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元宝山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1-10来源:赤峰市元宝山区统计局

2009年, 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各族人民,认真落实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积极推进工业经济、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地区经济实现较快发展,民生状况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地区经济持续增长。依据2008年全区经济普查结果,经上级初步核算,200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6108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120万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699891万元,增长21.9%;第三产业增加值464077万元,增长17.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779元,增长18.0%。

产业结构相应调整。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7%;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8%。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8.4:55.6:36调整为7.7:55.5:36.8。

市场物价趋于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1%,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下降1.6%;消费品价格上涨0.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2%。

表1 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

类 别

2009年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年=100)

100.1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98.4

消费品价格指数

100.5

食品类

102.1

# 粮食

110.3

油脂

95.4

肉禽及其制品

94.7

蛋品

106.3

水产品

103.4

烟酒及用品

100.4

衣着类

100.8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9.3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99.8

交通和通信

98.9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8.6

居住

96.6

劳动就业保持稳定。年末全区从业人员16.4万人,其中在岗职工38423人。全区新增就业321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

财政收入保持大幅增加,公共服务与民生支出高速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52866万元,比上年增收26300万元,增长20.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9121万元,增收9784万元,增长19.8%;财政支出118025万元,比上年增支39554万元,增长50.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201万元,增长10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252万元,增长152%;教育支出33494万元,增长79%。

二、农业

受旱灾影响,粮食产量减少。2009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03300亩,同比增加7780亩,增长2.0%。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03870亩,增加16469亩,油料播种面积6105亩,减少2786亩。蔬菜播种面积88140亩,增加7994亩,增长10%。全年粮食产量92158吨,比上年减少28466吨,减产23.6%。蔬菜产量569981吨,增产13.9%。

表2 种植业产品产量

总量(吨)

增长(%)

一、粮食作物合计

92158

-23.6

#:水稻

207

-9.6

小麦

1056

31.2

玉米

88367

-16.6

二、油料

10

-99.1

三、甜菜

1560

-75.6

四、烟叶

402

-54.3

五、蔬菜

569981

13.9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牧业年度牲畜总存栏22.44万头只, 比上年同期减少1.46万头只,下降6.1%。其中大牲畜8.91万头, 减少0.82万头,下降8.4%;小牲畜6.62万只, 减少1.39万只,下降17.4%;生猪6.91万头,增加0.75万头,增长12.2%。12月末牲畜总存栏16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0.84万头只,增长5.6%。其中大牲畜9.05万头,增加0.07万头,增长0.8%;小牲畜3.36万只,增加0.59万只,增长21.4%;生猪3.59万头,增加0.19万头,增长5.5%。全年肉类总产量23769吨,比上年下降17.3%。奶类产量106502吨,下降8.6%。蛋类产量10014吨,增长0.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逆势增长。区委、区政府相继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保增长目标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63.99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79亿元,同比增长12.2%。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4家,比上年增加11家。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能源、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2009年完成增加值55.0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6.9%,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6%。从数据构成看,能源产业所占比重偏高,占80%以上,结构不合理问题较为突出,保持工业发展回升向好的趋势仍显脆弱。

工业经济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达98.63%。

全年原煤产量2831万吨,比上年增长13.9%;发电量945066万度,下降12.6%;水泥产93.34万吨, 增长44.2%;鲜冷藏冻肉52302吨,增长26.3%。

表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单位

总量

增长(%)

原 煤

万吨

2831

13.9

发电量

万度

945066

-12.6

水 泥

万吨

93.34

44.2

鲜冷藏冻肉

52302

26.3

饲 料

40003

73.0

液体乳

60336

33.9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实现利税207475万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利润总额为99401万元,比上年增长0.7%。亏损企业亏损额17180万元,比上年减亏498万元。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59957万元,比上年增长34%。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0家,其中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 8家;劳务分包企业2家。2009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5884万元,上缴税金4674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工业投资拉动明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5762万元,同比增长25.4%。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616799万元,比上年增长24.3%。在规模以上投资中,城镇投资473309万元,增长21.8%;农村投资110249万元,增长118.2%,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3241万元,下降41.5%。第一产业投资71395万元,增长23.7%;第二产业投资423735万元,增长55.8%,其中工业投资406421万元, 增长67.2%;第三产业投资121669万元,下降26.9%。采矿业投资84260万元, 增长16.7%;制造业投资232592万元,增长44.3%;电力、燃汽及水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89569万元,增长8.26倍;交通运输业投资27450万元,增长28.5%;批发零售业投资15650万元,下降49.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14118万元,下降49.2%。

五、国内贸易

依据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修订2009年全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63049万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13162万元,增长16.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3565万元,增长19.8%;其它行业零售额6322万元,增长18%。

