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2-22来源:南京市统计局
2011年,全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道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创业、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功能提升、城乡统筹发展及居民生活改善等各项重点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成效显著,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14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63.61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760.99亿元,增长12.3%,其中工业增加值为2390.51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220.91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比重为2.7:44.9:52.4。
 
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为39.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4,比上年上涨5.4%。构成消费价格的八大类指数呈“七升一降”格局。
 
2011年城市居民消费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指标名称
比上年上涨(%)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5.4
一、食品类
11.3
二、烟酒及用品类
7.1
三、衣着类
8.4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
8.0
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
2.6
六、交通和通信类
0.9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
-0.6
八、居住类
4.4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4.2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104.3,比上年上涨4.3%。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0%;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9%;轻工业类价格上涨1.9%;重工业类价格上涨4.8%。
 
二、农业
 
全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83.50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农业产值完成162.45亿元,增长16.5%;林业产值完成3.22亿元,增长3.2%;牧业产值完成47.02亿元,增长19.2%;渔业产值完成57.20亿元,增长13.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完成13.62亿元,增长12.3%。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41.43万亩,比上年减少0.24万亩;油料种植面积74.57万亩,比上年减少2.58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34.03万亩,比上年减少0.72万亩。
 
年末全市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52.32万亩,其中当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3.21万亩。
 
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112.06万吨,比上年增长1.3%,其中夏粮产量21.16万吨,下降2.6%,秋粮产量90.90万吨,增长2.2%;油料总产量10.49万吨,比上年下降10.9%;蔬菜总产量293.36万吨,比上年增长10.2%;水产品总产量20.62万吨,比上年增长1%;肉类(猪、牛、羊、禽)总产量12.29万吨,比上年增长0.2%;禽蛋总产量7.58万吨,比上年增长1.4%;牛奶总产量8.59万吨,比上年下降0.2%。
 
年末全市累计通过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598个。累计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个数241个。累计有机食品基地135个。累计通过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3]生产基地总面积228.98万亩。
 
三、工业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实现工业总产值10352.03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其中股份制企业增长20.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30.1%,国有企业增长19.2%,集体企业增长35.6%。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总产值1790.46亿元,增长21.0%,重工业总产值8561.57亿元,增长25.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产值1021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出口交货值1104.08亿元,增长32.2%。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64%。在全市统计的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六成产品产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品产量
比上年增长(%)
卷烟
亿支
339.07
-0.7
原油加工量
万吨
2179.33
3.9
烧碱(折100%)
万吨
22.68
15.8
乙烯
万吨
153.90
26.7
纯苯
万吨
66.78
11.7
合成氨(无水氨)
万吨
22.50
20.2
化肥(折纯)
万吨
15.58
2.4
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
万吨
11.17
11.9
初级形态的塑料
万吨
165.17
14.5
化学纤维
万吨
14.40
23.8
水泥
万吨
951.23
8.2
生铁
万吨
1132.98
10.9
粗钢
万吨
1151.83
9.3
钢材
万吨
1104.19
4.9
汽车
万辆
34.42
-5.9
摩托车
万辆
47.25
2.8
民用钢质船舶
万载重吨
354.51
5.4
移动通信手持机
万台
719.19
140.4
电子计算机
万台
16.68
3.4
彩色电视机
万台
422.40
2.0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484.68
48.5
 
全年实现工业新产品产值1097.97亿元,比上年增长9.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223.89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40.8%,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全年现代通信、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风电光伏装备、新材料、轨道交通、智能电网与电力自动化、航天航空等八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5亿元,比上年增长30.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407.93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实现工业利税1110.14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实现利润589.78亿元,比上年增长27.8%。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
   
利润总额(亿元)
比上年增长(%)
总 计
589.78
27.8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75.44
2.1
其中:集体企业
3.85
50.3
股份制企业
211.22
21.4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284.59
43.0
其中:私营企业
105.32
49.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10.03亿元,比上年增长21.3%。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投资1663.16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投资471.00亿元,比上年增长7.4%;民间投资1958.79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投资979.33亿元,增长20.7%。
 
