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2-26来源:宝应县统计局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四个突破”的奋斗目标和“赶超发展、争先进位”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四化”战略,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1.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75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39.45亿元,增长14.1%,其中工业增加值112.35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102.33亿元,增长13.1%。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8757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加7833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7.8:48.0:34.2调整为17.1:47.8:35.1。

全面小康总体达标。省定全面小康社会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除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森林覆盖率两个非核心指标外,其余23个指标全部达标。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稳定增长。全县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89.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6%。粮食总产量91.08万吨,其中小麦36.41万吨、水稻52.82万吨,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油料总产量1.39万吨。生猪存、出栏分别为17.02、39.14万头,家禽存、出栏分别为403、1120万只。水产品总产量14.42万吨。新增高效农(渔)业面积12万亩,新创农业“三品”品牌161个,荣获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称号,有机农业开发区创成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宝应湖”农产品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宝应慈姑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完成各类水利土方780万方,宝射河治理、金宝河整治工程等全部完工,小型农水、芦氾河治理工程基本完成,大三王河、里下河水源调整、灌区渠系配套等工程开工建设。实施4个国家级水利项目和1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以及土地整理开发有序推进,新增耕地1.18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增各类农机装备3140台套,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86%以上。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新增农村“三大合作”组织155家。新创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3个、市全面小康达标村31个。新创电气化镇1个、电气化村10个。建成市级卫生镇2个、省市级卫生村17个。改厕1.5万座,新建户用沼气池1600座、农村沼气工程7处。新建公厕143座、垃圾池6700个。疏浚整治县乡河道65条,清理河道2600多条。运东垃圾填埋场完成主体工程,城乡垃圾集中处理实现全覆盖,农村“四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进一步健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76.31亿元,比上年增长34.1%。年末规模以上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总数达281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571.06亿元,增长34.2%。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298.79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52.3%。工业用电量8.33亿千瓦时,增长11.5%。

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1.76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实现利税42.21亿元,增长44.7%;实现利润24.48亿元,增长46.2%。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县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72家(不含劳务),完成施工产值245.24亿元,比上年增长22.9%;竣工产值226.10亿元,增长26.5%。资质以上建筑企业从业人员10.87万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034万平方米,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176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15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其中,城镇项目投资79.83亿元,增长23.7%;农村项目投资65.34亿元,增长21.9%。按产业分,一产完成投资1.56亿元,增长19.8%;二产完成投资113.14亿元,增长22.9%;三产完成投资45.46亿元,增长34.8%。

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9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普睿司曼电缆扩产、康源纺织、昌辰化纤、宝生聚酯、森萨塔传感器等项目进展顺利,迅达产业园、汉金富泰铜杆、兴发铝型材等项目开工建设。天地软件产业园、懒洋洋呼叫中心填补了我县信息软件产业和服务业外包的空白。文峰大世界投入运营,中央商城基本建成,科技服务中心、华美达大酒店建设进展顺利。生态新城先导区建设加快,一号邻里中心主体完工,主轴线宝射路建成,跨二横河桥竣工。

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4.98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全县房屋施工面积137.28万平方米,下降10.0%。其中,新开工面积44.13万平方米,下降42.7%。商品房销售面积15.76万平方米,下降4.4%。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7.1%。按销售地域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0.03亿元,增长22.9%;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2.65亿元,增长2.2%。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完成零售额87.35亿元,增长17.6%;住宿餐饮业完成零售额5.33亿元,增长9.0%。按规模分,限额以上企业实现13.12亿元,增长14.9%;限额以下企业实现79.56亿元,增长17.4%。

六、开放型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全年自营进出口总额5.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9%。其中,自营出口4.14亿美元,增长27.7%。完成协议注册外资4.12亿美元,增长41.2%;实际到账外资1.73亿美元,增长20.2%。

旅游业稳步发展。启动《宝应湖旅游度假区规划》编制工作,成功举办中国宝应荷藕节及生态旅游推介会。白鹿岛生态旅游区被授予全省乡村旅游二十强,被评为省自驾游基地。射阳湖荷园旅游区获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称号。扬州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和扬州射阳湖省级湿地公园正式获批。白鹿岛大酒店通过国家三星级旅游酒店验收。海奥地块五星级大酒店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开通了上海至宝应的旅游直通车,延伸了纵棹园—白鹿岛旅游专线。2011年,全县接待游客126.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0%,实现旅游收入11.94亿元,增长25.6%。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全年客运量1263万人,旅客周转量99700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5.1%和26.6%。全年货运量1478万吨,货物周转量263000万吨公里,分别增长25.2%和26.1%。其中,公路货运量730万吨,货物周转量48000万吨公里,分别增长22.7%和25.5%;水路货运量748万吨,货物周转量215000万吨公里,分别增长27.7%和26.3%。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邮电通信业完成业务收入4.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7.05万户,比上年增加6.31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9.48万户,比上年增加2.95万户。全县有线电视用户率达92.4%,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推进数字电视扩面,城区转数基本完成,农村转数全面开展。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0.22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0.58亿元,增长31.3%。全年财政支出41.32亿元,增长31.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2.30亿元,增长22.6%。

