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各种困难挑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标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化拓展“六大战役”、“三大品牌”,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全区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19年全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22.5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40.7亿元、85.9亿元、9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7.7%和7.2%。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18.3%、38.6%和43.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9%、47.9%和43.2%,分别拉动GDP增长0.6个、3.2个和2.9个百分点。按年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8641元。
2019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8.38亿元,同比增加0.39亿元,增长2.2%。其中税收收入14.55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79.2%,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13.06亿元,地方税收收入9.23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0.7%。上划中央税收4.15亿元、减少7.4%;上划省级税收1.16亿元、减少5.9%。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7.95亿元,同比增加7.94亿元,增长19.9%。其中民生支出34.5亿元,占总支出的76.0%。全区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8.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6.7亿元,下降2.6%;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91.9亿元,增长18.7%;金融机构存贷比81.1%,比上年提高14.5个百分点。
二、农 业
2019年,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76.7亿元,增长3.5%,实现农业增加值42.3亿元,增长3.7%。
全区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88.5万亩,粮食总产量36.5万吨。蔬菜种植面积39.9万亩,蔬菜产量96.5万吨,水果总产量18.0万吨,水产品总产量1.9万吨。猪、牛、羊出栏分别为63.84万头、2.35万头和7.5万只,家禽出笼1058万羽。
全区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152家,其中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3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7.14亿元,实现利润10.55亿元。全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9个,其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6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96个,休闲农业接待人次达55.5万人次。
全区实现贫困村和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产业指导员全覆盖,产业扶贫覆盖贫困户8572户,覆盖率100%;完成贫困户产业培训5500余人次,建立产业扶贫基地27个;4097户贫困户与639个专业合作社联结,户平增收2805元;扶持贫困户3165户自主发展产业,户均增收950元;实施省重点产业项目3个,让506户贫困户1402人连续受益5年以上,每人每年增加收入160元以上。
全区完成土地流转5.67万亩,其中流转耕地3.45万亩,林地2.22万亩;累计完成土地流转56.62万亩,其中流转耕地34.12万亩,占56.8%;流转林地22.5万亩,占16.9%。新增家庭农场45家,累计达487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92家,累计达880家,合作社成员达21700户。
全区共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3.6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48万亩次,秸秆还田68万亩,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20万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40.1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1.59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服务水平达到68.6%。
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共投入资金5.8亿元,建设垃圾收集站10个,垃圾中转站1个,配置环卫车辆60辆,垃圾收集设施1.5万个。清理垃圾41096吨,河道沟渠清淤982.8公里,清除禽畜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28191吨,完成畜禽规模养殖粪污处理标准化改造11家,改(新)建农村户用厕所30579户。
2019年,组织农产品企业参加展会7次,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供应基地6个,开展网上销售农产品的农户数260户。全区名优特水产品养殖面积0.2万亩,名优特水产品产量1800吨,稻田综合种养面积1.5万亩。
2019年,市、区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场)达到83个,全区17家企业、31个产品入驻湖南省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和“二维码”标识,212个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个数66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56个,绿色食品9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农残兽残检测样品合格率100%,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稳步提升。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9年,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规模工业完成产值127.3亿元,增长3.9%。其中,区属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82.2亿元,同比增长3.3%;烟厂完成产值41.6亿元,同比增长5.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产值42.0亿元,增长5.1%;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83.6亿元,增长3.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1.6亿元,增长13.2%。分行业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完成产值4.0亿元,增长5.1%;医药制造业完成产值6.3亿元,增长0.6%;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2.8亿元,增长19.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9.1亿元,增长22.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完成产值5.8亿元,增长78.9%;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完成产值2.7亿元,增长34.2%。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1175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7%;其中,工业用电量49439万千瓦时,同比下降11.6%。
表1 2019年零陵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分经济类型)、增加值及用电量
指标名称 |
产值(万元) |
同比增长(%) |
|
工业总产值总计(现行价格) |
1272884 |
3.9 |
|
在总计中:国有企业 |
420374 |
5.1 |
|
股份制企业 |
836409 |
3.2 |
|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
16101 |
13.2 |
|
在总计中:国有控股企业 |
442637 |
4.9 |
|
在总计中:非公有工业 |
814351 |
4.1 |
|
在总计中:大中型工业企业 |
482673 |
6.3 |
|
在总计中:省级产业园区 |
416157 |
5.0 |
|
规模工业增加值(万元) |
- |
8.0 |
|
全社会用电量(万千瓦时) |
111753 |
1.7 |
|
工业用电量(万千瓦时) |
49439 |
-11.6 |
|
