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支烟供给创新需求实践探索

2017-01-23来源:安徽中烟作者:张力 张艳 郑宏辉

  行业工业企业中,最早投放短支烟的是湖北中烟,2006年推出“黄鹤楼”(软1916);2011年,云南中烟红塔集团推出“玉溪”(硬庄园16支)。2012~2015年,福建、广西等7家中烟工业公司相继推出短支产品。这些产品以高端卷烟为主。2015年以后,二类烟短支规格由前期2个规格增加到现在的6个规格,销量持续增加,尤以“黄山”(记忆)表现突出。

  从发展历程看,短支烟作为创新产品,培育初期定位于高端市场,培育效果不够理想。同时,随着消费环境的变化,卷烟消费趋于个性化、理性化,卷烟产品使用价值功能更加受到重视,大众化短支烟成为主流产品之一。

  安徽中烟短支烟发展经验总结

  “黄山”(记忆)自上市以来销量稳步增长,存销比合理,市场价格较为稳定;2016年1~9月,产品重购率保持在40%以上,动销率维持在100%,成长率稳定上升。纵观该产品发展历程,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有效利用“供给创造需求”理论。在经济学中,供给创造需求理论中的供给和需求,是指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有效需求是预期可给企业带来最大利润量的社会总需求,亦是处于均衡状态下与社会总供给相等的社会总需求。它包括产品的品质和价格两个方面。产品品质优良独特,受到消费者追捧;或者产品价格较低,消费者感到实惠,乐于购买,都属于“有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创造新需求理论是符合基本供求关系的一种表现。“黄山”(记忆)短支烟的发展,便是以供给创造新需求理论为指导,企业主动求变,提供适销对路产品,扩大有效供给,提高适应需求变化灵活性的具体实践。

  以消费需求为导向。2015年,研发之初,安徽中烟便确定了“以消费需求为研发方向,开发超过消费期望值的产品”研发思路,瞄准大众商旅人士快节奏吸烟需求的消费群体。

  产品定位准确。在产品开发上,秉承“匠心开发”、打造“精品工程”的思路,突出焦甜香特色,包装上朴实无华、经典怀旧,产品定价打破常规,定位于为140元/条的大众水平。

  工商协同培育。在产品定价和推向市场前,广泛征询商业企业意见,配合其做好品牌培育。在产品布局上,瞄准全国二类烟市场,“快速覆盖,重势轻量”,不设定市场具体销售目标,先选择“黄山”品牌具有一定基础的市场投放,再逐步向周边市场推进;在具体市场上,与商业企业协同把握投放节奏,适度控量投放;在终端培育上,找准目标终端,加强沟通拜访和客户维护;在态势监测上,按周及时反馈价格信息,营销中心相关部门建立产品跟踪制度,定时分析市场走势,采取相应调控措施。

  下一步努力方向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短支烟发展刚刚起步,“黄山”(记忆)单个市场规模较小;部分市场投放、培育还不够精细,抗击市场风险能力不够强等。下一步,要更加呵护短支烟品牌发展,增加有效供给。

  要切实保障产品品质,维护产品口碑。产品品质是发展基础,口碑是成长动力。要进一步强化产品质量意识,持续开展“专项质量提升”活动,维护好产品口碑,从制度和流程上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向市场。

  要持续开展产品培育,巩固市场基础。持续开展培育活动,做大单品规模,打造行业“短支烟”第一大单品。比如,配合商业企业开展“点亮记忆”等营销活动,强化领先地位。

  要稳步实施产品升级,扩大市场优势。在市场调研和与商业单位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安徽中烟开发推出短支烟新品“黄山”(最美高铁),着眼于满足高铁商务人群卷烟消费需求,支撑短支烟的发展。

  要加强行业交流互动,推进改革新成果。行业供给侧改革是新形势下的新课题,要加强企业间交流,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制定相应政策,避免无序竞争,引导短支烟更有效地满足消费需求,推进行业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