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9.31亿元,比上年增长38.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041.43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000.22亿元,增长24.9%;工业投资中,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620.73亿元,增长26.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93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96.73亿元,比上年增长18.8%。
 
全年实现商品房屋销售面积767.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7%;实现商品房屋销售额714.72亿元,比上年下降9.2%。
 
全年各类保障房共完成投资17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82.1%。保障房施工面积达1540万平方米;其中廉租房在建套数0.5万套,公租房在建套数1.1万套。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0.30亿元,比上年增长17.8%。从销售单位所在地区看,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2574.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6%;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96.11亿元,比上年增长22.0%。从行业分组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42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7.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47.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6%。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1511.85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其中批发业实现306.06亿元,零售业实现1205.79亿元,分别增长31.9%和21.8%。
 
2011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分类情况

  
绝对量(亿元)
增幅(%)
      
1511.85
23.7
食品、饮料、烟酒类
202.42
19.3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163.85
18.7
化妆品类
27.60
14.3
金银珠宝类
44.27
41.1
日用品类
53.45
26.1
五金、电料类
4.88
22.6
体育、娱乐用品类
16.90
13.7
书报杂志类
11.54
8.0
电子出版物和音像制品类
1.38
37.0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114.52
18.5
中西药品类
107.55
48.9
文化办公用品类
63.93
19.9
家俱类
27.89
27.0
通讯器材类
36.21
64.0
煤炭及制品类
1.05
-4.8
石油及制品类
208.45
26.6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51.25
45.2
机电产品及设备类
6.86
8.4
汽车类
362.54
18.8
其他类
5.29
-18.7

全市年成交额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61家,交易金额达到131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6%。
 
全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10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郊县旅游收入157.56亿元,增长30.2%。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7331.6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8%。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7181万人次,增长12.8%;接待入境旅游者150.66万人次,增长15.1%。国际旅游创汇收入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3%。全年经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人数达3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1%。年末全市拥有旅游星级宾馆饭店113家。旅游A级景区51家,其中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10个。各类旅行社502家,其中具有组织出境游资质的旅行社23家。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573.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完成出口总值308.65亿美元,增长24.0%。外商投资企业全年出口额达107.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9%,占全市出口总值的比重为34.9%。
 
从出口商品市场看,对亚洲、欧洲、北美洲三大主体市场的出口全面增长,全年完成出口值265.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7%,占全市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86.1%。
 
2011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出口额及其增长速度
国别和地区
出口额(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308.65
24.0
一、亚洲
125.54
29.4
#东南亚国家联盟
29.40
55.3
二、非洲 
16.33
33.1
三、欧洲
89.95
23.1
# 欧洲联盟
83.90
22.6
四、拉丁美洲
19.76
23.3
五、北美洲
50.20
16.8
# 美国
43.97
15.8
六、大洋洲
6.87
-8.1
# 澳大利亚
5.38
7.6
 
从出口商品构成看,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82.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5%,占全市出口总值的比重为26.6%。机电产品出口完成164.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5%,占全市出口总值的比重为53.4%。
 
全市出口额超千万美元的企业341家,出口额达268.7亿美元,增长27.2%,占全市出口总量的87.0%。
 
2011年出口贸易主要分类情况
  
绝对量(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出口额
308.65
24.0
其中:一般贸易
194.07
24.4
      加工贸易
109.43
27.5
其中:机电产品
164.96
21.5
      高新技术产品
82.07
18.5
其中:国有企业
121.97
14.4
      外商投资企业
107.67
28.9
      其他企业
79.01
34.5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36个,新批注册合同外资额61.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1%;实际使用外资35.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6%。
 
全市11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新批注册合同外资35.50亿美元,增长17.5%;实际使用外资22.35亿美元,增长19.1%。
 
