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贾汪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2-24来源:徐州市统计局

201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融入主城区,建设新贾汪”为主题,大力实施“十大行动计划”,集中力量抓好“三重一大”项目建设,综合实力、产业层次、城乡面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以区为单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 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2.4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4.42亿元,分别增长2.0%、15.7%和13.7%。全区人均GDP39674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6297美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3:54.4:37.3调整为7.9:54.3:37.8。

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全区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13.56亿元,增长14.0%,总量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6.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年末,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个体经营户21248户,比上年增加1231户;私营企业2616家,比上年增加137家;注册资(本)金98.82亿元,增长31.6%;个体私营从业人员7.37万人。永兴家具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大力实施名牌战略,荣获“徐州市名牌产品”称号。

小康建设成效显著。至2011年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中,除R&D占GDP比重与目标值略有差距外,其余24个指标均达到或者超过省定全面小康标准,其中五大核心指标全部达标;顺利通过市级验收,贾汪以区为单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步提高。2011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90亿元,增长20.5%。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 77.94万亩。其中,粮食面积59.61万亩,单产394公斤/亩,总产量23.51万吨;油料产量0.19万吨,增长14.9%;棉花产量0.12万吨,增长13.2%;水果产量9.05万吨,增长9.4%;肉类产量2.32万吨,增长14.0%。年内,全区生猪出栏量18.30万头,家禽出栏量391.35万羽,分别增长20.4%和32.9%。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1。

表1: 全区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

名 称
计量单位
    2011
比上年增减%
 粮食总产量
235101
-3.5
 其中:夏粮
83580
-14.9
       秋粮
151521
4.1
 棉花
1236
13.2
 油料
1893
14.9
 水果
90500
9.4
 肉类
23235
14.0
 水产品
6400
0.4
 禽蛋
13500
3.8
 生猪出栏头数
万头
18.30
20.4
 生猪存栏头数
万头
13.32
22.4
 家禽出栏数
万羽
391.35
32.9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2011年,全区高效规模农业面积达到28.5万亩,比重提高到60%;新增设施农业1.9万亩,设施农业面积扩大到9.7万亩;全区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9个,认定面积2000公顷。大洞山万亩石榴园成为全国三大石榴园之一,获得“贾汪大洞山石榴”地理标志认证。紫庄、耿集草莓园和汴塘葡萄园、塔山杭椒种植园成为设施农业新亮点。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2011年,继马庄村、大李庄村和湖里村之后,青山泉村、唐庄村、建平村和荒里村被授予“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荣誉称号。年内,新增大路村、关口村、杏沃村、铙钹村等8个“新农村电气化村”。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2011年,全区183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48.37亿元,增长53.6%;实现销售收入455.94亿元、利税总额49.43亿元、利润29.79亿元,分别增长44.0%、62.2%和88.9%。工业企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产品销售率98.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2。

表2: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11年
比上年增减(%)
发电量
亿KW•H
73.96
5.5
水泥
万吨
837.67
 0.1
水泥熟料
万吨
436.80
-5.3
粗钢
万吨
90.60
51.7
焦炭
万吨
199.22
169.9
万块
41056
66.9
纸及纸制品
万吨
69.13
13.8
饲料
万吨
17.64
28.3
针织服装
万件
2292
-1.8

主导产业支撑作用增强。2011年,全区9家纳税额超千万元企业累计纳税4.37亿元,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23.2%。其中,阚山电厂、中联水泥双双突破亿元大关,纳税额合计2.67亿元。年内,电力能源、新型建材、冶金煤化工三大传统产业完成总产值208.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6.6%。

高新技术产业增势强劲。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1.72亿元,增长156.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0.46%,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

工业园区实现新突破。2011年,江苏徐州(贾汪)工业园区实现业务总收入96亿元,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29亿元,完成实际到账外资3830万美元,完成自营出口额7260万美元。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3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4个,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超2亿元,基础配套能力和发展空间得到不断增强。年内,园区已入驻各类工商企业230余家,初步形成了机械装备及配套件、橡塑制品、新型材料、精细化工四大优势产业板块。年末,共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占全园区规模以上企业70%以上。

建筑业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全区建筑业增加值完成4.35亿元,增长13.8%。建筑业实现税收2.25亿元,增长55.3%。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57亿元,其中省外完成产值3.48亿元。实现工程结算收入5.68亿元,增长45.3%。年内,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0.86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85.12万平方米,分别增长57.7%和18.2%。房屋竣工面积101.6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9.85万平方米,厂房及建筑物64.3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50.14 亿元,增长34.6%。其中:第一产业3.66亿元,第二产业108.69亿元,第三产业37.79亿元,分别增长62.9%、25.1%和68.4%。年内,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86.38亿元。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其中:龙山水泥二期完成投资10.20亿元、东方热电二期4.02亿元、捷达纸业4.36亿元、宝丰特钢8.76亿元等。

