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市委全会、县委第十五届二次全委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实施“四个集中”发展战略,县域经济社会得到又好又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继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一、综 合
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据初步测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84452万元,同比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279212 万元,同比增长10.5%;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40251万元,同比下降13.7%;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64989万元,同比增长9.7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829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0%。三次产业比重结构为 47.8:24.0:28.2,与上年同期比较,第一产业占比增加3.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回落7.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增加4.6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按照“规模化、水利化、农机化、标准化”的要求,围绕千亿斤粮食巩固提高工程,深入实施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战略,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558567万元,同比增长9.2%,其中:农业产值302297万元,同比增长3.8%;林业产值13710万元,同比增长10.0%;牧业产值237654万元,同比增长16.9%;渔业产值4510万元,同比增长1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96万元;同比增长11.9%。
土地规模经营进程明显加快。全县绿色食品认证面积 34.5万亩,无公害面积 320万亩。500亩以上种田大户达5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49家,规模经营土地80万亩。连片种植方6000个,面积200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50.3%。
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67416公顷,同比增长0.7%,其中:粮食作物面积254133公顷,同比增长1.4%;在粮食作物中:谷物面积170208公顷,同比增长8.5%;豆类作物面积63545公顷,同比下降20.8%;薯类作物面积20380公顷,同比增长51.5%。油料作物面积 1444公顷,同比下降51.1%;甜菜作物面积11205公顷,同比增长3.5%;蔬菜瓜果及其他类面积 634公顷,同比下降36.0%。全县粮豆薯总产量1445285吨,同比增长33.7%,荣获全国粮食产粮大县称号。
林业生产继续保持可持续发展态势,2012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生态建设突破贡献奖。全年造林面积20000亩,营造樟子松接班林416条,面积6321亩。新建果园10个,面积1000亩,绿化县、乡、村公路100公里,绿化124个自然屯,面积达3000亩。植物园三期工程又新增植各类树木18个品种,近1600余棵。全县森林覆盖率为13.02%,比去年提高0.02个百分点。
牧业生产较快发展。牧业总产值实现237654万元,同比增长16.9%,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2.5%,占比提高2.8个百分点。在养殖业中,大牲畜饲养量31.31万头,同比增长25.3%;大牲畜存栏18.88万头,同比增长29.5%,在大牲畜中,奶牛存栏量达3.2万头,同比增长17.6%;生猪饲养量达94.33万头,同比下降2.1%,生猪存栏38.8万头,同比下降15.0%;羊饲养量达67.8万只,同比下降18.0%,羊存栏38.2万只,同比增长20.9%;家禽饲养量达877.3万只,同比增长15.4%,家禽存栏237.7万只,同比增长1.4%。肉类总产量达8.8万吨,同比增长20.5%;禽蛋总产量0.99万吨,同比增长1.0%;羊毛总产量1096吨,同比下降8%。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今年我县共争取到购机补贴1131.1万元,拉动农民购机484台套。其中玉米收割机88台,其它收获机13台,拖拉机83台,其它机械300台。全县农机总值达7.6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8.3万千瓦。各式拖拉机保有量21769台,各种自走式专用收获机达600台以上,全县综合机械化程度达90.2%,其中机播达95%,机耕达100%,机收达70%。共完成大机械整地作业面积30.2万亩,播种面积85.1万亩;跨区作业面积25万亩;深松整地面积达110万亩。2011年续建项目和2012年所争取项目共新打机电井728眼,新上节水灌溉设备486台(套),其中大型喷灌251台(套),配套电力完成320处,配套发电机组到位223台,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64万亩。
农业投入继续增加。全年化肥施用量(实物量)69169吨,同比增长1.4%;其中:氮肥19450吨,同比增长1.5%,磷肥23845吨,同比增长0.9%,钾肥11020吨,同比增长1%,复合肥14854吨,同比增长3.9%。农村用电量695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3.4%;农用生产柴油消耗量13695吨,同比增长0.1%;农药施用量590吨,同比增长1.0%;农膜使用量645吨,同比增长1.6%。