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作合同金额为12.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6%;实际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15.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4%。期末在外劳务人数达5992人,比上年末下降29.3%。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全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旅客周转量367.3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4%;完成货物周转量3918.8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9%。
 
2011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旅客运输量情况表
  
计量单位
绝对量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运输总量
万吨
35736.57
16.9
公路
万吨
19820.00
12.1
水运
万吨
14090.00
24.8
铁路
万吨
1820.49
14.2
航空
万吨
6.08
11.4
机场货邮吞吐量
万吨
24.66
5.2
港口货物吞吐量
万吨
18936.00
19.7
其中:外贸吞吐量
万吨
1061.54
27.4
旅客运输总量
万人次
42284.70
8.7
公路
万人次
39080.00
8.5
铁路
万人次
2649.28
9.1
民航
万人次
555.42
16.7
机场旅客吞吐量
万人次
1307.41
4.3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万标箱
184.24
26.8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99.71万辆,比上年增长20.1%,其中本年新注册19.23万辆。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79.63万辆,比上年增长22.9%,其中本年新注册15.81万辆。年末私人轿车保有量58.31万辆,比上年增长23.96%,其中本年新注册11.83万辆。
 
全年新增出租车51辆,完成更新5288辆,出租车总数达10644辆。全市公共交通车辆运营数达到9078标台,其中地铁1125标台。
 
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5]120.91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13.22亿元,邮政业务总量7.69亿元,分别增长8.5%和15.4%。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现价)105.18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电信业务收入97.17亿元,邮政业务收入8.02亿元,分别增长5.9%和16.2%。
 
年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1002.10万户,比上年末新增70.76万户,增长7.6%;其中3G[6]移动电话用户达170.30万户,比上年增长131.4%。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294.00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86万户;年末拥有住宅电话用户162.45万户,比上年末减少1.14万户。全市国际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247.36万户,比上年增长64.3%,全市国际国内特快专递共完成918万件,比上年增长17.5%。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全市实现财政收入1298.77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35.00亿元,增长22.4%。
 
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全年完成各项税收收入529.62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共完成370.81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58.4%。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65.99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教育支出85.47亿元,增长11.7%;科学技术支出24.41亿元,增长47.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1.48亿元,增长33.8%。
 
2011年财政收支分项情况
  
绝对量(亿元)
比上年增长(%)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635.00
22.4
 1、税收收入
529.62
21.0
其中:增值税(25%)
82.11
15.4
      营业税
152.64
8.6
      企业所得税(40%)
94.50
37.4
      个人所得税(40%)
41.55
32.8
      城市维护建设税
42.10
60.5
      契税
29.75
-11.6
 2、非税收入
105.38
30.0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665.99
22.8
其中:教育
85.47
11.7
      科学技术
24.41
47.9
      文化体育与传媒
12.92
50.4
      社会保障和就业
61.48
33.8
      医疗卫生
39.15
23.9
      节能环保
11.93
43.6
      城乡社区事务
127.47
25.7
      农林水事务
43.96
36.5
      交通运输
28.96
69.0
 
年末全市全辖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4241.99亿元,比年初增加1320.22亿元,增长10.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968.03亿元,比年初增加424.68亿元,增长12.0%。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1723.52亿元,比年初增加816.59亿元,增长7.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083.84亿元,比年初增加538.13亿元,增长15.2%。
 
全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7] 194.08亿元,比上年增长21.7%[8]。其中,实现人身险原保费收入118.57亿元,增长19.9%;实现财产险原保费收入75.51亿元,增长24.3%。全年累计原保险赔款及各类给付支出56.43亿元, 比上年增长45.1%。其中,人身险赔款及各类给付支出23.79亿元, 增长58.5%,财产险赔款支出32.64亿元, 增长36.6%。
 
九、城市建设
 
围绕提升城市功能,全面启动重点功能板块建设。浦口新城、南部新城、下关滨江开发等有序推进。铁路南站建成投入使用,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地铁三号线、十号线、纬三路过江隧道加快建设,地铁四号线一期工程、六号线试验段开工建设。
 
