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内外环境极其复杂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带领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抓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创新,结构调整和城乡统筹取得新的进展,较好地完成2011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一、综合
经济总量。经初步测算,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91.2亿元,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9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297.3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161亿元,增长11.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9:60.7:32.4调整为6.7:60.5:32.8。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75336元,增长9.9%。按2011年平均汇率计算折算为11664美元。
财政收支。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7.2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9亿元,增长25.4%。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6.8亿元,增长29.3%。
市场物价。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7%,服务项目价格上升2.4%。从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看,食品类上涨10.1%、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8%、衣着类上涨2.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3.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5.8%、交通和通讯类价格持平、娱乐文化教育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5%、居住类价格上涨5.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8%。
二、农业、新农村建设
农业生产。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5.9万亩,下降2.0%。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4.9万亩,下降5.6%;粮食产量14.9万吨,下降5.3%。全年农业产值25.9亿元,增长14.0%,林业产值6.8亿元,增长12.2%。牧业产值11.1亿元,增长14.2%,渔业产值2.8亿元,增长10.6%。猪牛羊禽等肉产量52071吨,禽蛋产量10557吨,蚕茧产量2046吨。
农业产业化。年末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91家,其中杭州市级以上40家,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家。各类名牌农产品62只,其中杭州市级以上29只。
农业生产条件。全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3.3亿元。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4.1万千瓦。年末耕地有效灌溉面积20.5千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4.6%。全市各类水库144座,山塘608座,除险加固山塘水库55座。
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三江两岸”整治,砂场码头拆除复绿工作顺利推进,完成黄公望、新沙岛风情小镇建设,基本完成北支江两岸景观工程。全年各级共投入“百千”整治建设资金1744.4万元,完成市级重点整治村42个。培训农民17119人,实现转移就业3064人。实施30个村的饮用水工程建设,各级投入资金4200万元,解决2.8万人的饮水问题;确定联结项目285个,项目总投资43826万元,承诺资金1824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666万元。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90.2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65.1亿元,增长24.4%,占工业总量的76.6%;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351.6亿元,增长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044.9亿元,增长24.3%。规模工业产销率达98.1%,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亿元企业。年末全市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217家(按独立法人计算),其中超50亿元以上1家,超20亿元5家,超10亿元17家。亿元企业实现工业产值862.5亿元,占规模工业经济的81.0%。
企业效益。全市66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0.5亿元,增长24.2%。实现利税85.0亿元,增长15.7%;实现利润57.2亿元,增长16.6%。
工业功能区。2011年全市10个工业功能区和1个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6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入9.5亿元,合同入区企业733家,建成投产企业636家,实现工业产值812.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8.4%。
建筑业。2011年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8.3亿元,与上年持平。全市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格的建筑企业100家,完成施工产值122.2亿元,增长23.8%;全市除农户建房以外全社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83.4万平方米,增长19.5%;竣工面积320.1万平方米,增长79.5%。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1.5亿元,比上年增长6.6%。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2.2亿元,增长26.2%;第二产业投资90.2亿元,下降9.7%;第三产业投资99.0亿元,增长27.0%。
房地产业。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0.1亿元,比上年增长72.1%。房地产住宅施工面积215.3万平方米,增长14.6%。商品房销售面积33.9万平方米,下降39.4%,其中住宅销售27.3万平方米,下降45.2%;实现销售额42.0亿元,下降29.2%。
五、商贸、旅游
