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姜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2-27来源:姜堰区人民政府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稳健增长。据初步核算,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4.08亿元,可比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89亿元,可比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92.17亿元,可比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43.02亿元,可比增长13.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9:52.8:39.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民营经济加速发展。2011年,新增私营个体经济注册资本63.05亿元,新增私营企业数和个体经营户数5570户。年末,私营个体经济注册资本达到295.24亿元,私营企业数7570户,个体工商户28669户。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34.83亿元,可比增长12.3%,占全市GDP比重达64.5%。

  财政收支基本平衡。201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66.73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19亿元,增长26.1%。全年财政支出58.94亿元,比上年增长29.6%。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经济结构仍不尽合理,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尚需进一步提升;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速度不够快,拉动经济发展的亮点还不多;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逐步凸显。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平稳发展。2011年实现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40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可比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54亿元,比上年增长4.8%。

  粮棉油产量有增有减。全年粮食产量53.96万吨,比上年增长3.1%。棉花产量0.21万吨,下降5.0%。油料产量2.46万吨,下降8.1%。

  林牧渔业稳定增长。全年成片造林面积1.3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2.68%。全年生猪饲养量83.33万头,其中:生猪出栏58.36万头。家禽饲养量1136.71万只,其中:家禽出栏796.51万只。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5.46万吨,比上年增长2.3%;禽蛋总产量2.16万吨,比上年增长2.9%。全年水产品产量3.94万吨,增长4.7%。

  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新增高效农业5.35万亩、高效渔业1.1万亩、设施农业1.8万亩;新办1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123个,其中200万元以上64个;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5.25万亩,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49万亩,新建农村“三大合作”组织212家;新增无公害农产品62个、绿色食品12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2011年实现全部工业现价总产值1110.95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774.39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58.31亿元,可比增长12.3%,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3.5%。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市51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30.86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实现利税总额83.7亿元,增长32.3%,其中:利润53.37亿元,增长29.0%。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业注册施工人数累计达11.5万人,比上年增长6.5%,其中:外出施工人数7.5万人,增长7.1%。全市建筑业累计施工面积461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5%;竣工面积1928万平方米,增长12.9%。全年实现建筑施工总产值325.76亿元、建筑企业增加值90.7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9%、20.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78.16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城镇规模以上投资43.90亿元,增长26.5%;农村规模以上投资99.33亿元,增长23.1%;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4.93亿元,增长37.3%。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第一产业投资2.26亿元,第二产业投资116.0亿元,第三产业投资59.9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6%、25.1%,32.7%,所占比重分别为1.3%、65.1%、33.6%。

  房地产市场趋于平稳。全年房地产施工面积251.3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8%,竣工面积44.27万平方米,下降28.1%。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79.7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5%,商品房销售额38.17亿元,增长9.2%。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3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3.2亿元,增长16.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1亿元,增长14.5%。

  住宿和餐饮业同步增长。全年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餐饮业实现营业额9.8亿元,增长27.2%。
  
  六、对外贸易
  
  外贸进出口全面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海关数)6911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2%,其中:进口总额9883万美元,增长2.6 %;出口总额59231万美元,增长45.4%。

  利用外资保持稳定。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6家,累计达230家。全年协议利用外资4751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4%;实际利用外资(商务部确认数)12774万美元,下降18.3%。

  对外经济合作开展顺利。全年新签外经合同额206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4%,完成外经营业额17002万美元,增长18.2% 。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业增加值23.3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4% 。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703万人次,公路旅客周转量35872万人公里;完成公路货运量350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12327万吨公里;完成水路货运量1730万吨,水路货物周转量135598万吨公里,均比上年有所增长。

  邮电通信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3213万元,同比增长10.4%,其中:邮政业务收入5897万元,增长18.3% ;电信业务收入48504万元,增长6.6%。公用通信能力进一步提高。年末局用交换机容量26万门,其中:市内交换机容量10万门,农村交换机容量16万门。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20.68万户,无线市话用户11.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4.82万户。宽带用户年末已达8.83万户,比上年增加1.63万户。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业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74.86亿元,比年初增加36.81亿元,增长10.9%,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372.08亿元,比年初增加37.61亿元,增长11.2%;本外币贷款余额267.62亿元,比年初增加36.50亿元,增长15.8%,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265.13亿元,比年初增加40.11亿元,增长17.8%,在人民币贷款中:短期贷款176.24亿元,比年初增加18.34亿元,增长11.6%。