加快“绿色南京”建设,实施绿色通道、生态景观林建设工程,完成新造林8.2万亩。扎实推进“蓝天清水”工程,基本完成玄武湖、金川河57平方公里雨污分流任务。
 
全年完成18条干道综合整治、400条街巷整治出新,新改建道路长度300公里,新增道路面积600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9.8平方米。
 
全年城区新建和改建公厕20座(含6座生态移动公厕)、维修公厕35座,新改建垃圾中转站13座。新农村建设改建户厕 4.01万座,新建垃圾中转站2座。
 
全年完成亮化楼宇31幢,维修36幢。公共供水日供水能力达350万吨,城市燃气居民用户达207.6万户。
 
十、人才、科技和教育
 
全年有13家科技创业特别社区揭牌。全市入选“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计划”315人、“科技创业家培养计划”48名,“中央‵千人计划′创业人才集聚目标”40人。建成各类孵化器40个,孵化面积17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050家。全市区(县)校正在推进建设的共建大学科技园11个,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心12个。
 
全年共签订各类输出技术合同15324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20.27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全市新增技术贸易机构115家。
 
全年南京地区共有24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项。
 
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6家,其中国家级14家、省级199家、市级43家。拥有省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09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60家,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4家。
 
全年完成专利申请量28043件,比上年增长45.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1597件,增长55.4%。全年专利授权量12404件,比上年增长35.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452件,增长38.8%。
 
全年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130个。累计建成农业科技园区7个。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60个,其中国家9个,省级17个,市级34个。
 
年末在宁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为46人和33人。
 
全市在宁普通高等学校(不含部队院校)53所,在校学生(不含研究生)71.57万人,比上年增加0.95万人。在宁高校及研究生培养机构在校研究生9.28万人,比上年增加0.55万人。
 
全市拥有普通中学220所,在校学生23.77万人,比上年减少1.0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8.64万人,比上年减少0.51万人。
 
全市拥有小学344所,在校学生30.07万人,比上年增加1.24万人。全市中小学小班化实验学校132所。拥有幼儿园551所,在园儿童16.76万人。
 
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普惠性的“幼儿教育助学券”制度,秋季学期开始对包括流动人口子女在内的全市13.3万符合条件的在园适龄幼儿,按照每人每学期1000元标准享受政府发放的幼儿助学券,投入经费达1.33亿元。义务教育学费减免43.91万人,投入经费1.03亿元。基本实现在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九年义务教育“全接纳”,人数达6.82万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达到95.5%。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共组织舞台演出、中外优秀剧(节)目展演、社文活动、电影展映、文博书画展览等35项大型文艺活动,成功举办了以“共享幸福”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南京文化艺术节。命名了第七批10个五星级文化站和41个村(社区)文化室示范点,金陵图书馆、市群众艺术馆分别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并实行免费开放。全年为农村居民送电影8053场次、送图书41360册,送演出491场次。全年完成文化交流项目27批次,涉及18个国家和地区。全年考古勘探205万平方米,发掘1.19万平方米。
 
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16.3万户。广播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累计完成157.7万户。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
 
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27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4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3.5万张,其中医院病床2.9万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0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1.73万人,注册护士2.1万人。
 
全市累计建成14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72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城市人口覆盖率达100%。全市建立了13所惠民医院,接待门诊病人5万多人次,收治住院病人2100多人次,减免费用470多万元。
 
全市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为77.1岁,其中男性74.8岁,女性77.6岁。
 
广泛开展以青奥为主题的“百万市民健身工程”和“农民体育幸福工程”,加快推进青奥会曲棍球、小轮车、橄榄球、沙滩排球场地建设以及其他比赛和训练场馆维修改造工作,进一步完善市、区(县)、镇(街)、村(居)社区“四级”体育惠民服务体系。全年全市举办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1000多项(次),连续五年直接参与人数达百万人次。全市全民健身工程(点)达到1768个。在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我市运动员取得34枚金牌、91枚奖牌和总分943分的优异成绩,在全国57个参赛代表团中,金牌数、奖牌数和总分均位列第二名,并荣获代表团体育道德风尚奖。
 
