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2-16来源:上虞市统计局

  2011年面对严峻宏观形势,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科学发展、赶超发展"的总目标,突出"推进产业重构、提升城市能级"两大战略任务,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和项目推进年、城市提质年、基层建设年活动,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改善民生成效显著,稳中求进掀开"十二五"新篇章。

  一、综合

  综合实力上新台阶。据初步统计,2011年上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520.7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3%。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67023元,增长10.1%,按年平均汇率(6.4588元)计算,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0美元,达10377美元。从三大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6.56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9.47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4.67亿元,增长12.1%。结构优化加快推进,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2:58.3:34.5演变为7.0:57.5:35.5,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56.6%和40.6%。

  市场物价全面上扬。据抽样调查,全市价格水平普遍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4%。八大类商品消费价格全面上扬,其中食品类价格涨幅较大,上涨11.0%,衣着类上涨0.8%,烟酒及用品上涨2.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4.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8%,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3.0%,居住类上涨4.4%。

  二、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2011年全市紧紧把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安全"工作主线,切实稳定粮食生产,农业经济呈现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0%,其中农业总产值36.78亿元,增长3.1%;林业3.06亿元,增长2.1%;牧业9.36亿元,增长5.8%;渔业8.66亿元,增长6.5%;农林牧渔服务业0.49亿元,增长9.4%。

  农业生产形势向好。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73.84万亩,增长0.7%,粮食总产量28.76万吨,增长4.3%,亩产达390公斤,增长3.7%。蔬菜种植面积28.31万亩,下降0.8% ,蔬菜产量 74.91万吨,增长0.1%;油菜籽种植面积10.05万亩,下降 4.9%,油菜籽产量1.45万吨,增长1.4%;水产品总产量3.86万吨,增长1.9%;全年生猪出栏47.91万头,增长2.7%,家禽出栏559.92万只,下降7.8%,肉类总产量4.46万吨,增长6.8%。

  现代农业发展迅速。2011年全市继续实施"强龙兴农"工程,至年末共拥有农业龙头企业276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7家,省级骨干龙头企业10家。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6家,累计达340家,覆盖农业各个产业,现有社员1.2万人,共联结基地21.5万亩,带动农户4.5万农户,其中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9家。"四季仙果之旅"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中国杨梅之乡"、"浙江樱桃之乡"的成功争创,带动了全市精品化、设施化、生态化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全市共建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0个主导产业示范区、28个省级精品园区。农业标准化应用继续推广,实施省级农业标准化项目2个,县级标准化项目14个,农业标准化实施面积达55%。农业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至年末全市共有浙江名牌产品12只,浙江著名商标10只,绍兴名牌产品56只,绍兴著名商标21只。积极推进农产品认证,全市共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22只、认证绿色食品11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16.76万亩,其中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1只,新认证绿色食品7只,新增认证面积16000亩。

  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2011年全市财政对农林水事务投入5.01亿元,增长17.0%。积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至年末全市已累计创建33个绍兴市全面小康示范村和36个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在岭南乡(13个村)、陈溪乡(10个村)启动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推进中心村建设,市财政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中心村培育建设项目,至年末竣工项目30只,在建项目60只。继续做好 "1+4+X"农村宅基地置换改革试点工作,城市吸纳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完成土建投资额19850万元,完成总工程量的40%。积极探索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完成4个省级中心镇所辖农村和其他乡镇(街道)1个试点村率先进行农房登记发证。强村富民工程不断深入,全年开展村级物业经营扶持项目51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扶持项目26只,扶持山区发展项目53只,至年末共有竣工项目81只,在建项目32只。实施欠发达乡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确定4个乡镇的12个行政村为绍兴市级部门结对帮扶对象。开展农家乐的提档升级工作,新申报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3个、绍兴市级农家乐特色点5个、绍兴市级主题农庄2个。实施"清洁家园"行动,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95%,全市共清除露天粪缸15500余只,简易厕所4800余个,联户分格式厕所及粪缸小集中1500余处。

