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品牌发展规划及思考

2013-03-18来源:江苏烟草作者:朱汝泽

  在国家局品牌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工商企业合力运作,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532”“461”的品牌框架初步显现。大品牌格局的形成,进一步提升了行业整体形象,重点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品牌文化内涵得以彰显。

  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在“532”“461”战略推进过程中出现的不足。由于该战略发展,工业企业为抢占下一轮竞争有利位置,不断打出争先进位组合拳,拉长产品线、突出地域牌成为工业企业品牌扩张的手段之一。2011年,全国累计商业销量(国产卷烟)4837万箱,销售品牌124个,销售规格1014个,单品牌平均销量39万箱,单规格平均销量4.77万箱,大品牌小规格的销售特征十分明显,规格数的散乱现象已成为行业做“强”品牌的新瓶颈。

  一、规格过多增添了新的不公平竞争因素

  为寻找新的品牌扩张契机,迎合当地畸形消费心理,打地域牌是部分工业企业的又一营销手段。在主品牌后面,附加带有明显地域特点的副品牌,形成某一价格的排他性销售歧视,回避竞争、恶性竞争有所抬头。

  二、规格过多消耗了更多社会资源

  由于规格过多,在产销环节势必增加更多节点,每一个规格从烟支到外壳都必须体现出独特性,生产需要从头开始,浪费资源在所难免。而商业企业在现代物流建设的推动下,物流分拣线陆续上马,散乱的销售规格也导致分拣效率下降,如在销售旺季,物流分拣压力使营销环节不能实现品牌规格的均衡投放。

  三、规格过多使品牌生命周期缩短

  规格过多导致单规格销量供应批次减少,使品牌规格覆盖率下降,消费者群体难以形成,新规格投放“见光死”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由于新品投放本身包含不确定因素较多,加之新品规格多,而现在的营销模式以电子商务为主,客户经理无法直接察看现场订购情况,加大了出样率考核难度。

  四、规格过多,影响了工商企业的互信基础

  部分工业企业在追求进步与目标的同时,对自身产品和目标市场研究缺乏有效研究,对新产品的投放过于简化:走过场,没有认真听取消费者意见,而是填几张表格,简单应付了事;在急功近利思想的主导下,不近实际,盲目追求产品结构的调高调优,产品和市场的稳定持续发展无人问津。

  针对上述现象和问题,建议:

  一是强化共识,着眼大局。要从维护专卖体制的高度,凝聚全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共识,始终坚持“稍紧平衡”的发展战略。近几年,烟草行业经济过热,不是总量增长的过热,而主要是结构增长的过热。2011年,全国销量(含进口)4871万箱,同比增长3.44%,其中一、二、三类同比增长30.64%,单箱销售额同比增长15.47%。单箱结构高速增长,既与经济发展大环境不相匹配,更重要的是使行业可持续发展难以继续,失去发展后劲。

  二是强化调控,合理规划。“532”“461”发展战略是基于行业的长远利益,进行“适度竞争”就是为了练好内功,形成产品的独特风格,提高品牌竞争力。而过长的产品线,势必导致核心传播价值的迷失、品牌风格的变异,无法形成具有独特魅力和拥有忠实消费群体的品牌优势。“中华”品牌的长盛不衰与近期部分高端品牌规格的昙花一现说明,品牌核心价值和独特风格的坚持与维护对品牌发展、成长的重要性。行业要依据现有品牌发展架构及未来品牌发展趋势,确定“双十五”品牌架构梯次及价格区间的发展定位,使品牌发展定位更加清晰、市场更加准确、重心更加突出;地市公司要完善和坚持品牌发展规划,建立以销量为主要坐标的品牌引进、退出机制,严格控制规格数量,提高品牌成活率,提升品牌正效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