十二、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
 
全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9]为0.842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3.71%。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399.7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9%。其中工业用电量为256.84亿千瓦时,增长5.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460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3.5%。从消耗的主要能源品种看:原煤2777.04万吨,增长25.4%;原油2180.75万吨,增长3.8%;天然气22.68亿立方米,增长38.6%;电力242.61亿千瓦时,增长8%。
 
年末全市拥有各级环境监测站15个。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7天,比上年多出15天,优良率达到86.8%。
 
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3.35亿吨,比上年下降1.5%;工业粉尘排放量3.5亿吨,比上年下降6.9%;工业废气排放量5950亿标立方,比上年增长4.3%。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重复用水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5.5%、89.3%和89.5%。主要污染物SO2和COD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下降2.6%和3.1%。氨氮削减率和氮氧化物削减率分别达到2.59%和0.2%。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636.36万人,比上年增长0.6%;年末常住人口为810.91万人,比上年增长1.3%。
 
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为35918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200元,增长13.7%。在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薪收入23863元,增长13.6%;经营净收入1931元,增长47.1%;财产性收入498元,增长113.2%;转移性收入9626元,增长10.0%。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0763元,比上年增长14.4%。
 
2011年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组表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组
各组比重(%)
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0000元以下
4.3
7147
10000-15000元
9.0
12741
15000-20000元
13.9
17567
20000-25000元
18.9
22608
25000-30000元
13.1
27398
30000-35000元
10.2
32230
35000-40000元
6.5
37412
40000-45000元
5.7
42322
45000-50000元
3.9
47395
50000元以上
14.5
79305

全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3108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工资性收入8156元,增长18.1%;家庭经营性收入3845元,增长13.4%;财产性收入494元,增长32.8%;转移性收入613元,增长34.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收入9956元,增长17.4%。
 
年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分组表

年人均纯收入分组
各组比重(%)
全年人均纯收入(元)
4000元以下
2.5
2857
4000-6000元
6.5
4985
6000-8000元
13.8
7146
8000-10000元
12.4
9090
10000-12000元
12.9
10948
12000-14000元
13.9
12943
14000-16000元
9.6
14911
16000-18000元
7.6
17116
18000-20000元
4.4
18952
20000元以上
16.3
28666

年末全市新增就业人数达20.9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6.85万人次。援助困难人员再就业1.3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5%。
 
全年城镇社会保险五大险种累计参保人数为1198.55万人次。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35.7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309.02万人;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18.56万人。
 
全年全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21.17万人,保险覆盖率达99.88%,老年农村居民养老补贴发放率达100%。
 
年末全市福利类收养单位拥有床位3.3万张,收养人员1.85万人。其中,社会福利院拥有床位8303张,收养人员3261人。全市建立城镇各类社区服务设施1894处,区(县)、街(道)社区服务中心87个。全市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3.16万人;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等各类优抚人员2.2万人,其中全年新增60岁以上农村籍退伍士兵补助1.1万人。
 
注释:
 
[1]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南京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生态环境质量,生产过程必须符合规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规范,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控制在安全质量允许范围内,安全质量指标符合《无公害农产品(食品)标准》的农、牧、渔产品(食用类,不包括深加工的食品)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产品。
[4]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5]邮电业务总量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2001年至2010年按照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因此2011年邮电业务总量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但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的。
[6]3G是指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rd-generation,简称3G),3G移动电话用户是指报告期末在计费系统拥有使用信息、占用3G网络资源的在网用户。
[7]原保险保费收入是指保险企业确认的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
[8]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是按照行业2011年全面实施《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后的口径测算。
[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2006年至2010年按照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因此2011年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但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的。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