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区委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弘扬农垦精神,推动科学跨越,建设富饶生态幸福大通湖”这一永恒主题,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抓产业、促项目、扩投资、强基础、防风险、惠民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按可比价格计算生产总值(GDP)44.66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21.4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12.5亿元,增长12%。按现价计算地区生产总值(GDP)45.16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1.29亿元、20.29亿元和13.58亿元。第一产业贡献率11.4%,第二产业贡献率47.9%,第三产业贡献率40.7%。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现价生产总值40953元,比上年增加781元,增长2%。
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0.1%。三大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9.4∶45.4∶25.2调整为25:44.9:30.1。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0.74万人,常住人口11.2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9万人,乡村人口5.33万人,城镇化率52.54%,比上年提高1.49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9.9‰;死亡率7.6‰;自然增长率2.3‰。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62.73万亩,比上年增加1.75万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9.79万亩,增加0.87万亩。其中,稻谷种植面积25.91万亩,比上年增加1.05万亩;小麦种植面积0.99万亩,比上年减少0.03万亩;玉米种植面积2.64万亩,比上年减少0.15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2.59万亩,比上年增加0.36万亩。棉花种植面积1.55万亩,比上年减少0.2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3.08万亩,比上年增加0.62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12.6万吨,比上年增加0.6万吨,增长4.96%。 其中,夏粮3.61万吨,增加0.05万吨,增长1.4%,早稻产量3.43万吨,增长1.7%;秋粮8.88万吨,增加0.54万吨,增长6.5%。全年谷物产量12.49万吨,增长4.97%。其中,稻谷产量11.16万吨,增长6.1%;小麦产量0.18万吨,下降5.5%;玉米产量1.15万吨,下降3.6%。
全年油料产量12289 吨,同比增长2.9%;棉花产量1475吨,下降1.7%;生麻产量27.8吨,与上年持平;中草药产量3946吨,增长5.37%;蔬菜产量408397吨,增长5.38%;水果产量51686吨,增长2.4%。
二、农业
年末全区生猪存栏10.45万头,比上年增长1.45%;全年生猪出栏10.05万头,增长6.35%。肉类总产量8967.9吨,同比增长6.18%,其中猪牛羊肉产量8316吨,增长6.29%。禽蛋产量1165吨,同比增长6.2%。
年末全区淡水养殖面积17.39万亩,其中:渔池养殖面积4.88万亩;湖泊养殖面12.42万亩;河沟养殖面积0.09万亩。全年水产品产量3.35万吨,同比增长6.5%。其中:鱼类产量2.55万吨,同比增长2%;虾蟹类产量0.75万吨(含稻田养殖),增长27.9%;贝类产量42.6吨,下降15.31%。
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32.0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8%。农用拖拉机1900台,下降15.8%,大中型拖拉机增加21台;农用运输车223台,增加11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13万吨,下降3.5%。
脱贫攻坚取得成效。截止2018年12月,大通湖区建档立卡省级贫困村1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70人4032户。已有5个行政村退出贫困村,脱贫人口8896人3477户,其中2018年脱贫2820人1129户。全区未脱贫人口共计1174人555户。全区贫困发生率1.4%。
2018年全区扶贫领域共计投入8966万元资金,其中上级扶贫资金797万元,区级配套扶贫资金1124万元,涉农资金整合用于扶贫7044万元。
2019年计划将河坝镇芸洲子村,金盆镇南京湖村,千山红镇大莲湖村,北洲子镇永兴村、向东村5个村退出贫困村,2019年计划脱贫921人428户,2020年计划脱贫253人127户,实现全面脱贫。
三、工业和建筑业
继续深入推进实体经济建设,实体企业实现量质齐升。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家,新增入规6家,其中新能源企业1家,塑料制品1家,纺织企业4家。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1.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8.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5%。
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11.8%,产销率99.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5443万元,其中利润10254万元,分别增长30.1%和218.6%。
建筑业发展略有减缓。全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6201千元,同比增长9%。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86201千元,同比增长9%,竣工产值184201千元,同比下降8.95%。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86201千元,同比增长9%;完成房屋施工面积68970平方米,同比增长80%。竣工房屋市值186201千元,同比下降36%。竣工房屋65670平方米,同比下降75%,竣工率达9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4872万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工业投资13589万元,增长28.1% ,占投资比重43%,比重下降11.6%。
投资项目有序推进。大通湖区市级重点项目8个,总投资11.33亿元。S221三仙湖至河坝公路升级改造工程,总投资6.9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45亿元,完成总投资的78%,已完成路基工程的80%,两座控制性桥梁的下部结构以及全部梁板制作、28片梁板吊装;总投资16亿元的国电南自光伏发电项目,2018年完成投资16.5亿元。一期、二期项目除部分检修通道、围栏等辅助工程以外均已经完工,200MW项目已全部并网投产;众仁旺种猪科技项目,总投资在1.8亿元以上,现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二期污水后段生化处理设备正在建设中,其他工程已基本完工;大通湖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总投资3.34亿元,现已完成投资1亿元;大通湖区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及管网扩容提质改造建设工程,计划投资1.4亿元,完成投资0.48亿元,御湖路、建设路已完成50%,五一路清淤工程完成60%,五一西路管网工程已基本完工;民生米业5万吨大米加工和10万吨标准粮食储备仓及物流配套服务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3.1亿元,完成投资1.36亿元,3万吨标准粮食储备仓、日烘干稻谷540吨烘干机及辅助设备、消防设施已建成,10万吨大米生产线安装进入扫尾阶段,10万吨储备仓设计已经完成,进入地基勘探、报建阶段;大通湖湖区水生植物恢复工程,计划总投资4.3亿元,完成投资0.4亿万元,据武汉大学大湖水生植被生态恢复调查显示,全湖近10万亩水域有水草,其中6万亩水域被80%的水生植物覆盖;益阳市大通湖区人民医院门诊综合大楼,计划总投资1亿元,完成投资5137万元,主体楼层建设正投入建设中。