六、交通、邮电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增加,“村村通油路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交通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今年我区参与实施交通基础建设项目8个,其中市级重点项目1个,区级重点项目7个,完成投资16060万元,新建、改造道路31条,110.16公里;新建、改造桥梁2座。实施通村油路项目29个,完成投资8600万元,新增油路92公里。全区66个行政村全部通了油路或水泥路,在全市及自治区率先实现村村通油路的目标。2009年全区公路里程达699.6公里,其中四级以上油路394.6公里,四级沙石路305公里。

表4 客货周转量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公路客运量

万人

172

4.2

公路客运周转量

万人公里

8792

4.0

公路货运量

万吨

417

6.6

公路货物周转量

万吨公里

8703

6.0

邮政、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851万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248万元,下降21.7%;电信业务总量13603万元(含移动、联通),增长6.1%。本地固定电话用户5.22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87万户,农村电话用户2.35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3.26万户,新增3.2万户。互联网用户2.08万户,新增0.62万户。

七、金融、保险

金融存款增加。200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82094万元,比上年增长23.5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83415万元,增长19.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78609万元,增长0.1%。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2009年全区保费收入达到18546万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11420万元,增长10.6%;财产险保费收入7126万元,增长32.1%。支付各类赔款5092万元,比上年增长46.7%。其中人寿险业务赔款支出1623万元,增长2.1倍;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3469万元,增长16%。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调整布局,优化资源,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2009年对全区学校布局进行了调整,撤并了初中14所、小学35所,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年末全区共有普通教育学校43所,其中:小学32所,普通中学 11所;在校学生46643人,其中小学20859人,普通中学25784人。职业中学2所,在校学生3875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90人。学前教育82所,在校幼儿5174人。全区普通教育教职工4810人,其中专任教师3540人。小学入学率达100%;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9.5%。2009年高考上全国重点院校录取线610人,上本科院校录取线4109人,考入清华、北大7人。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2009年,我区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等18部委的联合评审,进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行列。在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中,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累计申请专利117项,注册商标356个。申报实施了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年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20项,推广先进适用技术16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60%。全区发展民营科技企业39家。强化科技培训,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326期,培训2.9万人次,发展各类专业技术协会49个,从业人员达5100余人。

九、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卫生

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全民健身工作卓有成效。全区共有文化俱乐部15个,公共图书馆1个,群众业余演出团(队)17个,组织各种大中型文化活动30次。组织举办了建区以来规模最大的“元宝山区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共有143个代表队3000多人参加了8个比赛项目和一个健身展演项目。目前全区已有16个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中小学在校学生有39579人达到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89.8%。

加强网络建设,巩固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成果。全区有广播站5个,广播调频转播台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有电视发射台及转播台3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8%;有线电视联网用户达 3.8万户, 广播电视光缆里程359公里,57个行政村有线电视与区有线电视联网,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积极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农村卫生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区共有卫生机构73个,其中医院13个,卫生院11个,妇幼保健所1个,健康教育研究所1个,结核病防治所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个体中西医诊所44个。年末全区医疗卫生单位共有床位1882张。有卫生技术人员175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97人,注册护士574人。2009年,全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口14.49万人,参合率99.9%。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较低增长。年末全区总人口325909人,其中汉族271828人,蒙古族40903人,其它少数民族13178人。人口出生率7.48‰,死亡率2.92‰,自然增长率4.56‰。年末总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占比重为13.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比重(%)

总人口

325909

100.0

#非农业

178638

54.8

#男性

165733

50.9

女性

160176

49.1

#18岁以下

58618

18.0

18—35岁

82864

25.4

35—60岁

141599

43.5

60岁以上

42828

13.1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118元,比上年增收1538元,增长12.2%。人均消费性支出9350元,比上年增加1051元,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7445元,比上年增收454元,增长6.5%。人均消费性支出4363元,增加508元,增长13.2%。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2.3%和32.5%,分别比上年降低1和0.4个百分点。2009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0.78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4.27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加0.35和1.9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得到加强。年末全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5868人,比上年新增参保人员913人;参保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40120人,比上年新增参保人员18509人;参保工伤保险的职工16050人,比上年新增参保人员850人。对全区2034名离退休人员实行了社会化管理,服务率为100%。新增城镇居民参保基本医疗保险人员20146人,年末达到66265人。全年城镇居民共有8658户23248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累计发放低保资金6309万元;农村7053户11595人确定为低保对象,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070万元。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依据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对二、三产业基数进行重新核算调整,2009年地区经济总量、增速和预期比较有相应变化,以本公报为准。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总人口为公安户籍人口。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