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起步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迈入主城区、率先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以转型升级为统领,以“五项工程”40项重点工作为抓手,加快建设北翼新城,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
一、综合
2011年,港闸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8.4亿元,增长1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2亿元,下降5.1%;第二产业增加值160.14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55.73亿元,增长14.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73.3:25.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15691元。
全区年末拥有私营企业6746家,个体经营户13723户,分别比上年增长43.0%、10.2%。全区私营企业注册资本47.54亿元,个体经营户注册资本13.18亿元。全年民营工业上缴税收8.95亿元,增长16.8%;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44.19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1.2%。民间投资完成额100.39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0.7%。
年末全区从业人员189495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6600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33614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9281人。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的问题:经济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发展瓶颈有待进一步破解;城市管理与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社会公共管理服务体系还不完善。
二、农业
2011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5亿元,增长0.6%。其中,农业产值2.79亿元,下降5.0%;林业产值0.06亿元,增长0.9%;牧业产值1.14亿元,增长13.7%;渔业产值0.18亿元,增长11.4%。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3157亩,减少11767亩;油料种植面积10533亩,增加2733亩;蔬菜种植面积22110亩,增加435亩。
全年粮食产量30662吨,下降19.4%;油料产量2289吨,下降12.2%。蔬菜47629吨,增长7.4%;牛奶6095吨,下降8.8%;生猪饲养量5.1万头,下降0.6%,年末存栏1.3万头,下降2.2%;家禽饲养量70万羽,下降0.1%;年末存栏 20万羽,下降0.5%;淡水渔产量 1221吨,增长0.3%。
万顷良田土地整理复垦、基础设施工程及农业种植基本完成,16个农业项目进驻园区,一期工程顺利通过省国土厅的验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部工业增加值142.6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16亿元,增长13.1%。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4.61亿元,增长21.2%。其中,船舶制造业产值232.27亿元,增长24.9%,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47.0%,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82.93亿元,增长18.8%;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25.87亿元,增长20.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10家,增加2家,5-10亿元企业4家,减少2家,1-5亿元企业68家,增加10家。
主要产品产量中,纱51646吨,增长5.7%;布14826万米,下降4.2%;服装4519万件,下降7.7%;水泥75.74万吨,下降31.8%;商品混凝土36.70万立方米,下降51.7%;生铁37.01万吨,下降4.0%;粗钢52.29万吨,下降3.1%;钢材37.98万吨,下降10.7%;金属集装箱168.86万立方米,增长74.5%;全年完成发电量136.76亿千瓦时,增长6.0%。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5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2%。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施工产值129.84亿元,增长20.8%,全年建筑企业承建施工面积1370.1万平方米,增长14.6%,竣工面积533.5万平方米,下降7.4%,承建高层(十层及以上)建筑366栋,增长61.2%,其中超高层(29层以上)38幢,增长375%。获得市级广玉兰杯3个,市紫琅杯14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65.32亿元,增长23.2%。工业投资完成93.26亿元,增长19.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6.4%,服务业投资完成72.06亿元,增长28.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3.6%。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2.94亿元,增长102.8%;施工面积205.69万平方米,下降18.18%;竣工面积114.36万平方米,增长75.5%;商品房销售面积79.24 万平方米,下降6.0%。
全年新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26.24万平方米(9704套),新开工建设安置房面积为298.91万平方米(22104套),新开工限价房50.88万平方米(4632套),新建公共租赁住房9.2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4亿元,增长15.4%,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41.81亿元,下降2.3%。批发业零售额12.63亿元,增长96.9%;零售业零售额 57.96亿元,增长5.8%,住宿业零售额0.26亿元,增长11.2%,餐饮业零售额1.78亿元,增长16.0%。全区限上汽车企业实现零售额34.74亿元,下降7.3%,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为83.1%。
全社会商品销售总额286.22亿元,增长19.4%,其中限额以上169.03亿元,增长6.9%。煤炭及其制品类49.87亿元,下降9.3%;汽车类42.83亿元,下降7.2%;食品、饮料、烟酒类3.22亿元,增长4.8%;金属材料类32.64亿元,增长24.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0.90亿元,增长25.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13.84亿元,增长40.4%;建筑装潢材料1.31亿元,下降34.4%;机电产品及设备类4.37亿元,增长12.8%。
六、对外经济
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237586万美元,增长39.9%。其中,出口195777万美元,增长37.6%;进口41809万美元,增长52.4%。在出口额中,全年纺织品出口51681万美元,增长18.2%,机电产品出口125421万美元,增长52.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1504万美元,增长32.4%。
全年新批外资项目23个,增资5个,协议注册外资28681万美元,经商务部确认的实际到帐注册外资2789万美元。全年新批超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8个,协议外资额27190万美元,占全区注册外资总额的94.8%。
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322万美元,完成营业额318万美元,新派出人员234人,期末在外人数210人。
七、核心区建设
《南通市北翼新城拓展概念规划》形成初步方案,与万达集团、华润集团、复星集团、尚泰集团、颐高集团等品牌企业形成了合作意向,品牌集聚效应逐渐显现。
