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临河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1-20来源: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统计局

2011年,全区各族人民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民生改善迈出了新步伐,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全年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态势,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0亿元,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01.5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67.4亿元,增长11.0%。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50:3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37684元。

价格水平结构性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8%。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8.8%,烟酒类价格上涨1.7%,衣着类价格上涨1.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类价格上涨0.7%,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7.3%,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7%,居住类价格上涨6.8%。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年末全区全部从业人员30.5万人,增长2.4%。全区城镇新增就业3638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023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万人,其中转移6个月以上3.0万人。城镇就业再就业培训2776人,培训后实现就业2447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3068人;创业培训1136人,其中培训后成功创业699人。筹集小额贷款担保基金170万元,发放贷款1362万元。创建充分就业社区4个。核定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6万人;核定征缴失业保险费408万元。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29.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27.2%。税收完成10.2亿元,同比增长29.0%,占全部财政收入的49.0%。地方财政支出28.9亿元,增长54.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分别比去年增长40.3%、19.0%、56.6%、19.7%、98.1%、398.9%。招商引资成绩突出。全年实际到位资金54.0亿元,增长12.7%。其中,引进国内(自治区外)资金40亿元,增长13.3%;引进自治区内(市外)资金14亿元,增长11.1%。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平稳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达61.5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5.9%。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209.2万亩,同上年持平。

农业生产日趋合理。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05.7万亩,比上年增加3.6万亩,增长3.5%,粮食总产量为63.5万吨,比上年增加5.9万吨,增长10.2%。粮食单产为600公斤,比上年增加36公斤,增长6.4%。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2亿公斤大关,再创历史新高,已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9.5万亩,比上年减少12.1万亩,减幅29.1%,总产量达12.4万吨,比上年减少4.9万吨,减幅28.2%;玉米种植面积75.2万亩,比上年增加15.9万亩,增长26.7%,玉米总产量50.6万吨,比上年增加10.9万吨,增长27.5%。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102.6万亩,比上年减少3.7万亩,减少3.6%。其中:番茄面积11.5万亩,比上年增长3.5%,总产量65万吨,增长12.5%;脱水菜种植面积7.8万亩,增长19.2%,总产量27.8万吨,增长26.3%;西瓜种植面积2.04万亩,比上年增加0.05万亩,增长2.7%,总产量7.9万吨,比上年增加0.43万吨;蜜瓜种植面积2.6万亩,比上年增加0.28万亩,增长12.2%,总产量7.9万吨,比上年增加0.9万吨;白瓜籽种植面积6.7万亩,比上年减少2.2万亩,减幅24.3%,总产量0.81万吨,比上年减少0.07万吨,减幅8.5%;黑红瓜籽种植面积2.6万亩,比上年减少3.7万亩,减幅58.6%,总产量0.34万吨,比上年减少0.41万吨,减幅为55.3%;油料种植面积为65.9万亩,比上年增加0.1万亩,增长0.2%,油料总产量15.8万吨,比上年减少0.6万吨,减幅为3.9%。其中:花葵种植面积62.1万亩,比上年增加2.1万亩,增长3.5%,花葵总产量15万吨,比上年减少0.1万吨,减幅0.4%;油葵种植面积3.7万亩,比上年减少1.9万亩,减幅34.3%,油料总产量0.9万吨,比上年减少0.5万吨,减幅35.5%。

畜牧养殖业生产平稳。全区家畜总头数159.5万头(只),比上年减少3.1万头(只),减幅1.9%;家畜饲养量达到440.8万头(只),比上年减少20.4万头(只)。牛存栏2.7万头,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奶牛存栏1.87万头,比上年减少0.09万头,能繁殖奶牛1.3万头;羊存栏141.3万只,比上年减少1.8%。羊饲养量达到400.9万只,减幅4.6%。羊出栏259.7万只,减幅6.1%。羊的出栏率、商品率达到180.5%、172.1%。分别比上年下降了3.7和6个百分点;生猪存栏11.8万头,比上年减少3.3%;生猪饲养量32.3万头,比上年减少2.5%。出栏肉猪17.4万头,比上年增长1%,出栏率、商品率分别为129.9%和91.2%。(详见附表1)