2019年,零陵工业园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企业服务和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了较好发展。新增入园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5个,新增入园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投产10个,新入统规模工业企业9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通过大力实施路网连通、管网并通、绿网提质、服务提速,9条路网已完工,纳污管道建设和提升泵站已全部完成,创新创业大厦进入装修阶段,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引进签约中航星军民融合产业园、杭萧钢构、雷泰电器、中永新能源、LED产业新城、天宇吉祥产业园、天然食品添加剂、九嶷油茶1万吨油茶籽深加工、现代种业产业园项目等15个项目,总投资约为50亿元。园区通过全面落实“全程代办”“限时办结”“定向服务”等制度,企业服务发展效果更加明显,园区软实力进一步提升。
2019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3.9亿元,增长17.1%;实现增加值17.9亿元,增长6.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5万平方米,增长5.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27.8万平方米,增长0.7%。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3%。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15.7%,5000万元以下投资增长0.1%。产业投资完成113.7亿元,占总投资的比重为58.8%,同比增幅39.9%。按投资方向分,工业投资增长47.6%,工业技改投资增长52.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74.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0.1%。工业技改投资占产业投资比重为29.6%,比去年同期高2.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产业投资比重为18.0%,比去年同期高3.5个百分点。
本年施工项目364个,上年施工项目353个,同比增长3.1%。房地产投资增长20.7%,商品房销售面积82.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4.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0%。商品房销售额48.0亿元,同比下降0.3%。其中,住宅销售额40.7亿元,同比增长9.8%。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8%。
五、交通运输和旅游
2019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3亿元,增长3.0%。全区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等交通民生实事项目,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02公里,完成通组路建设410公里,完成危桥改造6座。2019年,共投入安保配套设施建设资金1300余万元,安装波型钢护栏45公里,安装标识标牌1200余块,划定标线20公里,处置隐患里程120公里,排除市、区两级挂牌督办安全隐患8处,完成全区道路日常养护、砍青、道路清扫作业2200余公里,建成农村客运招呼站40个。开通农村客运专线24条,珠山、富家桥、菱角塘、邮亭圩、黄田铺、接履桥、石山脚等乡镇实现了公交一体化。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2310.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5公里。
全区全年游客711.7万人次,同比增长10.1 %。旅游总收入 59.7亿元,同比增长10.9%。全区旅游等级区(点)5家,其中4A级及以上景区2家,3A级景区共3家。1月成功举办第二届零陵民俗庙会;4月举办了清明祭柳、“大美永州”零陵站大穿越系列活动;5月举办了五一“亲子农耕”、五四青年打卡免费游景区活动、5ž19景区免费游等活动;11月盛大举办首届历史文化名城(永州)文旅活动周暨柳宗元文化旅游节。
六、国内贸易
2019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8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城镇零售总额91.5亿元,同比增长10.4%;乡村零售总额27.4亿元,同比增长11.0%。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7.8亿元,增长11.2%;商品零售101.1亿元,增长10.4%。2019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3.4%。
表2 2019年零陵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指标 |
绝对额(万元) |
同比增长(%)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1188229 |
10.5 |
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 |
|
|
城镇 |
914706 |
10.4 |
其中:城区 |
727825 |
10.3 |
乡村 |
273523 |
11.0 |
按消费形态分 |
|
|
餐饮收入 |
177091 |
11.2 |
商品零售 |
1011138 |
10.4 |
限上商业企业分行业看,金银珠宝类实现销售收入4710.6万元,增长0.6%;文化办公用品类实现销售收入1820.4万元,增长23.2%;中西药品类实现销售收入16327.7万元,增长17.4%;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销售收入9185.7万元,增长41.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实现销售收入4250.0万元,增长24.6%;汽车类实现销售收入297029.6万元,增长19.0%。
2019年,全区电商总交易额达48亿元,同比增长45.0%;网络零售额9.2亿元,同比增长27.0%;电商销售农产品零售额12500万元。全区现有电商服务站点311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29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站29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覆盖率为70.7%。
七、对外经济
2019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3575万美元,同比增长11.0%。完成内联引资35.75亿元,同比增长19.0%。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0989万美元,同比增长44.6%。实现外派劳务人数2234人,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达到4982.1万美元,同比增长43.6%。
2019年,全区外经外贸工作稳步推进,进出口市场形势良好。全区培植了30余家外贸进出口业绩企业,组织远达新材料、德福隆等企业参加了首届进口博览会,鼓励企业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
八、教育、科学技术和体育
2019年,全区共有高等教育学校3所,比上年增加1所;教职工2470人,比上年增长8.7%;在校生36620人,比上年增长13.9%。
全区共有中等职业学校5所,其中,国家级重点中职校1所,国家示范性中职校1所,专业实习场(所)20个。共有教职工496人,其中,专任教师400人。中职在校生共9289人,全年招生3595人,毕业生2308人。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328.6万元,资助中职学生3286人次;落实中职免学费资金1990.8万元,资助中职学生16590人次。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190.3万元。全区各类民办学校149所,民办学校在校学生17466人。
全区共有基础教育校(园)257所,其中幼儿园168所,小学61所,初中25所,高中3所(不含永州市一中)。共有教职工7206人,其中专任教师5869人。基础教育在校生共96591人,比上年增长4.8%,全年招生24721人,毕业生24500人。学前教育幼儿在园20657人,增长0.92%,入园6815人,离园8093人;小学在校生45613人,减少1.66%,招生7049人,毕业生8053人;初中在校生24061人,增长8.34%,招生8260人,毕业生6489人;高中在校生6260人,增长11.5%,招生2597人,毕业生186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6.3%,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减少义务教育大班额414个。
全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签约技术合同2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500万元。登记科技成果2项。专利申请量558件,比上年增长31.6%。授权专利181件,比上年增长5.8%。
全区体育场21个,体育馆3个,全民健身中心数量2个。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 37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30万人 ,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5项次。
九、文化、卫生和社会服务
