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各项政策措施,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突破口,经济运行整体呈现 “稳”“快”“好”的特点,社会事业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经济运行全面向好。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8.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76亿元,增长3.9 %;第二产业增加值195.56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172.54亿元,增长7.8%。三次产业比为7.7:49.0:43.3,三产占比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67660.73元。
城镇化水平继续提升。全区年末常住人口58.95万人。城镇人口39.4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6.93%。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 5154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7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
二、改革
“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新进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化解煤炭过剩产能48万吨。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9.22%,比上年末提高4.98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0.8%。
“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公布事项清单776项,办结时限缩短19天;推行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改革,实现“一次不用跑”;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现“45证合一”;推行“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简化许可项目106项,新增市场主体7113户,增长7.2%。建设启用6处自助办税网点,覆盖辖区的“半小时自助办税圈”初步建成。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设施农业个数4748个,比去年增长6.2%,其中当年新建个数327个,设施农业占地面积3532.4亩,比去年增长2.8%。 山楂之恋田园综合体入选省级试点,新增国家级示范社2家、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认定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各2家,牛泉镇获批全省特色产业镇“乡村振兴示范镇”,口镇、羊里获批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示范镇,莱城区被评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农业“新六产”示范区、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
三、 创新与动能转换
创新新动能加快发展。2018年1-12月专利申请2108件,同比增长13.21%。发明专利授权91件,同比减少5.21%。有效发明专利347件,同比增长25.72%。省、市创新平台总数达到51家,年内11家企业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建院士工作站1个。企业主持参与国际标准9个,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1个,标准化创新项目13个;获批山东名牌产品1个,山东优质产品基地1家。新引进高层次人才3名,包括专家2名、泰山学者1名,周震、吴卫平授予科技部创新人才称号,其中周震是建区以来获此荣誉第一人。
新动能项目加快集聚。新开工项目80个,在建项目120个,高性能差速器壳等72个项目竣工投产,单体平均投资达3.3亿元,山能重装等7个项目入选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
新经济主体规模不断扩大。全年规上企业新增31家,其中:工业17家,限上贸易业11家,服务业企业1家,建筑房地产企业2家。全年新增企业2402家,同比增长17%。新增个体工商户4711户,增长2.8%。发放电子营业执照565户,占全市的98%。
四、农业
农业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2.59万亩,比上年下降1.3%,总产达到16.13万吨,增长2.9%,平均亩产494.9公斤,增长3.1%。蔬菜播种面积15.7万亩,总产量58.31万吨,比上年增加31.3%。肉蛋奶产量稳步增长,肉类总产量3.81万吨,增长1.3%。禽蛋产量2.00万吨,增长16.2%;牛奶产量0.16万吨,增长1.8%。
表1 201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指 标 |
产 量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16.13 |
2.9 |
夏粮 |
3.83 |
6.8 |
秋粮 |
12.3 |
1.7 |
棉花 |
0.17 |
-0.6 |
花生 |
0.86 |
43.3 |
水果 |
7.91 |
112.6 |
蔬菜 |
58.31 |
31.3 |
其中:生姜 |
7.49 |
-8.1 |
大蒜 |
16.44 |
94.1 |
五、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中向好。209家规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48.8亿元,同比增长21.29%,其中,轻工业45.87亿元,同比下降4.3%;重工业602.9亿元,同比增长23.8%。工业实现增加值125.2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全市排第一位。分地区看,区属工业104.8亿元,增速14%;市及市以上工业20.4亿元,增速0.01%。生产同比增长的企业107家,增长面51.2%,比上年下降17.3个百分点。
产品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为99.22%,同比降低0.79个百分点,实现出口交货值20.7亿元,增长3.0%。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稳步增长,其中,粗钢420.02万吨,增长2.17%;生铁464.01万吨,增长4.6%;钢材413.83万吨,增长9.99%。
表2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 |
|
铁矿石原矿 |
万吨 |
20.68 |
-25.97 |
|
铁矿石成品矿 |
万吨 |
3.87 |
-45.16 |
|
钢材 |
万吨 |
413.83 |
9.99 |
|
生铁 |
万吨 |
464.01 |
4.6 |
|
粗钢 |
万吨 |
420.02 |
2.17 |
|
铸铁件 |
万吨 |
5.72 |
-28.97 |
|
铸钢件 |
万吨 |
2.45 |
-42.71 |
|
橡胶轮胎外胎 |
万条 |
31 |
-7.96 |
|
金属冶炼设备 |
万吨 |
2.03 |
40.95 |
|
电梯、自动扶梯及升降机 |
台 |
676.00 |
-4.65 |
|
矿山专用设备 |
吨 |
7734.00 |
-16.33 |
|
安全、自动化监控设备 |
台(套) |
4404.00 |
8.93 |
|
水泥 |
万吨 |
64.75 |
0.32 |
|
商品混凝土 |
万立方米 |
86.27 |
-1.31 |
|
电力电缆 |
万千米 |
1.37 |
23.9 |
企业效益高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7.19亿元,增长11.79%。实现利润21.61亿元,增长39.17%;利税28.77亿元,增长47.17%;资产负债率79.22%,同比提高4.9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2.16亿元,同比降低38.75%。
建筑企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9.45亿元,同比增长18.39%。年末纳入统计范围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达51家,比上年增加1家。
六、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下降 78.0 %;第二产业下降3.6 %;第三产业增长36.3%。三次产业投资比为0.45:58.47:40.8 。民间投资活力激发,全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9%。
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7.15亿元,增长41.18%,其中,住宅投资14.06亿元,增长50.17%。房屋施工面积145万平方米,增长6.3%。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05.8万平方米,增长5.23%。竣工面积16.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0.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39.3万平方米,增长22.63%。其中,全年新开工住宅面积18.18万平方米,住宅销售面积35.05万平方米,增长26.69%。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8.65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4.34万平方米。
