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24-06-29来源:石城县统计局

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围绕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1],市委“三大战略、八大行动”[2]工作部署,高质量打造“两地三区”[3],社会主义现代化石城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综  合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059622万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4.9%[4],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03357万元、329362万元和52690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7%、8.7%和2.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8:30.4:50.8调整为19.2:31.1:49.7。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71336万元,增长4.8%,占GDP的比重达53.9%。

图1 2019-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财政总收入154424万元,同比增长13.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507万元,增长5.1%。税收收入131368万元,增长25.6%,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85.1%。全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5030万元,下降8.4%。

表1 2023年税收及其增长速度

  

标值(万元)

比上年增长(%)

税收合计

131368

25.6

第一产业

228

17.1

第二产业

70683

20.3

#工业

62879

8.1

第三产业

60457

32.4

 

二、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5980万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5.7%。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9.56万亩,比上年增加0.07万亩;烤烟种植面积2.29万亩,增加0.06万亩;白莲种植面积8.8万亩,减少0.94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2.65万吨,比上年增加0.32万吨;烤烟总产量0.33万吨,增长7.4%;白莲总产量0.66万吨,下降14.3%;生猪产量1.21万吨,下降1.8%;水产品产量1.54万吨,增长4.99%。

表2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2.9

粮食

126501

2.6

果用瓜

20395

8.6

油料

8967

21.6

蔬菜

109486

5.1

   #花生

6605

29.9

水果

33014

21.9

烤烟

3250

7.4

    #脐橙

24715

31.6

莲子

6558

-14.3

 

表3 主要畜牧、水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

肉类总产量

15972

-2.3

出栏肉猪

151053

4.7

#猪肉

12133

-1.8

家禽出笼

百羽

19056

6.8

禽肉

2836

-1.8

水产品产量

15429

4.99

出栏肉牛

957

-8.0

    #特种水产

6406

0.08

 

三、工业、建筑业和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工业增加值277174万元,比上年增长9.2%;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65%;工业售电量13132.37万千瓦时,增长5.38%;工业税收62929万元,增长8.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104.72亿元,增长3.0%。全年新入规企业14户。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52277万元,比上年增长6.2%;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总承包和专业承包15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8292万元[5],增长20%,其中竣工产值111166万元,增长30.7%;房屋施工面积52.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0.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40.6万平方米。

全年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5.8%[6]。

四、贸易和招商引资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0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6.3%。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7027万元,增长6.4%;住宿餐饮业增加值45503万元,增长9.9%。

实际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27.10亿元,比上年增长5.6%。

五、交通、通信

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25.2公里。其中,农村公路路面改造22.5公里、“五路项目”2.7公里。行政村通公路率达 100%。全社会完成货物周转量51421万吨公里,完成旅客周转量13650万人公里。

表4  公路运输量及周转量

  

2023年

2022年

货运量

万吨

276

317

客运量

万人

228

211

货物周转量

万吨公里

51421

60574

旅客周转量

万人公里

13650

8140

 

年末固定电话1.41万部,比上年增加0.07万部。移动电话用户27.04万人,增加0.58万人。宽带用户10.73万户,增加0.36万户。

六、金 融

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056581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储蓄存款1631959万元[7]。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本外币贷款余额2044694万元,增长12.5%。金融系统存贷比为100.5%,提高2.93个百分点。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共有高考考生4137人,其中一本上线人数344人,二本以上上线1122人。全县共录取本科1394(含提前本科39人,一本252人,一本自主招生6人,国家专项75人,二本1022人),其中“985”“211”高校录取共计104人。

表5  学校、学生和教职工(不含特殊学校)

指标名称

学校数(所)

班级(个)

本学年初在校学生(人)

毕业生数

(人)

专任教师

(人)

         

145

1415

52191

14621

3699

一、普通中学

19

401

19030

6481

1635

 #高中

2

133

6937

2499

689

初中

17

268

12093

3982

946

二、职业中学

1

/

1901

589

109

#高中

1

/

1901

589

109

三、小学

31

641

22880

4000

1306

四、幼儿园

94

373

8380

3551

649

 

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家,截止2023年底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共23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86家,历年累计入库308家。29家企业在税务局预申报了2023年度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推荐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个。全县年内新授权286件,其中,新授权发明专利29件、实用新型172件、外观设计专利85件。有效发明专利68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43件。全县事业单位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71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0人,副高级职称724人、中级职称1843人。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活动50场次,公益性送戏下乡125场、戏曲进乡村60场,送电影下乡2662场。完成“村村通”、“户广通”设备3182套、13154套。建设村级应急广播平台551个。

全县共有各级医疗卫生健康机构281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4所,县直医疗卫生机构2所,基层卫生院16所。村卫生室223个,其中公有产权村卫生室114个;共有乡村医生241人。全县卫生健康系统共有人员编制975人(含红十字会、计生协会),在编人员877人,全系统共有职工2233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961人,高级职称109人,中级职称408人。有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37人,每千人口拥有2.60人,注册护士1020人。业务用房面积11.37万平方米,开设病床总数2318张,每千人口病床8.19张。

举办各类全县性大型体育赛事活动30余次,各类赛事活动参与近万余人。2023年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60人,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810人,其中国家级1人,一级18人,二级42人,三级749人。全县体育场地面积达88.9万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3.14平方米。2023年全年销售体育彩票4627.54万元,获彩票公益金274.21万元。

九、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年末户籍人口329874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96547人。60岁及以上人口55391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6.8%,比上年增加0.6个百分点。年末常住人口28.2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4.43万人,城镇化率51.07%,比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

表5 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年末数

比重(%)

总人口

329874

100

  #男性

175245

53.1

女性

154629

46.9

   17岁以下

72354

21.9

   18-34岁

81772

24.8

   35-59岁

120357

36.5

   60岁以上

55391

16.8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4175元[9],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73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和10.6%。

全年累计实现13项民生类支出275214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7.4%。新增城镇就业1841人,无零就业家庭;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263人,发放失业救济金50人次,全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2721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212.9万元,扶持创业1343人和15家企业,带动就业6416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5.63万人、28.4万人。

十、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全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

2023年县城饮用水水源地、县域出境断面、赣江源头水质达到II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7%,全年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17微克每立方米。成功获评国家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截止2023年成功创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级及省级实践创新基地、“省级生态县”称号,创建了省级生态乡镇11个、省级生态村7个、市级生态村116个,实现省级生态乡镇全覆盖。

注:

1.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三大高地”指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五大战略”指产业升级战略、项目带动战略、科教强省战略、省会引领战略、治理强基战略。

2.三大战略、八大行动:“三大战略”指推进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八大行动”指工业倍增升级、科技创新赋能、深化改革开放、乡村全面振兴、城市能级提升、美丽赣州建设、提高民生品质、党建质量过硬行动。

3.两地三区:“两地”指温泉康养旅游目的地、品牌运动鞋服智造基地;“三区”指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

4.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年报修订为104.40亿元。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建筑业总产值及增加值按法人登记注册地原则统计。

6.按省统计局要求,今后将不再公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7.因统计口径变化,2023年度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未包含江西赣州银座村镇银行石城支行数据。

8.2013年国家实施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收入、支出口径均有所变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调整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支出也相应调整。

9.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