜川路街道司法所被司法部评为“全国先进司法所”。

说明: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普陀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