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区四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任务,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主线,突出“解放思想、聚焦发展”的工作主题,按照“保开局、促转型、惠民生”的工作要求,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全区经济呈现追赶式增长态势,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民生得到持续改善,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为实现“十二五”“两个倍增、两个同步”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国民经济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全区经济仍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完成了年初预定的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开好了局、起好了步。
经济总量:2011年,全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地方增加值425.7亿元,同比增长16.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升了0.5个百分点,完成了人代会目标数的10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7亿元,同比增长13.2%;第二产业增加值259.6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工业增加值242.6亿元,同比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152.4亿元,同比增长17.2%。三次产业比重为3.2:61.0:35.8,其中第二产业比重与去年持平,第三产业上升0.1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的格局进一步稳固。
财政收入:按全口径统计,2011年我区的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217.07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7.01亿元,同比增长19.5%。按原体制统计,实现财政总收入120.3亿元,同比增长24.2%,完成人代会目标数的10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39亿元,同比增长28.1%,完成人代会目标数的111.4%。
第一产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2011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35.5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秋粮产量和收购价格增长带动产值增长。二是生猪价格高位运行带动产值增长。三是家禽产量和价格增长带动产值增长。
2011年,全区农业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工作目标,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在严格贯彻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加大了农副产品的生产力度,确保农副产品的供应,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在完成农业生产任务的同时,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保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4199元,同比增长13.5%。
今年我区确保并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主要农产品最低保有量任务,完成27万亩水稻种植面积和17万吨粮食生产任务,完成4.9万亩蔬菜(其中2.51万亩绿叶菜)种植任务,完成生猪出栏25万头,畜禽出栏400万羽等任务。虽然受到小麦收割期遭遇暴雨灾害、水稻大面积迟播等不利因素影响,但粮食总产单产均比去年增长。今年我区单季稻单产为565.9公斤,同比上升1.4%;后季稻单产为512.3公斤,同比下降2.3%,水稻总产量为155574吨;小麦单产为302.1公斤,同比下降3.7%,总产量为54213.4吨;油菜籽单产为175.96公斤,同比上升1.7%,总产量为4488.6吨。实现全年粮食生产22.4万吨,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17万吨粮食生产任务。
第二产业
2011年,全区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9.6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工业增加值实现242.6亿元,同比增长16.5%;建筑业增加值实现17亿元,同比增长22.7%。
工业:2011年,全区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工业结构持续改善,企业效益迅速提高。全年工业生产保持了高位运行,按全口径(含石化股份公司)统计,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125.8亿元,同比增长18.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1764亿元,同比增长19.3%。按同口径统计,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288.3亿元,同比增长15.8%,完成人代会目标数的100.7%;其中,规模企业产值实现926.5亿元,同比增长16.5%,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1.9%,完成人代会目标数的98.8%。
2011年,全区重点工业园区建设不断加快,大企业、大项目不断向园区集聚,完成工业园区产值772.8亿元,同比增长19.7%,占工业总产值的60.0%,比去年提升了2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新材料、绿色创意印刷、新能源、生物医药、重大装备、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食品加工和精细化工等八个产业集群,全年完成产值685.3亿元,同比增长17.8%,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4%,比去年提升了0.3个百分点。
2011年,全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区新设立企业19325户,居我市各区县之首,前11个月全区内外资签约项目共计250个,计划投资总额约288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内资签约项目208个,投资总额约224亿元;外资签约项目42个,投资总额约9.56亿美元,同比增长30.1%。合同利用外资3.1亿美元,同比增长17.1%。
建筑业:2011年,全区建筑业回暖势头明显,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7亿元,同比增长22.7%。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91.2亿元,同比增长21.4%;全年建筑工程数1928个,同比增长16.2%;建筑房屋施工面积162.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7%;房屋竣工面积93.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
第三产业
2011年,全区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52.4亿元,同比增长17.2%,占全区增加值的比重为35.8%。