  保险业务继续扩大。全年保险业务收入60686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财产险业务收入9328万元,比上年增长18.4%;人寿险业务收入51358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年保险业务支出31750万元,其中:财产险业务支出6218万元,人寿险业务支出25532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创新发展。以项目推动科技,全市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96项,其中省级以上项目65项,累计上争各类科技扶持资金2294万元,当年实际到帐资金1336万元。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生脉注射液二次开发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被列为2011年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以产学研提升创新,先后邀请中科院过程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院所来姜举办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对接会8场,组织相关企业赴东华大学、江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小型“企业院校行”活动6次,累计签订科技合作协议55项,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2项。全年各镇、部门累计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120次,引进高层次人才96名,签订合作项目200项,解决技术难题120项,共建产学研联合体70家。以产权护航企业,指导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进行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来源清查登记,先后帮助60多家重点企业对300多件专利技术和产品进行了100多批次检索登记,启动了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特别服务计划,市太平洋精锻公司已成功在国内创业板上市,全市专利申请量达26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30件,同比增长40.0%;专利授权量达1000件,同比增长43.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0.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全面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制定了《姜堰市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幼儿教师管理的意见》,创成省、泰州市优质幼儿园5所,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了99%。义务教育强化管理,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三残”少儿入学率、高中毛入学率分别达到了100%、100%、98.0%、98.6%,娄庄中学、蒋垛中学、罗塘高级中学3所学校接受泰州市普通高中素质教育督导考核,受到好评,市二附中被省教育学会评选为“江苏省最有影响力的初中”。教学质量持续攀升,中考成绩再次领跑泰州,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数据处于泰州领先位置,普通高校本科达线率为45.6%,比去年提高3.9个百分点,高分层人数、本科达线率等多项指标居全省领先水平。

  学校布局调整合理。年末全市拥有普通中学30所,其中:高级中学7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中学毕业生人数13901人,其中:高中5346人,初中8555人。中学在校人数37201人,其中:高中15187人,初中22014人。规模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4221人。小学26所,毕业生人数5858人,在校学生数35425人。幼儿园35所,在园幼儿人数1421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96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工程稳步推进,完成了天目山遗址保护规划国家评审,市文体中心、市博物馆完成施工图纸设计,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凤凰大厦等一批文化工程在建,白米、沈高两镇入选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乡镇行列。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再上台阶,全面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机制,天目山遗址入选首批“江苏省大遗址”名录,姜堰清明习俗入选省首批生态文化保护实验区,完成坝口广场工地文物发掘保护、展览展示工作。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举办了第七届群众文化艺术节10项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了建党90周年“颂歌献给党”专题文艺演出,“激情三水”广场文艺演出获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奖,举办了“农商银行杯”、“宏博锦园杯”全市少儿才艺比赛展示活动,全年文化下乡送电影2440场,送戏165场,送书85190册。