  打造精品绿色城市。全市按照平原绿化和森林城市创建绿化工程任务,大力实施城区绿化等6大工程。全年投入绿化建设资金2.9亿元,新增造林绿化面积7691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5.4%,其中城区林木覆盖率36.2%,林木绿化率46.3%;城区单位、居住区绿地率分别达38.7%和32.5%,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12.21平方米,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9.2平方米,成功创建浙江省森林城市。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已完成16个农村生活污水整治项目,新建沼气池2800立方米。开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试点,启动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3个,省级生态循环示范点1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2011年上虞工业重抓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提升,全市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79.08亿元,增长2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91.18亿元,增长23.3%;从轻重工业看,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产值522.01亿元,增长14.1%,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产值669.17亿元,增长31.6%;从两大平台看,上虞经济开发区和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继续引领上虞工业的发展,全年上虞经济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产值362.11亿元,增长26.3%,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实现规模以上产值465.16亿元,增长31.5%。创新因子激发活力,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310.49亿元,增长21.0%,新产品产值率达26.1%,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31.16亿元,增长21.6%,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6.2%,实现新兴产业产值333.13亿元,增长24.6%,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8.0%。

  工业效益总体向好。2011年全市工业经受住国际市场疲软和宏观调控的重重考验,落实破解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7.71亿元,利税120.99亿元,利润85.58亿元,分别增长21.4%、16.5%和16.4%。列入国家考核的七项主要经济指标综合得分219.54分,比上年提高16.7分。其中机械装备、医药化工、轻工纺织、照明电器、光伏及绿色能源等五大主导行业支撑作用显著,全年实现产值842.0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90.65亿元,实现利税99.18亿元,实现利润71.04亿元,分别增长18.2%、16.4%、15.5%和15.9%,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70.7%、70.1%、82.0%和83.0%。

  工业企业做强做大。至年末全市共有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495家,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22家,5-10亿元企业15家,1-5亿元企业139家,全市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业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达86.7%、87%、92.6%和94.5%。全市85家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709.69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3.23亿元,利税85.94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9.6%、59.7%和71.0%。

  节能降耗成效明显。2011年全市工业企业主动调整结构、加快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节能降耗成效显著。2011年,全市495家规上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91.28万吨标准煤,增长4.1%;低于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9.2个百分点;万元产值能耗0.0766吨标准煤,下降15.6%。其中120家重点能耗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82.90万吨标煤,增长3.7%,增幅小于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消耗量0.4个百分点,万元产值能耗0.0981吨标准煤,下降16.4%,为全市节能降耗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全社会用电量36.05亿千瓦时,增长11.1%,其中工业用电量28.10亿千瓦时,增长10.9%,增幅分别比上年降低6.1和6.0个百分点。

  建筑产业实现跨越。2011年上虞市建筑业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业务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全市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000.61亿元,其中在外省实现713.19亿元,利税61.18亿元,利润总额28.20亿元,分别增长20.8%、15.9%、17.5%和9.4%。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347.1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362.81万平方米,分别增长9.8%和13.0%。评级创优大力推进,2011年上虞建筑企业新升一级企业4家、二级企业4家,至年末全市共有特级企业7家,一级企业30家、二级企业52家。工程质量争创一流,全年获鲁班奖1只、国家优质工程银奖1只、全国建筑装饰工程奖11只、全国用户满意工程4只、国家电网优质工程2只、国家钢结构金奖1只,中国安装之星1只;浙江省优秀建筑装饰工程奖74只、钱江杯11只、白玉兰杯15只。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迅速扩张。2011年上虞市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努力创建产业发展大平台,全年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41.07亿元,增长38.4%,增幅高出绍兴市平均水平13.6个百分点,居五县市首位。其中基础设施投资43.16亿元,增长161.8%,增幅居五县市首位;工业生产性投资132.05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投资107.73亿元,增长74.5%。两区平台仍是全市投资的主战场,其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生产性投资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达42.5%和67.9%;上虞经济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94亿元,增长21.5%,其中工业生产性投资18.15亿元,增长18.3%;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54亿元,增长37.3%,其中工业生产性投资71.49亿元,增长24.9%。五大主导行业完成工业性投入109.20亿元,增长21.6%,占全市工业性投资的82.7%;机械装备、轻工纺织行业、照明电器和光伏及绿色能源行业完成投资增速较快,分别增长45.8%、10.3%、19.5%和17.3%,而医药化工行业投资略有减少,下降1.4%。

