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清河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2-24来源:淮安市清河区统计局

2011年,是清河发展进程中重要而不平凡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成功召开区第七次党代会,科学制定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继续保持赶超跨越的发展态势,夺取了“十二五”开局的全面胜利。

一、经济发展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经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26亿元,比上年增长27.9%。三次产业结构中,二产增加值17.97亿元,增长15.4%;三产增加值67.29亿元,增长31.8%;三次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0:23.4:76.6转变为0:21.1:78.9,二产下降2.3个百分点,三产上升2.3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7344元(约合13520美元),超过苏中发展水平。

全区地理面积32.28平方公里,其中新区面积8.73平方公里;另有盐河生态科技城面积为2.73平方公里,土地使用权归清河区,行政区划属淮阴区,土地管理权限为淮阴区。共辖有7个街道,44个社区。社区中有12个为村居合一。另外,因原村集体资产导致村民利益分配原因,杭州路、合肥路社区与洪福社区、果园社区管理权限范围基本一致、清新花苑、清隆家园2个社区的管理范围各涵盖了2个社区。

都市型工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7.81亿元、产品销售收入53.94亿元,利税总额6.44亿元(利润4.18亿元、税金2.2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7%、19.9%和61.8%。实现增加值12.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增加值率20.3%。

2011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25户,其中本年新增1户;全年完成产值46.14亿元,比上年增长51.27%,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51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38.0%;产品销售收入43.06亿元,比上年增长53.16%;利税总额5.6亿元(利润3.84亿元,税金1.76亿元)。亿元以上企业11户,金象传动顺利进入上市辅导期,旺旺食品、百隆色纺、正大清江药业、顺泰彩印等骨干企业运营良好,亿元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3亿元,利税5.19亿元,分别占规模工业78.7%、92.7%,骨干企业支撑明显。规模工业增加值为9.4亿元,增加值率为20%,产品产销率为95.5%,资产总额为36.97亿元,负债总额为20.6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5.77%。

在规模工业完成产值中,食品加工业产值15.86亿元,纺织服装业产值6.27亿元,医药化工业产值11.99亿元,金属及设备制造业产值5.73亿元,机电及机械制造业产值5.36亿元,其他行业产值0.93亿元。

服务业发展势头持续良好,商贸名区的中心地位开始凸现。淮海中心商业区、水渡口中央商务区已迈向百亿级核心商圈,业态更加丰富,品位不断提升,已成为苏北最具影响力的核心商圈。中央国际新亚广场、万达广场、淮海第一城三大知名度高、体量大的城市综合体,五星级开元名都大酒店、浩源汽车博览城、白鹭湖婚博园等建成运营。全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37.29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9%,其中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占GDP比重39.5%,较2007年提高17.9个百分点;全年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6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1.1%;服务业入库税收17.24亿元,同比增长28.4%,占全区税收收入的79.3%,服务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市场交易迅速发展,全年交易额达90亿元。服务业门类比较齐全,交通、商贸及物流、住宿餐饮、房地产及物管、休闲娱乐、居民服务、计算机软件、证券典当、担保及中介服务、租赁、法律、规划设计科研服务、公共管理等门类不断增加,扩大了对辖区单位及居民的服务范围。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9.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2%。在清河工商分局登记的年末全部内资企业182户,注册资本2.93亿元;私营企业2822户,注册资本22.51亿元;个体工商户14226户,注册资本11.86亿元。

财政保障能力得到增强。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1.1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2.03亿元,社保基金收入1.56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1.58亿元(不含土地出让金收入),上划中央四税5.98亿元,分别增长43.9%、44.5%、32.5%、12.9%、56.1%。

全年实现财政总支出29.28亿元,增长93.7%;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7.37亿元,增长46.8%;基金支出11.91亿元(含土地出让金支出),增长92%。

二、投资、消费与出口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86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1个,雨润中央新天地、苏宁电器广场、皇冠假日国际大酒店等重大商贸项目加快建设,投资超30亿元的光伏产业园成功落户,投资超10亿元的LED光电产业园快速推进。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4.6亿元,比上年增长37.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0.75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全区列入统计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个,有6个工业项目,8个服务业项目;共完成投资31.96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其中万达广场、开元国际大酒店本年投资超过5亿元。全区列入统计的房地产开发企业24户,完成投资38.79亿元,比上年下降5.0%,施工面积231.26万平方米,房屋销售面积71.15万平方米,房地产投资有所收缩,过热势头得到遏制。

