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沛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2-24来源:徐州市沛县统计局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三化强县、三业富民,统筹城乡、全面发展”,抢抓机遇促增长,奋发有为调结构,创新思路破难题,竭尽全力惠民生,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显着进展,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民生得到持续改善,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一、综合

经济运行高开稳走、持续向好,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01.6亿元(不包括大屯煤电公司工业增加值63.44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144.23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107.37亿元,增长15.7%。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6.6∶47.8∶35.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24亿元,增长40.6%,是“十五”末的5.3倍,税收总量、税收占比均居苏北前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3.9亿元,增长29.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5.14亿元,增长27.2%、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增长24%。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204亿元,增长16.2%。镇域经济支撑作用日益彰显,沛城、大屯、龙固、敬安、杨屯5个镇财政收入超亿元,沛城、大屯跻身全市十强。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加快,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完成22个。综合实力跃进苏北五强,首次跨入全国百强,列84位。

就业形势稳定。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着力解决下岗职工和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城镇新增就业突破4.3万人,1.6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7.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稳步推进,参保人数持续增长,待遇标准又有新提高。

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04亿元,增长16.2%。年末全县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达4431户,比上年增长20.9%,注册资本85.99亿元,增长61.8%;工商部门登记的个体户3.11万户,增长11.5%,注册资本6.25亿元,增长29.7%。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0.32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农业产值57.27亿元,增长19.9%;林业产值0.61亿元,增长56.4%;牧业产值27.75亿元,增长21.7%;渔业产值2.08亿元,下降13.7%。粮食生产形势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7.0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58千公顷,增长4.3%;粮食总产量58.11万吨,同比增长4.5%。其中,夏粮产量23.59万吨,增长8.4%;秋粮产量34.52万吨,增长2%。油料播种面积0.99千公顷;蔬菜播种面积48.82千公顷。高效农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511”工程,鸭、菜、菌“三棚”总量持续扩张,全县高效农业面积达89.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9%,高效设施农业增幅全省最快。牧渔业发展稳定。当年造林面积0.9千公顷,林地面积10.08千公顷。全年肉类总产量17.61万吨,增长39%,其中猪牛羊肉产量5.54万吨,增长18.9%;禽肉产量11.31万吨,增长5.5%。禽蛋总产量7.02万吨,下降9.7%。奶类总产量0.38万吨,增长31%。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13万吨,下降5.8%。坚持园区化发展农业,农业产业综合竞争力全省名列前茅。沛县被批准为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粮食总产七年连增。“四园一村”建设获省农业农村政策创新奖。

“发展三棚奔小康”富有成效。深入开展“百家部门连农村、千名干部进农田、亿元资金扶农业、十万大棚富农民”主题活动,持续推动鸭、菜、菌“三棚”扩张,。生态肉鸭孵化、养殖、加工全国第一,年孵化2.3亿羽、饲养1.7亿羽、加工2亿羽,被评为中国肉鸭之乡、省肉鸭产业基地;特色蔬菜全省第一,年复种面积120万亩,其中设施菜复种70万亩;优质稻米全市第一,种植面积57万亩,全部实现无害化、粳稻化优质化,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

农合组织建设成效突出。率先探索“支部建在协会上”的新型农合组织模式,着力破解土地零散、农户松散、市场分散、资金闲散、组织软散等问题。成立了全省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全县各类农合组织达到1058家,入社(会)农户17万户,占农户总数的65%。加大脱贫攻坚力度,3万多人脱贫。“一村一品”工作连续四年全市第一。

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五年累计投资10亿元,完成湖西大堤加固,鸳楼闸、邹庄闸改建,湖西泵站改造等工程,疏浚县乡河道89条、河塘324个,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0.4万亩。投资5.3亿元改造中低产田27.7万亩,整理土地13.9万亩、采煤塌陷地3.8万亩。新建农村公路390公里,所有行政村通班车。推广新品种60多个,新技术、新工艺78项,良种覆盖率达98%。在全市率先实现粮食作物农业保险全覆盖。主要农作物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81.7%,被授予全国农机平安示范县。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运行良好。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16.76亿元,比上年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3家,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重工业产值193.6亿元、336.3亿元,分别增长67.8%和71.7%。股份制工业产值432亿元,增长80.7%;先进制造业水平提升,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4.3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8%。全县工业用电量21.73亿千瓦时(剔除大屯网网供因素),同比增长21.3%。