  房产投资惯性增长。2011年经营性土地一级市场较为疲软,但受惯性作用和开发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仍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5.69亿元,增长32.5%,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343.44万平方米,增长16.9%,其中本年新开工商品房施工面积93.29万平方米,下降17.4%,商品房竣工面积61.55万平方米,增长40.4%。受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全市房产交易市场总体疲软,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仅实现52.9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40.18亿元,分别下降48.2%和44.9%。

  五、城市建设

  建设项目积极推进。2011年上虞市以"城市提质年"活动为抓手,重点围绕"高铁新城、大龙山区域"等主战场,实施政府投资项目共计21只,总投资26.7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42亿元。其中城南多世路、南三环沿线绿化改造工程、大龙山生态公园一期工程、2011年民生工程等一批项目完工或基本完工;江华路、三环东路岭光隧道西接线工程、蟠龙岙垃圾填埋场配套工程、环卫中心迁建、农村宅基地置换城市吸纳性集中居住区工程、北三环北侧绿化走廊建设工程等项目全面推进;杭州湾工业园区垃圾填埋场一期、人才公寓、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四环北路生态绿化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大龙山生态公园二期、称山北路、客运专线站前广场一期、三环东路上跨及连接线工程、称山北路延伸、兰芎路等项目全面启动。民生工程惠民利民,以"路面平、管道通、道路洁、路灯亮、设施全、环境好"为目标,投资3500万元,大力实施"五大类"90只民生工程建设,完成年度投资3500万元,完成总工程量的100%。按照"城乡统筹、普惠共享"为目标,集中精力,加大投入,加快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1.65亿元,完成总工程量的33%。1030套、6.3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廉租房已完成配租50户。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繁荣稳定。2011年上虞市成功举办购物节系列活动,"浙东新商都"、"四季仙果之旅"品牌日益打响,被评为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和中国最佳休闲小城。全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80亿元,增长18.9%,总量和增幅均居绍兴五县市第二位。按城乡市场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5.26亿元,增长19.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9.54亿元,增长17.2%。居民消费更趋理性,2011年全市限上单位中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保持稳步增长,如粮油、食品、烟酒类增长26.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2.3%,日用品类同比增长23.3%。而消费升级类商品增势明显趋缓甚至出现下降态势,其中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9.2%,家具类下降11.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1.6%。受国际金价上涨及其投资增资效应影响,金银珠宝类零售增长46.9%。汽车销售未能延续去年高速增长态势,全市14家汽车销售企业实现销售额14.26亿元,增长21.2%,比上年同期增幅回落25.1个百分点。

  商品市场交易活跃。2011年上虞市积极拓展市场,进一步推动产品转型提升,市场交易继续保持活跃繁荣的良好局面。年末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55个,成交额130.66亿元,增长18.5%,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67.22亿元,增长36.7%;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63.44亿元,增长3.9%。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活力彰显,年末成交额超亿元市场6个,实现成交额110.68亿元,占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的比重高达84.7%。其中浙江石狮国际商贸城和绍兴大通集团公司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年成交额超10亿元。

  七、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谋求实效。2011年,全市新办外商投资企业40家,新批外商增资项目18只,计划总投资7.66亿美元,下降27.8%,合同外资3.22亿美元,下降40.7%,实到外资1.50亿美元,下降50.0%。外资总体情况有所下降,但世界500强韩国SK集团并购浙江亿利泰钴镍材料有限公司项目、韩国艾可卜罗公司与浙江嘉利珂钴镍材料有限公司合资项目、总投资达9900万美元的恒安(浙江)家庭生活用品有限公司等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大大提升招商引资工作质量。全年新增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9只,涉及合同外资2.37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73.4%,其中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6只;实到外资中,当年到资额在4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2只,实到外资7035万美元,占全市总量的46.9%。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新增进出口备案登记企业153家,累计达1017家,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801家;实现进出口总额33.5亿美元,增长17.0%,其中进口总额6.10亿美元,增长2.6%,出口总额27.40亿美元,增长20.7%,全市商品进出口国家(地区)172个,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国家(地区)48个,比上年增加6个,出口总量居前五位的国家(地区)依次为美国、日本、印度、韩国、德国;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60家,比上年增加5家。从出口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24.44亿美元,增长22.8%,占出口总额的89.2%;加工贸易出口2.96亿美元,增长5.7%,占出口总额的10.8%。从出口产品结构看,机电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出口8.25亿美元,增长10.4%,占出口总额的30.1%;化工产品出口6.74亿美元,增长20.5%,占出口总额的24.6%;纺织产品出口5.75亿美元,增长17.1%,占出口总额的21.0%。

