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不断砥砺奋进,迈出坚实步伐,经济运行呈现回稳向好的态势。
一、综合
全区经济运行稳定。初步核算,202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97亿元,可比增速1.1%;第二产业增加值31.5亿元,可比增速23.5%;第三产业增加值22.1亿元,可比增速-0.2%。三次产业占比为2:58:40。
全口径财政收入运行平稳。全年全区实现公共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22075万元,比上年增长17.7%。分部门看,税务部门实现19710万元,比上年增长13.0%;财政部门实现2365万元,比上年增长79.2 %。分级次看,中央级、省级、市级和区级分别实现收入 9104万元、3841万元、3264万元和5866万元,占比分别为41.2%、17.4%、14.8%和26.6%。
重点民生领域支出保障有力。全区完成公共预算财政支出56722万元,同比增长5.0%,其中教育、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及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重点民生领域支出完成41701万元,占财政支出的73.5 %。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农林水支出分别完成7854万元、348万元、1736万元。
二、农业
农业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82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其中,农业产值9311万元,可比增长2.1%;牧业产值8883万元,可比增长5.1%;渔业产值186万元,可比增长16.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82万元,可比增长3.5%。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063公顷,同比增加0.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878公顷,同比增加0.6%。全年粮食总产量31895吨,同比增加2.8%。其中:玉米产量30819吨,增加3.5%;水稻产量1075吨,减少13.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中有进。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2%,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0%。分行业看:采矿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7.4%、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3.9%,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总产值占规上制造业总产值56.5%。
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7.6%。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47080.77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5.8%。
建筑业增长不明显。全年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23户,有工作量的企业15户。实现建筑业总产值8.39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同比增长3.41%;安装工程产值同比增长333.67%。竣工产值2.37亿元,同比下降38.07%。
全年全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8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9.89%,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3.9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9.86%。
房地产业较低迷。全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905万元,同比下降0.48%。房屋施工面积47000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4234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3520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3520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6981万元,其中住宅销售额6981万元。
四、服务业
服务业有所上升。2022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2%,低于GDP增速10.6个百分点。增速下降幅度较大的行业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 住宿和餐饮业,下降幅度分别为11.6%、6.3% 、5.9%。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受疫情影响波动较大。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亿元,比上年增长0.5%。按规模分,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9.2%;限额以下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2亿元,比上年下降1.9%,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0.8%;按销售地分,城镇零售额14.73亿元,农村零售额0.37亿元。按行业分,批发业1.00亿元,同比下降3.7%;零售业11.35亿元,同比增长0.4%;住宿业0.05亿元,同比增长1.0%;餐饮业2.7亿元,同比增长2.4%。总体来看,批发业、餐饮业经营形势好于零售业、住宿业。
六、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呈上升态势。全年全区施工项目36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21个,本年投产项目7个。亿元以上在建项目10个。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58.23%。从占比看,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总额的4.44%,比重比去年下降1.33%;第二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总额的29.27%,比重比上年增长277.19%;第三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总额的66.29%,比重比上年下降24.46%。
全区工业投资占比比上年增长277.1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29.27%。
七、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
公共文体服务得到提升。大力扶持“西安泥塑”发展,创作完成2部展示关东风情的泥偶动画短片片段,推动安家盘纸画申报区级非遗项目。完成文化乡村项目3处,开展文化惠农直通车活动1场,开展送演出下基层活动3场,开展西安区农民文化节暨“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送戏下乡活动10场。争取体育彩票公益资金45万元,建设一个笼式足球场和一套二代体育健身路径。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全区共有小学12所,其中城区小学7所,农村小学5所,农村教学点1所,招生444人,比上年减少55人;在校学生3285人,比上年减少158人;学前儿童入园率97.8%。民办幼儿园11所(其中普惠园6所、非普惠园5所),公办园2所,校代园4所,在园学生1544人。在职教师675人,其中高级教师123人,一级教师333人,二级教师171人,三级教师28人,末定级11人,技师4人,高级工2人,中级工1人,职员2人。获评“2022年教育信息化先进区”。
西安区乒乓球学校刘雨辰在全国青少年乒乓球精英系列赛暨国家青少年队选拔赛中入选国家少年女队,并成为一号主力,在吉林省锦标赛荣获16金、9银、5铜,在吉林省第十九届运动会中取得2金1铜。
科技事业加快发展。积极组织申报2023年省、市科技计划项目。亿达碳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晟林汽车被认定为辽源市市级专家工作室,紫梦香谷被认定为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中核燕龙、辽源市第二实验小学被评为市级科普基地。晟林汽车通过全新结构无级变速器AST项目专家评价会,评价结果为:该项目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八、医疗、卫生
医疗卫生事业稳健发展。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7所,其中区级医院1所,乡级卫生院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所,民营医院1所。共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59人(区直医疗机构169人+个体医疗机构90人),其中执业医师105人,注册护士154人。各类医疗机构实有床位269张。
全区共有25783人参加医保,其中在职职工2567人,退休职工2746人,农村居民20470人。
九、社会保障、劳动就业
优化城乡低保保障。全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500人,比上年减少1719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23人,比上年减少47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为城市月人均600元和农村年人均4920元。全区现有城乡特困供养人数664人,其中城市特困供养460人(集中供养64人、分散供养396人),农村特困供养204人(集中供养39人、分散供养165人)。
全区在民政部门备案养老服务机构共有12家,总床位数2168张;其中,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1所,总床位数320张。各种社会福利收养单位1家,各种社会福利收养单位床位总数350张。
稳定就业局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92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02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6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计划2500人,完成303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9%以内,零就业家庭援助率达到100%。深入开展乡村人才职称评审和乡村振兴优秀人才选拔推荐工作,我区共有3名农民被评为高级职称,3名农民被评为中级职称,15名农民被评为初级职称。
普惠社会保障。扎实推进统一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全区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34654人,领取待遇8091人。审批企业、失业新增退休人员919人(其中企业15人,失业168人,矿务局厂办大集体651人,特殊工种申报85人)。
十、人口与居民生活水平
全区总人口持续下降。全区年末总人口139731人,全年出生人口297人,全年死亡人口1108人。年内迁入人口1603人,迁出人口2832人。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2022年全地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58元,比上年增长1.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83元,比上年增长4.4%。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行业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公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国家统计局辽源市调查队提供全市数据。(2016年起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全地区数据。)
4、人口数采用辽源市公安局《2022年人口统计报表》。
5、本公报解释权由辽源市统计局西安区分局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