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人民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贯彻实施“+生态”“生态+”发展战略,以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为抓手,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民生全面协调发展。全区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完成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一、综 合
在世界经济难有明显改善,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崇明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未变,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总量呈现持续平稳增长态势。2017年全区完成增加值332.8亿元,比上年增长6.8%,完成年度计划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小幅下降,完成增加值22.1亿元,下降1.3%;第二产业略有增长,完成增加值138.4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对全区经济总量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完成增加值172.3亿元,增长12.8%。在增加值的三次产业构成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7.3:43.7:44.2调整为6.6:41.6:51.8。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民生支出得到保障。2017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200.3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区级财政收入完成67.0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5.1%。在区级财政收入中个人所得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都达到两位数的增长。2017年地方财政支出221.5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用于农林水利、交通运输、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支出等占据前四位。
二、农 业
农业环境得到不断优化。持续改善农业生态,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入选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全面取消“二麦”种植,形成“2/3绿肥+1/3深翻”的轮作休耕布局。以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为主线,启动全区绿色农业生态循环模式研究,构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农作物秸秆燃料化、肥料化、饲料化利用,建立水稻秸秆网格化收集模式,离田利用水稻秸秆8万多亩。农村不规范养猪场综合治理有效推进,全年整治退养农村养猪场(户)211户。
绿色农产品认证得到有效推进。全面确保农产品高品质,制定《崇明区绿色农业投入品管控管理办法》,筛选并公布67种适合崇明绿色食品生产的绿色农药。与市农委、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签订三方共推崇明绿色食品发展协议,共同推进绿色食品认证工作。新增144家农业经营主体绿色食品认证,全区绿色食品认证比例达到60%。努力提升农产品高附加值,积极推动从“售谷”到“售米”的转型升级,推出“崇明大米”区域品牌,10月正式发布销售。推动农产品线上线下融合,拓展会员配送、电商平台等为主的新型销售模式,促进搭建电商销售平台20家,发展会员配送制企业16家。
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累计培育家庭农场533家,其中,水稻种植型家庭农场355家、经营面积5万亩。认定博士农场5家,香朵、东禾九谷开心农场建成营业。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7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4名。
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涉及16.7万农户,登记面积55.7万亩,登记率99.4%。全面完成全区16个乡镇、269个村的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7年度推进20个村的村庄改造项目建设,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17年新增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积极推进农村综合帮扶工作。
2017年完成农业总产值57.3亿元,比上年下降2.6%。其中,种植业产值27.2亿元,下降5.4%;林业产值5.6亿元,增长50.0%;畜牧业产值9.6亿元,下降13.6%;渔业产值12.9亿元,下降4.9%;农业服务业产值2.1亿元,增长18.7%。
三、工 业
在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大环境下,积极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全区工业生产处于低位运行,工业生产总量小幅增长。2017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94.7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63.5亿元,增长2.6%,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2.1%。全区六大主导行业呈现出“五增一减”态势,完成工业总产值308.0亿元,增长1.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4.7%。从分行业看:金属制品业产值增长10.0%;仪器仪表业产值增长5.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增长3.0%;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2.0%;船舶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0%;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产值下降20.0%。2017年,全区海洋装备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4.0亿元,增长1.0%。