房地产市场运行火热。2018年新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已全面有序推进。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额5.84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64.9%;建筑工程完成投资5.35亿元;安装工程完成投资0.04亿元;房地产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8.5%;房屋施工面积224471平方米;房屋新开工面积186558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9617平方米,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75190平方米。各项指标在去年的基础上均有较大增长。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较为活跃。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6%。按行业分,批发业营业额6.37亿元,增长15.1%;零售业零售额5.14亿元,增长18.1%;住宿业营业额0.29亿元,增长10.7%;餐饮业营业额0.19亿元,增长13.7%;完成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07亿元,增长11.2 %;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0.61亿元,增长6.9%。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主要大类商品销售增长情况为: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8.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9.4%;化妆品类增长6.3%;日用品类增长23.7%;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41.6%;家电和音响器材类增长19.5%;汽车类增长11.1%;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4.3%。
六、交通、通讯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升。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2.6亿元。年末公路总里程1164.34公里,其中干线公路改造30.26公里,新建农村公路105.2公里(含小区外项目建设),安保工程114.61公里。2018年,全区新投入148台新能源电动公交车,新建公交招呼站10个,农村客运通达率已达100%,营运客车198辆,营运货车685辆。年末拥有机动车20023辆,其中汽车2366辆。
现代物流持续增长。完成公路客运量41.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5199.7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132.6万吨,货运周转量13273.8万吨公里。
201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为2394户,移动电话用户102905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0049户。
全域旅游有序推进。2018年,全区共接待游客42.8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36亿元,同比增长2%。成功举办了2018年“食安天下·醉美大通湖”田园风光绘画采风活动、2018年大通湖区特色餐饮名店(名菜)暨特色商品评选活动、2018大通湖金盆龙虾美食文化节和2018大通湖金秋品蟹美食节暨益阳市十大美景美食评选活动颁奖典礼。湖南祥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长沙)投资8000万建设四星级旅游饭店嘉和(酒店)苑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开工建设。新建大通湖区人民医院旅游厕所和大通湖区金盆镇五门闸旅游厕所2座,旅游设施逐步完善。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稳步提升,财税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78亿元,按同口径增长15.6%;其中国税1.43亿元,增长27.4%;地税0.65亿元,增长14.82%;财政部门征收0.7亿元,下降32.84%;其中税收收入2.02亿元,增长23.06%,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72.64%,比上年提高12.51个百分点。四大主体税(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完成税收1.61亿元,增长28.92%,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为79.59%,上升3.59个百分点。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15亿元,同比增加0.14亿元,增长1.0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4亿元,增长44.3%,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9.47%。
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全区现有工商注册市场主体5903户,注册资本58.9亿元。其中企业901户,注册资本52.61亿元;个体工商户5002户,注册资本6.3亿元。2018年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760户,其中新增企业164户,新增企业注册资本4.71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596户,新增个体注册资金0.85亿元。
金融运行平稳增长。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9.71亿元,比年初增长7.7%;贷款余额为7.88亿元,比年初增长16.8%。