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30.3亿元,比上年增长63%;实现利税79.73亿元,增长67.6%,其中利润36.41亿元,增长76%。

主导产业集聚发展。铝加工产业集聚大屯铝业电解铝、华丰高精铝板带、沃德铝型材等项目12个,总投资100亿元,培育了中煤、华西、佛山三大百亿元板块。新型铝材产业园跻身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荣获中国新型铝材产业基地称号。煤盐化工产业集聚天裕化工、天成氯碱、中兴化工等项目18个,总投资160亿元。沛县被确定为全国七大煤化工基地之一。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广西桂柳、南京雨润等龙头企业82家,总投资6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荣获首批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省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省绿色食品产业园等称号。三大特色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5%。

传统产业提档加快。冶金铸造产业形成11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实现产值30亿元。纺织塑编产业年产各类棉纱40万吨、塑编制品10万吨,实现产值80亿元。

新兴产业起步良好。光伏产业开工建设投资13亿元的中宇光伏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投资7.5亿元的中强光伏冶金法多晶硅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科洋光电、金牌药业、神光电子、华宇测控等41家企业,产值达到174亿元。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1亿元,比上年增长50.2%,实现增加值27.47亿元,增长15%。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63.1万平方米,增长53.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34.7万平方米,增长55%。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59.48万平方米,增长0.3%,其中住宅54.39万平方米,增长2%,商品房销售额16.32亿元,增长9.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3.9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5.14亿元,增长27.2%;工业投资140亿元,增长24%;房地产开发投资15.5亿元,增长30.2%。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天安化工焦化、上海能源铝板带、金虹特钢、千万吨港口等项目建成投产运营或快速推进,敬安特高压变电站、上海能源2×30万千瓦发电机组等项目相关材料已报国家发改委。轻工业实现重大突破,台湾宝亿集团成功落户沛县,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不到四个月时间。新兴产业实现重大突破,中强光伏、中宇光伏即将建设投产。成功举办第八届刘邦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取得一批重大招商成果。共签约项目78个,总投资272亿元,外资1.98亿美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1个,总投资256亿元;共有在建项目156项,总投资27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6项,总投资184亿元。156项工业重点项目中,投产或部分投产67项,设备安装65项。191项城乡建设工程中,竣工52项,主体完工28项,主体施工81项。120项农村农业工作项目已完成或快速推进。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城乡市场均保持良好增长。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2.54亿元,增长1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8.62亿元,增长21.3%。分地域看,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城镇实现零售额51.13亿元,增长20.5%;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0亿元,增长18.2%。商贸物流业发展迅速。东原千万吨港口、疏港公路和通港铁路全面竣工。苏鲁粮食现代物流园、临港产业园快速推进。金凤凰建材装饰城、温州商贸广场等一批大型专业市场相继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扎实开展,建成生产生活小超市627家,所有行政村和重点自然村实现全覆盖。

2010年,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达849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自营出口8109万美元,同比增长123.2%;进口372万美元,下降60%。全年实际利用外资9721万美元,增长397%。宝亿制鞋、佳汉纺织、汇能矿业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落户,大丰、顺福、虹达等骨干企业出口规模稳步扩大。

六、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较快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7.81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2389万人,货物运输量140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0.8%和23.9%。年末全县公路里程2291公里。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3.35万辆,比上年增长45%,私人汽车拥有量2.62万辆,比上年增长49.8%。

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投资2.8亿元的高速公路连接线和投资1亿元的西绕城一期建成通车,投资1.82亿元的东环路和投资1.3亿元的沛丰路改扩建工程加速推进,沛丰铁路稳步建设,湖西航道改造升级开始启动,大交通的框架基本拉开。

邮电通信业加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6.5亿元,比上年增长50%;年末本地电话用户15.5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73.2万户,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5.2万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3.69亿元,比上年增长43.8%。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24亿元,增长40.6%。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地方一般预算支出36.01亿元,增长32.4%。全年教育支出7.27亿元,增长25.8%;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92亿元,增长4.2%;科学技术支出0.99亿元,增长27.3%;医疗卫生支出2.26亿元,增长20.5%。