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县委、县政府积极为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创造条件,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创业,增强土地流转后农民的致富能力。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4.6 万人,新增转移6993人,实现劳务总收入16.52亿元,农民年人均劳务收入4029.3元,务工农民年人均收入11333.9元,农民劳务收入占全县农民总收入的44.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县工业以产业项目建设作为扩大经济总量、优化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重点发展糖、薯、鹅、瓷等产业链条,实现了县域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8000万元,同比增长17.4%;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6.2%。主营业务收入完成406995万元,同比增长2.4%;实现利润39023万元、同比增长11.5%;实现税金21072万元,同比增长12.9%;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陶瓷园区产业集群发展。陶瓷工业园区晋升为省级陶瓷产业示范基地,场地、道路、供电、排水等重点基础配套工程快速跟进。年末已有8户企业落户工业园区,陶瓷产业项目就有5个,总投资达11.1亿元。牧龙王劈开砖项目一期工程全面投产,二期内墙砖项目迅速启动;中润仿古砖、百佳居内墙砖、飞鹿陶瓷模具等项目基础建设加速推进,辽金源日用陶瓷项目主厂房基本完工,呈现了共生互补集群发展趋势。
建筑业稳步发展,工程总体质量同步提高。全县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共有3户,全年实现产值15100万元,同比下降10.3%。全县在建工程总体质量水平较去年有很大提高。县住建局对在建工程下达质量整改通知书67份,对48个单位工程进行了结构实体监督检测,提出质量整改问题280余条(次)。发现的责令整改的问题中,涉及地基存在较严重安全隐患3次;涉及结构方面严重安全隐患问题13次;涉及节能施工质量的问题37次。下达停工整改2起,局部暂停核查16次。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明显。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38000万元,同比增长35.2%。其中:建设项目投资295516万元、同比增长35.9%,房地产投资42484万元、同比增长30.7%。
五、招商引资
为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县委、县政府开展了“招商引资百日会战”活动,全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71项,累计到位资金32.3亿元。新项目开工数量、项目签约数量、招商引资项目固定资产拟投资总额都创造了历史新高。主要包括大连佐源集团投资建设的年加工20万吨菊苣项目,海皇食品(天津)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马铃薯休闲食品项目;福建客商魏荣安投资3亿元建设的中润陶瓷生产线项目和福建客商魏江尧投资5100万元建设的飞鹿模具生产线项目,土建工程基础已经完成;依安鹏晟农资大市场有限公司投资1.4亿元建设的农资物流综合大市场项目,建设工程已完成过半;益农集团投资5140万元建设的年产3000万斤种子繁育加工项目,烘干车间主体和加工车间钢构安装已基本完成;兴瑞矿业投资1.2亿元建设的石英砂精选及硅微粉加工项目,已开始场地前期建设;辽金源日用陶瓷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的年产1200万件日用陶瓷项目,钢构安装已基本完毕;江苏泛资城市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投资7亿元建设的依安“绿采”农副产品综合物联基地项目,已完成工商注册;王者陶瓷生产项目和吉林东丰华粮生化有限公司与鹏程公司投资9亿元合作建设的5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投资2亿元建设的年加工30万吨精洁米项目,投资1亿元建设的年产20万立方米水泥砖项目正在进行场地平整;奈伦公司康莱纳马铃薯仓储加工项目已签订框架协议;福建盼盼食品、福马食品项目的洽谈工作稳步推进。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齐北铁路横亘依安全境,每天有3对列车通过县境。公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碾北公路以及县、乡、村公路网四通八达。我县交通运输工作坚持建、养、管、运全方位协调发展,完成了依拜交界至依安糖厂全部沥青混凝土公路建设任务,质量达到了合格标准;建设桥梁7座,242.86延米;涵洞9道,121.21米;累计完成投资9781万元。全年公路养护里程2279.6公里,其中县级路3条126.3公里,乡级路54条963.3公里,村级公路275条1190公里;完成公路大修工程920公里,补硬化路面裂痕88890延长米,县级优良路率完成76%,乡级优良路率完成39%。全县营运车辆保有量为5412辆,其中营运货车3500辆,出租车1800辆,客车112辆,现有营运线路71条,营运总里程3780公里,全县乡镇通班车率100%。
邮电通讯服务逐步完善。邮电通讯设备不断更新,经营环境大为改观。全年共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578万元,同比增长15.1%;手机用户 166519部,宽带11989户,固定电话18865户, 其中:城市电话 5015部 乡村电话13850部。
七、国内贸易和物价