保险事业提升幅度大。年末共有保险机构5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24亿元,比上年增长74.5%,其中财产保险收入0.4亿元,同比增长8.2%;人寿保险收入0.84亿元,同比增长148%;全年赔付款0.78亿元,同比增长143.4%。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1095元,比上年增长9.3%。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17055元,其中: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1810.3元,占消费支出的10.6%。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6.6平方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82元,比上年增长7.9%;人均消费性支出21995元,增长19.9%,其中食品、烟酒支出下降19.8%、衣着增长22.1%、居住增长26.3%、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20%、交通和通信下降2.3%、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下降25.1%、医疗保健增长456%。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3%,下降3.2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平方米。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68元,比上年增长8.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201元,下降6.4%。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26.3%,衣着增长44.3%,居住下降30.7%,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40.7%,交通和通信增长48.6%,教育文化娱乐下降39.4%,医疗保健增长40.8%。农村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4%,下降2.1个百分点。年末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3.1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6平方米。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含农垦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数2.71万人,离退休人数2.2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3.25万人,其中:领取待遇人数0.39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0.21万人,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0.13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1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95180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8126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4807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3402人;全年支付各类养老保险金共计67493万元、丧葬抚恤金3459万元;各类医疗保险金共计8384.3万元,工伤保险金共计支出74.4万元,失业保险金支出8.5万元。
社会救助日趋完善。2018年全区上半年城市低保对象2384户、2482人,通过城乡低保专项治理,下半年有城市低保对象385户、538人,全年累计发放18192人次,累计发放资金583.37万元,人平发放320.67元/月,2018年全区上半年农村低保对象999户、1837人,通过农村低保清理整顿“回头看”,下半年有农村低保对象1005户、1879人,全年累计发放22617人次,累计发放资金402.99万元,人平发放178.18元/月。
全区共有321名特困对象,根据益阳市特困供养标准,城市特困标准为560元/月,农村特困标准为4160元/年,全年发放特困资金164.91万元,全年发集中供养对象护理费17万元,发放安葬费19200元,全年共计发放特困资金183.84万元。
全区由民政全额及部分资助困难群众参合参保对象1121人,资助金额18.65万元,由财政专户直接拨付医保专户。对574名特困供养人员、兜底扶贫对象核发100元/人•年的医疗救助金,发放门诊费5.74万元。根据医保部门“一站式”结算数据,针对贫困户实行医疗救助救助344人,救助金额84.19万元。通过民政部门实施医疗救助的389人次,救助金额106.78元。全年全区临时救助2487人次,救助金额240.42万元。
公共就业服务不断增强,就业总体形势保持平稳。新增城镇就业145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80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9%。培训城乡劳动力285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900人,城镇失业人员400人,创业培训36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874万元。
九、教育、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0所,在校学7505人,其中高中1063人,初中1730人,小学4712人;毕业生1725人,其中高中380人,初中556人,小学789人。义务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均衡发展。幼儿园在园幼儿数2362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学率达97.6%。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99.7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6.7%,高中教育毛入学率为96.7%,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
2018年末全区有各类卫生机构79个,其中公立医院和卫生院6个,私立医院1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和计划生育综合监督执法局1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470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0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45人、注册护士192人。
体育事业有所进步。年末公共体育设施面积32.7万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 2.96平方米。
十、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安全生产持续向好,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未造成经济损失。
节能降耗成效显现。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26吨标准煤/万元,下降39.8%。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城区建设大有成效。全年社会用电量17683万千瓦时,增长42.4%。其中工业用电量3726万千瓦时,增长5.2%。
环境监察执法能力不断增强。2018年下达《限期整改》文书9份、《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12份、行政处罚罚款6家,罚款总金额49.9万、关停散乱污作坊2家,移送公安2件,有效的打击违法行为。
大通湖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咬住退养、截污、生态修复、换水活水等关键工作,全面落实污染防治措施。面源减排与外围截污成效初显,临湖1000米禁养区规模畜禽养殖户全部退出,大通湖区域内珍珠退养全部完成。大湖水生态修复工程进展顺利,大湖湖体有近10万亩水域有水草恢复,生态多样性开始显现。五七运河连通与补水工程成效初显,全年为大湖补水1.8亿立方米,大湖换水活水机制全面提升,大湖水质得到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