节能降耗力度加大。2017年完成37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统计、管理岗位备案。完成2016年度10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上报2017年度39家企业清洁生产。5家企业节能改造项目基本完成,年节约标煤约768吨。对9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展节能评估审查。完成4家锻造企业达标验收。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完成2017年产业结构调整项目5个,降耗折合标煤1000吨,腾出土地60余亩。
四、交 通 运 输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持续跟踪协调轨交崇明线有关准备工作;加快推进崇明生态大道、建设公路、北沿公路、环岛生态景观道一期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全力推进城堡两镇公交专用充电场站建设项目;2017年新建公交候车亭80座、迁移原公交候车亭49座,并规范设置公交站杆站牌200根;长横对江渡码头改扩建工程已完成;总投资5365.8万元的高岛路(利民路-湄洲路)新建工程投入使用;全年共实施22个公路中修工程,2个市政道路大修工程,总投资近1.7亿。为了满足居民便捷出行需要,及时调整优化公交线网。一是开通城桥3路;二是调整延伸堡进线并增设3个招呼站;三是开通横沙-宝山的申崇七线;四是探索定制公交模式,先后开设“E乘巴士”崇明1号线和贤达学院节假日“E乘巴士”专线等。积极推动绿色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全年210辆纯电动公交车辆已登陆崇明,逐步完善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网络。在全区已建成上线运营网点297个(今年新建146个),崇明区域内分时租赁车辆运营规模保持在400辆。引入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目前已达到1200辆的投放规模。
2017年水上客流量44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6%;陆上客流量3416.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0%;货运量701万吨,比上年增长5.3%;货物周转量16706万吨,比上年增长4.9%
五、商业、招商引资
市场经济呈多元化格局,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消费市场商品品种丰富,增长保持稳定。2017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9亿元,比上年增长9.0%,完成年度增长目标。从构成看,全区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100.6亿元,增长9.0%,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6.1%,继续保持绝对主导地位;批发业零售额5.3亿元,增长9.1%;住宿业零售额4.4亿元,增长9.1%;餐饮业零售额6.6亿元,增长9.4%。集贸市场持续发展,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30.5亿元,增长10.1%。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实现税收对全区财政收入贡献率进一步提高。2017年全区引进各类企业3.6万户,比上年增长55.6%,其中长兴、横沙成招商引企大户,引进企业占全区总数的48.5%;全年累计完成税收额183.6亿元,增长30.2%,其中长兴镇、横沙乡、工业园区和富盛开发区实现税收额占全区总数的56.0%。
利用外资继续向好。2017年,全区审核批准外资项目151个,比上年增长122.1%;外资企业投资总额52617万美元,增长52.1%;合同外资30574万美元,增长19.8%;实到外资9577万美元,增长243.8%。
六、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建设项目扎实推进,房地产调控成效显著。2017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7亿元,比上年增长6.9%,完成年度确定的目标任务。其中建设项目投资81.3亿元,增长6.8%,占全区投资总额的54.2%;房地产项目投资68.4亿元,增长7.0%,占全区投资总额的45.8%,房地产投资比重比上年下降明显。从产业构成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6亿元,下降13.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5.4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2.7亿元,增长6.0%。
三大重点地区投资总量占据全区三分之二。长兴镇、陈家镇和城桥新城三大重点地区全年共完成投资95.9亿元,比上年增长45.5%,占全区投资总额的64.1%。其中长兴地区完成投资30.2亿元,新城地区完成16.8亿元,陈家镇地区完成48.9亿元。
七、旅 游
科学编制旅游规划。开展《崇明旅游总体发展规划》、《西沙·明珠湖地区旅游发展规划》、《崇明旅游交通规划》、《崇明水上旅游策划》、《崇明旅游厕所布局规划》等编制工作。加强旅游发展扶持引领。研究修订新一轮《关于进一步加快崇明旅游发展扶持奖励办法》,严格执行《“崇明农家”管理办法》,起草制定《崇明生态民宿等级评定标准》和等级评定办法。着力开展三大创建。开展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西沙·明珠湖国家5A级景区创建。创新旅游营销模式。设计“五趣”旅游护照,定制视频H5,招募“试客行动”,制作“世界级生态岛”崇明主题花车,通过数字网络等新媒体,形成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扩大旅游品牌影响。启动“趣游崇明”服务交互应用平台搭建工作,筹备崇明旅游创意产品设计大赛,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丰富旅游节庆活动。以“春之踏青赏花、夏之清凉避暑、秋之森林狂欢、冬之观鸟养生”为主线,通过举办自行车嘉年华、千人国际森林瑜伽旅游节、森林旅游节暨首届农趣休闲季等,全年开展104项节庆活动,形成“镇镇有节庆,月月有热点,周周有活动”的良好活动氛围。
2017年,全区接待游客达576.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6%;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全年新增国际品牌连锁酒店1家、经济型连锁酒店2家、民宿(农家乐)97家、旅行社2家、出境旅行社1家,参加上海世界旅游博览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大型旅游推介活动7次。“崇明旅游”公众号全年共推文810篇,粉丝数近5.7万人。
