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合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2019年3月29日201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实施五大发展行动,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蓄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年末户籍人口757.96万人,比上年增加15.2万人,其中市区户籍人口281.27万人,增加11.16万人。全市常住人口808.7万人,比上年增加12.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4.97%,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13.2‰,比上年上升1.12个千分点;死亡率4.41‰,下降0.29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8.79‰,上升1.41个千分点。
2018年末全市人口及构成
2013-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7822.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7.59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3612.25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3933.07亿元,增长8.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9:49.0:47.1调整为3.5:46.2:50.3,其中三产占GDP比重首次突破50%,达50.3%,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3]144748元/人,比上年增加13654元/人。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97470元(折合14729美元),比上年增加9014元。
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2013-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GDP)
2013-201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542.8万人,比上年增加4.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70.4万人,减少7.5万人;第二产业189.5万人,增加1.2万人;第三产业282.9万人,增加11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227.5万人,增加29.9万人。全年城镇实名制新增就业25.2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3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6.3%。
2018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新产业蓬勃发展,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10户,比上年净增444户。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9.1%。现代服务业增长18.7%。市场主体快速培育,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0.01万户,增长22.9%;年末全市实有市场主体总数83.84万户,增长20.6%。新业态持续壮大,通过网络销售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130家,比上年增加26家,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209.18亿元,增长34.1%。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67.84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2%。其中,粮食作物52.56万公顷,下降0.7%;棉花1.12万公顷,增长3.2%;蔬菜8.12万公顷,增长3.3%;瓜果0.88万公顷,增长4.3%;油料4.96万公顷,下降2.2%。
全年粮食总产量301.35万吨,比上年增长1.3%。其中,稻谷238.04万吨,增长0.9%;小麦54.99万吨,增长2.1%。油料产量14.88万吨,下降1.5%。棉花产量0.83万吨,增长10.6%。蔬菜产量208.41万吨,增长4.5%。瓜果产量22.75万吨,增长14.6%。
年末全市生猪存栏量118.55万头,比上年增长0.3%;出栏量268.40万头,下降4.7%。肉类总产量43.60万吨,下降2.6%,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3.59万吨,下降4.5%。禽蛋产量19.20万吨,增长1.2%。牛奶产量7.46万吨,增长0.6%。
2018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2013-2018年全市粮食产量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8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0%。农用拖拉机21.53万台,增长0.1%,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48万台,增长4.0%;联合收割机1.41万台,增长5.2%;排灌动力机械17.56万台,增长3.1%。全市水稻、油菜、小麦等八大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化肥施用量(折纯)24.32万吨,下降5.6%。农村用电量17.12亿千瓦时,增长2.3%。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4.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2287户。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851户,比上年增加13户;超50亿元企业23户,增加4户;超百亿元企业11户,增加3户,联宝电子成为我市首个年产值超600亿元企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国有企业增长13.3%,集体企业增长6.7%,股份制企业增长8.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6.8%。
规模以上工业中,37个工业大类行业有22个增加值保持增长。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4.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增长31.4%,家用电器制造业增长19.0%。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增长17.7%。
2018年全市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速
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彩色电视机、家用电冰箱分别比上年增长68.6%和6.4%,太阳能电池增长17.9%,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28.4%,液晶显示屏增长2.4%,挖掘机增长15.1%,新能源汽车增长107.3%。
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46.5亿元,比上年下降6.5%,其中盈利超亿元工业企业62户,实现利润264.18亿元,增长23.9%。实现税金244.40亿元,增长7.7%。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752.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5%。纳入统计范围的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施工企业1363户,比上年净增410户。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517.0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房屋竣工面积6116.72万平方米,增长4.1%。年末建筑业从业人员79.47万人,比上年增长11.1%。企业劳动生产率49.07万元/人,比上年增长6.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7.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4.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8.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7.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9%,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7.8%,民间投资增长12.7%。
全年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施工项目1085个,比上年增加160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449个,增加18个。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园区顺利开工,引江济淮、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维信诺第六代柔性显示生产线等全面建设,商合杭、合安高铁加快推进,合宁、合安、合芜高速扩容进展顺利,滁淮高速、庐铜铁路建成通车。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527.17亿元,比上年下降1.9%,其中住宅投资1165.86亿元,增长6.4%。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389.58万平方米,增长8.3%;商品房销售额1687.91亿元,增长22.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91.26万平方米,下降6.5%。
