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天津津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5-11-12来源:津南区统计局

2013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保增长、促发展、上水平”工作基调,大力实施“八六五”工程和新的“一三五”工程,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新津南建设,努力构建“东工、西商、南旅游、北高端、中园区”发展布局,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优,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津南”,全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一、经济总量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在地口径)604.12亿元,比上年增长18.2%。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55亿元,比上年增长1.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60.72亿元,比上年增长19.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3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0%。三次产业结构为0.9:59.7:39.4。

财政收入不断增长。全年三级财政收入达到167.21亿元,比上年增加36.37亿元,增长27.8%。实现区级财政收入121.34亿元,比上年增加29.20亿元,增长31.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9.82亿元,比上年增加12.28亿元,增长21.3%。

固定资产投资稳中加快。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在地口径)完成625.91亿元,比上年增长26.4%。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64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占全部投资的1.0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占全部投资的30.8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26.05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占全部投资的68.07%。

二、产业构成

(一)农业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3.24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种植业产值3.31亿元,比上年增长4.6%;林业产值0.04亿元,比上年增长 53.0%;畜牧业产值2.90亿元,比上年下降7.4%;渔业产值6.99亿元,比上年增长21.7%。

设施农业健康发展。全区21个设施农业项目总占地面积3万亩,建设面积375.73万平方米,累计投资23.53亿元。休闲观光型现代都市农业初步形成规模经营和集群发展。

龙头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区龙头企业16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区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其中千万元以上龙头企业15家,资产总额36.47亿元,固定资产5.74亿元,销售收入24.77亿元,上缴税金0.65亿元,净利润2.97亿元,带动农户19.02万户。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工业增加值29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全区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17.37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其中:内资工业总产值1076.85亿元,比上年增长32.7%。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20.5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76.11亿元。其中,内资工业总产值948.2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45.37亿元;外资工业总产值140.5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30.74亿元。

建筑业发展平稳。全年建筑业增加值43.57亿元,比上年增长17.71%。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8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13.24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16.9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77.68万平方米。

(三)第三产业

批发和零售业繁荣发展。全年批发零售业增加值67.73亿元,比上年增长22.3%。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实现1379.69亿元,比上年增长4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90.44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其中,限上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1.37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48.0%。

交通运输业水平稳步推进。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4.77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全区运输企业850家,运力9888车67950吨,当年新增运力1610车11500吨。

电信、邮电业发展迅速。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完成2056万元,发送函件57.22万件,汇票7.65万件,特快专递4.7万件。国内长途电话通话时长9371.36万元,国际电话通话时长17.83万元,港澳台电话通话时长2.61万元。固定电话用户7.24万户。

房地产良性发展。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3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146.3亿元,比上年下降6.29%;施工面积为1633.1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32%;竣工面积为357.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1.97%;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475.9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8%;商品房销售额达到284.32亿元,比上年增长19.14%。

旅游业运营良好。全区共有A级景区8家,其中AAAA级景区2家、AAA级景区3家和AA级景区3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天津市乡村旅游特色点6家,四星级酒店1家和三星级酒店2家,8家旅行社和26家旅行社门市部。

三、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取得成效。借重首都资源,扩大招商成果,引进天津国际设计城等6个投资十亿元以上和11个投资亿元以上大项目。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华海清科等一批科技型项目落户运营。

外资外贸取得新突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5.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8%。外贸出口额14.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9%。

吸引内资呈现良好态势。全年吸引内资到位额422.86亿元,比上年增长56.18%。实际到位额亿元以上的项目64项,到位总额达334.73亿元,比上年增长33.3%。

楼宇经济快速发展。全区新增注册企业1703家,注册资本91.16亿元。新增纳税企业1275家,注册资本70.86亿元,纳税额1.28亿元。长青大厦、长青科技园、双港总部经济产业园、辛庄经济服务中心、海河科技园区创意中心5号楼、天津滨海(津南)创意中心、八里台园区管理中心、开发区青年创业园等10座商务楼宇创税超亿元,亿元楼数量居全市第四位。

四、园区经济

开发区发展步伐加快。进驻企业2260家,从业人员69883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64.86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实际利用外资1.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3%;吸引内资到位额29.6亿元,比上年增长84.8%。

工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四个示范工业园区完成“七通一平”面积1480亩,基础设施投入8.8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68.74亿元,年末就业人数74957人。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顺利。入驻园区企业32家,全年实现税收1.06亿元,完成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项目1项。