金融业发展态势良好。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21.90亿元,比年初增加32.6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3.13亿元,比年初增加16.8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37.53亿元,比年初增加22.46亿元。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射阳农商行宝应支行正式运营,成都银行宝应村镇银行批准设立,新办农村小贷公司2家。

保险业规模总体平稳。全年保费收入8.38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3亿元,增长35.5%;人身险保费收入6.75亿元,下降5.7%。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组织申报各类科技项目372项,获批216项。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国家重点新产品3项、省高新技术产品88项。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78项。新增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获批国家有机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宝胜集团获批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申请专利总量1700件,其中发明专利218件。获专利授权620件。引进储备性人才2600多人,引进支柱产业急需技术人才170人。引进高层次人才33名,其中7人获批省“双创”计划、11人获批市“绿杨金凤”计划。上海高校技术转移扬州分中心正式运行,天马工业设计中心、东南大学和扬州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宝应分中心成功组建。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新建、改造校舍15.1万平方米。开发区国际学校建成投用。新增省优质园1所、市优质园8所。安宜高中通过省四星级高中验收。高考全面丰收,本二以上达线3890人、净增500多人。新命名市特级教师9名。教育现代化创建基本完成。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组织下乡送戏60场、送电影2900场、送图书8万余册,创作剧(节)目40多个。实施周恩来读书处提升、数字影院改造等工程。新建(改造)鲁垛等镇文体阵地6个。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阶段工作,开展大运河“申遗”和“非遗”申报。宝映乱针绣、盛德水晶获市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县人医改造、夏集镇卫生院迁建等10个项目全面建成投运。新增省示范镇卫生院1个、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新创市标准化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医疗卫生机构新增医疗设备投入1800万元,城乡免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到10类、41项,“15分钟健康服务圈和医疗急救圈”逐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基本完成,15个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规划设置的210个村卫生室、2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人均筹资250元,县镇两级住院补偿比达70%。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县第十届全民健身体育节,承办市健美锦标赛暨全国健美选拔赛等重大赛事3次,全民健身活动获国家体育总局优秀组织奖,荣获第七届全国城运会女子足球乙组比赛冠军。曹甸体育用品获省体育产业基地。

十一、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乡建设积极推进。改造建设北河路、林庄路等6条道路,推进白田北路、泰山路等10条主次道路维修养护,改造中小街巷面积4.4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近17万平方米。在建农民集中居住区近30万平方米。332省道宝应段、安大公路宝应段、恒黄公路三期建成通车,237省道二期工程竣工,氾水运河大桥开工建设,宝应船闸扩容改造进展顺利。改造农村危桥75座,建成通村公路80公里。区域供水主体工程提前一年完成,县自来水厂二期工程投入运行,建成潼河夏集水厂。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年末城镇化率达45.7%。

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375.6吨和63.9吨,万元GDP能耗下降3.6%。完成造林3.3万亩,成片造林2.2万亩。森林覆盖率18.4%,城市绿化率41.1%。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覆盖率100%。大气环境质量良好天数比例97.4%。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公众生态环境质量满意率90.9%。有7个镇获国家生态镇命名,2个镇获省级生态镇命名,5个镇通过国家生态镇验收。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绿色学校107所、绿色社区25个、绿色家庭19个,县级绿色机关10个、绿色宾馆3个。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强力推进,国家生态县创建通过省级验收,国家卫生县城通过省市复检,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受到国家验收组高度肯定。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稳定。年末户籍人口91.42万人,比上年增加380人。其中,非农人口24.87万人,增加2208人;农业人口66.55万人,减少1828人。全年出生人口8029人,出生率为8.79‰;死亡人口7968人,死亡率为8.7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7‰。

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根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48元,比上年增长17.6%;人均消费性支出10889元,增长15.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8%。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327元,增长18.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354元,增长16.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7%。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33.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为43.9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职工养老保险净增参保14212人,医疗保险净增参保7128人,工伤、失业保险分别新增参保4523人、7512人,生育保险参保总人数达6万人。城镇居民医疗参保6万人以上。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征缴率达99%。新农合覆盖率99.2%,新农保参保率99.4%。征地农民社保覆盖率100%。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已保障9863户、1.8万人。新建廉租房65套、经济适用住房100套,筹集公共租赁房936套(间)。

就业水平不断提高。县镇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功能不断强化,12个镇建成人力资源市场,242个村建立就业服务平台。采集就业岗位4.7万个,推荐就业7000多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25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2%。培训城乡劳动者1.5万人次,组织创业培训963人,扶持创业201人、带动就业1352人。

注: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