房地产持续较快发展。2011年,全区房地产完成投资8.15亿元,增长20.8%;实现税收收入7535万元,增长22.1%。年内,17家资质以上房地产企业施工面积103.23万平方米,销售面积21.06万平方米,销售额5.45亿元。

五、国内外贸易

城乡消费品市场活跃。2011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91亿元,比上年增长17.5%。服务业实现税收合计3.41亿元,其中:批发零售业1.85亿元,占全区服务业税收的54.3%。重大商贸服务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百大购物中心扩建、同乐商业广场等项目奠基,龙栖、天智、花都三家星级酒店主体完工。

对外经济较快发展。年内,全区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7316万美元,增长90.8%。其中出口10798万美元,增长19.5%。协议利用外资13538万美元,增长46.2%;实际到帐注册外资7336万美元,增长44.6%。全区招商引资新签约1000万元以上项目140个,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60个,已开工项目79个,竣工项目20个。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增长。全区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完成11.76亿元,增长15.4%。年末,辖区公路线路总里程872.3公里,一、二、三级公路占比提高1.6个百分点,内河航道通航里程36公里。年末,拥有公交营运车辆 59 辆,行驶里程643万公里,全社会客运量699万人次,比上年增加 47 万人次。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区邮电局(所)13处,邮路总里程1523公里。邮电业务总收入7268 万元,比上年增长23.7%。全年发送函件82.47万件(新口径),增长13.2%;包裹0.97万件,特快专递3.13万件;累计订销报刊427.24万份,增长7.0%。年末,电话机总数6.15万部(含小灵通),局用交换机容量11.10万门;电信宽带2.92万部,比年初增长48.3%。

旅游资源效益凸显。我区以“一山一湖一寺”开发为重点,旅游带动作用日益扩大,同时加快开发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红色文化旅游等旅游资源。大洞山风景区被省林业局正式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是徐州市第二个省级森林公园,也是第一个通过审批的环城森林公园,拥有林地面积1353公顷。茱萸寺完成开光大典,全区旅游人数突破20万人次。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职能继续深化。2011年,全区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18.85亿元,增长33.1%;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02亿元,增长51.6%;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1.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主体税种和重点税源支撑显著。年内,全区一般预算支出15.61亿元,增长39.0%。用于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等社会投入保持较高增速。财政收支完成情况见表3。

表3:  全区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单位:万元、%

 标
2011年
比上年增减
财政总收入
188464
33.1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110160
51.6
地方财政支出合计
221505
56.6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
24108
52.0
教育
43532
36.6
社会保障和就业
11958
31.0
医疗卫生
9299
131.6
城乡社区事务
11157
88.5
农林水事务
27223
33.4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0.06亿元,同比增长9.4%。城乡居民储蓄余额65.77亿元,增长9.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2.72亿元,增长12.6%。综合贷存比62.7%,低于临界值12.3个百分点。

八、科教文卫事业

科技事业稳步推进。2011年末,全区拥有科学技术人员10980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4976人。年内,组织申报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46项,已获得立项10项。其中:国家星火、火炬项目4个,省苏北科技发展计划项目4个,省级工业支撑计划1个,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5个,市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1个。全年R&D占GDP比重达0.95%。累计完成发明专利申请278件,完成企业专利申请212件,完成新增专利授权数303件。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11年,全区拥有各类学校在校学生64463人,毕业生19196人,拥有教职工5368人,其中专任教师4103人。全年教育支出43532万元,比上年增长36.6%。年内,全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积极拓宽筹资渠道,继续实施校安工程。2011年完成校安工程新建项目34个共10万平方米,加固面积5万平方米,完成了14所幼儿园的新、改扩建任务,顺利通过“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评估验收。玉龙湾小学、幼儿园,徐州工业园学校等一批教学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学校建成。

卫生事业成绩斐然。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8个(不含诊所等)。其中:综合医院5家,卫生院7家。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634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528人,注册护士644人,药师(士)110人。全年入院人数4.90万人,出院4.85万人。全年医疗卫生支出9299万元,比上年增长131.6%。年末,全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32.96万人,参保率100 %;新农合补偿款6762 万元,拨付城乡医疗救助金301万元。