2019年,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含民间表演团体)680支,永州市零陵区花鼓戏剧团1个,文化馆1个,下辖37个文化站;公共图书馆1个,下辖47个图书馆分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2个;博物馆、纪念馆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13个。梳子铺乡的许家桥明代将军府和邮亭圩镇的杉木桥胡家大院古建筑群成功申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累计完成送电影下乡6060场,送戏下乡60场,“月月乐”活动12场。
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36个,其中医院15个,乡镇卫生院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0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33个,村卫生室449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47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640人;注册护士2191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438张,其中,医院床位数3799张;乡镇卫生院拥有床位639张。全年总诊疗241.9万人次,全年入院15.59万人次,比上年分别增长8.3%、7.3%,出院15.38万人次;死亡率0.07%。门诊病人次均诊疗费用177.1元,住院病人次均住院费用5133.9元。
全年共救助城市低保对象2.83万户、6.51万人次(按月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2266.3万元;农村低保对象3.62万户、7.77万人(按月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1604.7万元。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9年,全区户籍人口61.57万人,常住人口58.1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4.97万人,农村人口23.15万人,城镇化率达60.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5387人,比2018年少出生1852人,出生率为8.75‰;自然增长率为3.44‰。出生人口性别比为91.6(女性为100)。
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46元,同比增长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86元,同比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61元,同比增长9.4%。
全区新增城镇就业624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699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030人,创业带动城乡就业6121人,带动城镇就业306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110人,其中,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62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6%。
全区企业养老保险新增扩面单位167家,新增参保2091人,征缴基金13488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全区258个单位参保,参保13388人,参保率100%,征缴职业年金4736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区参保31.85万人,缴费人数19.85万人,收缴保费30850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565875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37736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28139人。全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最低标准每人每年220元,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最低缴费标准每人每月3713元,企业职工医疗保险最低缴费标准每人每月2858.4元。工伤保险全区共885家单位53436人参加了工伤保险,征缴基金1211万元。失业保险全区参保22500人,征缴基金430万元。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2019年,全区耕地面积60.05万亩,其中基本农田46.42万亩,旱地13.63万亩。全年降水量1655.5毫米,年日照时数1355.5小时,年平均气温18.6℃,其中最高温度39.6℃,最低温度-1℃。
全区人工造林面积1340公顷,封山育林面积1333公顷,森林抚育面积3333公顷,退化林修复面积2667公顷,油茶新造667公顷、低改1200公顷。全区森林火灾发生率每10万公顷2次,森林受害率0.25‰。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7.2万亩,无公害防治率100%。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河流出境水质Ⅲ类标准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91%。
年末共有水库144座,其中中型3座,小一型18座,小二型123座,水库蓄水总量4847.4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2348.6万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3.14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0.34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33亿立方米,农业用水2.46亿立方米,生态补水0.016亿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126立方米/万元。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3立方米/万元。年人均用水量550立方米。
全区共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30处,投入资金5799万元,完成土石方26.84万立方米,其中完成280处五小水利工程,包括整治山塘132口,维修渠道102处,维修河坝45处。年末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滴灌、喷灌、管灌)0.5万亩,实施节水灌溉工程1万亩。2019年,农村安全饮水投入资金0.36亿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2处,受益人口2.8万人,其中新增自来水人口0.54万人。
全年落实减排项目12个,氨氮削减228吨,COD削减1168吨,二氧化硫削减114吨,氮氧化物削减88吨,挥发性有机物削减14.5%。
全年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2起,死亡人数3人,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3人。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自2011年开始起,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标准从50万元调整到500万元;自2012年开始起,规模工业统计标准从500万元调整到2000万元;自2013年开始起,全国实行城乡住户一体化改革,相关统计口径做出调整。
[4]常住人口是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的人口。按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规定,主要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5] 2014年起,指标由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改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农业数据来自区农业农村局;林业数据来自区林业局;工业园数据来自零陵工业园;电商数据、引进内外资、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区商务局;交通数据来自区交通运输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湖南科技学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永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学技术数据来自区科工局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文化、旅游、体育数据来自区文旅体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健局;社会服务数据来自区民政局;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人社局和区医保局;耕地数据来自区自然资源局;水库等水利工程、水资源数据来自区水利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永州市生态环境零陵分局;气象数据来自于区气象站;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区应急管理局;道路交通事故数据来自区交警大队;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