八、教育与科技
2017年,教育设施进一步改善。新建上海市东滩思南路幼儿园和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并启用;完成了19所学校运动场地改造翻建项目;改造6所学生剧场;完成1所新建室内体育馆建设;新建11所学校创新实验室;完成11所学校图书馆提升改造;新建10所学校安全教育场所;推进实施42所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完成改造213间互动式多媒体教室,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更新数。
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落实《崇明区深化生态教育改革实践方案》。全力保障政策落实,打赢了高考新政元年的第一战。2017年的崇明高考本科上线率创历年新高。全面开展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促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形成了六大学区、八大教育集团、三大教育联盟、若干特色教育联合体,学区化办学覆盖崇明三岛所有学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办学品质。携手市“名校”,建立了陈家镇地区上海市东滩思南路幼儿园和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崇明新城地区上海市一师附小崇明区江帆小学、静安南西幼儿园崇明区新城幼儿园等四大“名校+新校”教育集团。与静安、黄浦两区签订新一轮合作办学协议。与华师大等高校开展合作办学等项目。开展第五轮委托管理绩效评估及启动城乡携手共进项目。对8所第五轮委托管理学校开展绩效评估工作。启动新一轮城乡携手共进计划,完成对8所学校实施精准委托管理的方案评估,启动5所学校的城乡学校互助成长项目。以项目研究扎实推进市、区级新优质学校建设。深入推进区第二轮“主动•有效课堂”达标与提升工程,提升课堂教学品质。启动崇明区中小幼“一校一品”建设工作,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学前教育完成2所一级园,24所二级园幼儿园的办园质量评估工作,“03亲子嘉年华”和“育儿加油站”等大型活动辐射到全区各个乡镇的03家庭。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2017年共引进教师149人。组建了第四轮共20个名师工作室,聘请了10名市区教育专家担任工作室的主持人。开展了第六轮骨干教师评选工作,评出了736名区级骨干教师。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市科委牵头下,结合崇明特色,组织同济、复旦、市环科院、市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基本完成“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科技支撑计划方案”的编制工作。开展了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申报工作。积极推进“智慧崇明建设”项目。一是推进千兆光纤接入覆盖总量达11万户,千兆接入能力覆盖占比约为35%。二是推进覆盖薄弱区域4G网络优化,完成13处的弱覆盖优化工作。三是是加快物联专网建设,物联专网基站开通约150处。四是实施i-Shanghai公益服务升级,完成东平森林公园、西沙湿地等7个场所的i-Shanghai场点单用户速率由原来的2M提升到10M。五是推进NGB-W网络建设,初步制定NGB-W在崇明的试点应用计划。以科技为引领,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开展海上花岛、湿地生态修复、复垦土壤安全利用、零碳小镇等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科技应用示范。完成科技部科技惠民计划“崇明生态岛生态人居惠民科技示范”项目验收工作。推进 “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实施。 “汇创崇明”得到深化。完成了六大创客基地的体制、机制建设。统筹协调,推进张江高新区崇明园建设。
九、文化、体育
积极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新广电中心设计方案报批和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完成侯家镇社区、合作社区、原陈家镇社区等第一批乡镇社区文化活动分中心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推进城桥镇老城区、大新社区、新民社区等第二批乡镇社区文化活动分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崇明影剧院改造。完成区博物馆岛史展示馆陈列改造文案编制和细化完善工作。完成航海博物馆项目概念性方案设计。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传承。完成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的挂牌工作和杜少如故居、曹炳麟故居修缮项目立项工作。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开展“金鸡报春送吉祥”崇明区元宵节民间艺术展示,组织扁担戏、灶花、崇明山歌、益智图、鸟哨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军营、校园开展培训活动60余场。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市级配送文艺演出131场,文化讲座20场、艺术教育活动8场、展览8场。配送农村数字电影2500多场,举办区级文艺下乡巡演100余场,累计送书达20余次,共送图书和杂志1.4万多册。各乡镇举办一、二级文艺团队交流演出共计150余场。2017年举办了“迎接党的十九大,共圆小康中国梦”主题活动、2017崇启海优秀群文节目展演、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选拔、“旗袍秀”等10余场系列活动。区图书馆、美术馆举办各类讲座20多场,展览20多场。成功举办第二十届崇明文化艺术节。艺术节共举办47项主题活动,共吸引25余万群众参与活动。