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全年完成商品销售总额166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3.47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批发业5.87亿元,增长27.1%;零售业57.67亿元,增长2.8%;住宿业0.74亿元,增长68.2%;餐饮业9.18亿元,增长33%。市场成交额90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农副产品市场集市贸易成交额22.8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在淮海东路集中了全市最大的五户商场超市,各商场超市既相互竞争,又共同发展,商品销售额不断攀高,其中中央新亚在2011年的12月24日圣诞平安夜,单日实现销售1.13亿元,成为江苏省首个单日销售突破1亿元的商场,也成为圣诞平安夜这一天,销售冠绝全国的商场。

外向型经济取得显着成绩。新批利用外资项目23个,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244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6.5%;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04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9.4%;进出口总额236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企业净出口总额1680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1%;对外营业额80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4.0%。

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收入渠道多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58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工资性收入16291元,比年上年增长24.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708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人均食品支出4875元;恩格尔系数33.1%,比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2.03平方米,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101台,户均1台。收入差距较大,20%的高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337元,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998元,高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低收入家庭的6.5倍,基尼系数0.377,接近“警戒线”,存在明显收入不均现象。

在岗职工收入不断提高。全年列入劳资统计的单位152户,从业人员14607人,其中在岗职工14261人,其他从业人员163人,劳务派遣人员183人;在从业人员总数中,企业9234人,事业3292人,机关1288人,其他单位793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1356万元,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422万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6057元,比上年增长3.3%;其他从业人员年均报酬25890元。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医疗、低保等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全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2.77万人,共发放养老保险金7628万元;参加失业保险1.10万人,发放失业金72万元;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18336人,其中职工医保18266人,居民医保90652人,学生医保9418人,发放保险金5412.5万元,其中职工3261万元,居民2119万元,学生32.5万元;年末登记失业人员1279人,登记失业率2.12%。享受低保人数7492人,发放保障金1560万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应保尽保。

四、社会事业

外来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密度较大。全区年末户籍总人口23.58万人,比上年增加0.44万人;经济分配人口9.76万人;流动人口10.41万人(不含区内流动);常住人口为31.8万人,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851人。在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11.86万人,女性人口11.72万人,性别比为101.15(女性=100)。年末户籍总户数8.29万户,户均人口2.84人;全年出生人口2509人,人口出生率10.74‰;死亡人口536人,人口死亡率2.29‰;人口自然增长1973人,自然增长率为8.45‰。

计划生育工作全覆盖。全区共有育龄妇女50302人,已婚育龄妇女35899人,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妇女27518人,全区计划生育管辖区域内出生人口1365人,其中计划外出生10人,计划生育率99.3%。应落实措施29648人,已落实措施29646人,落实措施率99.99%。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R&D经费支出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52%,专利申请受理610件,申请授权200件。全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19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1041人。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面向全国公开选聘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组织优秀教师出国培训,师资力量不断加强,教育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区拥有基础教育学校35所(小学、中学不包括市直属学校,下同),其中幼儿园20所,小学6所,中学9所;共有班级数799个,其中幼儿园277个,小学268个,中学254个;在校生人数34408人,其中幼儿园10586人,小学11409人,中学12413人;全年招生10165人,其中幼儿园4320人,小学2095人,中学3750人;毕业生人数9670人,其中幼儿园3237人,小学1910人,中学4523人;共有教职工人数2629人,其中专任教师2090人。学校占地面积56.8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13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8.41亿元。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八馆一院一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相继建成,城市商业、休闲、娱乐、公共服务等功能布局日益完善,形成“十五分钟步行生活圈”。全区共有文化站7个,文化馆、艺术馆各1个。广播电视覆盖率100%,有限电视接入率85%,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5349平方米。

公共卫生事业全面推进。健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面向全国招聘百名副高以上职称医师和优秀卫生人才,社区卫生服务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全区年末拥有区属卫生医疗机构30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妇幼保健所1个。卫生技术人员537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80人,注册护理师、护士129人。产妇住院分娩比例100%,婴儿死亡率0.96‰。

城市品质得到新提升。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新区生态、文化特色进一步彰显,创成全市唯一的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占地5000亩的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全面建成,省级古淮河湿地公园创建顺利通过专家评审,中国城市化史馆、郎静山摄影艺术馆顺利开馆。老城区改造成效明显,实施旧城改造和房屋征收项目34个,完成拆迁50万平方米,丰惠财富广场、清河城市广场等一批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西安路、北京路等重点路段景观提升工程相继完成,中心城区不断长高变靓。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中央新亚、淮海第一城、万达广场等三大城市综合体全面运营,市中、钵池山、白鹭湖等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运行,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02%。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产值占比下降,空气质量良好天数占全年90.1%,水质达标率100%,单位GDP能耗下降率为7.7%。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