2018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增长速度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6.74亿元,比上年增长9.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93.20亿元,增长9.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3.54亿元,增长14.4%。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2639.72亿元,增长8.5%;餐饮收入337.02亿元,增长13.9%。
2013-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年末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8]2758户,比上年增加592户,其中累计零售额超亿元企业(单位)283户。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8.7%,烟酒类增长16.2%,日用品类增长14.7%,家用电器及音响器材类增长12.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6.8%,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6.0%,化妆品类增长19.7%,汽车类增长1.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6.4%。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308.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出口182.46亿美元,增长25.3%;进口125.67亿美元,增长21.1%。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额131.98亿美元,增长31.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80.59亿美元,增长39.5%。
全年新备案外商投资企业140户,比上年增加12户。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2.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工业投资12.40亿美元,增长22.8%;服务业投资19.4亿美元,下降1.8%。新增总投资(含增减资)31.7亿美元,下降17.4%。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额36.9亿美元,增长20.5%。劳务合作年末在外人员6673人,增长3.7%。年末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共46家,在合肥投资设立64家外资企业,新增4家。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71.18亿元,比上年增长4.6%。旅客运输量1.24亿人,下降3.0%;货物运输量3.95亿吨,增长1.4%。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786.53万吨,增长35.0%,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2.48万吨,增长56.7%。合肥新桥机场旅客吞吐量1111.06万人次,增长21.5%。
2018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旅客和货物运输量及增长速度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93.9万辆,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私人汽车165.9万辆,增长14.5%。民用轿车拥有量124.07万辆,增长12.9%,其中私人轿车115.18万辆,增长12.8%。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492.44亿元,比上年增长161.7%;邮政业务总量103.43亿元,增长19.8%。快递业务量4.73亿件,增长20.9%,实现快递业务收入46.49亿元,增长16.6%。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17.92万户,比上年减少5.8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06.5万户,增加129.49万户。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计算机互联网接入用户315.06万户,增加56.9万户。
全年国内游客1.2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7%;国内旅游收入1721.62亿元,增长17.3%。年末全市有星级饭店54家,其中五星级11家、四星级19家;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59处。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年财政收入1378.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2.49亿元,增长8.6%。财政支出1004.91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民生支出859.77亿元,占全部支出的85.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从重点支出项目看,科技支出增长32.2%,教育支出增长15.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3.0%。
2013-2018年全市财政收入
全年社会融资规模[9]增量累计183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677.2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41.87亿元,增长10.1%。其中,住户存款4049.35亿元,增长14.5% ;非金融企业存款6425.10亿元,增长1.0%;广义政府存款4538.85亿元,增长18.4%;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654.10亿元,增长31.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196.5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95.32亿元,增长5.9%。其中,住户贷款5159.80亿元,增长11.3%;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8778.84亿元,增长2.9%。
201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及增长速度
全年新增上市公司3家,融资22.12亿元,至年末全市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48家(其中境外上市3家)。全年债券融资3556.32亿元。年末证券营业部123个,比上年增加13个,全年证券交易量17019.74亿元。年末期货营业部22个,全年期货交易量113130.68亿元,从业人员690人。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04.45亿元,比上年下降3.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3.01亿元,增长16.0%;人身险保费收入191.45亿元,下降11.7%。赔款和给付93.63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财产险赔款与给付60.39亿元,增长19.0%;人身险赔款与给付33.24亿元,下降3.9%。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75元,比上年增长10.1%;人均消费支出21547元,比上年增长9.4%。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84元,比上年增长9.3%;人均消费支出25339元,增长8.7%,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2.5%、衣着增长9.9%、居住增长14.3%、生活用品及服务增长10.5%、医疗保健增长11.9%、交通通信增长8.2%、教育文化娱乐增长12.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10]为29.9%,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2平方米。
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89元,比上年增长9.7%;人均消费支出12659元,增长8.5%,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4.0%、衣着增长4.4%、居住增长10.1%、生活用品及服务增长14.2%、医疗保健增长11.8%、交通通信增长12.6%、教育文化娱乐增长12.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7%,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2.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9平方米。
2013-2018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市区最低月工资标准为1550元。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243.44万人、202.68万人、160.66万人、168.88万人和166.6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续)保人数301.2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参保人数404.62万人,参合率达106.19%,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72.07万人。