体育设施不断完善。积极推进区体育公园前期工作,堡镇市民健身中心顺利推进,新建40个健身苑点,新建10条生态绿道,更新70个健身苑点和20片多功能球场。贯彻落实新一轮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全民健身发展水平稳居全市前列。竞技体育发展取得可喜成绩。区体育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国家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3-2016周期)和国家田径单项(中长跑)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培养输送的黄丽等5名本土自行车运动员在天津全运会上取得3金3银的优异成绩。在全国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全国15-17田径锦标赛、全国青少年自行车锦标赛等全国性赛事共获得29金、20银好成绩。足球区建设进展顺利。举办各级各类校园足球联赛、2017年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总决赛、年社会足球俱乐部联赛和“瀛洲杯”足球赛等足球赛事活动。成立上海崇明根宝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U18男足收获天津全运会冠军。大力举办路跑、骑行等户外健身休闲活动,“奔跑中国”系列马拉松首站赛、明珠湖铁人三项赛、中国第四届野战冠军赛(上海赛区)、PDM自行车联赛、国际乡村定向越野赛、多项上海市城市业余联赛等活动成功举行。举办了2017年环崇明岛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体育产业迅猛发展。陈家镇和绿华镇入选国家体育总局首批96个体育特色小镇试点名单。
十、卫 生
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开展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老院区改造各项前期工作。稳步推进第三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加快推进长兴二级综合性医院新建工程。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扎实推进。推进区级综合医院市区合作共建。三家市级总院共派遣副高以上专家119名。积极推广医疗新技术。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创建心胸外科,新开展了心脏介入治疗技术、ERCP技术、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等70多项新治疗项目;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在脊柱微创手术、关节镜手术等7个专科10多个新技术上实现突破;岳阳医院崇明分院康复和中医逐渐成为特色项目。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完成2015年、2016年毕业的109名新乡医在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和十院崇明分院各临床科室进行轮转实习,完成2017年40名定向培养乡村医生招录工作。深入推进医联体试点工作。定期组织医联体专家下沉基层。2017年完成专家门诊69人次,诊治患者245人次。组织医联体专家5次下乡义诊,出动专家65人次,诊治患者753人次。有效整合本区医疗资源,2017年心电中心完成5.7万人次、检验中心完成43.8万人次、放射中心完成9.1万人次的诊断工作。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大力推进“1+1+1”组合签约。全区“1+1+1”组合签约服务人数20.4万人,常住人口签约率29.3%,居全市前列;重点人群签约15.8万人,签约率71.0%;区域内80岁以上老年人、计生特殊家庭、特困家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组织实施第四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强化疾病预防防控能力,继续开展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防治工作,积极开展全国第三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继续实施 “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工作。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户籍人口逐年减少。2017年末,全区共有户籍人口67.6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全年户籍人口出生数3348人,出生率4.97‰;死亡人口6723人,死亡率9.9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1‰。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017年,全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23177元,比上年增长10.4%。促进就业工作力度加大,积极组织开展春季人力资源招聘会、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各类招聘活动,强化有针对性的就业公共服务。2017年全区新增就业9487人,完成了全年目标9000人的105.4%;帮助435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完成了全年目标430人的101.2%;帮扶引领成功创业290人,完成了全年目标200人的145.0%;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以内;2017年职业培训6392人,完成了全年目标5000人的127.8%;共发放区级就业、培训等各类补贴资金约1.2亿元。
居民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全年累计有3624名无账户人员纳入社会保险。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自2017年1月起,由每人每月75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850元, 全年城乡居保参保人数为229294人,养老人数为148146人,月养老金平均水平为928.0元。2017年,全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296693人。参加镇保门急诊统筹人员31287人于4月1日转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组织开展元旦、春节期间帮困送温暖活动,共投入救助资金3696.2万元,受益群众达8万多人次。继续提高社会救助标准,低保对象救助标准由880元/月调整至970元/月;特困人员、重残无业人员等对象救助标准由1150元/月调整为1270元/月。积极落实社会救助政策,2017年对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重残无业等各类民政保障对象实施生活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综合帮扶等各类救助102.5万人次2.6亿元。