国内贸易: 2011年,我区消费品市场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货源充裕,居民购买力不断提高,消费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同时随着我区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带动消费能级的加快,城乡市场活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0.9亿元,同比增长17.4%;今年以来社零额增速始终维持在17%以上,成为拉动全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国际贸易: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区进出口总额不断提升。全区进出口总额49.6亿美元,同比增长16.8%。其中进口26.9亿美元,同比增长20.7%;出口22.7亿美元,同比增长12.4%。
旅游业:2011年,我区旅游业以加快推进旅游项目建设为主体,以加强宣传营销和行业管理为抓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旅游资源不断丰富,枫泾古镇南镇开发和界河景区建设启动,古镇高档休闲会所建设项目开工,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有序推进,东林寺国家4A级景区创建工作按计划开展;以轨道交通22号线通车为契机,系统整合金山滨海旅游资源,推进中电绿科集团游艇基地、金山嘴老街、金山嘴海鲜城、海鲜一条街等项目,扩大金山滨海地区的旅游集散功能和现代服务业集聚效应。2011年,全区实现接待游客428万人次,同比增长26.25%;旅游企业营收25.6亿元,同比增长20.75%。
金融业:2011年,我区进一步加强政府融资工作,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整合政府融资平台,推动区属企业发行公司债券,提升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能力。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布局,不断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全区金融业平稳健康发展,截止2011年底,全区各金融系统存款余额715.9亿元,比年初增长16.9%,其中:居民储蓄340亿元,比年初增长19.2%;各项贷款余额495.7亿元,比年初增长7.2%,其中:个人住房贷款58.8亿元,比年初增长8.3%。
邮电通信业:2011年,邮电通信业又上新台阶。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邮政业务收入5766万元, 比上年增长28.6%。邮电综合通讯基础设施再上台阶,信息宽带网络覆盖全区。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加快推进了电子政务建设;在原有较为发达的通讯领域,又新增了商务领航、号码百事通和IPTV等业务。2011年末,宽带上网用户达到12.9万户,比上年增长5.7%;CDMA用户14.3万户,比上年增长25.2%;IPTV用户4.6万户,比上年增长15%;本地电话用户数20.6万户;本地电话交换机容量29.7万门,实占容量20万门。
二、社会事业
科技:2011年,通过定政策、搭平台、聚资源、造环境,充分发挥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一是聚焦企业主体,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25个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55个科技项目获得市级立项,其中5个项目获得2010年度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百佳”项目称号,1个项目同时被评为“2010年度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自主创新十强”项目。共获得国家、市的资金支持2291万元。组织61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预计到今年年底高新技术企业数将达到125家以上;10家企业列入了市科技小巨人工程,将获市财政资金支持1050万元,目前共有35家企业被列入了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工程。到10月底共申请专利1973件(其中发明专利596件),授权专利1228件(其中发明专利105件),百万人专利发明专利授权量预计全年将达到260件左右。二是聚焦重点产业,助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5个市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计划总投资14.5亿元,申请专项资金1.32亿元。加快“上海枫泾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和“精细化工产品分析测试平台服务能力提升”等项目建设,获得国家及市级财政210万元环境建设资金支持。化工孵化器新引入孵化企业29家,预计年内在孵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约1.8亿元,创税收1000万元;促成了美国犹他州在我区精细化工火炬创新创业园挂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教育: 2011年,金山教育坚持“崇文通理,成就人生”这一核心思想,认真落实国家、市、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序推进高中特色多样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小学教育整体改革、中小学课程建设等重点改革项目。努力创建职业教育品牌,石化工业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示范性中职校之一,食品科技学校与澳大利亚悉尼TAFE学院合作建设食品检测专业,成为我区中职校首个中外合作专业。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举办金山区第四届全民学习节,举行金山嘉善学习型社会建设合作论坛。金山区连续第七次被评为“上海市规范教育收费优秀区县”称号。区教育局荣获首批“上海市廉政文化示范点”称号。2011学年初,共有小学31所,在校学生27797人;中学30所,在校学生23736人;小学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升学率98.8%,高中高考录取率(本专科)96.8%,本专科录取2611人。
卫生:2011年,圆满完成世游赛、沙排国际巡回赛、沙排国内公开赛卫生保障任务,无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发生。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迁建工程顺利完工。继续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启动家庭医生制服务试点工作,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统一全区门诊、住院补偿制度,全区农村合作医疗参保132820人,应保尽保率达100%,人均筹资950元/人,筹资总额12825万。继续对残疾人、低保人员和60周岁以上老人个人投保经费予以补贴,共补贴52008人1168.92万元。全区拥有医疗机构180个,在编在册职工3546名,其中:各类卫技人员2869名。全年门、急诊388.95万人次,出院病人5.88万人次,病床使用率88.95%。
文化:2011年,我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基层群文辅导工作不断加强。充分利用区特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全区举办各类文艺下乡活动638场,演出节目8863个,参演人数43361人次,观众603142人次;举办各类展览129场次,观众219620人次;全年创作群文作品348个。