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构架日益完善,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日益旺盛,消费规模持续扩大,购买力显著增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338万元,同比增长17.7%。分城乡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72046万元,同比增长18.4%;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4292万元。同比增长17.2%。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38719万元,同比增长17.3%;零售业实现106435万元,同比增长18.5%;住宿实现6983万元,同比增长7.8%;餐饮业实现24201万元,同比增长17.2%。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5.0%,比去年降低0.7个百分点。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工作继续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不断加强预算资金管理和资金监管工作,积极培植财源,努力挖潜增收,严格控制支出,有力保障了全县各项社会事业的顺利开展。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7898万元,为预算的101.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8177万元,同比下降13.9%;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869万元,同比下降11.4%。地方财政支出87148万元,同比增长 8.5% 。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年末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 442419万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26617万元,同比增长 13.8% ;各项贷款余额为467113万元,同比增长 39.8% ,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为97983万元,同比增长51.6%,短期贷款余额为354721万元 ,同比下降1.8% 。
保险事业加快发展。全年保费收入 8466万元,同比增长15.2%;理赔支出1316万元,同比上升11.2%。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在科技兴县战略的指导下,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深,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301人,其中:事业单位5932人,企业单位358人,行政机关11人;具有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540人,中级技术职称的2685人;从年龄看,35岁以下的1199人。36-40岁的1203人,41-45岁的1157人,46-50岁的988人,50岁以上的1754人。
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年末全县拥有基础教育学校198所,其中:小学159所,初中21所,高中2 所,特殊教育学校 1 所,幼儿园15所。拥有专任教师2764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1411人,初中专任教师907人、高中专任教师295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19人,幼儿专任教师132人。在校学生总数44801人,其中:小学在校生19162 人,初中在校生10708人,高中在校生4892人,特殊教育在校生95人,幼儿园入园人数9944人。拥有毕业生15307人,其中:小学毕业生3742人,初中毕业生5278人,高中毕业生1649人,幼儿园4638人。本年全县共有1706名考生参加高考,考试成绩在600分以上的有 19人,考入重点大学人数 101人,专科以上院校人数1479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产业全面发展,全年突出抓好“繁荣文化,发展体育和弘扬主旋律”三项重点工作,积极推进文化惠民行动,15个乡镇全部建成了面积均为3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达到乡乡覆盖,并为15个文化站配置了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电子琴等设施设备;完成了148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任务。每个书屋图书平均500种1500册以上、报刊20种以上,电子音像制品100种以上,举办书法、美术、声乐、舞蹈等各类艺术培训班10余个,培养艺术人才400余人。图书馆全年开馆294天,借阅人次12173人次,订报刊11种,期刊68种,图书流动册次42600册。新购图书15623册,价值20万元,
广播电视事业稳步推进。到2012年底,已形成有线数字电视、无线地面DTMB数字电视和无线地面MMDS数字电视综合覆盖网络。现有1KW无线DTMB数字电视发射主机5台,无线DTMB数字电视中继站8个;200W无线MMDS数字电视发射主机1台,100W无线MMDS数字电视中继站6个。发展数字电视用户61874户,其中:有线高清数字电视用户10820户,有线标清数字电视用户11502户,无线地面DTMB数字电视用户36995户,无线地面MMDS数字电视用户2557户,数字电视综合入户率达63.1%。有线高清数字电视基本频道包传输90套数字电视节目,有线标清数字电视基本频道包传输74套数字电视节目,有线数字电视付费节目包传输41套付费节目,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最多可收看131套电视节目。无线地面数字电视用户可收看42套数字电视节目和4套付费数字电视节目。电视台对内共播发新闻1140多条,系列报道及连续报道35部,为县及各部门制作各类电视专题片25部。在省市电台、电视台及其它媒体发片(稿)共65条。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医疗机构24个,其中县级以上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18个,其他医疗机构3个;各类医疗机构从业人员985人,其中执业医师209人,职业助理医师114人,注册护士219人;共有床位824张,其中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床位412张,卫生院拥有床位412张。
