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主要指标稳中向好。
一、综合
国民经济。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49026万元,增长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4651万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376683万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1757692万元,增长5.2%。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1.9:41.2:46.9调整为11.7:38.8:49.5。
财政收支。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9813万元,增长5.5%。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4545万元,增长10.3%。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4.4%,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1.7%;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6.6%,其中工业投资下降36.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1.3%。全年销售商品房38.7万平方米,下降38.9%。
二、农业
农业生产。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2亿元,比上年增长4.6%。粮食种植面积85.7万亩,油料种植面积8.4万亩。粮食产量36.3万吨,比上年增长1.1%;油料产量1.3万吨,比上年增长10.7%;蔬菜产量17.2万吨,增长3.3%;肉类产量8.2万吨,增长5.5%;水产品产量3.9万吨,增长3.9%。当年完成造林面积447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9177吨。
农业底盘持续稳固。2023年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5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3.86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科技特派员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制定“南陵大米”及紫云英关联技术地方标准,推进稻米全产业链发展,特色产业持续壮大,“紫楠”牌芜湖大米、“紫楠”牌糯米荣获2023年度“安徽好粮油”产品称号,永兴米业、金穗米业、紫楠食品被评为2023年度安徽省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202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11.7%,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4%。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累计增长4.2%,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8.7%。全县28个工业行业中,17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行业增长面达60.7%。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273.2%、92.5%、12.8%,对全县增长贡献率分别为66.6%、23.2%、24.5%。
建筑业。2023年末在库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05家,全年总产值226.7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全年签订合同额253.8亿元,同比下降13.6%。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126.2亿元,同比增长16.9%,本年新签合同额127.6亿元,同比下降31.3%。
四、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0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8.8%。全年新签约项目96个、总投资286.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6个、总投资281.5亿元。
五、贸易和旅游
市场消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4893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分区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46951万元,增长10.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37941万元,增长10.9%。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业零售额150437万元,增长15.9%;零售业零售额1227954万元,增长9.9%;住宿业零售业零售额15204万元,增长8.2%;餐饮业零售额191298万元,增长10.8%。
对外贸易。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3575.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8.4%。其中,出口总额13174.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5.8%;进口总额400.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9.35%。
旅游。全年全县接待游客552.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2亿元。深耕农文旅融合发展,发布“南陵二十四”文化品牌,“两道三山五区”文化走廊布局全面铺开,新增省级旅游风景道、省级旅游度假区各1个。霭里“山水原乡”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案例。实施“百村千舍”行动计划,乡村民宿开放运营超1000间。成功举办传统民俗灯会、高铁小城闹元宵、奎湖龙舟赛、板石岭丹桂节、长三角登山大会、迎新半程马拉松等特色节庆活动。
六、交通
交通运输。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39892.9万元,比上年增长9.1%,全县高等级公路246.7公里。G318南青线改造工程主路面贯通,S339、S463养护工程如期完工,龙池路、格里路等13条主次干道成功改造提升。
七、金融
金融业。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60.9亿元,比年初增加50.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3880060.8万元,比年初增加535372.0万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49.0亿元,比年初增加56.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693543.2万元,比年初增加87338.4万元;中长期贷款2623153.3万元,比年初增加474280.6万元。
八、教育
教育。年末,全县普通中学30所,专任教师1887人,在校学生21389人;职业高中学校2所,在校学生3006人;小学33所,专任教师1456人,在校学生23724人;幼儿园67所,在园儿童10181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00%。芜职院现代物流智造学院加快建设,城东实验初中投入使用,惠民天星托育中心正式运营,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4个。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年末,全县拥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 1个,馆藏图书 21.3万册,乡镇文化站8个,举办训练班445次,训练班结业人员9420人次。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举办“南陵美·群艺汇”群众大合唱,文化馆、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场馆。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实施龙门桥整体修缮工程,完成千峰山皖南土墩墓群保护区问题整改。
体育。2023年,参加市级以上运动会,我县运动员共获得奖牌12枚,其中金牌8枚。举办县乡运动会8次,参赛运动员达6500人。
卫生。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90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22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367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328张。有卫生技术人员260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969人,注册护士981人。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年末,公安户籍人口536609人,比上年减少3320人。全县人口中,男性人口278326人,女性人口258283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4.4‰,死亡率为5.1‰,人口自然增长率-0.7‰。
人民生活。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859元,比上年增长5.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14元,比上年增长7.4%;
注:
1、全县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