  外经合作取得突破。2011年全市新批境外投资企业9家,下降47.1 %,实现境外企业中方投资额17564万美元,增长341%,其中投资额超100万美元的5家,大项目比重达55.6%。卧龙集团收购奥地利ATB集团,境外收购取得重大突破。全市完成境外承包劳务营业额10192万美元,其中境外工程营业额3467万美元。

  八、交通和旅游

  交通工程顺利推进。2011年全市积极推进交通重点工程建设,全年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投资8.7亿元,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440.34公里。嘉绍跨江大桥、杭甬客运专线、绍诸高速公路等三大部省级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嘉绍南接线路基、桥涵工程基本完成;绍诸高速上虞段建设12月28日开通;杭甬铁路客运专线上虞段完成桥涵、隧道、铺轨等建设任务,上虞北站站台、站房主体工程已完成。续建新建项目有序协调推进。绍诸高速上虞互通至九六丘连接线路基工程完成;杭甬运河曹娥作业区实施场地填筑等建设工作;龙山隧道实现贯通,连接线工程完成建设任务,交工验收;329国道人民西路至东关马家桥段(四环线上跨萧甬铁路立交)10月31日开通投用,实现了城区四环线全线贯通。

  旅游事业加快发展。2011年全市紧紧围绕"全市旅游"、"全城旅游"、"全民旅游"的总方针,牢牢树立"打造长三角地区著名休闲旅游目的地"的总目标,着力实施品牌培育,"四季仙果之旅"被评为浙江省著名服务品牌,旅游业平稳健康快速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卓有成效,东山景区一期顺利开园,祝家庄景区祝府举行开园仪式,并成立中国梁祝文化研究会英台研究中心,曹娥景区一期大舜庙举行落成典礼及"中国孝德文化之乡"授牌仪式,桃花源生态旅游区创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通过省旅游局验收。全市旅游总接待游客454.12万人次,增长26.2%,旅游总收入35.86亿元,增长27.4%。其中接待国内游客449.32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4.74亿元,分别增长26.2%和27.6%;接待入境游客4.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732万美元,分别增长24.5%和27.0%。年末共有涉外饭店、宾馆10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4家。全年新增旅行社2家(上虞市春秋旅游有限公司、上虞市风光旅游有限公司)、分公司1家(绍兴康辉国际旅游有限公司上虞分公司),全市共有旅行社16家,其中三星级2家。

  九、财政和金融

  财政实力保障民生。2011年全市积极发挥财税国资职能,全力组织财政收入,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稳步推进财税改革,整体工作进展顺利。全年财政总收入65.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5.52亿元,分别增长20.3%和21.8%。财政收入结构继续优化,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54.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各主要税种均保持较快增长,在地方财政收入中,营业税增长14.8%,企业所得税增长33.8%,增值税增长12.6%。财政支出坚持民生福祉为先,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全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5.76亿元,增长11.1%,其中民生领域共计支出26.5亿元,占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74.2%,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

  金融运行平稳有序。2011年上虞金融业积极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全市金融体系平稳有序运行。全市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81.27亿元,增长13.1%,本年新增90.94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352.49亿元,增长13.5%,新增46.38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612.47亿元,增长18.5%,新增95.4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465.14亿元,增长22.4%,新增81.24亿元,中长期贷款145.35亿元,增长12.8%,新增16.49亿元。

