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3-12来源:重庆市北碚区统计局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之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一极两区”、打造“幸福北碚”的目标,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发3号文件精神,抢抓“外环时代”和“两江新区”的历史性机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狠抓工作落实,实现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十一五”划上了圆满句号。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32.37亿元,是“十五”末的2.7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4%,增幅居主城九区第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7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7.07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增加值75.83亿元,增长9.8%。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比例为4.1:63.3:32.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79.2%、19.4%,分别拉动全区经济增长0.2、13.8、3.4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10年,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有力支持的背景下,我区启动实施促农增收工程,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全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80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931公顷,粮食产量达93098吨,其中稻谷42700吨;主要肉类总产量11824吨,其中猪肉产量9306吨;水产品产量4500吨,增长5.0%;蔬菜产量201805吨,增长21.7%。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和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反担保质押贷款,农村土地流转体系不断完善。

三、工业

2010年,全区继续强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坚持“抓机遇求发展、抓重点求突破、抓落实求成效”,着力“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全区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63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17.61亿元,增长24.0%。其中轻工业增加值38.38亿元,增长0.1%;重工业增加值79.23亿元,增长38.2%。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8.98亿元,增长17.2%,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58.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24.44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新产品产值210.25亿元,增长21.2%,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9.5%;完成销售产值415.95亿元,增长29.9%,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8.0%;实现利润总额17.48亿元,增长11.3%,完成利税31.10亿元,增长8.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19.3%,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77306元/人,增长6.4%。

四、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2010年,全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五个重庆”建设的部署,加快建设“一极两区”,着力打造“幸福北碚”。完成新一轮区级土地利用总规修编,在全市率先创建“无违社区”。开工建设公租房108万平方米,建成城市危旧改安置房10万平方米和廉租房6.15万平方米。完成1.83公里城市主干道综合整治。年末全区建成区面积达43.85平方公里,市政道路长度达67.44公里,道路面积97.44万平方米。园林绿地面积达2171公顷,比上年增加217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为945公顷,新增8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为1897公顷,覆盖率达4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新增1.07平方米,达21.2平方米/人。

2010年,全区继续全面推进“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行动,辖区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主城九区最优水平。全年嘉陵江北碚段水质控制在国家三类标准以内,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平方公里,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满足国家二级标准及以上天数336天,占总天数的92.1%。空气污染指数(API指数)为66,为主城区最低。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8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4.6分贝,功能区噪声值44.7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值为63.0分贝。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全区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推进力度,抓项目,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0.58亿元,比上年增长36.1%,增幅居主城九区第二。其中建设与改造投资225.47亿元,增长33.8%。

分城乡看,城镇投资265.06亿元,增长35.0%;农村投资15.52亿元,增长58.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83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1.75亿元,增长25.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67.99亿元,增长6.6%。

分行业看,工业完成投资98.57亿元,增长22.9%,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86.90亿元,增长26.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业完成投资49.31亿元,增长1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32.38亿元,增长115.8%。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5.10亿元,比上年增长46.8%。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9.6%,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8.5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2.52亿元,增长7.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

六、交通、邮电、旅游

2010年,全区认真围绕“661123”统筹城乡综合交通规划,全力推进“便捷工程”建设。轨道交通6号线北碚段提前开工,朝阳复建桥桥拱合龙,龙凤大道一期通车、二期开工。全年改造干线公路15公里,开工建设40公里农村公路,新增城市公交线路4条,新增25个村通客运。年末全区公路里程达1145公里(含农村道路),其中高速公路58公里,一级公路17公里,二级公里90公里。镇村农村公路通达率达100%。全年水路、公路货物周转量150211万吨公里,增长28.5%。客运周转量69735万人公里,增长10.5%。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652万元,比上年增长4.5%。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6.6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56.84万户。信息网络高速发展,年末全区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9.27万户,新增2.26万户。

2010年全区紧紧围绕打造“两高一特”支柱产业的发展思路,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成功举办腊梅文化节、消夏休闲节等活动;颐尚温泉创4A级旅游景区正式授牌,金刀峡景区改造加快推进;北温泉柏联SPA建成营业;大众温泉游泳健身中心主体完工。全年接待游客120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86亿元,比上年增长50%。

七、国内贸易

2010年,全区继续大力实施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城市社区“双进工程”,初步形成了以城区商圈为核心,集镇商业、村居网点为支撑的商贸流通网络体系。新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终端100个,建设改造社区连锁经营网点40个,创建社区示范超市4个、放心粮油示范销售店11个。全区131个“家电下乡”备案销售网点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92万台,实现销售额6884万元,兑付补贴资金432万元,补贴兑付率达100%;27家“汽摩下乡”备案销售网点累计售出汽摩产品7183台,实现销售额6685万元,兑付补贴668万元。嘉陵风情步行街如期开街,雄风百货、新世纪百货等25家现代商贸流通企业正式开业,缙云商圈初具规模。随着各项消费政策的落实推进和各大商圈建设的不断完善,全区消费逐步提档升级,消费品市场实现了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82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70.64亿元,增长24.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2.18亿元,增长22.4%。