南通方特城市乐园正全面加快建设,绿洲国际假日酒店顺利竣工营业;万科金域蓝湾、华强城、尚海城、嘉御龙庭、北城一品、鸿鸣商务中心、纽约时代等项目建设顺利。
北大街景观、幸福竖河景观、草场河整治、尖长河整治、北城大桥绿地、长华路西侧规划路等工程已先后完工;秦灶河景观建设工程即将竣工;通吕运河绿廊工程正在进行方案设计。
八、财政
全区一般预算收入24.03亿元,增长25.3%。其中增值税4.55亿元,增长7.5%;营业税6.81亿元,增长28.7%;企业所得税1.95亿元,增长17.4%;个人所得税0.88亿元,增长19.5%;契税2.17亿元,增长36.9%;房产税0.60亿元,增长15.8%。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1.0%,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全区一般预算财政支出10.27亿元,增长33.1%,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0.82亿元,增长18.9%;教育支出2.66亿元,增长36.6%;医疗卫生支出0.36亿元,增长12.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拥有各类普通中学6所,在校生3573人;小学13所,在校生9522人;幼儿园20所,在园儿童6136人;学龄前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三校合一”稳步实施,区少年宫、北城小学开工。成立名师工作室8个,培养省特级教师1名,引进省特级教师2名、市学科带头人2名和骨干教师1名。
全区规模以上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1.8%。2011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2.65亿元,增长34.4%,占规模工业比重为24.8%,较去年提升了3.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入30.71亿元,增长38.0%,占规模工业总投入的32.9%。组织专利申请4359件,其中发明申请1204件,完成专利授权2635件。获市级以上科技项目认定159项,争取省以上各类科技经费0.12亿元。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科技创新型企业7家。获国家重点新产品2个、省高新技术产品53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44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建成省院士工作站、市重点实验室、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各1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新增孵化面积5.1万平方米,新增入孵高科技企业51家,南通紫琅科技创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建设正式启动。完成市政水系设计和城市、景观设计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明确总部经济区、研发设计与时尚创意区、服务外包与数据中心区、商务服务区和文化休闲区等五大功能区。挪信新能源、长江智谷、衣谷创意、智翔培训等四大项目成功签约。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培育新增农村文化中心户12个,区文化馆创建成国家三级文化馆。建成“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50个。城市绿谷、古港花都彰显古港风情、滨江特色。“南通1895”工程展示了近代工业遗存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城市风貌。红楼等文保单位修旧如故,南工房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保护已竣工。全区7个非遗保护项目全部列入市级名录,其中列入省级名录4项,列入国家名录2项。
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2个,其中医院 10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3所、卫生院4所、诊所卫生室医务室80所;床位2072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46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54人,注册护士1110人。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5家,3家顺利通过省级示范中心验收。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价格和就诊费用分别下降35%和33%。
新建市级全民健身工程点9个、市级晨晚练健身点5个,市级体育健身俱乐部9个。2人进入省专业运动队。全国青少年五子棋锦标赛,获儿童组女子个人金牌一枚,儿童组男子、女子个人银牌各一枚,少年组女子铜牌一枚,获儿童组团体亚军,少年组团体季军。女足甲组和乙组在参加今年的“省长杯”比赛中,分获中学组第二名、小学组第三名。唐闸小学、越江中学等五所学校被评为南通市体育特色学校,陈桥中学、鹤涛小学被表彰为南通市体育艺术“2+1”项目示范学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年末户籍人口为189386人,比上年末增长0.6%。全年出生人口1382人,出生率为7.32‰,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0.96:1;死亡人口1666人,死亡率为8.83‰,自然增长率为-1.5‰。全区常住人口27.4万人,城镇化率为84.1%,比上年提高16.3个百分点。
市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6778元,人均消费支出16666元,分别增长13.8%、15.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829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232元,分别增长15.1%、6.7%,恩格尔系数为31.2%。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1.3%。年末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电话403部,家用电脑82.3台。
全面启动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衔接转保工作,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2709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440元/月和340元/月。百岁老人长寿金补助标准提高至300元/月。五保供养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6100元,五保供养标准较上年提高4.5%。免费为特殊服务对象安装“一键通”电话3030部。由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墓穴群、烈士史料馆和浮雕墙组成的慰烈园建成。永兴街道永和佳苑社区居委会成立。
全区农村社会福利中心5家,床位386张,接收社会寄养133人,五保供养167人;民办社会托老机构21家,床位741张,接受寄养385 人。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全年共实施城建项目89项,较上年增加3项,累计投入资金58亿元。南通1895广场主体竣工,崇法广场(北城大桥绿地)建成开放,江海大道高架、通宁大道高架、高店立交建成投运,高墩圩桥立交试通车,静海大桥桥面合拢,永兴大道通扬运河大桥、中心河路通扬运河大桥开工建设。
全年共完成绿化造林面积3180亩,新增城市公共绿地520亩,建成古港花都、1895广场等景观项目5个,新建秦灶河、幸福河生态河廊 7公里、绿色通道15公里,龙潭公园、芦泾河两侧绿地加快建设。建成绿化示范街道1个、绿化示范村3个和绿色现代化农业园区1个。全区的林木覆盖率增加了0.8个百分点,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94.61万吨标准煤,增长4.5%,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6319吨标准煤,下降13.8%。重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66.72万吨标准煤,增长5.4%,万元产值能耗1.1581吨标准煤,下降20.6%;轻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7.52万吨标准煤,下降7.4%,万元产值能耗0.0670吨标准煤,下降7.0%。
注:文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