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县2023年经济运行情况

收录时间:2024-05-30来源:黄龙县统计局

2023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全市“一六四”工作布局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聚焦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久久为功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富民、文旅带动、全面振兴”发展战略,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立足经济周期和县域发展特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主动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持续释放发展潜力,有力推动经济回稳向好,全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在全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影响下,我县经济发展仍然保持了较稳的增长势头。初步核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39亿元,同比增长2.2%,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较全市高0.2个百分点,排名第5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6.24亿元,增长0.2%,第三产业增加值10.45亿元,增长1.3%。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2.6%、2.6%、24.8%。

二、生产供给支撑稳定

农业生产稳定向好。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5.50亿元,增长4.8%;实现现价增加值8.85亿元,增长5.0%,增幅较前三季度提升0.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是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一是实现农业现价产值12.07亿元,增长4.6%。粮食产量7.32万吨,增长1.8%,蔬菜及食用菌累计种植面积1.35万亩,产量2.97万吨,增长12.35%;苹果产量12.01万吨,增长11.83%,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9367亩,增长10.43%;花椒丰收,产值达到0.13亿元,这些都是农业稳增长的主要支撑。二是林业实现现价产值0.81亿元,增长8.7%。野生中药材连翘均价每公斤70元左右,较上年同期增长143%,野生植物采集产值达0.27亿元,增长57.3%,是林业较快增长的动力。三是牧业实现现价产值2.14亿元,增长4.5%。生猪出栏19784头,增长7.4%,牛出栏2075头,增长3.7%,羊出栏6287只,增长1.8%,家禽出栏7.76万只,下降11.72%,禽蛋884.5吨,下降15.08%。虽禽蛋下降幅度较大,但猪牛羊增长优势较强,带动牧业增速明显。四是实现渔业现价产值0.08亿元,增长7.1%。水产养殖94吨,增长40.3%。

工业降幅收窄。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58亿元,同比下降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20.7%,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8.1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0.2%、采矿业增加值下降7.4%、制造业增加值下降9.0%。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生产原煤4.00万吨,下降79.3%,发电6.59亿千瓦时,下降3.2%。

建筑业增长较快。完成建筑业增加值0.67亿元,增长6.6%,拉动二产增长0.66个百分点,对二产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16.7%。

服务业持稳运行。全县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等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降幅持续收窄,以移动通信服务、旅游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成为全县生产总值增长的重要支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8.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增长12.0%,增长势头强劲,释放了传统产业向现代优势产业积极转型的信号。

三、需求恢复态势向好

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9%,增速比全市快15.2个百分点,排名第2位。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分别增长424.1%、35.7%,第三产业下降15.3%。从投资主体看,政府投资占全部投资的56.6%,增长7.0%,拉动全县投资增长4.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比43.4%,增长33.0%,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2.6个百分点,成为年度投资增长主力;从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看,新能源项目投资增长32.7%,拉动全县投资增长14.2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恢复缓慢。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36亿元,下降2.4%,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0.9亿元,下降18.4%。从经营地看,城镇零售额3.16亿元,下降1.0%;乡村零售额1.20亿元,下降5.9%;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额3.78亿元,下降3.3%,餐饮收入0.58亿元,增长4.1%。

四、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财政收支保障稳定。着力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落地显效,税费减免优惠范围进一步扩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315万元,增长3.2%。其中税收收入3184万元,占比38.29%,剔除留抵退税后同口径增长44.39%;非税收入5131万元,占比61.71%,同比下降12.3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74599万元,下降3.86%,通过“开源”和“节流”系列举措,实现了财政资金的高效使用。

金融信贷运行平稳。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12亿元,同比增长0.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0.04亿元,同比增长12.9%;各项贷款余额16.73亿元,同比下降3.7%,其中住户贷款余额9.06亿元,同比增长17.8%。

市场活力逐步释放。全年新入库“五上”企业5家,大个体户3户,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3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家。出台民宿奖补及管理办法,接续实施旅游产业奖补、贴息办法,奖补资金907.25 万元。新增特色餐饮147家,改造民宿客房258间,“开展以探究、展示、教育为一体的科普研学35 期9400人次,组团式绿色培训稳定增长,开展268期 2.3万人次,承办全国越野滑雪青少年锦标赛、环秦岭自行车联赛等赛事27场次。各项先行指标总体稳定,经济发展在补齐短板中实现功能提升。

五、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乡村振兴工作全面纵深推进,农业多元化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二、三产业稳步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服务需求增大,给城乡务工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最低工资保障、机关事业单位调资政策的落实,使工资性收入不断增加;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以及黄龙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让全体群众享受到了生态旅游和改革的红利。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99元、增长7.8%,高于GDP增速6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增速1.4个百分点,位居第一。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86元、增长5.8%,高于全市增速0.5个百分点,位居第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77元、增长9.0%,高于全市增速0.8个百分点,位居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0,比上年同期缩小0.07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行走的医院”远程会诊、入户服务6206人次,企业创新激励和奖补政策出台见效,减税降费1200万元,“以地养老”、婚俗殡葬改革,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群体保护关爱持续加强,发放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2830.05 万元。

城镇就业水平不断提高。结合县域行业企业、乡村产业、旅游事业等发展实际,组织实施“千人大培训”,累计参训1230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763万元,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66人,开发公益性岗位616个,城镇新增就业271人,农村转移就业5822人。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