消费需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2.0亿元,增长23.1%;零售业零售额77.8亿元,增长17.8%;住宿业零售额1.2亿元,增长19.1%;餐饮业零售额12.8亿元,增长24.5%。分区域看,城镇零售额72.2亿元,增长19.9%;农村零售额31.6亿元,增长17.7%。年末全市商品交易市场达41个,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市场11个。
旅游业。全市有旅行社17家,星级饭店16家,其中五星级2家,A级景区4个,其中4A级景区3个。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710.2万人次,增长16.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2亿元,增长22.0%。接待入境旅游者4.6万人次,创旅游外汇收入1245万美元,下降17.8%。各主要旅游景点接待游客278万人次,增长19.0%。旅游景点门票收入7966万元,增长20.5%。全市有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14个,共接待游客127.7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7605万元。
六、对外经济
内外资利用。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9个,合同利用外资36135万美元,增长4.1%;实到外资22129万美元,增长16.9%。在全部项目中,合同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4个。全年引进内资项目(杭外)60个,比上年增加14个,内资项目(富外杭内)26个,比上年减少30个;实到内资(杭外)34.5亿元,下降16.2%,实到内资(富外杭内)14.4亿元,增长58.1%。
进出口。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1657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自营出口99450万美元,增长26.3%;自营进口117126万美元,增长33.0%。全年完成境外投资项目2个,总投资2541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通讯
交通建设。富阳大桥、杭新景高速富阳互通、胥高线库区段建成通车。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含村道)1898.39公里,其中境内高速公路里程37.3公里。全年全社会货物运输量1677万吨,增长8.7%。其中公路运输1320万吨,增长15.3%;水路运输357万吨,下降10.3%。全年货物周转量192098万吨公里,增长33.6%。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118971万吨公里,增长14.5%;水路货物周转量36417万吨公里,下降8.7%。全年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2998万人次,增长2.2%。公路旅客周转量100430万人公里,增长6.2%。
邮电通讯。全年邮电业务总量75711万元,增长10.7%。邮政特快专递业务55.2万件,增长22.1%。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19.58万户,下降4.1%。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68.59万户,增长10.1%。全市电话普及率为135.2部/百人。全市国际互联网用户15.87万户,增长19.3%。
八、金融、保险
金融。浦发银行、浙商银行和民生银行入驻富阳并对外营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89.04亿元,增长11.9%;各项贷款余额579.52亿元,增长16.1%。人民币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402.70亿元,增长24.1%;中长期贷款余额156.84亿元,增长1.7%,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86.28亿元,增长8.2%。
保险。全年保险费收入30182万元,增长9.5%。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5338万元,增长14.2%;人身保险费收入14844万元,增长5.0%。全年各类保险赔款与给付支出10467万元,增长7.9%。
九、教育、科技
教育。市职高扩容工程一期、鹿山中学扩建等工程顺利建成,新建和改扩建富春三幼、场口镇中心幼儿园等6所标准化幼儿园。年末全市有24个乡镇(街道)成为省和杭州市教育强乡镇,覆盖率达96%。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初中升高中段比例99.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93.98%。全市共有幼儿园109所,在园幼儿24060人;小学47所,在校学生43428人;普通中学27所,在校学生36805人。中等职业学校(机构)4所,在校学生10065人。民办学校在校学生6004人。全年普通中小学新增校舍1.5万平方米。年末拥有专任教师5171人,中小学校每位教师负担学生15.46人。
科技创新。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22家,其中国家级62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224.7亿元,增长38.1%,新产品产值率达21.1%,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销售产值256.4亿元,增长31.3%。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82项,其中国家级14项,省级58项。专利申请1950项,授权1915项;认定登记技术合同9项,总金额310万元。全年引进非富阳籍各类人才856名。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9869人,增长10.5%,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11778人,增长5.8%。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全年越剧团国内演出50场次,观众15万人次。市广播电台每日播音17小时,市电视台每日播出24小时。有线电视用户24.13万户,数字电视用户18.85万户。《富阳日报》全年出版302期,日发行4万份。市图书馆藏书265千册(件),书刊外借8.9万人次。全市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8处(群),其中省级以上5处(群)。
医疗卫生。建成市第三医院综合楼工程。年末全市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63个,医疗床位2694张;其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个,医疗床位2574张。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10人,其中执业医师1490人,执业助理医师330人,注册护士1200人,药剂人员195人,检验人员95人。全年完成无偿献血12824人次,其中流动献血8260人次,献血总量256.3万毫升。全市儿童“五苗”接种率98.2%,“四苗”接种率98.3%,婴儿死亡率2.77‰。计划生育率96.4%。
体育。全年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比赛57场,参赛运动员2万人。全市共有体育场馆5个,健身苑点528个。全年新建健身苑点21个、篮球场15个、乒乓球室6个,农村健身设施覆盖率达100%,体育设施达到省级标准行政村276个,体育强乡镇23个。全年我市共获得杭州市级以上各类奖牌174枚,其中金牌57枚、银牌54枚、铜牌63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65.38万人,增长0.6%。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51.40万人,非农业人口13.98万人。出生人口6274人,出生率9.6‰;死亡人口3898人,死亡率6.0‰,自然增长率3.6‰。暂住人口(一个月以上)18.13万人,增长17.6%。