文化事业不断进步。“六百小培养工程”全年培训青少年学生2万余人次,在全市率先建成10家村级“青少年之家”、5所乡村学校少年宫、1个青少年素质实践基地和1个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关注弱势未成年人群体工作得到中央及省市领导肯定,紫庄留守儿童工作被央视《焦点访谈》栏目进行报道;出台《贾汪区文化繁荣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相继建成7个综合性镇级文化站、122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22家农家书屋、基本实现村村覆盖;大洞山风景区文化发掘整理有序推进,马庄村民俗旅游开发紧锣密鼓。

九、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

城市建设快速推进。2011年,实施6大类39项城建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5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0.3平方公里。棚户区改造作为突破城建、改善民生的头号工程,提前一年半完成棚户区拆迁任务。全区累计拆迁70.3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项目15个,总面积71.5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全面完成。中央百大、群力二期、老鱼市、同乐等6个片区拆迁23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年度计划。70套廉租住房,100套经济适用房即将交付使用,198套公租房基本完工。

城市面貌继续改善。年末,全区城市园林绿化面积835.7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6平方米。实有城市铺装道路46公里,铺装道路面积92万平方米,人均道路拥有面积17.5平方米;城区路灯3726盏,比上年增加868盏。2011年,全区市场运作保洁人数533人,实际保洁面积167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18299吨。山水大道建成通车,光明路、工商北路、利民路等6条涉煤道路竣工通行,城市照明远程监控工程交付使用。积极参与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年内完成成片造林1.13万亩,更新完善农田林网6.0万亩,四旁植树123万株;以大洞山风景区为重点,高质量完成荒山绿化6400亩,栽植乔木20万棵,花冠类和球类60万株,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和提升,成为全市荒山造林的典范。

环境保护稳步推进。2011年,全区城市绿化覆盖率40.8%,森林覆盖率22.2%,环境质量综合指数91.2。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环境噪声达标率85.4%;全年COD和二氧化硫排量分别减排1022.93吨和829.18吨;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大幅下降,工业废气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天数334天,并已连续4年超过300天。节能降耗加快推进。年内共安排资金502万元,帮助8家企业实施行政关闭,以进一步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加快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十、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年末,全区总户数14.21万户,户籍总人口50.51万人,比年初下降0.1%。年末,全区男女性别比为109.3:100。城市化水平达49.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20.5万人。其中:城镇私营与个体从业人员3.0万人。全区城镇新登记失业人员4883人,失业人员就业5042人。实有登记失业人员301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年内,全区劳务输出人员73829人。其中:省内50332人,省外23497人。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2011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3362元,同比增长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50元,增长17.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009元,增长18.7%。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6.2%,其中:城镇36.0%,农村36.3%。年末,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3016元,比上年增加732元。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243.5部,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55.5台。

社会保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区城镇养老、失业、医疗三大保险覆盖面96.5%,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实现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新农保、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为全区7305名纳入社区管理的离退休职工免费体检,为7694名“4050”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灵活就业办理社保补贴,全年共为下岗失业职工办理社会保险补贴835万元。救灾、抚恤事业累计支出1030.6万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支出1018.7万元。新农保参保人数14.1万人,5.2万人领取基础养老金3954 万元,12019 位80岁以上老人领取尊老金453万元,1840 名五保老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被征地农民纳保20517人,全年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3653万元。

社会治安环境不断改善。2011年,全区共破获案件758件,八类案件破获率达92.8%。全年共抓获各类违法分子3980人。其中:刑事案件人员572人,下降23.2%。摧毁犯罪团伙39个,共缴获赃款、赃物450万元。刑事案件收案221件,民事纠纷案件收案5409件,结案率分别为98.22%和98.78%。年末,全区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93%,平安贾汪建设扎实推进。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水产品产量、林业数据来自区农业委员会;灌溉面积、水资源数据来自区水利局;财政、金融数据来自区财政局;开放型数据来自区商务局;个体、私营户 数和从业人员数据来自区工商局;函包裹件、电话户数、宽带等数据来自区邮政局、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卫生、新农合数据来自 区卫生局;科技、新技术、专利等数据来自区科技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区环保局;公路里程、港口货物吞吐量数据来自区交通运输局;城市交通数据来自区公交公 司;城市污水处理、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城市建设数据来自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城市与园林管理局;人口、社会治安数据来自区公安局、区人民法院;三大保 险、城乡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GDP、工业、投资、消费、城乡收入等其他数据来自区统计局。

注:
(1)地区生产总值绝对额按当年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如使用请以《贾汪统计年鉴-2012》中数据为准。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