  上虞板块不断壮大。至年底,全市拥有上市公司14家,其中境外上市公司5家。全年上市公司融资额10.35亿元,其中新上市的1家公司(浙江世纪华通车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融资额10.35亿元,卧龙控股海外并购ATB及LJ境外上市公司。阳光照明定向增发已获国家证监会发审通过、晶盛机电已成功报会。浙江龙盛发行短期融资24亿元。浙江龙盛、卧龙电气、闰土股份、亚厦股份、上风高科等5家上市公司并购国内外企业9家,金额达到15.13亿元。新设立股权投资机构9家,已注册基金规模24.69亿元,累计达15家。信融小贷公司规范运作,并获全省考核特别优秀(A+级),新开业2家(金汇小贷、华闰小贷),全市小贷公司运营资本达12.13亿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硕果累累。2011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6家、绍兴市高新技术企业21家。新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3项、国家863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火炬计划13项、国家星火计划12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5项;列入省重大科技专项7项、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项;认定国家重点新产品11项,207只产品列入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新认定了省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7家、绍兴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9家。浙江金盾风机风冷设备有限公司的"地铁隧道智能通风系统"项目又被推荐为2011年度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全市共申请专利2057件,其中发明专利216件,实用新型专利1004件,外观设计837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占比达到了60%。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共授权专利143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了104件。与此同时,新认定省专利示范企业5家、浙江省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中小企业1家、绍兴市专利示范企业11家,5家绍兴市级专利示范企业通过复审认定。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011年全市教育事业围绕"优质、均衡、和谐"实现健康发展。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全力保障新居民子女入学,就读人数达11265人,入学率达100%, 学前教育迈出大步,曹娥街道中心幼儿园建成投用,华维文澜幼儿园顺利开园,道墟、永和等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18个项目进行提升改造,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继续改善,全市省等级幼儿园85所,比例达到85.9%,在园儿童18547人。全力保障校园安全稳定,成立社会化学生接送专业公司,推进接送车改革。截止2011年底全市已开通74条接送线路,受益学生4600多名。大胆开展职业教育教育模式、管理模式改革,实施校企合作办学、专业学院建设、新兴产业对应专业免学费、学生创业基地建设等举措,并被推荐为全省第一个校企合作先进县市。坚持加强素质教育,开展"轻负高质"行动,继续推进孝德教育、乡贤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三大德育品牌建设。教育质量保持高位稳定,高考文、理重点线上线888人,平均录取率达93.7%,高出全省平均录取率十个百分点左右。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昌盛。2011年上虞市文化馆被命名为国家一级文化馆。越剧《南风歌--舜的传说》在上海闵行区城市剧院、北京长安大戏院公演。群众文化活动精彩连连,精心打磨越剧《南风歌--舜的传说》。成功举办上虞市纪念建党90周年暨"知我上虞、爱我上虞、兴我上虞"文艺晚会、"2011迎新音乐会"、"元宵灯展.过把瘾大家一起来"、"2011浙东新商都购物节演出"、第四届读书节、"可爱的上虞"乡镇街道巡回演出等各类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推进,完成了同兴里修缮、一期"陈春澜生平事迹陈列"、王充墓园的整修和曹娥庙南轴线的维修工作乌金纸制作、越窑青瓷烧制申报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至年末,全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6项,绍兴市级24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家,文物藏品20094件。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33.5万册,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1座。年末有线电视用户22.4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0.5万户。

  卫生事业再创佳绩。2011年全市完成规范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73.27万份(含沥海镇),建档率94.4%,;基本药物制度平稳实施,规范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药品零售价格大幅下降,门诊人均处方费用从上年同期的55.20元下降到38.82元,下降29.7%;住院均次费用从上年同期的2243.04元下降到1811.60元,下降19.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通过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现场评审,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35家,其中医院5家;卫生机构床位数2268张,其中医院1304张;卫生机构技术人员3249人,其中医生(师)1327人,护士(师)107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人口51.4万人(含失地农民10.1万人),参合率达96.7%,人均筹资标准从230元提高到435元,全市完成农民健康体检35.82万人次,完成率达67.0%。加强重大疫情和传染病防治,完成麻疹补种1185人次。全市本地孕产妇死亡率为零,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5.4‰,婴儿死亡率为2.93‰。