居民生活。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50元,增长11.9%;人均消费性支出19645元,增长19.1%。农民人均纯收入15369元,增长15.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418元,增长17.2%。居民储蓄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余额242.12亿元,增长14.3%。人均储蓄余额37134元,增长15.3%。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45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1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84.53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7平方米。全市私人汽车拥有量66399辆,增长23.7%,全市每百户家庭拥有私人汽车30辆。
就业。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48.5万人,其中私营个体从业人员19.3万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2226个,就业安置人数24059人;帮扶5987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2135名。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774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4%。
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373175人,比上年末净增28909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分别达18217人、207192人、147766人;工伤保险253540人,净增20379人;生育保险148542人,净增13206人;基本医疗保险204639人,净增18432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67136人,覆盖率100%,参保率99.5%;失业保险144705人,净增14457人。社保基金累计积余33.1亿元。年末全市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单位1221户,职工55073人。2011年公积金归集总额58485万元,发放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661户,贷款总额16670万元,支持职工购房面积7.65万平方米。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建成市社会福利中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由家庭月人均395元调整为465元,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由家庭月人均250元调整为330元。年末全市共有“五保”对象528人,集中供养528人,集中供养率100%。全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285人,其中城镇482人。全年市慈善总会共支出各项救助款3262万元。
十二、城市建设、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城市建设。公园西路延伸段建成通车,完成迎宾大道北段立体式改造和富阳至新登供水等工程。年末,主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5.5平方公里,市区道路长度151公里。全年全社会用电量62.72亿千瓦时,增长6.5%,其中居民生活用电4.65亿千瓦时,增长9.0%。全年城区供水总量5446万立方米,市区管道煤气用户达到5.13万户。市区营运公交车辆159辆,客运总量2342万人次,出租车269辆。年末实有公园13个,公园面积139公顷。年末市区园林绿地面积511.19公顷,市区公共绿地面积222.1公顷,人均绿地面积16.6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27%。
资源保障。2011年,全市总供用水量19320万立方米,耕地面积42.52万亩,其中基本农田面积36.51万亩。完成造林面积0.9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0.17万亩,更新造林0.78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63.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城乡环境。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96.43%,工业废水综合排放达标率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0%。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40天,优良率达93.2%。主要水系监测断面三类以上比例91.7%。生活垃圾收集、无害化处理率100%。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街道)5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14个、杭州市级生态乡镇(街道)6个。
节能减排。关停造纸落后生产线62条,关停和兼并锌化工企业46家。完成149台4吨以上锅炉脱硫除尘治理,建成大源污水处理厂、场口污水处理厂一期和江南区块截污纳管工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75.03万吨标准煤,增长4.2%;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2582吨标准煤,下降16.2%。单位GDP综合能耗继续下降,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
安全生产。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97起,下降2.0%;死亡100人,其中交通事故死亡人数87人,分别下降6.5%和5.4%;直接经济损失749.7万元,下降2.7%。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富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表现在:现代高效农业总量偏少,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新兴产业比重偏低,工业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经营压力较大;要素制约突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任务加剧;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发展任重道远。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本公报中增加值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从2010年起有资质钢结构企业纳入建筑业统计,规模工业企业统计范围口径调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法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