林业建设成绩显着。全年完成人工造林7.5万亩;木材产量1.4万立方米。现在全区有林面积为56.61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44.1万亩,灌木林地面积4.75万亩,林网四旁植树面积7.76万亩,森林覆盖率16.2%,活立木总蓄积量为397万立方米。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为74.7万千瓦,增长5.2%。机耕面积达155.0万亩;机械播种面积149.0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1.2%;机械收获面积80.3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8.4%。农村用电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化肥施用量6.4万吨。新增设施农业1.2万亩,总面积达到3万亩;新建标准化养殖厂25个。土地新增流转面积6.4万亩,累计突破35万亩。实施中低产田改造8.5万亩,土地整理8万亩,节水改造5.2万亩;新修农村小油路14条计51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趋稳向好。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85.4亿元,可比价增长1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0亿元,增长2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7.2亿元,增长22.2%;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0.5亿元,增长26.5%;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50.7亿元和29.3亿元,增长11.6%和39.6%。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2.1亿元,增长115.7%;实现税金2.2亿元,增长45.5%。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5.6%。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区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36个;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38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5.1%;竣工房屋面积181万平方米,同比减18.8%,其中,新开工面积247万平方米。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6.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6%;实现税金1.4亿元,比上年增长55.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2.1亿元,增长21.2%。第一产业投资完成4.7亿元,增长82.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1.8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5.6亿元,增长25.0%。从城乡看,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0亿元,增长24.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亿元,增长82.8%。

五、贸易与旅游业

贸易市场持续走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8亿元,增长19.6%。分城乡看,城市实现零售额57.6亿元,增长20.2%;农村实现零售额11.2亿元,增长16.8%。从行业分组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1.4亿元,增长16.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8.7亿元,增长19.3%。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6亿元,增长28.3%。

旅游业成绩喜人。全年接待和出行游客达6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8亿元。年末,全区拥有旅行社17家,星级饭店7家,国家AA级景区1家,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景区1家,农家林家渔家乐50余家,指定旅游产品销售企业1家。

六、交通和邮政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立项建设道路工程153公里。道路养护里程为849公里,完成养护投资223万元。路政巡查率达90%以上,路政案件抽查合格率达98%以上,超限率严格控制在5%以内。目前,临河境内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44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0公里,国省道134公里,县道262公里,乡道675公里,村道2373公里。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1512.5万吨,增长9.4%。其中铁路107.3万吨,增长9.0%;公路1405.2万吨,增长9.4%。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总量1463万人,增长9.3%。其中,铁路137万人,增长10.5%;公路1326万人,增长9.1%。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13.9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8.8万辆。年末全区共有公共汽车线路9条,拥有公交车111辆,营运里程达到970万公里。拥有客运出租运营车1236辆。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3亿元,增长12.6%。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9.5万户,下降18.1%;移动电话用户87.2万户,增长62.1%;互联网用户达到10.9万户,增长98.2%。

七、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300.2亿元,增长15.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39.0亿元,增长5.9%。单位存款余额达137.7亿元,增长49.3%。各项贷款余额达238.8亿元,增长22.0%。其中,个人贷款余额达76.4亿元,同比增长41.7%;单位贷款余额达158.1亿元,同比增长14.3%;贸易融资3.1亿元,同比增长82.4%。证券公司股民开户数为3572户,证券交易额为70.8亿元。

保险业持续较快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2亿元,比上年增长39.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8亿元,增长99.7%。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1.3亿元,增长100.3%。其中,财产险给付赔款0.9亿元,增长174.8%。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全年共获得授权专利60件。其中,发明专利17件,实用新专利34件,外观设计专利9件,授权专利数占全市的72.3%。全区现有民营科技企业45家,占全市的65%,其中13家企业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民营科技型企业,占全市的62%;认定有效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分别为金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富田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有自治区科技创新示范企业2家,市级科技创新示范企业9家。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占全市的67%。在全区建设了10个项目新、品种多、参与农户广、特色鲜明、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十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面积达1万多亩,共试验示范新技术60多项,新品种推广应用率达到95%以上。

综合技术服务继续加强。全区拥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2家;法定计量技术机构2家;地震观测台站2个。