  体育事业欣欣向荣。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组织第十五个全民健身节启动仪式暨千人登龙山活动、第三个全国"全民健身日"展演等15项群体性活动;体育创强稳步推进,全市共有3个乡镇和50个行政村、3个社区顺利通过省体育强乡镇、省体育小康村及城市先进社区验收。竞技体育成绩突出,承办或组队参加省、绍兴市青少年比赛,共获得省级金牌20枚,绍兴市金牌105枚。上虞市输送的运动员获得全国金牌3枚、银牌3枚。在省第十届少年儿童田径运动会上再次荣获甲级队团体总分第三名,获得甲级队"蝉联奖"。

  十二、生态环境

  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市。2011年上虞市全面完成污染减排任务,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市。新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省级生态乡镇各1个,绍兴市级生态街道1个,绍兴市级生态村15个,省、绍兴市绿色社区各3个,绍兴市绿色学校5所。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9%;全市"清水工程"地表水断面总达标率为57.1%(合格),汤浦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城区环境噪声符合功能区要求。开展园区环境质量提升"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出台重污染行业强制淘汰改造考评办法并组织实施,新淘汰污染较重项目7只。推动曹娥江和浙东古运河沿线企业搬迁、整治及污水纳管工作,完成汤浦铜管、小印花行业污染整治验收。规范工业固废处置,春晖能源污泥焚烧发电项目(一期)投入运行。核发临时排污许可证379家企业,正式排污许可证151家企业。新建10家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

  十三、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控制有效。据市公安局人口年报统计,2011年末全市总户数29.41万户,户籍总人口77.74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306户和1075人,全市户籍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7.45万人,农业人口50.30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35.3%和64.7%;男性人口38.56万人,女性人口39.18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6%和50.4%。全年出生4563人,人口出生率为5.87‰;死亡5354人,人口死亡率为6.8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2‰(按公安口径计算)。2011年末全市暂住人口(暂住一个月以上)17.72万人。计划生育工作开展顺利,2011年全市计划生育率为96.9%。

  居民生活稳步提高。根据抽样调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11元,增长13.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833元,增长17.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310元,增长15.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943元,增长17.9%。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10%和43.22%。城镇居民人均居住使用面积30.5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7.04平方米。

  就业局势保持稳定。2011年上虞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开展"引智强企"活动8次,共引进各类人才11400名以上,其中硕士及副高以上人员214名。开展各类招聘会106场次,其中大型招聘会12场次,登记招聘单位数5842家次,岗位数54511人次,为28210人成功求职搭建平台,促进"招工难""用工荒"问题的解决。继续抓好"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家庭的就业援助活动,新增就业岗位15128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61%;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40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9%;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820人,完成16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8%,比上年降低0.02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积极推进社保全覆盖城市建设,社会保障工作在扩面提质中实现新提升。2011年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总参保26.39万人,新增1.9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2.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总参保22.74万人,新增2.2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29.0%;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总参保14.69万人,新增1.3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6.4%;失业保险总参保13.76万人,新增1.59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397.8%;工伤保险总参保20.80万人,新增0.3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63.9%;生育保险总参保12.76万人,新增1.5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96.8%。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总参保27.74万人,新增2.0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201.9%。

  社会福利继续发展。2011年全市着力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年末全市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家庭6009户9644人,其中农村4877户7791人,城镇1132户1853人。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镇由每人每月400元提高到470元,农村由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360元;全年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3730万元,其中城镇920.2万元,农村2809.8万元。全年优待优抚对象1607人,优待总金额2124.5万元。不断巩固集中供养水平,年末全市共有集中供养对象515人,其中农村五保429人,城镇"三无"86人,全市集中供养率达100%。全年共下拨五保、"三无"对象补助资金241.21万元。老龄事业发展稳健,对全市涉老基金开展调查,已创立基金28个,总额达1.25亿元,受益老年人3万余人。全年新办理老年人优待证8638张,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实行免费乘车保险,维护老年人权益。募集慈善资金5214.75万元,支出救助金1858.11万元,救助50210人次。销售各类福利彩票1.07亿元,增长19.5%。全市41家福利企业安置残疾职工1622人。

  说明: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