十一、环境保护
坚持“围绕经济抓环保、抓好环保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有序推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3个,其中:博天糖业有限公司依安公司削减COD量为1081.7吨,削减氨氮量为5.479吨;红星乡红旗砖厂关停后削减二氧化硫29.66吨,氮氧化物13.74吨;黎明热源厂替代小锅炉房集中供热项目削减二氧化硫133.3吨,氮氧化物44.1吨。农业源减排项目8个,削减COD600余吨,削减氨氮14吨。办理环评审批63个,其中出具预审意见书55个。全年共完成大气监测535例、水体监测458例、噪声监测1268例;上游乡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依龙镇丰林村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村、上游乡红建村等10个行政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富饶乡兴国村等23个行政村被评为市级生态村
十二、城乡建设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老城区改造力度持续加大,新建楼房62栋,棚改户数2186户共计43万平方米,完成棚改回迁252户,落实廉租房60户,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改造低温楼46栋;投入3470万元拓宽改造城镇道路6条;植物园休闲功能进一步完善;泰安新城启动建设,新城内电力、供水、排水、通信、有线电视主管线铺设全部完工;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双阳、解放、阳春、新兴等乡镇道路、排水及市政等设施有新进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县完成农村泥草房和危房改造7959户,其中改造危房2259户;依龙镇6个社区整体推进,建设住宅楼136栋47.37万平方米,供热、供水、供电、排水和休闲广场建设基本到位;全年建设换热站6座,铺设供热管线20公里,分户改造供热管线32栋,供热面积近200万平方米;修筑砼路面32395平方米,铺设人行步道板64434平方米。
十三、人口、劳动就业与人民生活
全县总人口为494095人,同比下降1.2%,其中:农业人口为409538 人,同比下降0.8% ,非农业人口为 84557人,同比下降3.1% 。城关镇总人口为 68942人,同比下降3.0%。全县男性人口 251310人,同比下降1.6%,女性人口 242785人,同比下降0.8%,男女性别比为103.5:100。全县总户数为162499户,同比下降0.5%,全县人口出生率4.92‰,死亡率 2.9 ‰,自然增长率为2.02‰。全县人口密度为134人/平方公里。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实现城镇新就业5987人,完成年计划的141%;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315人,完成年计划的140%;同时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4076个,领证人员有5692人实现再就业,完成年计划的165%,其中4050人员2061人,完成年计划的15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职业介绍7260人,完成年计划的129%,职业介绍成功就业人数达3462人,完成年计划的126%;劳务输出31592人次,完成年计划的124%;完成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860人,完成年计划的103%;完成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前培训3175人,完成年计划的106%。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000万元,目前正在审核办理中。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满意度大幅提升。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7156元,同比增长12.9%,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12954元,同比增长8.7% 。农村砖瓦化率达到66.5%,农村人均居住面积18.92平方米,城镇人均居住面积23.83平方米。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 11520元,同比增长11.6% ,在消费性支出中:食品类支出5403元,同比增长17.6%。恩格尔系数为 46.9 %,同比增长0.3 个百分点。
社会保险工作效果明显。新农保实际参保207000人,累计收缴保费8065.3万元。其中新增参保人员2093人,收缴保费1299.5万元;发放新农保待遇领取人员44000人,养老金3101万元;城居保参保508人收缴保费5.1万元;发放城居保符合待遇领取人员404人,养老金35.09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3679人,收缴基金125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243人,参保率为99%,收缴医疗保险金1667.75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6330人,共收缴保险金909.72万元。
注:1、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如个别数据与有关资料有出入的,均以依安县国民经济统计年鉴(2012年度)为准。
2、公报中总值、产值、绝对值数据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口数为公安局户籍人口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