五、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年末全区民营经济单位29843户(含个体户,下同),注册资金651.4亿元。其中,新增注册5057户,新增注册资金64.2亿元。上缴税金56.4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引进民营投资项目1074项,投资到位额381.4亿元。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下的民营企业12499户,1000至5000万元的民营企业1256户,5000万元以上的206户。

六、科教文卫体

科技进步成果丰硕。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287家,累计达3157家;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44家,累计达139家。全年获得市级科技奖励2项,取得市级科技成果69项,专利申请量3572件。平台建设步伐加快,注册孵化器2家、生产力促进中心2家。天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津南分中心投入运营。福臻等4家企业申报杀手锏产品。我区被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县。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区小学招生5738人,毕业4291人,年末在校28333人,专任教师1735人。普通中学招生6243人,毕业5845人,年末在校17925人,专任教师1301人。年末幼儿园在园幼儿13717人。学前三年入园率97%,学前一年入园率100%;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在校生巩固率100%,小学毕业率达99.97%。;七年级入学率100%,初中阶段三年巩固率99%,毕业合格率98%,高中阶段普及率97%。2013年中高考再次实现稳中有升的目标。

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更新改造“两馆”,新增8个基层图书室、27个社区书吧。精心举办第九届文化艺术节、元宵节灯展、群众文艺精品巡演等活动200余场次。葛沽宝辇出会、同善海下文武高跷、葛沽长乐老高跷申报国家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医疗卫生服务日臻完善。年末,全区有卫生机构数15个,床位769张,卫生技术人员1079人,其中执业医师508人,执业助理医师42人,注册护士302人。创建城乡一体化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体系,建成5个镇级、35个社区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4个镇级、11个社区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中心。

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荣获奖牌309枚,输送优秀运动员30名。举办群众体育活动32项,新建3个体育公园,镇级配建健身器材覆盖率100%。我区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区。

七、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8.41万人,户籍人口41.9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258人,其中一孩出生3190人,二孩出生1068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8.2%,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1。已婚育龄妇女80576人,其中采取节育措施的75384人,综合节育率94%。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525元,比上年增加2085元,增长13.5%。工资性收入11475元,比上年增加1453元,增长14.5%,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5.5%。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为48939元,比上年增长6.54%。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稳步上升。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5650元,比上年增长43.50%。农村居民家庭百户均拥有电冰箱110台,空调135台,洗衣机105台,彩色电视机131台,移动电话245部,固定电话40部,家用计算机40台,微波炉61台,热水器80台,汽车35台。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储蓄存款大幅提高,年末城乡储蓄存款余额达到524.63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居民储蓄28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城乡储蓄贷款余额达到318.17亿元,比上年增长21.8%。

就业安置情况保持稳定。全年实现新增就业人员19256人,完成全年任务指标的101.3%。其中,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0995人,完成全年任务指标的106.7%。积极推行“万人创业、十万人就业”计划,建设就业创业超市9家,成功举办首届创业项目大赛,落实“两贴一保”等帮扶政策,扶持创业3460人。举办21场招聘专场,进场招聘的用工单位911家,提供就业岗位14384个,31500人参加现场应聘,4514人达成就业意向。

八、城市建设和管理

示范镇和中心镇建设步伐加快。已启动整合拆迁120个村,55个村完成拆迁清零工作,保证了国家会展中心、海河教育园区二期等市重点项目建设。认真组织落实示范镇项目区土地整理及年度土地复垦指标任务。新开工建设还迁房271万平方米,竣工374万平方米,还迁群众2.1万户。

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完成北环路二期拓宽改造、天嘉湖路三期及5条道路大修改造等工程。大力实施绿化工程。新增提升绿化72万平方米,造林262公顷。大力实施清水工程。建设南部地区污水干管,完成3条骨干河道、43个入河排污口截污封堵、1条河道堤岸绿化等建设工程;建成小站、北中塘国有泵站;实施大沽排水河应急度汛工程;严格落实“河长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实施建筑节能改造108万平方米,新兴、普明里、光明楼3座供热站利用军电热电联产供热系统实施煤改燃并网230万平方米。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加强数字化、精细化监督考核,整治主干道路环境秩序,综合整治大沽南路(津南段),实施咸水沽建成区街景立面提升、津歧路等6条主干道路夜景灯光建设。完成7个小区、20余万平方米旧楼区提升改造。严格治理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超载超限。积极稳妥推进“三改一化”工作,5个村启动撤村建居,12个村启动户籍改革,8个村基本完成清产核资。我区通过住建部审核成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

  

    注:1、2013年各项统计数据为快报数。

    2、全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

       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