年末225.29万人次城乡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市40.09万人次,农村185.2万人次;累计发放低保金9.37亿元,其中城市2.27亿元,农村7.1亿元。全市特困供养人员集中供养率达24.63%,城市“三无”人员全部纳入特困供养范围。全年临时救助10969人次,支出救助金2690.2万元。全年实施城乡医疗救助53.95万人次,支出医疗救助金2.66亿元。
十、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
全市各类高等院校60所,在校学生63.59万人;其中普通高校50所,在校学生49.89万人;成人高校4所,在校学生8.9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不含技工学校)54所,在校生10.7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生1427人。普通高中103所,在校生15.52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32.28%。普通初中247所,在校生23.83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6.61%。小学515所,在校生53.15万人,小学毛入学率106.41%。幼儿园1076所,在园幼儿29.30万人。各类专任教师10.39万人,其中普通高校2.7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0.36万人、普通中学3.06万人、小学2.83万人、幼儿园1.36万人。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惠及学生77.13万人,其中城市35.41万人,农村41.72万人。
2018年全市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全市有院士工作站47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210个,其中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17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9个,其中国家级(含分中心)7个;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66个,其中国家级15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22个,其中国家级46个。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218个,其中国家级14个。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59个,其中国家级12个。市级以上众创空间75个,其中国家级18个。
全年有9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65814件,其中发明专利32831件;授权专利28438件,其中发明专利5597件,比上年增长13.8%。全年签订输出技术合同17077项,成交金额191.85亿元,增长34.4%;签订吸纳技术合同9590项,成交金额165.57亿元,增长14.8%。
年末全市有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35个(其中国有博物馆15个、非国有博物馆20个),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10个,专业档案馆(城建馆)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30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9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8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9项。图书馆总藏量646.5万册(件)(不含电子图书),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图书551.7万册,比上年增长20.3%。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484.2万卷,增长9.8%。电影院91家,全年票房收入6.14亿元。各类动漫企业108家,具有原创能力和代表作品的企业38家。全年共举办各类展览活动107场。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5%。
十一、卫生、体育和社会服务
年末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2293个,其中医院171个、卫生院9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个、疾控中心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5.59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5.2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6.10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23万人,注册护士2.96万人。每千人常住人口拥有床位数6.91张,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6.46张;每千人常住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54人,拥有医生2.76人,拥有注册护士3.66人。婴儿死亡率3.4‰,孕产妇死亡率9.51/10万。城市社区卫生机构覆盖率达98%以上。
全年成功组织国家级和省级体育赛事19项、市级体育赛事56项。在各种省级以上体育赛事中,我市运动健儿共获得604枚金牌、317枚银牌和385枚铜牌。成功举办2018合肥国际马拉松赛,吸引来自22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以及31个省市自治区的3万名选手参赛。成功举办2018环巢湖全国自行车公开赛,吸引来自4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以及30个省市自治区的1000余名选手参赛。全市完成2个体育特色小镇、7个体育公园、150个全民健身苑工程、9个笼式多功能健身场和7个乡镇全民健身广场建设。全年共举办全民健身活动432次,参加活动总人数71.85万人次。全年销售体育彩票29.2亿元,比上年增长83.6%。
年末拥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175个,床位4.68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74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中心(站)1345个,其中乡镇、街道及县(市、区)级社区服务中心149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0.86亿元,筹集公益金5.85亿元,全市共接收社会捐赠3534.66万元。
十二、生态环保和安全生产
2018年末,全市共有市、县(区)级环境监测站6个。区域噪声等效声级55.4分贝,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68.4分贝,保持稳定。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 . 5)年均浓度分别为73微克/立方米和48微克/立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8.8%和14.3%,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年均浓度分别为7微克/立方米、41微克/立方米、0.8毫克/立方米和101微克/立方米,均达到空气环境质量年均值二级标准要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69天,优良率74%。巢湖湖区整体水质保持稳定。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辐射环境质量良好。
全市森林资源面积280万亩,森林覆盖率28%。新增城区绿化面积606.7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6%。建成区绿地率达40.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年能源消费量2309.78万吨标煤,比上年增长4.2%,电力消费增长16.5%,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4.0%。
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47人,比上年下降11.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1.991人,下降8.8%;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2.032人。全年发生一般程序道路交通事故1912起,造成470人死亡,2074人受伤。
注释:[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2]全市生产总值及各产业、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3]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地区生产总值(现价)与年平均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4]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维修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5]2016年及以前数据不含R&D支出。[6]农业相关数据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进行了修订。[7]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8]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单位)和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饮企业(单位)。[9]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统计。[10]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