  广电事业加速推进。舆论宣传精彩纷呈,全年两台在泰州市级以上媒体用稿用片1200多篇(条),其中央视15条,《江苏姜堰溱潼会船节还俗于民》在央视《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在泰州市政府奖优秀节目评比中,共有50多件作品获奖。6部电视作品参加全国建党90周年“辉煌历程”优秀电视片和栏目评选以及全国“非物质遗产”影像节目评析表彰活动,其中3部获得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颁发的全国县级广播电视节目创优评析表彰一二三等奖,《姜堰面人王》和《姜堰滚莲湘》两部电视专题作品获得由中国国际影视文化协会和中国·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联合颁发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类”一等奖。数字电视整转高效优质,全年农村有线数字电视传输网络共布放光缆508公里、7110芯公里,安装交接箱208个,新开通光点1104个,新增有线数字电视用户5400户,超额完成年度发展用户5000户的目标任务,在泰州范围内率先创成“江苏省户户通有线电视市”。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服务环境不断改善,加大对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等投入力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资金对全市12家村卫生室进行了新建或改扩建,利用省扶持资金为182家村卫生室统一配备了35类基本设备,目前全市标准化村卫生室建成率100%。农合制度不断完善,2011年,全市有57.13万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99.4%,按人均筹资250元标准,累计筹集资金14283万元,住院政策补偿比72.6%,实际补偿比45.9%,我市实施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管理和信用等级评审管理制度的做法在卫生部召开的全国新农合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并将在全国进行推广。卫生保障显著提高,全年监督检查8530多户次,监测各种卫生指标1000多项次,监督覆盖率100%,监督户次率200%以上,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已建立62.26万份,建档率达85.5%,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达60%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0%以上。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07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190个,各类机构拥有床位共2857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举办了市第五届运动会,承办了泰州市“金沙杯”老年人棋类比赛、“万邦杯”武术比赛、“快乐健身庆重阳”等节目活动。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女足先后荣获省市(县)级组年度比赛和“省长杯”足球比赛乙组两项冠军,我市成为全国第二家市(县)一级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试点城市。特色品牌紧抓不放,成功举办了全国围棋象棋甲级联赛,全国女子围棋名人赛,世界女子围棋团体锦标赛等品牌赛事。体育设施和体育产业建设加快,市门球场和黄龙士纪念馆投入使用。全年投入50万元,对全市体育健身设施进行了全面的维护维修,逐步更新,体彩销售达7300万元,增幅近70%,名列泰州第一。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道路网络更加完善,全年完成道路砼浇筑4万平方米,沥青砼路面铺设2万平方米,疏通城区各类排水管8000多米,维修路牙360多米,更换各类井盖800多套,清理各类窨井2.1万座(次),清运淤泥2000多立方米,安装路灯451盏,维修各类灯具5600多盏(次),确保亮灯率99%以上。城市绿化提质增量,完成了天目山公园约50亩5000株苗木绿化栽植,完成了天目路、河东街、淮海东路等新建道路绿化配套,三水大道、罗塘路、长江路、东海路等主次干道及道路交叉节点绿化改造,共栽植各类乔木3800多株,灌木4万多平方米,建成区新增绿化面积28万多平方米,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8.9%和40.3%。全力实施住房保障,新建经济适用房500套,廉租房40套,公共租赁住房700套(间),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80户,解决了人均住房面积20㎡以下的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和外来务工人员租赁住房问题。镇村建设特色鲜明,白米镇顺利通过省园林小城镇验收,张甸镇、沈高镇通过泰州市园林小城镇验收,娄庄镇朱翟村通过省康居示范村验收,15个重点村全部达到泰州市康居示范村标准。

  环境质量稳步提升。2011年全市环境空气污染指数小于或等于100的天数为328天,比上年度增加7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9.9%,同比上升2个百分点;全年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未出现酸雨天气,降尘同比下降12.5%;市区昼夜环境噪声均值为55.8分贝,交通噪声均值为66.6分贝,均低于区域控制标准。城乡公众环境满意率为77.1%,同比上升近5个百分点,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稳定在85分。全年化学需氧量减排3097.3吨,二氧化硫减排731.66吨,氨氮减排326.91吨,氮氧化物减排906.87吨,超额完成年度减排任务。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总人口有所增加。年末全市总户数27.6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323户,户籍总人口79.4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25人,在总人口中:女性39.31万人,占49.5%。全年出生人数6351人,人口出生率为7.99‰;死亡人数5514人,死亡率为6.94‰;人口自然增长率1.05‰。

  就业人数有所上升。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为50757人,比上年增加194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职工工资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7.08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33454元,比上年增加3251元,增长1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746元,比上年增加3394元,增长16.7%。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1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802元,比上年增加1671元,增长18.3%。

  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18.77亿元,比年初增加16.83亿元,增长8.3%。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覆盖率达98.3%,其中: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6.98万人,失业保险覆盖率达97.8%;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8.27万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7.9%;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16.5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9.8%。全市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10098户14597人,城镇1725户3416人。全年最低生活保障金额2585.8万元,其中:农村1887.76万元,城镇698.04万元。
  
  注: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据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姜堰市统计年鉴》为准。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