金融市场高位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70.63亿元,增长35.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10.57亿元,增长16.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3.92亿元,增长17.8%。

金融服务业快速壮大。江苏银行、吴江农村商业银行和华泰证券入驻沛县。农村信用联社改制组行全面启动。汉源村镇银行筹建顺利。诚和担保公司被授予省A级资信企业。成功跨入省第三批金融生态达标县行列。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88万元,增长16.5%,其中财产险收入0.93亿元,增长25%;人寿险收入3.95亿元,增长15%。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果,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资金8460万元,科技部门管理的财政科技投入5580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7%、7.3%。组织申报各级科技项目148项,其中已批准国家科技项目3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支撑计划14项,省苏北专项计划35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项,省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11项。申请专利1229件,增长32%,其中,发明专利398件,增长52%,专利授权量756件,增长2%。组织实施省级以上专利成果转化项目8项;扶持科技型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11个。荣获县级以上科技进步奖92项。专利授权量连续5年全市第一。

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年末拥有各类学校154所,在校学生数14.53万人。其中普通中学6所,在校学生2.24万人;小学校114所,在校学生6.25万人。幼儿园40所,在园儿童4.67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7%;高中毕业生升学率%。沛县中学、职教中心成功创建省四星级学校,保安学校、歌风中学、新华中学通过三星级验收,江苏电大沛县学院成为国家级示范性基层电大。全县中小学均达到省市标准化建设要求。每个镇建成1所公办幼儿园。投资1.2亿元新建汉源中学。校舍安全工程有序推进。生态德育被确立为“十一五”国家级立项课题。教师全员培训走在全省前列,入选国家级远程培训项目县。新增特级教师7名。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体事业开创新局面。年末全县共有剧团、影院2个,文化馆(站)16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25.5万册;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100%;有线电视蓬勃发展,有线电视入户率55.6%,村镇联网率达100%。

在苏北率先实现镇级文联全覆盖。所有镇均建成省达标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城乡。农家书屋工程、万村体育健身工程、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覆盖所有行政村。送戏、送电影、送书下乡分别达到850场、3.5万场、30万册。30多部作品和文艺节目获得省级以上奖项。世界冠军人数达到20人。获市级以上体育比赛金牌292枚。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刘邦文化节”被评为中国十大节庆品牌。夏季乘凉晚会获省“五星工程奖”服务奖。体育中学被授予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省首批四星级业余体校称号。

卫生事业取得新进步。加大对农村卫生扶持力度,改造乡镇卫生院。年末有各类卫生机构67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2828张,有卫生技术人员3295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410人,注册护士1554人。2010年全县农村居民93.4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99.7%。

全面启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人民医院、中医院分别通过省二甲医院复评、省二甲中医院验收。敬安、栖山2家卫生院被评为省级示范卫生院,鹿楼、张庄等6家卫生院被确定为省级中心乡镇卫生院。创建省级村卫生室200家、市级村卫生室413家。甲流感、问题奶粉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妥善处置。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平稳,被评为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省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

人口计生工作实现新突破。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得到初步遏制。在全市率先实现县镇村三级世代服务中心体系全覆盖,被授予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县志办被表彰为全国方志工作先进单位。荣膺省双拥模范县“六连冠”。其他各项社会事业都得到了新发展。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27.94万人,增长1.7%,其中非农人口48.28万人增长7.8%;年末常住人口110.1万人,年平均常住人口110.79万人,人口出生率24.14‰,人口死亡率7.48‰,人口自然增长率16.66‰。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30元,比上年增长15.1%;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5786元,增长16.3%;农民人均纯收入8378元,增长14.6%。城乡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1.7平方米,与增加0.7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1.9平方米,增长10%。

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新增基本养老保险职工3957人,达到5.23万人;新增基本医疗保险职工7459人,达到9.38万人;新增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0人,达到6.69万人。年末全县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失业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97.1%、97.4%、96.6%。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4.08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21.17万人。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如使用请以《沛县统计年鉴-2011》中数据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