教育事业全面推进。临河辖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63所,在校学生10.4万人。拥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7188人,专任教师455人;中等职业学校10所,在校生1.42万人,专任教师619人;普通中学19所,在校生3.53万人,专任教师2151人;小学31所,在校学生3.25万人,专任教师2324人。拥有幼儿园34所,在园幼儿14266人,教师336人。拥有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79人,专任教师43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区共组建起群众艺术协会20个,会员达2000多人。影剧院1个,文化艺术馆2座,档案馆1座,图书馆2座,报社1家,博物馆1座。拥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7.9%;拥有电视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7.3%。有线电视用户达8.9万户。全年出版报纸996.8万份。

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全区拥有卫生机构492个,其中医院16所,卫生院1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3所,妇幼保健院(所、站)2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所,村卫生室176所,诊所、卫生室243所,其他卫生机构12所;拥有床位3681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751人,其中执业医师1685人,药剂师361人,检验师175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648人。

今年我们实施了“体育亮街”工程,购买了体育健身路径14套,价值40多万。全年共举行了15项群众性体育比赛。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适度。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4.6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4.2万人,乡村人口20.43万人。人口出生率8.1‰,人口死亡率4.15‰,人口自然增长率3.95‰。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70元,同比增长13.1%。从收入构成看,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1880.7元,增长14.0%;人均家庭经营净收入1678.7元,增长8.8%;人均财产性收入209.6元,增长23.3%;人均转移性收入2701.4元,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471元,增长19.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5%。城镇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34815元,增长14.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864元,比上年增加1287元,增长15.0%。从收入构成看,人均家庭经营性纯收入7275元,增长9.8%;人均转移性收入364元,下降7.8%;人均财产性收入221元,增长104.8%;人均工资性收入2004元,增长38.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044元,增长57.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6%。

社保覆盖面继续扩大。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5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5.8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8万人,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16.4万人,其中未成年人参加医疗保险9.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达2.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达2.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6万人;全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23.3万人,参合率98.5%。全年累计报销医疗费4776.6万元。

社会福利持续服务民生。城镇低保月保障标准由去年的300元增加到330元;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由去年的1650元增加到2050元。全区城镇低保户共有6618户、13739人,约占城镇人口的4.6%,全年发放城镇低保金6235.4万元;农村低保户共有9310户、12120人,约占农村人口的5.3%,全年发放农村低保金2496.2万元。我区共有五保供养对象1243人,其中集中供养221人,分散供养1022人,集中供养率达到18%,全年发放五保供养资金350多万元。现有孤儿86人,全部为分散供养,发放孤儿供养资金99万元。现有城镇分散供养的“三无”人员165人,共发放生活补助金98万多元。有80周岁以上老年人3688人,全年共发放老年人长寿保健金235万多元。

全年支出城市医疗救助资金420.6万元,支出农村医疗救助资金394.4万元,累计支出城乡医疗救助资金815万元。下拨冬令救灾救济款、春荒款345万元。筹资44万元,救助城乡低保户及低保边缘户大学生190多名。发放临时救助资金90多万元,对2300多名城乡困难群众给予了及时救助。发放各类优抚对象定期抚恤补助资金670万元。

已建成的廉租住房小区共四个,建设规模7.8万平方米1695套。我区住房保障覆盖面已达4331户10767人,其中,享受实物配售1487户3866人;享受租赁补贴2718户6560人。全年发放租赁补贴资金839万元。

十一、资源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成效显着。全年完成COD减排量936.06吨,完成氨氮减排量529吨,完成二氧化硫减排量6460吨,分别超任务4.5%、333.4%和37.4%。年平均气温为8.3℃,日照时数为3233小时,临河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344天,优良率94.2%。黄河临河段水质连续7年稳定在地表水三类标准以内,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城市污水处理量1465万立方米;生活垃圾清运量11.6万吨。建成年处理量为815吨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全面实行了新旧区118条主次干道、7个广场共570万平方米街路,凌晨干净彻底普扫、全天不间断持续保洁作业。与房地产开发公司配套建设完成转运站16座和水厕20座。改建地坑式垃圾转运站8座,购置配备垃圾集装箱10个。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799.1公顷,公园绿地面积248.4公顷。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0.0%和25.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6.2平方米。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累计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54起,死亡26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7.6%,死亡人数减少3人,下降10.3%。其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起,下降13.5%;发生火灾120起,下降53.1%。

注:1.本公报数据为上报市局初步反馈数,最终法定使用数据以《临河区国民经济统计年鉴》数据为准。

2、公报中涉及GDP、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涉及指标增速均为同口径增速。

4、人口数据取自2011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