继续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工作,全年共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6.1万人次4443.4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1.2万人次2282.4万元。养老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新增6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新建5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新建1家长者照护之家,新建10家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改建8家社区老年人活动室,新增2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新建54个农村睦邻互助点,5个老年宜居社区试点建设等实事项目。实施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障计划,为8100名困难、高龄老人赠送“银发无忧”保险。
十二、生态岛建设和环境保护
2017年是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启动之年,生态岛建设渐入佳境,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基本完成,第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编制完成并启动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序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适时启动。
2017年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项培训395批次,发放宣传告知书835731张,培训村(居)以上管理人员8324人次,垃圾收集员4738人次,培训村(居)民786200人次, 27座湿垃圾处理站建设基本建成。全区共配置分类投放桶241070只,分类投放存储架120535只,240升转运桶5936只。新建和改建湿垃圾储存点193座,餐厨垃圾转运点10座。新增湿垃圾专项收集车337辆。初步建立“户分户投、村收村拣、镇运镇处”工作体系。
全面提速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17年,累计完成4.4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城桥、新河、堡镇、陈家镇4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完成城桥、陈家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工程,累计完成55公里污水收集管网完善工程。加快推进中小河道综合整治。2017年本区列入市城乡中小河道整治计划的18条段、20.02公里重污染河道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完成中小河道轮疏2090公里。南横引河东段整治工程基本完成。南横引河西段整治工程开工建设。建立健全区、乡镇、村三级河长体系,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公布了四批共1144名河长名单,实现了本区河长制工作全覆盖。
大气污染得到有效防治。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与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完成市环保局制定的年度VOCs治理工作任务。完成扬尘污染控制区创建复验以及28家大中型餐饮企业油烟净化装置安装。完成7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启动新一轮38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持续深化燃油锅炉、燃气锅炉污染治理,完成2台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试点建设。持续推进213家汽修企业的专项整治。
土壤污染防治开始启动,完成《上海市崇明区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实施方案》及任务清单初稿。持续推进崇明岛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建设。启动崇明农用地详查,完成点位核实工作。完成10块场地土壤环境初步调查评估和备案工作。
开展“五违四必”整治,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全区完成“1+18+148”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共拆除违法建筑335.9万平方米,整改消除违法用地1503亩。完成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排查整治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1293个,关闭环保违法违规企业156家,整治退养不规范饲养场211个,全面消除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东风西沙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历史遗留违法搭建。
十三、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
社会运行安全有序。2017年,全区共发生各类火灾事故226起,比上年增长32.2%,造成财产损失92万元,比上年分别下降1.1%。全区共立各类刑事案件2222起,比上年下降24.2%;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364起,比上年增长了19.5%。2017年,共受理各类治安案件5225起,打击处理各类违法人员1960名,比上年分别下降了20.7%和5.3%。
2017年,我区生产安全事故实现“双下降,两确保”的年度目标任务。市安委会下达给崇明区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预警控制线为53人,其中工矿商贸16人、道路交通33人、其他事故4人。全年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10起,死亡10人,比上年下降16.7%;道路交通死亡事故21起,死亡22人,比上年下降33.3%;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受控、趋于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