八、对外经济

2010年,“两江新区”建设拉开序幕,我区开放型经济工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美国通用电气(GE)、台湾GSK集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深圳东南集团、雷科电气等一批知名企业项目相继被引进,新到位资金和项目呈现大幅增长。全年全区新引进招商项目51个,协议引资482.3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81.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3970万美元,增长53.7%;利用内资104.36亿元,增长92.5%。

2010年末,外贸进出口企业达到198家,比上年增加29家,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海关数)2205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7%。其中出口总额20698万美元,增长28.7%。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类占81%,医药化工占6.3%,光学电子占9.7%,农产品占1%。

九、财政与金融

2010年,全区完成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20.29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57亿元,增长18.0%。实现区级税收9.0亿元,增长62.4%,其中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3大主体税种合计完成3.77亿元,增长29.4%。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38.06亿元,比上年增长42.8%,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6.52亿元,增长20.3%。

2010年末,10家在碚银行营业网点达到101个,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05.82亿元,比年初增加58.69亿元,增长23.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0.73亿元,增长23.3%。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26.67亿元,比年初增加42.95亿元,增长23.4%,其中公司贷款155.60亿元,增长17.7%。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2010年,全区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加大企业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投入。全年实施国家火炬计划四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一个;一家企业被评为重庆市创新型十强高新技术企业;九家企业被确定为重庆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全区32所科研机构共实施国家级科研项目124项,市级项目75项。专利申请量1349件,比上年增长99.6%,其中发明专利612件,增长143.8%,实用新型专利670件,增长110.0%;获得专利授权552件,比上年增长108.3%,其中发明专利81件,增长92.9%,实用新型专利383件,增长150.3%。

2010年全区两所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共招收本、专科学生9937人,招收研究生3585人。本、专科在校学生3.95万人,比上年下降2.1%;在校研究生1.03万人,增长10.2%。两所普通中专学校招生1891人,在校学生5006人;22所普通中学招生1.11万人,在校学生3.46万人;60所小学招生0.40万人,在校学生2.57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均为100%,高考本科上线率为64.4%。

十一、文化、卫生、体育

2010年,全区继续大力实施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工程,文化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北碚剪纸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碚民间特色舞“双竹连宵”获中国第八届民间艺术节银奖,实现“山花奖”零突破;广播实现“村村响”、电视实现“户户通”。全区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14.53万户,119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有线电视联网,有线电视通村率达100%,通社率达96.2%。安装直播卫星接收器2000套,在全市率先实现广播电视信号100%全覆盖。年末全区拥有文化馆(站)13个,拥有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达89.5万册。

2010年,全区卫生事业取得新突破。区中医院挂牌成为首个跨省的“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全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52.5万份,建档率为71.8%。改扩建镇级卫生院12个,完成26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村级公共卫生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年末全区拥有卫生机构39个,其中医院16个,卫生院10个。卫生机构床位3114张,其中医院床位2786张,卫生院床位298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298人,比上年增长6.0%,其中执业医师1497人,增长31.0%。

2010年,全区举办区级运动会42场,参加运动员2万人;向各级输送体育人才和后备人才23人;等级运动员97人,比上年度增长90.2%;全区体育人口共计42.7万人。

年度取得市三运会团体总分第一、金牌总数第一、奖牌总数第二的优异成绩,荣获全市第四届残运会一等奖。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2010年,全区出生人口4034人,人口出生率为6.25‰,人口自然增长率-0.08‰。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63.5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24万人。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92元,比上年增长11.1%。人均消费性支出13905元,增长9.5%,其中食品支出增长6.7%,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7.8%,衣着支出增长13.7%,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增长9.3%。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9%,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05元,比上年增长16.6%。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723元,增长11.8%,其中食品支出增长8.3%,交通通讯支出增长5.6%,居住支出增长10.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4.3%,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

2010年末,全区从业人员达到35.45万人,比上年增加0.13万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9520个,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6810人,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员347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9%。

2010年末,全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74万人,全年征收失业保险基金2411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1164万元;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0.77万人,征收养老金51655万元,发放养老金100412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4.26万人,共征收生育保险基金443万元,发放生育保险基金264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9.42万人,征收工伤保险基金2554万元,发放工伤保险金2440万元。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人数58.4万人,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30.62万人,获得新农合补偿人次33.05万人次,补偿受益率107.9%。

2010年,全区加大了社会救助工作力度,2.27万人享受低保,其中农村低保人员1.22万人;全年发放低保金4104万元,其中农村低保金1503万元。年末全区有各类社会福利院26个,福利床位2820张,收养1656人。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北碚统计年鉴2011》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包含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4]2010年末人口数为公安局和人口计生委提供的统计数。

相关资料