体育:2011年,全区体育事业保持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推进朱泾体育中心工程建设,建成上海西南垂钓休闲中心。启动实施百姓健身设施工程,建成2个健身房和3条健身步道。成立1个体育协会,批准成立4个社会体育俱乐部。组织举办第三个全民健身日活动和第十六届全民健身节,开展300多次各级各类体育活动。启动新一轮业训项目布局工作,基本完成15个项目布局,并在13个项目注册229名运动员。新增40名二级、168名三级裁判员和27名二级、8名三级运动员。组织参加21项市级以上青少年体育比赛,获得12个第一名、14个第二名、16个第三名,向市二线、一线运动队分别输送4名、3名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组团参加市第七届农民运动会三大类20个大项的全部比赛,获得15枚金牌、16枚银牌、5枚铜牌和3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成功举办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公开水域游泳比赛,连续第八年承办SWATCH FIVB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中国上海金山公开赛,并承办2011年全国公开水域精英赛和全国沙排巡回赛上海站比赛。此外,全年销售体育彩票总额约3000万元。
三、人民生活
就业保障:2011年,我区继续加大民生工作力度,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2862个,完成年度指标20000个的114.3%;净增就业岗位5366个,完成年度指标5000个的107.3%;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6344人,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6790人以内;扶持和帮助354家各类创业组织成功创业,1150名青年参加职业见习;组织职业技能培训6986人,完成年度工作指标的116.4%。
稳步推进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积极做好新出台的《社会保险法》宣传、培训、指导工作,平稳推进“综保”、“镇保”、“农保”中参保企业与“城保”接轨过渡。继续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农保养老金水平,从2011年1月1日起,农保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280元提高至380元,老年农民养老金补贴由每人每月150元调整为300元,其中,年满85周岁的老年农民再增加50元;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做好新农保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工作,全面推行银行卡扣缴个人参保缴费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社会救助:全区社会救助等工作扎实推进。截止到年底,全区对城乡低保、城乡重残无业、城镇“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等对象,实施生活救助13.27万人次3889.9万元。对城乡低保和低收入人群,实施医疗救助2.38万人次1781.6万元。启动社会救助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对城乡低保困难家庭及部分民政对象实施一次性临时价格补贴两次226.42万元。推进全区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工程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经费及组织机构运作经费,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实行区财政国库直接拨付制度。
住房保障:四位一体(廉租住房、公共租赁房、动迁安置房、经济适用住房)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按照全市统一标准,新增廉租住房租金配租30户,做到“应保尽保”,完成首期40套实物配租房源筹措任务;制订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启动方案,做好申请受理准备工作,初步拟定了第一批经适房销售基准价准备工作;探索政府公共租赁房建设模式,优先建设单位租赁房,完成公共租赁房1250套;进一步改善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加快推进动迁安置房建设。
人民生活: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8640元,比上年增长10.0%;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4199元,比上年增长13.5%。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城乡建设
2011年,我区在继续加大工业投入的同时,加大了对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投入力度,更加注重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快速增长,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投资较前两年整体有了提升。今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4.2亿元,同比增长27.4%;其中:工业性投入完成90.2亿元,同比增长26.7%;房地产投资受调控政策影响增长趋缓,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25.66亿元,同比增长8.7%。
城乡建设:2011年,我区城乡建设逐步加快,重大工程稳步推进。全区重大工程共安排68项,总体推进情况良好。金山城市沙滩二期,亭卫南路改建工程,葛沪直流综合改造,轨交22号线金山新城枢纽站配套隆安路、同凯路、卫阳路、临桂路、综合管线配套,新江水质净化厂二期扩建工程等15项工程已经完工;轨道交通22号线改建前期工程,金山新城枢纽站、亭林站、阮巷站及配套工程,上海金山永久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金山一水厂二期工程等41项工程进展顺利;其余重大工程正在办理前期手续或者施工准备工作,即将开工建设。金山新城市政道路配套工程、城市沙滩二期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枫泾特色镇启动南镇区保护性开发项目,新镇区G60高速匝道及跨线桥、国际商务区等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枫泾能源基地、供水工程等顺利推进。
环境保护: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主线,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兼顾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力度,2011年,全区共投入环保资金约16.5亿元。全面实施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进金山卫化工集中区环境综合整治并取得良好社会成效。围绕污染减排任务目标,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全年对42户企业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削减年COD排放量91吨、SO2排放量42吨;大力实施重点企业污染治理,新增削减COD393吨;4吨以下119台锅炉脱硫除尘设施改造发挥环境效益,有效削减SO2排放量425吨。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和环保创建,大力开展枫泾镇国家生态镇、中洪村和万春村市级生态村等创建活动。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初步形成高科技环境监控体系,建立了区环境监测自动监控平台,对重点污染源实现了动态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建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线监测站,对金山卫化工集中区域及周边环境的VOC污染现状做到实时监控与预警。2011年本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4.8%。
说明:本公报中的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