七、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总体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4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贸易业实现销售额382.59亿元,同比增长61.8%。其中批发行业完成销售额343.83亿元,增长72.9%;零售行业完成销售额37.53亿元,同比增长3.55%;住宿行业完成销售额0.78亿元,下降10.86%;餐饮行业完成销售额0.45亿元,同比下降7.23%。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7.7亿元,下降11.51%。
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莱城工业区商贸物流园被列为省级重点服务业园区,雪野镇获批山东省电商小镇。雪野湖健康旅游小镇、雪野航空运动休闲小镇、金融小镇加快建设,韩硕物流园、阳光物流园快速推进。
对外贸易顺差缩小。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8.39亿元,同比下降0.1%。其中,出口26.8亿元,同比下降5.9%;进口21.6亿元,同比增长8.3%,贸易顺差5.2亿元,比去年减少3.2亿元。全区实际到账外资7100万元。
八、交通、旅游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1535.41公里(含区、乡及村道),其中,一级公路50.91公里,二级公路134.8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公里183.15百平方公里(含县、乡及村道)。
全域旅游加快发展。2018年,南部旅游区开发初见成效,旅游大道提升工程修建了四条旅游支线,建成了“一环四线”道路网。七0九文化产业园、省工委临时旧址、皇龙冠景区实现建成营业,笔架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目前,我区共有A级景区4家,包括3A级景区3家,2A级景区1家,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旅游强乡镇2家,旅游特色村2家,四星级农家乐1家,三星级农家乐3家,二星级农家乐12家,省精品采摘园6家。接待游客385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7.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和14.7%。
九、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13亿元,同比增长13.44%。其中,税收占比为90.16%。公共财政支出27.38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用与核算GDP的八项支出21.49亿元,同比增长10.16%。
挂牌上市企业增长。新挂牌上市企业5家,挂牌上市企业达到22家,累计引进股权投资3.5亿元,兑现市挂牌奖励资金300万元、区挂牌奖励资金100万元。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2018年,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4所,其中,普通中学18所,小学42所,幼儿园154所。各级各类学校在校中小学生人数为5.83万人。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销控基本完成,2所学校投入使用。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建设笼式足球场6片、新型农村社区健身工程4处、镇(村、社区)示范提升工程4处、村级健身工程40处,更新农村健身广场33处。农家书屋 407个,补充更新图书1.89万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9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07个,村史展馆53处。完成农村电影放映工程4884场次、千场文艺走基层活动演出421场次。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6处,市级19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省级3项、市级非遗项目16项。
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23个,其中二级医院1个,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拥有病床床位756张,卫生技术人员1198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460元提高到480元,“200元包住院”持续深化,为参保农民减免费用1700多万元,累计1.6万人次受益。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举办了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万步有约”健走活动,获得“2014—2017年度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参加全国、省以上各类体育比赛活动取得全国级金牌3枚、铜牌2枚,省级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3枚。
十一、城乡建设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中村改造稳步推进,完成拆迁29万平方米,东升、东方红、北埠等六大片区72万平方米安置房全面开工建设。城市环境集中整治,治理沟渠、黑臭水体9条,拆除违建69.5万平方米。210个老旧小区实行全天候、无缝隙管理,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建成金安街、汇林南街等5条道路,完成莱城大道等7个节点的绿化提升,千佛山医院莱芜院区主体建设完成。旅游大道4条支线竣工通车,709文化产业园入选省特色影视园区。改造提升农村道路178.7公里、危桥2座,完成县乡道安防工程97.6公里。乡村环境更加宜居,实施亮化、绿化、美化项目10个,完成农村改厕11740户,启动农村污水处理一体化试点,建成示范村9个、集中居住区48处,新增美丽乡村40个。
十二、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完成钢铁行业深度治理项目6个,整治验收工业窑炉14家,推广清洁煤炭4709吨、炉具2070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PM2.5同比改善27.6%、7.5%、9.6%和1.7%。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各级河长巡河1.6万次,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关停退出砂石矿山企业20家,升级改造9家;探索国有企业参与治理新模式,治理土地1158亩。深入开展“绿满嬴牟·美丽莱芜”国土绿化行动,新增造林绿化2.2万亩,创建省级森林村居3个,市级绿化模范镇1个、模范村40个,城区绿化率达到43.3%,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2.56%。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精准扶贫卓有成效。落实扶持资金4484.1万元,8个市级贫困村“摘帽”,年内1318人实现脱贫。
人口平稳增长。全年出生人口4770人,出生率8.5‰;死亡人口3324人,死亡率5.9‰;自然增长率2.6‰。
人民生活持续提高。2018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374元,同比增长8.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77元,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81元,增长8.1%。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 5154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7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
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460元提高到490元,基本公共服务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55元;城乡低保月保障标准分别由485元提高到510元,每人每年3642元提高到4200元;成立区级残疾人托养中心,建成残疾人康复站7处、农村幸福院3所、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处。
注:
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或快报数,正式统计数据以2018年的统计年鉴为准。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公报中全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2018年未区划调整之前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